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药材公司应当收购党参
党参是甘肃名产之一。国家一贯号召发展中草药的生产,并分配种植面积。可是种了党参,我们这里的药材公司却不收购。社员说:“只种不收购,药材变烧柴,劳民又伤财。”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处陕甘两省交界的关山林区(属天水地区),群众历有种药材习惯。张棉驿公社前几年种植党参五六十亩,逐年采挖交售。一九七六年以来,县药材公司不收购党参了。社员把党参背到邻县庄浪、华亭(属平凉地区),那里也不收购。气得群众把药材抛撒在路上和荒郊。有的队把党参分给群众吃了,有的卖给外地投机商人,有的拉到二百里以外的陕西省陇县交售。这样,一九七七年全社外流党参六百三十斤,至今还有一千三百斤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有的已霉烂变质。现在,全社还有二十一个生产队有十四亩长了三年的老党参没有采挖,预计可收二千斤。据说,不收购,是因为这几年党参生产过剩,所以提高收购标准,够三厘米粗的才收。实质是变相的关门不收。过去一般的都收,现在全要大的,怎能达到?药材过剩可以外调,至少要把群众已经生产的收购完,并向社员解释清楚。
我县十六个公社有七个公社存在着党参积压问题,预计应该收购的有二万多斤。如果不收购,今后怎么发动群众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药材生产呢? 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革委会 罗宏远


第3版()
专栏:

按劳兑现还是按出身兑现?
我是一个出生在地主家庭而父母早亡、从小依靠哥哥(教师)养大的青年。在兑现劳动结余时,我们这些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发到的只有其他社员的百分之七十。什么原因?大队干部说:
“上级虽指示对你们要和其他群众一样看待,但要因地制宜。按本大队实际情况,对你们必须少发。因为你们大多数劳动力强、存款多。若象其他社员一样发给你们,将会造成坏影响。”
我的看法不同。一般说,我们这些人劳动力强、存款多,是事实。但这是“四人帮”反动“血统论”造成的。这些人有的三四十岁还没有成家立业,抚养人口少。又由于劳动时间多,领取实物少(一度曾按政治评粮),存款相对增多。如果认为同社员一样兑现有“坏影响”,是不对的。挫伤这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难道是“好影响”吗?比如我,同社员一样兑现与不一样兑现只相差十多元,根本不会决定我的贫富,但心里难受。
我从高中毕业至今的十多年中,吃了不少不按政策办事的苦头。这一次,我又尝到了“因地制宜,按当地实际情况办事”这句话的厉害:它可以为抵制党的政策、执行政策打折扣和制订土政策作掩护。
我们这些人要为父母顶罪几辈子?国民党战犯和反革命犯、刑事犯服刑有期,我们是否有期?我们这些人算什么因素?如果是消极因素,可否化为积极因素,同人民群众一道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广东揭阳县渔潮公社凤林大队 魏少武
编者的话
接到魏少武的来信,我们向揭阳县委发了函,请他们调查了解。
揭阳县委在复信中说:“魏少武所在大队,这次夏收预分确有地富户只兑现相当于贫下中农的百分之七十的错误提法。但在具体执行上则不然。”“魏少武兑现比例不低于平均水平。”但复信没有说明,魏少武的兑现和贫下中农的兑现是否根据同样原则。复信承认,“平时支款,魏少武比人少。”但为什么魏比别人支得少,也没有说。
在农村,在分配方面歧视地富子女的情况,曾经相当普遍地存在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和正在解决。魏少武的信说的不是分配,而是兑现中的问题。这种不少记工分,但兑现现金却要少给一点,以此体现“政策的阶级性”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呢?能给贫下中农带来什么样的真实利益呢?大队领导说:怕出身不好的人和其他社员一样兑现有“坏影响”。这未必是一般社员的想法,恐怕某些领导的头脑里仍然残存着血统论的“坏影响”吧?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铁脚板和小汽车
解放初期,干部下乡都是身背背包,迈开双腿,依靠铁脚板走村串户,深入群众。群众见了干部,无话不讲。来了任务,蜂拥而上,真是把干部当做贴心人。
现在不同了,很多县以上的干部下乡都坐小汽车。到了下面,把公社书记也装上,顺着大道猛跑一气,社员们见了纷纷让路。这样转了一圈,回到机关,八盘子十六碗端上来。吃饱了,喝足了,发了一通指示,便凯旋离去。这样的指示,难免瞎指挥。下面按照这样的指示去办,不是效果不大,就是适得其反。
由于干部们经常坐车跑大道,下面的干部就叫群众把大道两旁的地整好、种好。那些偏远的、汽车跑不到的地方,就很少管了。群众说:“汽车跑得快了,干部离我们远了。”
小汽车不是不可坐,问题在于乘车人的思想作风,应当首先转变作风。发扬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把工作做得更好。 山东乳山县 邵振武


第3版()
专栏:好人好事

电报上的“列车时刻表”
前几天,我的大女儿从廊坊拍来一封电报,说她八日乘212次火车到北京,让我到火车站接她。我看完电报原文,又发现在电报的右下方盖有一个长方形业务章,上面印着“212次车早八点○八分到达”。我看了又看,深受教育和感动。邮电职工为群众想得真细,工作做到了家。
这件事象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在干部、战士中传开了。同志们说,事情不大,却反映出了邮电工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比空喊一百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强得多。
为了更好地向邮电职工学习,我们专门到东四邮电局了解。东四邮电局的同志说,为了方便群众,从九月份开始,在接收的电报上,凡有通知到火车站接人并写明车次的,都查找列车时刻表,把列车到站时间添在电报上,使收报人看了更清楚。邮电局的同志还深情地说:“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提供方便,使广大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完成新时期总任务的斗争中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北京东四十条三十四号 祝云山
据《北京日报》十月十一日报道,北京电报局的译电员,遇有通知接人的电报,就在电文的右下角盖上红印,填上车次、时间。报道说,他们已经代签了一万三千多件。这为用户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多么可观啊!
假使商店的售货员同志,也象北京电报局译电员那样,时时刻刻想到使顾客少排一点队,多节省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上去,让他们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那该多么好啊!
中央美术学院 汤 浩


第3版()
专栏:心里话

终生难忘的教训
我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已经八年了。前六年,受林彪、“四人帮”的毒害,做工作有很大的片面性。
一、搞空头政治。我们大队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都是县、社两级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粮食单产由四百四十多斤增到九百六十多斤。后来,我中了“四人帮”鼓吹的“政治搞好了,生产自然就上去了”的流毒,天天晚上领着社员搞“儒法斗争史”、批“中庸之道”、学“小靳庄的十件新事”,对生产过问得少了。搞来搞去,村里的歪风邪气多了,粮食产量降到七百多斤。
二、光强调斗争,不讲团结。对班子里个别同志的错误缺点抓住不放,一个劲地批评。越斗越不团结,工作没人抓,自己成了光杆司令。
三、只抓粮食生产,扔了多种经营。有人宣扬“宁要一斤粮,不要一元钱”,我听了照样办。为了搞粮食,把渔业生产砍掉了。一九七五年粮食减产,又没有副业收入,劳动日值一下子降了三四角。集体欠了国家的贷款,对社员也无法开支。群众气愤地说:“人家搞社会主义是越搞越富,咱是越搞越穷。”
四、不加分析地学习外地经验。我看到别的单位用超种小麦的方法来增加小麦产量,就照样搬。我们大队只有六百多亩地,公社分配给我们的麦田面积是四百二十亩。我却千方百计动员各生产队多种,一下子种了五百二十亩。第二年小麦是不错,总产十一万多斤。但是全年算起来亏了本。因为我们是山坡薄地,适合种春地瓜和春花生。小麦占地太多,春地瓜就少了,春花生更是一亩没有。到秋后,闹了个粮油大减产。这教训使我终生难忘。
打倒了“四人帮”,我学习了党中央、华主席的重要指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多次向干部、群众检讨并注意改进。现在支部的团结很好,农副业生产有了发展,社员的生活有所改善。 山东乳山河口大队 邵振善


第3版()
专栏:

文风小议两则
“富强”一词用得不当
《人民日报》十月一日社论《万水千山只等闲》中说:“……使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富强起来”。其中“富强”一词用得不当。
“富强”这个词含有“富足”、“强大”的意思。通常说实力强大、雄厚,生活富足、富裕,但不说“实力富强”、“生活富强”,因为实力无所谓“富”,生活无所谓“强”。 广西马山县杨圩中学 韦兴俊
“每天”和“经常”不能并用
《人民日报》十月九日二版《一个“钢班子”的好作风》的报道,在“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以身作则”一段中写道:“每天经常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这句话不准确。“每天”和“经常”是矛盾的,是不能用在一起的。
山东德州地区汽运公司汽车一部 张恩茂


第3版()
专栏:

“马背县委”
——记中共西藏阿里普兰县委改变领导作风的事迹
今年八月三日凌晨,一队飞奔的骏马,穿过迷蒙的晨雾,越过冈底斯山主峰,向霍尔草原最边远的藏拉山口急驰而去。骑在马上的,是被人们称为“马背县委”的中共西藏阿里普兰县委的常委们。今天,他们带着中央批发的湖南湘乡经验和陕西旬邑问题的调查报告,再一次来到霍尔区,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同社队干部一起学习中央的两个文件,检查在执行经济政策和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普兰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横穿全境,雪山环抱,沟壑纵横,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交通极不方便。民主改革时,从书记到通讯员,都是“一人一马一杆枪”,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发动群众斗领主,分田地,分牛羊;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开会办公。因此,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是“马背县委”,把他们的这种革命精神叫作“马背精神”。民主改革后,普兰县委仍然坚持这种精神,带领全县人民砸烂封建农奴制的锁链,摆脱个体所有制的束缚,办互助组,走人民公社化道路,在很短的时期内,进入了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各项事业又得到较大发展。但个别干部由于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作风不深入,工作不扎实。有的不愿骑马下乡;有的即使下去了,也是那里条件好,就往那里跑。对此,群众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普兰县委根据学大寨运动的要求和群众的批评,对县委和机关的作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整顿,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从此,县委坚持把大部分会议放在基层开,九名常委经常保持八名在基层蹲点;凡是自己能够下去了解情况的,就不要基层干部来县里汇报。群众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高兴地说:“我们的马背县委又回来了”。
一九七五年,正当普兰县准备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批判人畜外流等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时候,“四人帮”大骂“搞基本路线教育是大资产阶级批小资产阶级”、“批资本主义是矛头向下整群众。”有的同志也说:“现在搞基本路线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势力,不符合上头精神。”还有的同志说:“这样做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和情绪。”资本主义究竟能不能批?县委一方面派出工作组到细德公社一队搞试点,一方面带领大批干部深入社队进行调查。科加公社岗孜生产队,在一九七三年以前,队长弃农经商,生产无人抓,社员缺口粮。一九七四年,一名县委常委带领工作组,帮助岗孜算了劳力外流、生产下降和集体经济受损失的帐,发动群众打了一场批判资本主义的人民战争。这一年,人畜归田,队长带头搞生产,全队增产粮食四万多斤,亩产上了《纲要》,群众有吃有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在细德公社一队举办全县党员队长学习班,结合实际学习大寨,并请岗孜生产队等单位的负责人介绍经验,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于是,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大批资本主义,打击贪污盗窃分子。结果,大量外流人畜归队务农,粮食总产比上一年增加了四十四万斤,亩产一跃过了“黄河”,达到五百一十五斤,牧业生产也取得好收成。
过去,普兰县由于没有大型水利建设,虽然四周布满了雪山,田地大都在孔雀河的两岸,庄稼却年年受旱。县委曾多次准备着手解决水的问题,但一直因意见不一,未能实施。一些同志主张修座大型水库,把冰雪融化的水蓄起来灌地;少数同志则主张修一条水渠,引常年不断的孔雀河水浇地。为了找出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案,一九七四年春,县委派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常委带领技术人员、社队干部,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农区六个公社三十六个生产队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就水源、工程量、效益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测,然后,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把两种方案加以对比分析,一致认为修渠的方案工程简单,收益大,见效快。秋收后一开工,县委领导又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和三百多个民工开上悬崖。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一条长达二十七里、跨越五十多条深沟的胜利水渠修成了,孔雀河水被引上盘山渠道,昔日山坡上近两千亩贫瘠土地,如今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一九七七年,亩产提高到六百多斤。
前几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霍尔区在执行党的经济政策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评工记分不是按劳取酬,“四定一奖”(定畜群、定草场、定人员、定上缴任务,超产奖励)的岗位责任制被取消了,干部信口出“政策”,自留畜要集中放养,群众利益被侵犯,挫伤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结果,全区牧业生产发展缓慢,给国家交售的酥油、绒毛、皮张、肉食和奶渣等畜产品年年完不成任务,群众的生活也改善不大。去冬以来,县委下决心解决霍尔区存在的问题,除派两名县委常委带领工作组,帮助这个区开展基本路线教育外,还三次在这里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制订了八条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今春遇到大雪灾,畜牧业生产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幼畜成活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超额完成了国家的各项收购任务。
过去,普兰县是一个“收完青稞打完场,家家户户断口粮”的贫穷落后山区,从一九七○年以来,落后面貌迅速改变。现在,全县层层梯田挂山坡,风吹青稞扬碧波,粮食亩产连续六年上《纲要》,去年过“黄河”,今年又获得了好收成。
今日普兰县,已经成为高高飘扬在喜马拉雅山上的一面大寨式红旗。
本报记者 李惠民 戴纪明 张京怀(附图片)
图为普兰县委在检查工作的途中。
戴纪明摄


第3版()
专栏:

广西认真落实政策促进甘蔗增产
据各地砍收的情况看,原料蔗总产量可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新华社南宁十二月十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认真落实政策,调动蔗农积极性,今年甘蔗大幅度增产。据各地砍收的情况看,原料蔗总产量可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甘蔗生长。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榨季,全自治区蔗糖产量曾达到二十八万吨。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连续几年蔗糖产量徘徊在二十万吨上下。打倒“四人帮”后,自治区党委发动群众,联系实际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同时,抓紧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迅速解决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全区采取的促进甘蔗生产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因地制宜,按照粮、糖、油、猪的次序安排全区的农业生产。
第二,抓紧甘蔗基地建设。确定红水河以南为甘蔗生产的重点地区。同时,各地在榨糖厂周围建立甘蔗基地,把七千四百五十四个生产队和十一个国营农场,划为以种蔗为主的甘蔗基地,种蔗面积近一百万亩。
第三,切实解决蔗区粮食问题。自治区对各蔗区粮食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整,要求大多数生产大队做到粮食自给,对一些因扩种甘蔗缺粮的大队,相应地调减粮食征购任务,或增加回销粮,使蔗农口粮不低于附近产粮区的水平。
第四,实行定产定购,超额加价收购、加售化肥等政策。根据土地好坏定出产量指标以后,超产部分按每吨加价百分之二十收购,另外加售化肥二十斤。
第五,自治区还对各地机榨糖厂实行利润分成。对日榨一百五十吨到一千吨的糖厂,所得利润百分之七十上交自治区,百分之三十留给县、市;日榨一千吨以上的大型糖厂,所得利润百分之八十上交自治区,百分之二十留给县、市。
上述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调动了各地发展蔗糖生产的积极性,再加上各地实行科学种蔗,大力推广秋植甘蔗等先进经验,促使今年甘蔗大幅度增产。


第3版()
专栏:

阳朔漓江公路桥建成通车
桂林至梧州公路干线缩短了五十公里行程
新华社南宁十二月九日电 漓江公路桥在旅游胜地广西阳朔建成通车。
漓江公路桥是一座二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二百零四点五八米、宽十五米、高二十五米,每孔跨径八十米,造型秀丽,宛如一道彩虹飞架漓江两岸。江桥与碧莲峰遥遥相对,登桥眺望,山光水影尽收眼底,因此,游人称它为“观莲桥”。
阳朔漓江公路桥的建成,使桂林至梧州公路干线缩短了五十公里行程。过去,漓江渡口候渡车辆往往排成长龙,遇到洪水还不能通行,如今往来车辆已畅通无阻。这座桥梁经过三个月的通车使用,证明工程质量良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