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市场上乳制品和鲜牛奶奇缺?
最近,记者听到轻工业部张秀珍、韩光烈两位同志的强烈呼吁:必须改变各地奶牛生产下降,市场乳制品和鲜牛奶奇缺的状况。韩光烈同志在写给记者的信中说:“记者同志一定会敏感地觉察到,今年夏天北京天气炎热,但一度买不到五分钱一根的牛奶冰棍。为什么?就是奶少。奶牛生产面临困境!”他非常恳切地说:“这是关系到我国人民及子孙后代健康的大事,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息息相关,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理论问题,而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情况。如果记者同志对奶牛的处境寄予同情,对奶牛生产的发展同样有热情,请抽空下来调查,挥笔在报纸上替奶牛大声疾呼一下吧!”
张秀珍同志在来访中,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农林部和轻工业部的有关人员,认为张、韩二同志反映的意见代表了许多群众的呼声。众所周知,牛奶是幼儿婴儿的主食,奶粉、炼乳、奶油、乳糖、干酪、冰淇淋等乳制品,又是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但是,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奶牛生产受到严重摧残。市场上乳制品和鲜牛奶奇缺,供求脱节,已经波及许多家庭。有不少母亲由于买不到奶粉,十分苦恼,把孩子抱到商店柜台上,不肯离去。有的婴儿缺奶啼哭,母亲便把婴儿抱到乳制品厂,恳求卖几袋奶粉。而全国许多乳制品厂由于缺乏原料,大都处于半停产状态。
是我国发展奶牛生产的自然条件差、资源不足吗?完全不是。我国有可利用的草原三十三亿亩,有世界闻名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巩乃斯大草原,河北、山西、安徽及南方山区有很多适合放牧的草场,发展畜牧业(包括奶牛生产)的条件很好,潜力很大。而且乳制品生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比外国为早。据史书记载,远在汉文帝时就有奶子酒的生产;元朝时,军队行军已携有干制的乳品充作军粮。但是,我国目前的奶牛总数只有四十万头,从一九六三年至今徘徊不前。这同辽阔的草场很不相称。记者翻阅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一九七六年《生产年鉴》,我国奶牛生产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例如,日本有草地六百七十多万亩,一九七六年奶牛发展到一百八十一万头,无论乳制品和鲜奶每人每年平均占有量,都超过我们几十倍。
我国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为什么奶牛生产发展不起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以外,主要的是不少地方领导不重视,奶畜生产排不上队;政策不落实,有些规定不利于促进奶牛生产。
华主席对发展奶畜事业非常重视,曾作过多次重要指示。今年三月,华主席在听取轻工业部汇报时,又对发展奶畜业及乳制品生产作了重要指示。但是,这些指示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有些领导干部只记住“以粮为纲”,忘掉了农业和畜牧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猪、鸡以至菜牛多少还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而奶畜生产却没有统一归口管理,象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这样,就造成生产没法列入国家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排不上队的状况,建牛舍需要的物资没有供应渠道,政策无人过问。据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许多基层单位反映,过冬时,奶牛由于缺舍,冻掉尾巴、耳朵,冻掉奶头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政策也不落实。以饲料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规定:凡养一头奶牛(不分大小),每头每天拨给精饲料六斤。这项政策,现在很多地方没有执行;有的地方虽然执行了,但当时核对的饲料量和奶牛头数,多年来不变,生了小母牛报不上“户口”,没有饲养粮指标。于是,有些城市,例如北京,甚至把活蹦乱跳的小奶牛一棍子打死,拿去喂动物园的老虎,或者把肉分给群众吃掉。许多工农兵群众知道这种情况都很痛心,他们说:我们宁可购买奶粉时交粮票,也要救救小牛!
据记者了解,解决奶牛的饲料问题,办法多得很。试举一例,我国每年有棉籽饼二百多万吨,大部分返回农村作肥料,非常可惜。江苏省沙洲县城西大队用棉籽饼喂养奶牛,一不中毒,二可以代替饲料粮,三能提高奶牛的出奶率,四是用牛粪代替棉籽饼下地,肥效更高。只要国家适当安排一些化肥作为补助肥料,充分利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棉籽饼作为奶牛的饲料,就可以做到物尽其用,经济合理。又例如,北方大量的甜菜废丝和南方的菠萝糟粕,在国外都被认为是喂养奶牛最经济的饲料,而我们却没有收集起来利用,大部分白白地倒入江河,付之东流。
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有关领导部门多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对发展奶牛的好处作一番调查。记者看到的一份资料记载是令人鼓舞的:一头成年奶牛,一年可产一万五、六千斤奶,最高的一天产奶一百三十斤,足够二百个婴儿吃一天。一头奶牛年产粪肥三万斤,相当于氮、磷、钾化肥一千斤,可肥农田十至十五亩。既然饲养奶牛好处这么多,客观上我国又有大量发展奶牛生产的条件,我们热切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把这项工作抓起来。
新华社记者 陈大斌 黄正根


第2版()
专栏:

调动牧民社会主义积极性 促进畜牧业高产稳产优质地发展
西藏制订牧区人民公社十条经济政策
新华社拉萨十月七日电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不久以前制订了牧区人民公社十条经济政策,以调动牧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西藏畜牧业高产稳产优质地向前发展。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生产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藏民主改革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来,畜牧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去年底,全区牲畜总头数已达二千万头以上。但是,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畜牧业发展不快,而且不稳定,水平很低。
今年八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区党委常委会议和有关地、市、县、区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区第四次牧区工作会议,着重解决大干与政策、大干与作风这两个问题,制订了牧区人民公社十条政策。这个文件明确规定:牧区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必须根据生产需要和个人的不同情况,民主评定每人每年应完成的基本劳动日。在评定基本劳动日时,特别要照顾妇女的生理特点。女社员生孩子应给一个月的产假,并给予必要的物质照顾。这是针对西藏妇女劳动力多和过去藏族妇女生了孩子就去劳动的习惯而规定的。对于超额完成基本劳动日的,要给予表扬或奖励。生产队要建立畜群作业组,并对畜群作业组实行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两定一奖”制度,坚决纠正死分死记和按人头、性别年龄、出身成份、政治表现、权力大小等评工记分的错误做法。在分配问题上,根据前几年一些社队偏重于对国家的贡献和集体的公共积累而忽视增加社员收入的倾向,强调要正确贯彻“三兼顾”原则,并要实行轻税政策,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在收购牛羊皮时,要考虑群众穿皮衣、住帐篷的需要,不准层层加码,购得过多。鼓励牧民社员从事编织、采集、狩猎等正当的家庭副业,允许饲养繁殖一定数量的自留畜。
关于经营方针,文件规定,牧区人民公社必须认真贯彻“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和水、草、繁、改、管、防、舍、工的八项增产措施,并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全面规划。对半农半牧区,总的是要贯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但是具体到每个社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发展前途着眼,确定是以农为主还是以牧为主或者半农半牧,区党委不作硬性规定。
文件对干部作风、干部参加劳动、压缩非生产人员、财务管理和草原建设中的互利政策等问题,都分别作了一些明确的规定。
牧民们热烈拥护这个文件。他们说,这十条政策,完全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第2版()
专栏:

拨乱反正 落实政策 发展牧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讨论制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和政策,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十月七日电 不久前,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认真总结二十多年来畜牧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讨论制订了《关于发展畜牧业方针和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这个文件反映了新疆牧区实际和群众要求,受到牧区干部和各族牧民的热烈欢迎。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有草原面积七亿六千万亩,水草丰茂,条件优越,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很大。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新疆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到一九六五年,全区牲畜总头数已达二千六百九十七万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一点六倍,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六点二。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全区畜牧业生产连年下降。一九七七年全区牲畜总头数下降到二千三百九十七万头,比一九六五年下降百分之十二。
打倒“四人帮”以后,牧区干部和各族牧民迫切要求重申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拨乱反正,把林彪、“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今年七月间,新疆区党委召开了全区畜牧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二十多年来畜牧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关于发展畜牧业方针和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
会议期间,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全区各县的实际情况,区党委确定二十一个县为牧业县,十六个县为半农半牧县。文件中明确指出,牧业县要贯彻“以牧为主,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给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牲畜和畜产品,发展种植业和副业都要为发展畜牧业服务。半农半牧县,要贯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防止重农轻牧。鉴于新疆农业区牲畜头数占全区牲畜总头数一半左右,要求农业区也要重视畜牧业生产。
讨论中,大家特别强调要保护和建设好草场、牧场,努力改变畜牧业生产条件。文件规定今后不准开垦草原,破坏草场和牧场。禁止“游耕”。今后按国家计划开荒造田,必须安排好牲畜的草场、牧场。要搞好草原的灭鼠灭虫工作,保护草场。草场、牧场的使用权要固定下来。要大搞草原水利建设和配套的草库伦,种植饲料和苜蓿等优良牧草,积极建设牲畜棚圈、牧道、居民点,逐步实现定居轮牧。对农业区,也要求因地制宜地营造放牧林,种植牧草,充分利用农副业产品,实行近田养畜。
牧区政策中过去遭受破坏最厉害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四人帮”横行时,不少地方对牲畜放好放坏一个样,产双羔和空怀一个样,畜产品交多交少一个样,甚至有的地方还实行所谓“政治工分”,严重地挫伤了牧民的劳动积极性。文件明确规定,今后核算单位对畜群和畜群作业组要实行定额管理,严格评工记分,建立定畜群、定劳动力、定质量、定工分、定草场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生产责任制。凡是完成成畜保活、幼畜繁殖成活和毛绒产品计划的,都要给予奖励,超产多奖。完不成计划的,要酌情赔偿。还鼓励打狼、打豹、打狗熊、打旱獭等,消灭兽害。
为了减轻牧民负担,保证增产增收,文件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向牧区社队摊派牲畜、畜产品和钱粮,严禁无偿平调牧区社队的劳动力、财力和物力。各行各业要大力支援畜牧业,只能支牧,不许坑牧。凡是平调用于非生产项目的,必须认真清理和退赔,并向群众作检讨。
对牧民的自留畜以及牧民生活,文件也作了一些切合实际的规定。根据牧民活动时需要骑马、有喝奶吃肉习惯等情况,规定牧民可比农民多养一倍的自留奶牛、自食羊,允许每个牧户可以自己饲养一匹乘马。牧民毡房,过去一直认为是生活资料,费用全部由牧民个人负担。讨论时,大家都说这不合理。因为牧民在定居点上都有固定住房,毡房是牧民游牧时使用的大型工具,不仅是生活资料,主要是生产资料。因此,文件规定牧民毡房每年补充新毡的费用,大部分应由集体负担。对牧民个人留用羊毛的比例,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这个文件下达牧区后,干部和牧民欢欣鼓舞,都说畜牧业大干快上有希望了。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正蓝旗上都河公社牧场上,修建的机井改变了过去的缺水状况,牧场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是牛群在饮机井水。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