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春到北大荒
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 平青
今年,北大荒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庆祝元旦的鞭炮声犹在耳边,一阵令人心醉的春风,又带着英明领袖华主席给国营农场题词——“农场潜力很大,一定要把国营农场办好”的喜讯,飞过山海关,吹到北大荒人的心坎上。
进入国营红岗农场二连草炭工地,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便展现在眼前:绿色的棉帐篷群前,树立着一面火一般的大红旗,上面绣着“向地球开战”五个金色大字,猎猎迎风,十分威武。在白雪皑皑的工地上,挖草炭积肥的人们,甩掉了大棉袄,穿着红红绿绿的毛线衣、绒衣,挥汗水,舞银镐,打夯钻,撬草炭……夯歌声,机车轰鸣声,“啪儿啪儿”的甩鞭声,马蹄“嘚嘚”声,笑语声,组成了一支雄壮的迎春曲。这里,自然界的气温虽已降到零下四十度,可是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题词把大伙的心燃烧得火热火热的。
到方圆五六里的大洼地上去看看吧!你可以看到,那里到处都是小山似的肥堆,农场的同志会自豪地对你说:“要增产,没有肥料不行,看,这些就是我们亲手建设的‘化肥厂’!”
……
一九五八年初,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了十万转业指战员向北大荒进军,在千古荒原上建设社会主义大型农业企业。
阳春三月,当冰凌花顶冰开放的时候,当年率领部队在南泥湾垦荒的农垦部部长王震同志,亲自率领十万健儿,踏着大跃进的鼓点来到北大荒。一向僻静的北大荒顿时沸腾起来了。车站的广场上,大街上,学校里……,到处都是前来垦荒的转业军人。王震同志得知一个小战士是从广州来的,笑问道:“小鬼,这里的生活可比不上广州,艰苦啊!”小战士响亮地回答道:“部长同志,我们就是专同‘苦’字斗的。”王震同志满意地笑道:“说得对。我们的任务就是向地球开战,在北大荒打出个大粮仓来!”就象当年在南泥湾那样,王震同志有声有色地描绘着北大荒的远景,把大伙的心说得热呼呼的。
一个晴朗的日子。广场上临时赶搭起来的大台子两侧,贴着王震同志亲自拟的对联:“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儿女建家园”。台前插着一面书有“向地球开战”五个大字的红旗。王震部长发布了向荒原进军的命令,把红旗授给向荒原进军的先锋部队。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向地球开战”的战旗在前引路,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指挥员,象战争年代一样,继续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十万英雄儿女,踩着将军的脚印,向茫茫的荒原进军。垦荒战士们在乌苏里江畔、完达山下的荒原上,搭起小马架,露天架锅灶,架桥修路,挥镐开荒。那时,拖拉机不足,人们便肩拉犁杖开荒。下了班,人们聚集在一起,欢乐地比一比谁肩膀上的肿包大,谁手上的“大炮”多。垦荒战士们豪迈地声称自己是“北大荒人”,夜以继日地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着宏伟的社会主义蓝图,用汗水浇灌着绚丽的理想之花。不久,一个个大型机械化农场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辽阔的荒原上,丰收的粮食、大豆,一列车一列车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毛主席、党中央对十万转业指战员在北大荒开创英雄业绩十分关怀。一九六四年七月,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亲临北大荒视察。董老看到北大荒的巨大变化,欣然命笔题诗:
红心农场黑土层,
麦黄豆绿黍苗青。
今年望保丰收确,
高屋巍峨已建瓴。
斩棘披荆忆老兵,
大荒已变大粮屯。
虽然经验有得失,
得失如何要细论。
北大荒人争相传诵着董老的诗篇,把党的关怀深深铭刻在心上,决心用最快的速度把北大荒建成国家的粮豆基地。
哪曾想到,万里晴空飘来了几块乌云。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对国营农场的建设横加破坏和干扰,在辽阔的北大荒土地上,跃进的鼓点停息了。在那困难的日子里,垦荒战士们心里燃烧着怒火,互相说着鼓励的话语:“冬天的寿命不会长的,春天一定会来到!”
北大荒人盼望的火红的春天终于来到了。英明领袖华主席向国营农场发出了战斗号令,照亮了国营农场前进的道路,照亮了北大荒人的心。
晚上,帐篷里马灯高照,篝火烧得通红。炉子上的大铁壶,“咕噜咕噜”地欢唱着,吐出一股股白色的水气。人们坐在热烘烘的炕上,热烈地讨论着华主席的光辉题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垦荒战士,欢悦地说:“咱们华主席下命令了,农场有奔头了,没二话,得象一九五八年那样,跑步前进!让咱农场长上翅膀飞!”连指导员老赵眼里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朗声说:“说得对!咱们就得让农场长上翅膀飞!咋个飞法?我刚才琢磨了一下,咱们连的计划要修改,今年再多搞两万立方草炭,争取今年万亩土地亩产超《纲要》,大伙看看咋样?”
“行!”一声春雷鸣。
老赵霍地跳下炕,挥手一声喊:“打夜班的,跟我走!”披起棉袄就往外冲。
刹那间,工地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
北大荒的春天来了!我又听到了震天撼地的跃进脚步声……


第6版()
专栏:革命文物

光荣亭
才溪乡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光荣亭,为人们所敬仰、爱戴。光荣亭记载着才溪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一九二八年五月,才溪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才溪人民开始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着革命斗争。一九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在毛主席率领红军二次入闽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才溪乡暴动成功。才溪人民迅速建立了红色政权,积极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三年多的时间里,在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生产建设、支援前线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把原来是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建设成为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模范乡。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才溪人民的光辉业绩,于一九三三年春拨款在才溪建一座光荣亭。七月五日光荣亭建成。亭正中竖立了一块光荣碑,上面写着“我们是第一个模范区”九个大字。各级苏维埃政府颁发了许多奖匾、奖旗和奖状给才溪,也都陈列在亭里。中央苏区还特地组织了一百多人的代表团到才溪参观访问。一九三四年四月,盘踞在汀江河以西的反动民团窜犯才溪,纵火焚毁了光荣亭。解放后,才溪人民复原重建光荣亭。(上图)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为重建的光荣亭亲笔题写了“光荣亭”三个大字。这对才溪人民是多么大的鼓舞和鞭策呵!
光荣亭,象一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激励着才溪人民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奋勇前进!
毛主席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附图片)


第6版()
专栏:跃进战鼓

金束鹿
张庆田
金束鹿,我的家,
一片绿海一片花,
高粱肥,棉桃大,
到处都是好庄稼。
这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河北束鹿县金凤凰业余歌舞团最爱唱的一首歌。现在,这首歌又唱起来了,因为束鹿出现了新的跃进。
去年,雨水多,束鹿南部有三十万亩土地颗粒无收。低洼、盐碱、沥涝锁住了金凤凰的翅膀,拖了农业学大寨的腿。
人急思变,要干,要革命。县委决定要在这南北五十华里长,东西三十华里宽的四十万亩土地上大干一场。
百台仪器、千人测量队开进了现场,就象民谣中所描绘的:
插花杆,搭小架,
照又照,画又画,
红白旗,插满洼,
测量好,就开挖。
没有石料,他们到隆尧县的山口去崩山。有了石头怎么运?全县机动车、骡马大车大会战。一千四百辆拖拉机、八百辆胶轮大车,往返在一百五十华里的公路上,这真是:
千面红旗舞东风,
百里大道飞长龙。
运了六万四千三百吨石料,若用火车装运,得两千个火车皮,开五十个专列。
第一战役是在去年三秋期间打响的。全县集中了一万二千名先遣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开挖了五十里长的南干渠和南干东灌渠,拿下了主干工程。
旗开得胜,县委提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
五十华里一条线,
四十万亩大会战,
苦战一冬春,
定叫束鹿面貌变。
战斗在四十万亩土地上全面打响了。看吧:红旗招展,工棚林立,人来人往,昼夜不息。
开挖新渠、填平旧渠共达三千五百多华里。修了一百四十八座桥闸涵洞。共开挖土方一千五百七十万方,相当全县过去五年十次参加根治海河的总工程量。
渠成,路成;共植树三百多万株。群众唱道:
开渠挖河修道路,
河岸上栽满杨柳树,
从此不怕风、沙、旱,
鲤鱼摆尾河渠里住。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庄户书记谢胜堂在庆功会上作了总结性发言:
三级书记上前线,
青年民兵是骨干;
宣传工作先开路,
狠批“四人帮”是关键。
华主席指示是东风,
深入人心干劲添;
再接再励鼓干劲,
农田规划定实现。
数九隆冬,渠里渗出的沥水,结成了坚冰。大地披上了铠甲。天冻,地冻,人心永远不会冻。四十万亩的大地上,红旗猎猎,锨镐飞舞,车轮飞转。平整好的土地,象棋盘,象张开的网,和规划前的坎坷错落的小块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听,金凤凰又唱起来了:
金束鹿,我的家,
红旗飘飘映彩霞,
紧跟领袖华主席,
继续革命跨骏马!


第6版()
专栏:新民歌选
山山水水响春雷
抓纲治国无比好
(彝族民歌)快黄的绿林,如今已经返青叠翠了,因为春雨来得及时。快枯的鸡藤子树,如今已经变香甜了,因为春光带来珍贵的时辰。快落的山茶花,如今已经开得俊美了,因为天空滚响了报春雷。被“四害”践踏的彝家寨,如今又人欢马跃了,因为华主席把害人虫一举除尽。二遍苦免受了,二茬罪免吃了,跃进步伐迅猛了,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无比好!
〔毛中祥整理〕
春天的歌手
石太瑞(苗族)牵着牛儿上高坡,忽听布谷唱起歌,美妙的歌手迟来到,春天的舞台早开幕。麦苗儿千重浪,桐花儿千万朵,田里的秧苗正发青,地里的豆荚儿正结果。春天的舞台谁主演?社员领唱百鸟和。布谷纵有千里翅,也追不上社员步子阔……冬天播下丰收种,头年干起二年活。心里另有催春鸟呃,竞赛的大旗红似火!
侗寨短歌
胡锐
歌声侗歌一唱绕山区,阳雀停啼随声追。春满侗寨遍地歌,纵长千翅也白费。山山水水响春雷。
扁担侗家扁担两头钩,挑金挑银闪悠悠。昨夜挑干三江水,今又挑春满枝头。大干快上争上游!
日历日历翻到七八年,张张喜报飘眼前。抓住关键鼓足劲,举步跨向二○○○年!时光反把侗家赶……


第6版()
专栏:


丹赤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写入了兵法的。但这里说的不是这种“走”,而是想说一说社会主义的实干家李锁寿同志的“走”。
在李锁寿同志带动下,仅仅用了十五个月时间,就使“缺粮户”的平定县,跨入大寨县的先进行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实行了这个“走”字。李锁寿同志到平定县后的第二天,就迈开双脚走到群众中去,进山区,爬高地,钻山沟,走了一村又一村。他还带领四十多名县、社领导干部,千里行军,走遍了平定的山山水水。他走到那里,就深入到群众之中;发现问题,就动手解决问题。他边走边斗,走一路,斗一路。对“拦路虎”敢打,对“绊脚石”敢踢,对歪风邪气敢顶,对革命正气敢扶。在整个平定县,走出了新作风,斗出了新天地。李锁寿同志“走”的全过程就是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大进军。这样的“走”,真心实意地走到了群众中间,迎着困难和矛盾,走到三大革命运动的前列,起了带头人的模范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同志,虽然年年月月喊“走群众路线”,似乎也常常下去“走走”,可是总没有走好。譬如,有的人总是避开矛盾和斗争,遇到了问题多的村子就绕开“走”。有的人下去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光听汇报,不解决问题,遇到下面提出难题,拔腿就“走”。甚至,有极少数人总是抱堆守窝,不推不走,猛击一掌才肯迈出一步。这种走法,仍然是脱离群众,这也干不了,那也做不成,本来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他却办不到,更谈不上迈大步了。
毛主席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了“药方”:“就是拿出一些时间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看群众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其中找出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作领导工作的同志,都该想一想:自己走了没有?是怎么走的?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当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只要象李锁寿同志那样,迈开双脚,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群众斗争中去,就会如鱼得水,不断获得信心和力量。


第6版()
专栏:

心愿绣在织锦上〔白描〕 徐启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