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为创建十来个大庆油田而奋斗
——访大庆油田
大庆,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批准开发的大油田。大庆建成,使我国一举甩掉了石油落后的帽子,结束了用洋油的历史。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石油工业一直在持续地高速度发展。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树立的大庆红旗,在去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发出“石油部门要为创建十来个‘大庆油田’而斗争”的战斗号召,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规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和家属,积极响应华主席的号召,以气吞山河的革命气概,排除万难的坚强决心,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下,为创建十来个大庆英勇奋战。这里介绍的是大庆油田职工响应华主席的号召,向更高的目标进军的战斗情景。
(本版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本报记者沈进摄)


第4版()
专栏:

向地层深部进军
进行油田深层地质勘探和钻井,在大庆是个新课题。前几年,由于“四人帮”反大庆,反对油田搞科研,使大庆深层地质勘探和钻井工作受到破坏。在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大庆工人踢开绊脚石,迈开向油田深层和外围进军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附图片)
地震勘探队的职工,发扬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去年提前七十七天超额完成了地震勘探任务。这是他们正在作业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摄
钻井射孔弹厂的职工,在兄弟单位协助下,研制成功适宜深井使用的无枪身射孔弹,为开发深部油、气作出贡献。 宋毅 摄
年青的钻工们冒着风雪严寒,战斗在深井井台上。
为了提高钻井速度,钻井研究所的同志,研制成功直径三百一十四毫米的人造聚晶金刚石刮刀钻头,比一般刮刀钻头工效高三至四倍。


第4版()
专栏:

干部下基层 当好带头人
干部上前线,下基层,在现场办公,总结典型经验,实行面对面的领导,在大庆已蔚然成风。去年大庆党委先后抽调了一百六十五名处以上领导干部充实到第一线,加强基层领导。他们身体力行,坚持“两论”起家的基本功,发扬大庆会战的优良传统,积极培养“铁人”式的革命化队伍。(附图片)
大庆党委常委、著名标兵马德仁(右五)来到钻井前线,给青年钻工讲会战传统,鼓励他们学习“铁人”精神,为发展石油事业多作贡献。
“钢铁钻工”吴全清(左三)和钻工们一起学习《实践论》,坚持“两论”起家的基本功。
钻井指挥部党委书记张德国,率领机关干部,在井场上同工人一起挥汗大干。 宋毅 摄
勘探指挥部党委成员、副指挥倪丕德(右二),在地震作业现场指导工作。


第4版()
专栏:

不怕困难 苦战攻关
大庆科学研究设计院的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收集了大量有关松辽盆地深部地层的地质资料。他们精心整理,认真分析这些资料,对深层各层段地层情况作出了评价,指出了勘探有利地区,为在大庆深部地层勘探提供了依据。(附图片)
科研人员采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研究粘土矿物的成分,了解深部地层沉积环境。
科研人员仔细观察分析地层化石标本。
科研人员用偏光显微镜鉴定岩石矿物成分。
战斗在野外的地质队员采集岩石标本。
(大庆科学研究院供稿)


第4版()
专栏:

大办科技教育 培养技术人才
为了给创建十来个大庆油田作贡献,大庆油田大办科技教育,积极培养石油技术人才。油田开办了“石油技术”电视讲座,各指挥部办起了“七·二一”大学、红专夜校和各种技术短期训练班,大庆石油学院为小学、中学编写了石油教学课本。一个完整的石油科研教育体系正在大庆逐步建立。(附图片)
大庆石油学院老教授杜博民正在编写小学石油课本。这是他在一些小学生中试讲编写的教材。
油田职工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石油技术”电视讲座。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短训班的学员,进行石油构造专题研究讨论。


第4版()
专栏:

一切为前线着想
“一切为前线着想”,是大庆后勤战线上职工和家属的战斗口号。为使前线职工无后顾之忧,多打井,多出油,他们千方百计从各方面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附图片)
大庆缝补厂职工,为使战斗在风雪之中的前线职工穿得更暖和,去年用碎毛皮缝制了二千多件皮背心。
大庆商业局的职工,把日用百货和食品送到钻井前线,受到工人的欢迎。 宋毅 摄
大庆各家属管理站,在温室中试验培育各种新鲜蔬菜,逐步改善职工的物质生活。 宋毅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