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从舰船谈权威
海军湛江部队理论组
“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最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恩格斯:《论权威》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散布种种谬论,煽动无政府主义。他们疯狂地鼓吹不要组织纪律,不要规章制度,不要领导,不要权威,妄图把工厂搞乱,把农村搞乱,把军队搞乱,把我们的党和国家搞乱。
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管“四人帮”打着什么旗号,讲得多么动听,他们那一套修正主义的谬论,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面前,终归要碰得粉碎。
就拿我们舰船来说:一艘舰船有许多部门、几十个战位,是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必须组织得象一个人一样才能行动。机电部门是舰船的动力,好比人的两条腿;但是船往哪里走,却是由管航线的航海部门操纵的;通讯部门则是舰船的眼睛和耳朵,没有了它,舰船又瞎又聋,就无法按照预定航线前进。这个简单的比喻也可以说明,在舰船航行上,各部门只能在一个统一的号令下联合行动,而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指挥,锣齐鼓不齐,你动他不动,舰船就根本开动不了。在这里,权威和服从是实现联合行动的必要条件。正象恩格斯所说的:“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论权威》)
舰船平时航行需要权威,在进行海上战斗的时候,在恩格斯所说的“危险关头”,就更需要权威。有一次,我军一艘军舰正在高速追击敌舰,舰长发现敌船忽然减慢了航速,并且悄悄转动舰首。他机敏地判断出敌舰的意图,是要诱使我舰冲进它的火力圈。于是,他立即果断地下令,由全速前进改为全速倒退,迅速占领了一个有利的阵位,从而使我舰的火炮得以充分发挥威力,把敌舰打得火光四起,浓烟漫天。
在转瞬的时间里,我们的军舰要摆脱被动挨打的危险,争取主动打击敌人的有利条件,没有全舰各个部门、各个战位的紧密配合,是不可能的;而全舰人员坚决而准确地执行舰长的命令,则是实现这种紧密配合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舰船上,每个部门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无论哪个部门,也都是一个局部。只有处在领导和指挥位置上的指挥员,才能了解全局的情况,包括上级赋予的任务、航行计划和作战方案,海区情况、气象情况、本舰的战术技术性能、全舰人员的训练水平和思想情况、敌舰活动情况等等,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
“四人帮”在煽动无政府主义的时候,故意把集中和民主,纪律和自由,尊重权威、服从指挥和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对立起来,完全是蛊惑人心,欺骗群众。在我们的人民军队里,既有严格的纪律,又有高度的民主,既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又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拿那次海战的例子来说:在紧急关头,全舰人员坚决服从舰长的指挥,当然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然而,舰长的命令能够得到完满地执行,也还是要靠各部门、各战位的积极行动。正是由于全舰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迅速地、准确地执行命令,自觉地把全舰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狠狠地打击敌人,才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如果按照“四人帮”鼓吹的那一套,不要集中统一,不要权威,不要领导,群众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全舰人员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舰船便会乱成一团,就必然要失败。
上面只是就一艘舰船单独活动的情况来讲的。现代海战的特点,不仅是许多不同类型的舰船同时行动,而且常常是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更需要严密的复杂的组织协同。在这种情况下,权威就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恩格斯说:“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论权威》)同样地,我们也可以说:想消灭舰船航行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舰船本身。“四人帮”不就是这样干的吗?


第3版()
专栏:

是“解放”还是毁灭
首都钢铁公司 刚平
长期以来,“四人帮”摆出一副工人阶级的“救世主”的姿态,把“反对管卡压”的词句喊得震天响,攻击规章制度是“对工人阶级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喋喋不休地叫嚷“不要做机器的奴隶”,“不要做岗位的奴隶”,“不要做吨位的奴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乍一听,好象他们真的是为了“解放”工人阶级似的;其实,他们是在煽动无政府主义,干的恰恰是毁灭工人阶级的罪恶勾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时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1页)工人阶级之所以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历史事实证明: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其他被剥削阶级,如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由于他们是与比较落后的经济形式相联系的,因而比较软弱、分散,不可能担负起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历史使命。只是到了大工业时代,才产生了无产阶级这个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现代工业造就了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培育了“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使它成为“思想上、政治上、力量上最强大的一个革命阶级”。无产阶级只有和大工业这个最先进的经济形式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够发展、壮大,才能保持自己的阶级特性和优秀品质,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如果广大工人听从“四人帮”的蛊惑,从机器旁、从生产岗位上彻底“解放”出来,停工停产,去搞他们煽动的所谓“造反”,其结果必然是机器停止转动,烟囱不再冒烟,工厂遭到破坏。工人阶级失掉了和先进的经济形式的联系,脱离了产生自己并培育自己阶级特性的大工业,也就失掉了工人阶级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一系列著作中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指出:如果大工业遭到破坏,无产阶级就会“失掉了阶级性,也就是说,它越出了自己的阶级常轨”。“工厂既然停工,无产阶级也就软弱、分散、无力”。(《列宁选集》第4卷第555页)在“四人帮”煽动下,无政府主义严重的地方,由于长期停工停产,那里的工人队伍不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吗?一些老工人气愤地说:“工人老不干活,还叫什么工人!这样下去,工人队伍不就毁掉了吗?!”
我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群众广大的国家,小资产阶级好象汪洋大海。在旧中国,由于经济落后,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工人队伍中出身于破产农民的占多数。“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以后,我国工人队伍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增长,大批的学生和农民涌进了工人队伍,带来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习气;社会上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也严重地包围和腐蚀着工人队伍。在这种情况下,是用工人阶级的面貌改造小资产阶级,还是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面貌改造工人阶级,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为了抵制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侵蚀,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防腐防变的能力。在这方面,英雄的大庆人作出了榜样。由于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不断加强组织纪律性,战胜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侵蚀和影响,使来自各个阶级的人都逐步“过渡到工人阶级那方面去”,建成一支高度革命化的,又红又专的“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相反地,在“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影响严重的地方,规章制度被废除,组织纪律涣散,歪风邪气嚣张,资本主义泛滥,阶级敌人混水摸鱼,工人队伍遭到极大破坏。看看这些地方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对工人阶级到底是“解放”还是毁灭,不就很清楚了吗?
“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明明是要毁灭工人阶级,他们却乔装打扮,打着“解放”工人阶级的招牌,施展釜底抽薪的伎俩,进行反对工人阶级的勾当。但是,谁妄想毁灭工人阶级,谁就必然被工人阶级所毁灭!“四人帮”的可耻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附图片)
辽宁省本溪煤矿一采区矿工,联系本矿实际,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工业学大庆的滔天罪行。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参考资料 12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一阅 这是《大社的优越性》一文的按语。这篇文章介绍的是江苏省新海连市朝阳乡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有五百七十余户社员的大社,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分成七个生产队和一个副业队,实行计划管理。它集中力量开垦荒地和扩大耕地面积,改革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农业机械,因地种植和扩大复种面积,不但增加了收入,也改善了社员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社员的政治觉悟。
办大型社和高级社最为有利这一点,海南岛红旗合作社的经验也是证明 这是《琼山县第一区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同自然灾害和同资本主义思想作斗争中巩固起来了》一文的按语。这篇文章介绍的广东省琼山县第一区的这个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九五四年成立的。这个社共有三百二十九户,一千一百八十一人。在党支部领导下,批判了社内存在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打击了破坏农业集体化的反革命分子,战胜了霜害、旱灾和强台风侵袭,夺得了丰收,并且发展了多种经营,显示了大型社的优越性。建立初级社一年后即转为高级社。
对于条件已经成熟了的合作社,就应当考虑使它们从初级形式转到高级形式上去,以便使生产力和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一个从初级形式过渡到高级形式的合作社》一文的按语。这篇文章所说的是北京市海淀区东冉村乡远大农业生产合作社。文章介绍了这个合作社成立了一年,在具备了经济的和思想的条件以后,及时地由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转为完全社会主义高级社的过程和经验。
(以上各条见《〈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
十七条 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十七条,后来发展成为《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毛主席在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草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进入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过去的六年中,前三年的工作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前一革命阶段中没有完成的各项社会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从去年夏季以来,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就以极广阔的规模和极深刻的程度展开起来。
毛主席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主席说,目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去年夏季以前在农业方面存在的许多困难情况现在已经基本上改变了,许多曾经被认为办不到的事情现在也可以办了。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可能提前完成或者超额完成。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任务,就是在这个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的基础上,给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发展指出一个远景,作为全国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也都必须迅速赶上,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
毛主席最后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同时,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我国人民还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起,为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奋斗。(见《新华半月刊》一九五六年第四号)
(见《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
北京东晓市 原来是北京个体手工业者同小商贩产销结合的一个重要市场,分布在崇文区半壁店至龙须沟一带。据一九五六年统计,全市场共有摊商二千五百多户,销售的产品种类很多,包括棉织、针织、文教用品、金属制品、鞋、毛巾、服装、日用小百货等二十七大类,达六千多种。这里习惯上都在拂晓时进行营业,所以称为“东晓市”。经过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私营的资本主义产销关系为国营经济所代替,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普遍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经济,东晓市就不存在了。
景泰蓝 也叫“珐琅”(音“法郎”)。是北京著名的特种工艺美术品。主要产品有瓶、碗、盘、烟具、台灯、奖杯等。制法是在铜胎上用铜丝盘成各种花鸟人物等图案,再涂上各色珐琅质,色彩以蓝色为主。这种工艺品创始于明朝宣德年间,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所以称为“景泰蓝”。
“葡萄常五处女”的葡萄 玻璃料器葡萄,也是北京工艺美术品之一。“葡萄常五处女”是指北京以前以吹制玻璃葡萄著名的手工业艺人常家的五个妇女。由于其配料独特,她们吹制的玻璃葡萄颗粒丰满,紫色葡萄上有一层白霜,色彩鲜艳逼真。
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 王麻子的刀剪和张小泉的刀剪是北京和杭州的著名传统手工业特产品,都因其创始者而得名,已有悠久的历史。王麻子的刀剪刃口锋利,坚固耐用。张小泉的刀剪轻巧锋利,精致美观。他们的刀剪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参见《老子》三十六章。原文是:“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两句话后来引用时多写成“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意思是:“取”和“与”虽然相反,但又是相成的,如果想要从对方取得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什么。
(以上各条见《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九五○年,我们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提出精简国家机构、减少军政费用的问题,认为这是争取我国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之一 毛主席在一九五○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书面报告中,提出争取财政经济情况好转的三个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我国在进行土地改革和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同时,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精简了国家机构,节省了行政经费。一九五五年,党、政、军等各部门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作好国家机关精简工作的指示》,进一步精简了编制,改变了上层领导机构的重迭现象,减少了非生产人员,加强了基层生产建设单位的领导。军队也有几十万人复员回乡生产。这样,行政和军费支出的比重逐年降低,为国家积累了建设资金,也为国防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见《论十大关系》)


第3版()
专栏:

既要办公事 又要研究问题
解放军通信军政干校 齐木玺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有许多同志老是钻到公事堆里头,不研究问题。公事要不要办呢?那是必须要办的。不办公事不行,但是,单是办公事,不研究问题,那是危险的。”毛主席的这段话,是针对有些同志只顾埋头办公事,不注意研究问题,结果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犯了右倾错误的情况而讲的,是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办公事与研究问题本来是一致的。公事是必须要办的,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注意多到群众中和实际中去研究问题。所谓研究问题,就是分析矛盾、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如果只是一头钻到公事堆里,对客观环境不闻不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研究问题,全凭主观臆想和一时的热情做工作,那就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事情就办不好。特别是如果不注意研究方向、路线性的问题,那就“嗅不到政治气候,鼻子很迟钝,害政治感冒”,不但事情办不好,还要犯路线错误。
前一个时期,由于“四人帮”肆意歪曲政治和军事、政治和技术的辩证关系,把人们的思想搞得很混乱,连要不要搞军事技术训练,要不要为革命苦练技术都成了问题。结果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学员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部队战备的需要,部队和学员意见很大。开始,我们党委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只是感到应该下功夫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在校内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学员、教员和干部的意见,另一方面组成若干调查组,由领导干部带队到一些部队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明确了,干部思想上所以会产生“抓技术危险”,在教学中出现管的不大胆、学的不刻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偏离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轨道。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号召“全军将士必须提高军事技术”。敢不敢抓军事技术训练,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军事路线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增强了同修正主义路线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党委加强了对教学的领导,明确号召大家要为革命苦学苦练军事技术,大力提倡“读书练武”的风气,教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都大为提高,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我们在工作中所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注意调查,不研究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事情办错了,常常听到一句口头语是“没想到”。“没想到”就是不注重调查、不研究问题的结果。只有加强调查研究,养成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把“没想到”变为“想得到”,才能准确地、完整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工作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