1978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种好一亩田 治好七亩山
——密云县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不同地区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正确地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如何合理摆布农、林、牧、副、渔五业,实现农业的高速度?北京市密云县委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抓农业生产不能单抓粮食一项,要注意全面发展,努力搞好多种经营;田少山多的山区县尤其要因地制宜,抓好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了,既有大批农副产品支援城市,加强工农联盟,也可使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社员的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粉碎“四人帮”以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大部是山区的密云县,多种经营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全县包括种植、饲养、采集、加工四大类的多种经营收入达到两千一百多万元,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三,比一九七○年增长一倍多;多种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多,一九七○年为百分之三十八,前年为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去年为百分之六十四。社员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密云县平均每人一亩田、七亩山。过去,他们没有根据本县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一九七二年后,县委进一步认识到农、林、牧三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批判了“粮食过了‘江’,一切都吃香”的片面观点,以及“五业兼顾,不好摆布”的畏难情绪,决心搞好多种经营。县委书记何奇珍总结群众经验,提出:“科学种好一亩田,千方百计夺高产,认真治好七亩山,果木药杂大发展,一人一头猪,一户一张蚕,河滩沙地变良田,长城脚下赛江南”。县委领导每逢开会都要讲这个口号,走到那里宣传到那里,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正当密云县在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四人帮”掀起了一股恶风逆浪。他们硬把发展多种经营当作“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倾向”来批,炮制了“支持集体副业就是支持资本主义歪门邪道”,“允许社员搞家庭副业就是纵容小生产自由泛滥”等谬论。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农村经济政策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许多社队砍掉了多种经营项目。过去,社员利用歇晌时间可以打点草,搞一点编织,这时也不准了。这个县的饲草历史上一直是自给有余的,一九七六年竟出现了向外地大量采购饲草的怪现象。总之,一亩田的农业生产没抓上去,七亩山的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社员收入普遍下降。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密云县委认真贯彻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拨乱反正,重新提出了“科学种好一亩田,认真治好七亩山”的口号。县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搞好多种经营,建设农村基础副业基地的典型经验。
地处深山区的石城公社,平均每人只有四分粮田,却有二十亩山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公社党委提出要靠山养山,靠山吃山,坚持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搞四种(粮、菜、树、药)十养(猪、牛、羊、鸡、鹿、貂、蚕、鱼、蜂、大牲畜),成效显著。去年,粮食单产达到八百零五斤,第一次过了“江”,还为国家提供了两千六百头肥猪,一千只羊和大量干鲜果、药材、蚕茧、蜂蜜以及羊皮、貂皮、鲜鱼等等。全公社作到了总收入、纯收入、公共积累、社员分配增加,开支减少。
石城公社的例子给密云县的同志们以很大的启发,如果每个公社都能象这个山区公社这样,为国家贡献如此多的农副产品,那么城市人民和山区人民的生活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过去不分具体情况,用“粮食不过关”的大帽子一压,就把人们大搞林、牧、副、渔的积极性给压掉了。
县委认真推广了石城公社的经验,全县多种经营由三十多项发展到五十多项。穆家峪公社楼子峪大队去年认真抓了一下,就收了二十万斤饲草、十多万斤大葱;新城子公社梧桐树沟生产队,仅种植药材一项,平均每人收入达四十六元。
密云县的经验说明,要使多种经营更好地开展起来,必须继续深入揭批“四人帮”,分清路线是非。有人总怕多种经营搞多了会产生资本主义,这也卡,那也压。实际上去年全县大搞多种经营,既没有影响农业生产,社员平均每人收入也并不多。全县还有一百四十多个核算单位平均每人收入比较低,如何帮助这些穷队广开门路,增产增收,仍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他们认为,认真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是调动社员社会主义积极性,促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关键。石城公社共有羊倌、牛倌二百多人,过去放牧,空手来回,啥也不敢搞。去年,公社党委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制定了劳动定额管理制度,规定羊倌、牛倌在完成放牧任务的同时,可以打草、割荆条、刨药材。采集的山货一半交队记工分,一半由个人卖给供销社,大大调动了放牧人员的积极性。养蚕已实现平均每户一张蚕的四合堂公社,养蜂年年有盈利的高岭公社,都是由于实行了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正确方针取得的成果。
密云县委领导同志还认为,要真正做到地尽其力,人尽其才,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各级干部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帮助社队制订出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根据“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年年建设,不断前进。
本报记者 朱继功 刘印生


第2版()
专栏:

鲜明的对比
——上海港第五、第六装卸区安全质量的调查
新华社编者按:装卸运输是城乡物资交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把工人、农民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在运输过程中损失掉。最近不少地方由于商品包装和运输装卸质量不好,造成大批商品破损,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这种现象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上港五区和六区的对比调查说明,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上港六区由于领导把装卸质量提到路线问题的高度来认识,狠抓了揭批“四人帮”这个纲,严格执行了各项规章制度,结果事故很少,出色地完成了装卸任务,而上港五区却与此相反。这两个区的经验教训值得有关单位吸取。
粉碎“四人帮”以来,上海港第五、第六装卸区(以下简称五区、六区)的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装卸工作的安全质量方面,这两个区情况大不一样:
六区装卸优质高产
去年工伤事故比一九七六年减少一半,今年第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二,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每万件货物的损坏件数不到去年同期的百分之四,并且多次出色完成易损货物和大、重、长货物的装卸任务。三月份,卸了八千七百多架电视机和五百二十六箱显象管,全部完好;卸了三万八千多吨每根长十多米、直径两人合抱不下的原木,没有发生一起事故;这个区有一次卸了二十一辆大型公共汽车,连一片油漆都没有擦掉。
五区装卸事故不断
去年工伤事故总数虽比一九七六年减少百分之十六,但重大事故发生了七起。今年以来,各类事故又有上升趋势。有一次装卸半导体收音机时,将一盘共一百六十箱(每箱十架)半导体收音机全部打翻,其中十五箱落入黄浦江。最近,一辆铲车在码头上撞破两桶贵重的香料甜橙油,白白流失了二百多公斤。
为什么这两个区的装卸质量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六区路线是非清,规章制度落实
去年以来,六区党委针对“四人帮”的破坏,组织全区干部、工人认真学习毛主席、周总理关于安全质量问题的指示,联系本区实际,批判“四人帮”伪装革命,破坏生产、破坏国民经济的假左真右谬论,不断肃清流毒,澄清路线是非,逐步提高了广大职工重视安全质量的自觉性。在这基础上,他们发动群众学习大庆三老四严革命精神,建立与健全了各项提高安全质量的规章制度,并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加强了库场管理。六区党委在抓安全质量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老工人作用。遇到难度较大的活时,请老工人讲安全质量措施,在关键岗位把关。他们还把全区的吊车司机、起货机操纵手、铲车司机等,按安全优质的要求分期分批轮训,并组织装卸工人进行操作练兵和岗位练兵,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保证装卸的安全和质量。
五区抓纲不紧,制度不落实
一九七三年底,“四人帮”一伙直接插手这个区,炮制了“要当码头的主人,不做吨位的奴隶”的反动口号,流毒全国。可是,一年多来,这个装卸区党委没有发动群众深入揭批“四人帮”的谬论,肃清其流毒。因而那种所谓“这些年没有规章制度也过来了”,“规章制度绊手绊脚很麻烦”等错误看法,至今还有市场,违反安全质量制度的一些“自由操作法”依然存在,安全质量工作无法改善。
六区领导干部重视安全质量
六区党委书记说:我们要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就一定要重视安全质量。千千万万工人、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要经过我们的手运往各地,我们决不能轻易地让国家财富在我们运输环节中损失掉。基于这样的认识,六区党委对安全质量抓得紧,工作做得细。党委成员常常深入现场,检查安全质量制度落实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遇到难度较大的装卸任务,他们从准备工具、制订操作方案、分配劳力到拟订具体的安全措施,都事先进行研究,并亲临码头指挥。有的干部还经常在重要岗位操作把关。出了小事故,干部首先检查自己认识上的差距,提出改进措施,消除隐患。
五区有些干部没有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有些干部过多地强调客观原因,把产量和质量对立起来,认为事故难免,因此,安全质量工作抓不到点子上。去年以来,区党委开了十多次有关安全质量问题的会议,也办过几期队长、支部书记、班长的安全质量学习班,但是由于领导干部重产量,忽视安全质量,即使看到工人违章操作,也抱着侥幸的心理,不予制止。群众批评说,我们区的领导干部对安全质量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目前这个装卸区正在采取措施提高装卸质量,改变工作面貌。
新华社记者 冯亦珍(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短评

密云的启示
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有些地方一度把生产队的多种经营看作是“方向道路有问题”;社员的正当家庭副业,更被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不少生产队的多种经营被砍掉了,结果,“端着金碗讨饭吃”。密云是一个满山遍野都有草的山区县,一度竟要到外地买饲草。这种怪现象,不只密云县有,有的地方还有更甚者:大量山货、土产品在山上白白烂掉,集体不经营,也不准社员经营。其结果是,城市、外贸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农副产品少了,集体经济削弱了,社员收入下降了,国受其害,民受其害。
密云县委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在农业上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密云的情况说明: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是一场斗争。要同“四人帮”的流毒斗,也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看农业生产水平,要全面地看;安排生产,要因地制宜。要坚决制止那种假说“以粮为纲”,实际上“全面砍光”的做法。
在“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破坏下,这几年有些事情完全被搞颠倒了。农村中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分子没有受到打击;而党的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多种经营,却被当作“资本主义”来批。群众不满地说,这是“放纵了坏人,整了农民”。
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把与国计民生密切有关的多种经营当作一项社会主义大事来抓,把它纳入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规划,以促进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


第2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西藏高原卫生村
在雅鲁藏布江上游,西藏第二大城日喀则市西面的拉孜县,有一个地处海拔三千九百米的小山村——藏人民公社的藏生产队,被人民赞誉为“高原卫生村”。
记者来到这个藏民小村,只见新修的平顶藏式房整齐明亮,街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幼儿园的孩子们,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活泼健壮。这一切,都使人感到清新,充满生气,同旧时的西藏农村形成鲜明的对照。
西藏民主改革前,藏族的农奴和奴隶过着“肩头当马蹬,碗内漂清水”的牛马生活,谁还顾得上讲卫生!藏村同所有的农奴村落一样,破烂的小土屋东歪西斜,街道坑坑洼洼,冬天粪土满天飞,夏天污泥没脚面。人们穿的是补丁加补丁的破氆氇衫,吃的是野菜糌粑糊糊。苦重的差税折磨得男男女女蓬首垢面,村里到处是粪便和垃圾堆,赤身裸体的孩子们就在上面爬来滚去,天花、麻疹、结核等疫病常年流行。领主的残酷压榨和病魔的严重威胁,使不少藏民家破人亡,藏民山村田园荒芜,一片凄凉。
民主改革后的藏村,换了人间。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居民的卫生状况大变样。全村三十六户人家,去年有十一户搬进了敞亮的新房子,今年又将有十五户住上新屋。按村里的规划,明年全村人都将建起新居。在抓纲治国的头一年,中央派到西藏的山东医疗队和拉孜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帮助社员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藏民们世世代代沿用没有烟囱的“杂拉”(一种三只脚的炉灶)烧茶做饭,生起火来,满屋浓烟和灰尘,很多妇女被熏得害眼病。现在,家家户户都修了新式炉灶,房顶四壁厚厚一层烟尘也被清扫下来作了肥料。五十多岁的茨仁老妈妈因害眼病十八年不能下地干活,去年治好了眼病,又改善了卫生条件,她一年出工三百多天。村里的水井过去没有井台,刮起风来,水上漂一层粪末;现在修起了井台,人们喝上了清澈干净的井水。全村新修了三个公共厕所,各家也都修了封闭式厕所。村里还新建了三十个畜棚猪圈,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增加了肥料。早年,全村只有四棵树;从去年开始,人们植树造林,已种树一万五千多株,幼林一片生机,村里的街道空场也进行了平整清理。每天清晨,由七名老人组成的卫生保护小组,把村内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藏村的居民同西藏自治区所有的群众一样,享受到免费医疗。他们讲卫生蔚然成风。去年以来,全村发病率已下降到百分之零点五,社员劳动出勤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九七七年,藏村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时增长了三倍。最近,社员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即将竣工的小型水电站就要使“卫生村”大放光明了。
新华社记者
周宝华 群桑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威海市孙家疃公社养殖厂养殖海带和贻贝九百多亩,去年为公社积累三十多万元。
浙江省仙居县的李家山小水电站在“四害”横行时,搞了三年多没建成,粉碎“四人帮”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发电。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一封无法寄出的感谢信编辑同志:
你们听到这件事一定很新奇。前些日子,我熟识的一个同志出差,顺便给我捎来一个提包。我接过来一看,愣住了:“这不是我一年前在河南新乡车站丢失的吗?怎么……”那位同志热情地说:“一点不错,小左,想不到吧?一年后它又回来了。”
那是去年二月二十五日,我们一行五个战友乘六十五次快车去新乡执行任务。时值春节刚过,列车上旅客很多,行李也多。下车时,我们扶老携幼,帮助旅客拿东西。等车快开时,一检查,我的提包没有了。顿时,我很着急。在战友们的提醒下,我把丢失提包的经过,提包中装的东西,我的姓名,住址,告诉了新乡车站,请他们帮助查找。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很少想起这件事了。可作梦也没有想到,丢失一年的提包回到了我手里。那位同志告诉我,是西安车站拾物处把提包运到北京站,又写信通知我家取回来的。真闹得我莫名其妙。我的提包是在新乡丢的,怎么跑到西安车站去了?一定要问清楚。我问过北京车站。他们说:“打倒‘四人帮’,共产主义风尚大发扬,人人争做活雷锋。象你这样的事太多了,要想问清楚,可不大容易。”我想,这个提包从新乡到西安,又从西安回到我手中,要经过多少同志的手啊!可是,至今我不知道去感谢谁。我的提包没有上锁,而里边的东西样样俱在。我们国家人民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消息在部队传开,干部、战士听了都很感动。同志们说:这样的事,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今天出现,说明华主席率领我们抓纲治国以来,祖国的社会风气确实变了。我决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刻苦训练,以实际行动感谢那些千方百计寻找提包主人的同志们,感谢华主席的好领导!
北京装甲兵某部四连 左其友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这个“新规矩”订得好编辑同志:
过去,铁匠公社放映新影片有个规矩,就是先公社后基层;尤其是一些“快传片”,基层有时看不上。不久前,公社电影组订了一条“新规矩”。
去年十月,公社书记王东顺到前徐大队蹲点。在一次劳动时,一个社员说:“前天晚上,公社大院里放映《朝阳沟》。我们来回跑了十多里路去看,可累坏了。”王东顺听了这个社员的话,心想,以后来了新影片,为什么不可以先到基层放映呢?
王东顺回到公社后,谈了自己的想法,公社党委十分重视,专门开会研究。此后,铁匠公社电影组就订了一条“新规矩”:不论是新、旧影片,先到基层去放映,不为公社人员演专场。公社人员要同社员一块看电影。
河北阜城县 马炳泉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他们对产品质量负责编辑同志:
去年十一月,我们大队买了一台青岛泰山25型拖拉机,在往回开的途中,就出了毛病。十二月八日,我到青岛拖拉机制造厂找生产科讲明情况,接着检查科的同志马上化验了原件,证明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开了证明到生产科兑换。我问“多少钱?”他们说:“你换的零件属于质量不合格,厂里负责换,不花钱。”
这件小事说明,《人民日报》社论中指出的“制造单位要保修、保换、保退”的制度,已经在青岛拖拉机制造厂兑现了。
 山东省邹平县新民大队 巩建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