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抓引进技术的同时要抓消化
北京有机化工厂的经验是,早抓技术培训、认真向外国技术人员学习、建立技术研究队伍等措施,使引进的设备提前投产,产品达到设计标准
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高速度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有利于高速度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许多地区、许多部门的同志已经认准了这个道理,正在积极抓这项工作。当前,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抓引进的同时要抓消化。从为引进项目做准备之日起,就要十分重视、切实做好消化这些新技术的各项有关工作。
我们对于消化引进的技术,已经有一些较好的经验。象新建成的四川化工厂、大庆化肥厂等,都搞得不错。这里还可以举北京有机化工厂为例。六十年代中期,这个厂从日本引进一套化工设备。在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指示下,有关方面注意抓消化工作。结果,这套设备投产比较顺利,生产情况较好,并且在投产四年之后,经过局部改造,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没有下降的前提下,产量大体上翻了一番。
总结这个厂消化引进技术的经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个厂对工人、技术人员的培训抓得早,抓得认真。引进设备的合同刚刚签订,就派出一批人员去国外学习;厂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按技术水平的高低分成四个培训班,分别训练提高。把引进设备附带的全部技术资料汇集成册,编成一套《聚乙烯醇生产讲义》,发给大家学习,规定每人都要熟记和理解使用设备的技术要求,学会实际操作、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他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不合格者不发操作证。由于这一步工作抓得紧,这套设备提前九个月投产,一次投产成功,产品的质量、数量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很快达到了设计标准。
他们认真向外国技术人员学习,积极积累技术资料。外国技术人员来厂工作期间,厂里坚持每星期举办一次或两次技术讲座,请他们给工人、技术人员讲技术课,解答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要求广大职工利用各种工作机会,向外国技术人员请教。厂里把外国技术人员讲的课编成八十四期共十余万字的技术资料,印发全厂学习,并存入档案,以备研究之用。这些做法,对于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加速消化引进的技术,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个厂建立了一支比较强的研究队伍,狠抓科研工作。投产前,就组成了一支五十多人的研究队伍,确定了一些研究课题。投产以后,他们邀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十几个单位的科研人员来厂,同本厂研究人员组成厂、院、校“三结合”的研究队伍,进行技术研究大会战。正是依靠这支内外结合的研究力量,经过辛勤的钻研,对引进的设备做了一些改进,为建设同类型工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料,同时为全国一些新建企业输送了不少技术人才。
北京有机化工厂在消化引进技术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自一九六九年设备改造、生产翻番以后,在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方面没有多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中断了同国外的技术联系,削弱了研究队伍和科研工作。目前,这个厂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状况。
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是个“学、用、改、创”的过程,中心环节是要善于学习。这些方面的工作搞不好,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例如,有的单位技术培训没抓好,引进了设备不会用,甚至被搞坏,花了钱生产效率却没有提高。有的单位受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不敢组织职工向外国技术人员学习,错过了送上门来的学习机会,不利于较快地掌握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有人不尊重科学,对引进的设备乱加“改造”,使生产受到损失。这类教训,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是“拿来主义”。能不能把这些先进技术很快拿到手,真正为我所用,就看我们的消化工作做得怎样了。
 本报记者 张平力


第3版()
专栏:

让能工巧匠大显身手
——记天津市特等劳模、工会九大代表单书坚持开展技术协作活动的事迹
在天津市,谈起技术协作的成就,人们总要赞扬市总工会副主任、特等劳模单书的功绩,说他坚持和林彪、“四人帮”斗争,为开展群众性技术协作作出了贡献。
单书是天津轧钢一厂的老工人。解放前在天津三条石的一个铁厂当过学徒,解放后,他刻苦学文化、学政治,努力钻研技术,年年搞革新,对发展轧钢生产作出了贡献,被提拔为这个厂的工程师和副厂长,并且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五次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
一九六三年,单书和其他劳模一起,学习沈阳的经验,在天津河西区成立了技术协作委员会,并担任了这个协作委员会的主任。他们组织各工厂企业的生产骨干、技术干部、革新能手和有专长特艺的老工人,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协助各工厂攻克生产上的难题,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交流先进经验。这些技术协作的积极分子,下厂自备饭菜,不吃招待饭,不接受礼物,不让人用车接送。那里需要就到那里去,满腔热情地传经送宝,受到许多工厂企业的热烈欢迎。
但是,前几年,天津市某些负责人极力推行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残酷迫害老工人、老劳模。单书也成了他们打击的对象。他们煽动一些人,在轧钢一厂内外墙壁上写出大标语,污蔑单书是假劳模;单书出国访问时,外国朋友赠送给他的贺年片、纪念章,竟被说成是“里通外国”的证据。单书和其他劳模一起辛勤建立起来的河西区技术协作委员会,也被诬蔑为跨行业的“黑组织”,胡说参加这个组织的都是坏人,还派人监视盯梢,扬言要把它解散、砸烂。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技协活动的人逐渐减少了,河西区技协面临散摊子的危险。
单书毫不动摇。尽管他被下放到了车间劳动,但他仍然坚持上班抓革命,促生产。下班后,又到技协开展活动,鼓励大家把技术协作坚持下去。
这是技协的一个普通的活动日。这天晚上,来的人不多。活动刚刚开始,又停了电。单书把几个技协委员留下来,点上蜡烛,开了一个不平常的会。单书让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技协是不是黑组织?技协要不要办下去?能不能办下去?怎样办下去?会议开得严肃认真,大家谈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回忆了技协所走的道路和发挥的作用。大家记得,六十年代,天津造纸四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台生产玻璃纸的大型设备,有个关键部件“喷嘴”,工艺标准非常精密,损坏后厂里不能修理,再进口一个“喷嘴”就要一万八千美元。单书听到这个消息,带领一批能工巧匠,同厂里职工一起,经过六个多月业余时间的奋战,修复了“喷嘴”,使这台设备恢复了生产。大家还记得:一九六五年河西区的一个街办编织社,勇敢地承担了当时我国还没有大批生产过的金属点焊网的出口任务,但这个编织社设备简陋,技术力量不足。河西区技协就派人协助这个社设计、制造了一台多头点焊机,使这个编织社摆脱了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顺利地完成了出口生产任务……
大家越谈越感到,河西区技协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自力更生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完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些事实难道不是对那些无耻诽谤的最有力的回击吗?人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一个个起来怒斥那些胡言乱语。这个说,我们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一心为祖国争光,为国家富强,难道有罪?那个说,我们跨行业组织起来,搞的是技术协作,不是什么坏组织,为什么要解散?单书更加坚定地说:我们搞技术协作是为了打破苏修的封锁,发展国民经济,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走的道路正,方向对,我们一定要把技协的活动坚持下去!
会后,单书和他的战友们行动起来了。林彪、“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使许多青年在社会上闲荡起来。他们就针锋相对,办起了科学技术学习班,组织青年学习科学技术。
办学习班的通知贴出来了,报名参加的青年一下子来了二百多人。在林彪、“四人帮”的棍棒下不敢讲授技术课的大学讲师,也被请来讲课。一年内,来这里听技术课的就达二万多人次。在组织青年工人、青年学生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单书还冲破重重障碍,组织技术协会的成员,坚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交流活动。在这一段时间内,单书和他的战友们,先后为天津市和兄弟省、市的一些单位,制造了专用四孔镗床、组合机床、多头钻、切药机、装煤机、钉箱机等设备。根据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他还经常组织技术力量,利用节日、假日到农村社队,帮助社员检修农机农具,传授使用农机具的经验,受到广大社员的好评。
单书就是这样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持不懈地带领大家开展技术协作活动。从河西区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到现在,十五年来,他们共协助一千二百多个单位,解决了三千四百多项生产技术的关键问题。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开办专业技术学习班,培训技术骨干九万多人次,推广了二百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现在,当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单书更加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他决心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发动群众,把技术协作活动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天津市总工会副主任、特等劳动模范单书(左二),和天津市河西区技术协作委员会的成员一起研究新的攻关项目,为在工业生产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他们变得朝气蓬勃了
编者按:华主席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示我们,要贯彻执行党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其中包括党对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和父母有问题的子女的政策。
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极力鼓吹反动的血统论,歧视、排斥、打击和迫害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和父母有问题的子女,严重地破坏了党的政策,挫伤了一些人的革命积极性。为了加速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必须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正确对待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和父母有问题的子女,在就业、提级、升学、入团、入党和参军等问题上,都应按照党的政策办事,不应歧视、排斥。同时,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团结他们共同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近年来,广西平果县新安公社布思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对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子女的政策,使这批青年人变得朝气蓬勃,关心国家大事,争出全勤、满勤。现在,全大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子女担任记分员、读报员、农科组员、民办教师等,其中有三人加入了共青团,一人上了大学。
过去,布思大队有的队干部不愿做出身不好的子女的工作,认为做这项工作危险多,弄不好群众意见大,自己垮台快。有的人还说:“贫下中农人多,少几个出身不好的子女,照样搞好革命和生产。”
粉碎“四人帮”以来,布思大队党支部在整党整风中,联系这个问题进行学习。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过去那种认为“少几个出身不好的子女,照样搞好革命和生产”的说法是错误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主力军,但是不能忽视出身不好的子女的革命性;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革命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
认识提高以后,大队党支部一方面加强对这些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剥削阶级的反动本质,解决爱谁、恨谁、跟谁走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他们的表现安排适当工作,妥善处理入团、升学等问题,做到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一律平等,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由于政策落实得好,进一步调动了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子女的革命积极性,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中,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西平果县新安公社革委会 黄朝进


第3版()
专栏:

重申这个政策实在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落实干部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利斧,砍断了多少人的精神枷锁。林彪、“四人帮”之流,颠倒了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宣扬人的思想是先天就有的。他们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阶级的组成,贩卖封建的反动血统论,把出身不好、老子有问题当成整人的大棒,为其反党篡权服务,流毒很深很广。影响所及,使有些领导干部对这类人不敢培养教育,更不敢使用;有的组织部门考查人员要查三代,使有这类问题的人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评论员文章的发表,给坚持党的政策的领导干部壮了胆,撑了腰;而对有这类问题的人,精神上是一个大解放!
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现在,重申一下非常必要,它是贯彻我们党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有力措施之一。在革命的暴风雨年代,我们党用这一政策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搬掉了三座大山。经过这个阶段的人,对此是深有体会的。以我本人来说,我的父亲在一九四七年被政府严厉制裁后,党并没有因此把我抛弃,而是象对待其他青年一样地培养教育我,让我参加革命队伍。当我作出成绩的时候,和其他人一样立功受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长期在军事机关工作。我打心眼里深深感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可是“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骨干分子却破坏了党的这条规矩。我自一九六六年转业以后,一直被冷置一边。我倒不是说非当个“官”才对,问题是这种作法不符合党的干部政策。
现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把被“四人帮”搞乱了的这一政策是非也纠正过来了,真是大得人心!它激励着一切要求进步的人们紧跟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河北省邯郸市蔬菜公司
赵忠志


第3版()
专栏:

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
——湖南省株洲县实行“一地三油”的调查
株洲县是湖南省油茶重要产区。近几年来,这个县大力推广在油茶林内间种油桐、花生、黄豆、油莎豆、油菜等油料作物,除茶油外,每年还收一季或两季其他油料,当地把这称作“一地两油”或“一地三油”。去年,全县油茶产量比一九七五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九,上交给国家的食用植物油增加一倍多。今年预计油茶总产量可以超过去年,间种的二万三千多亩花生、黄豆、油莎豆已获丰收,总产比去年增加一成多。前两年在新造油茶林内间种的二万多亩油桐,今年将有一万亩左右开始结果。
“一地三油”是怎样搞起来的?县委领导同志告诉我们,这是大办社队油茶场带来的一个成果。
株洲县,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地区。全县一百七十万亩山地中,有三十万亩是油茶山。过去,由于油茶山分布不平衡,油茶山多的队,劳力不足,管理垦复跟不上,因此油茶产量很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株洲县委认真学习华主席对株洲县大办社队林场所作的重要批示,从中得到启示:由公社、大队、生产队联合经营油茶山,办社队油茶场,既可以解决生产队各自经营油茶林时存在的“山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有余而山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克服因没有专人管理所造成的“茶林自然长,能收就收,不能收就丢”的现象。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株洲县委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在洲坪公社大观大队和淦田公社梓湖大队进行办油茶场的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以后,全县广泛办起了油茶场。株洲县这一经验,湖南省委已在全省加以推广。
在梓湖大队办油茶场时,株洲市委和县委的领导同志选择了五亩油茶山,搞间种试验。春天间种油莎豆,秋冬收获后,再种一季油菜。试验结果,去年收油茶球果三千七百零五斤,平均亩产茶油三十六斤;收油莎豆一千五百七十五斤,平均亩产六十三斤油;收油菜籽一百零三斤,平均亩产四斤一两油。三项共计,产油五百一十五斤,平均每亩产油一百零三斤。株洲市委和县委分别在梓湖大队召开现场会,推广了他们办油茶场,搞“一地三油”的经验。目前,已在全县四十五个社队油茶场普遍推广。
从株洲县看,实行“一地三油”好处很多。
一是能促进油茶的生长。间种时要深挖整地,除草施肥,实际对油茶林起到垦复作用,可以保持林内的水土,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降低夏秋酷热时的土温,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发育。间种的花生、黄豆,产生出的大量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氮,增加土壤的肥力,对油茶的生长也很有益处。
二是以短养长,增加收入。油茶生长周期比较长,种上之后十年左右才能大量收果。间种油桐,三年后即可收益。等油茶长大时,油桐老残,可以砍掉。这样间种,可以做到前十年收桐油,十年后收茶油。间种黄豆、花生、油菜,当年可得收入。
三是充分发挥人力、土地的作用。在油茶林内搞间种,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又把对油茶的抚育同增产其他油料结合起来,挖掘了生产潜力。
“一地三油”,是加速发展油料生产的一个途径,有关部门认为,在油茶主要产区可以大力推广。株洲县委等有关方面的同志对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探讨。他们认为,在油茶林内搞间种,一定要因地制宜。间种什么油料作物,间种的比例大小,要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不能搞“一刀切”。兴办社队油茶场,搞“一地三油”,一定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不能搞“一平二调”,同时要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用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地三油”搞起来以后,当年有收益,当年就要参加分配,不能只让生产队和社员群众看,不让生产队和社员群众得。否则,油茶场办不好,“一地三油”也搞不好。
本报记者 欧庆林


第3版()
专栏:

浙江提前完成原盐年产计划
浙江省提前九十七天超额完成了全年原盐生产计划。到九月二十五日止,原盐产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产量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同时,生产成本下降,产品质量也有提高。
浙江省广大盐工大力推广原盐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对旧盐田积极进行技术改造,这是取得原盐生产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3版()
专栏:

黑龙江马铃薯大丰收
黑龙江省今年马铃薯获得大丰收,省内市场供应充足,同时大量运往外地。到十月十日止,黑龙江运往辽宁、吉林、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八个省、市的马铃薯已达五亿六千万斤,相当于解放以来调往外省、市最高年份的两倍。
黑龙江省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今年平均亩产和总产量都大大超过解放以来的任何一年,总产可达到八十亿斤以上。为了把丰收的马铃薯拿到手,及时供应省内外的蔬菜市场,全省和重点产区的县都成立了收购、调运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加快了收购和调运工作。


第3版()
专栏:

昔阳沾岭山输水隧洞提前凿通
山西省昔阳县西水东调工程三十里长的沾岭山输水隧洞比计划提前半年,于九月二十一日胜利凿通。
西水东调工程,是昔阳人民在学大寨运动中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昔阳县缺水状况而兴办的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全部工程由一个水库(龙门口水库)、两条隧洞(龙马隧洞、沾岭山隧洞)、两条干渠(南、北干渠)三大部分组成。
沾岭山隧洞上接龙门口水库,下连南、北干渠,是西水东调工程的咽喉。这条隧洞于一九七五年八月勘测设计,一九七六年三月全面动工。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打通了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五米的隧洞,其中主隧洞一万五千二百八十一米,全部砌?、喷浆、抹帮、铺底,调水流量每秒钟可达八至十立方米。(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