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领导人重申支持南部非洲解放斗争
南部非洲人民坚持武装斗争定能获得彻底解放
新华社利伯维尔电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七月五日在这里的国际会议大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赞比亚坚决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解放斗争。
卡翁达总统说,武装斗争是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南非人民的唯一选择。他表示深信,新的津巴布韦只能在武装斗争中诞生。
关于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的军队对赞比亚的任何可能入侵问题,他说,不管敌人从哪里进来,他们必将被消灭,赞比亚保留所谓“穷追”办法的权利。他又指出,如果罗得西亚胆敢决定入侵赞比亚,它得记住“针锋相对”的惯例。“我们将用我们拥有的全部力量进行反击。”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七日电 坦桑尼亚外交部长姆卡帕最近在国民议会预算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坦桑尼亚将继续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直到整个非洲获得解放。
他在谈到南部非洲的斗争形势时说:南部非洲的潮流已经完全变得有利于这个地区的英勇的自由战士。自由战士在斗争过程中完全懂得了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胜利是属于他们的。
他谴责罗得西亚史密斯政权对一些邻近的非洲独立国家的侵略和威胁。他指出:所有这些阴谋都是要失败的。这些都是史密斯政权的垂死挣扎。他表示,坦桑尼亚将继续呼吁非洲和非洲以外的地区大力支持津巴布韦人民军和爱国阵线,以便增强他们继续进行武装斗争和打垮史密斯政权的能力。
姆卡帕还谈到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在纳米比亚进行的武装斗争的胜利正在使非法占领这块领土的沃斯特政权越来越感到不安。他谴责了沃斯特政权推行班图斯坦化的政策,并重申坦桑尼亚将继续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六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布隆迪总理爱德华·恩赞比马纳中校应邀于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对罗马尼亚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说,双方强调指出,为了结束殖民统治,结束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人民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使用任何斗争手段,包括武装斗争,来实现他们对自由、尊严和独立的合法愿望。


第6版()
专栏:

希腊《人民之路》周刊发表文章
苏联利用塞岛局势谋求帝国主义利益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七日电 希腊周刊《人民之路》在最近一期中发表文章,揭露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寻求它自己的帝国主义利益。
文章在回顾一九七四年七月发生的塞浦路斯事件时指出,“不是别人,正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应该对塞浦路斯危机承担主要责任”。文章说,苏联“利用那里的局势竭力谋求它自己的帝国主义利益”。
文章接着说,“自从一九七四年以来,两个超级大国一直没有停止它们对塞浦路斯的争夺,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塞浦路斯事务的公开干涉”。文章强调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活动更加狡猾,它把自己打扮成塞浦路斯独立和主权的‘维护者’,并以此去掩盖它的卑鄙意图。……所谓召开‘国际会议’以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建议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一种阴谋。其目的在于使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进一步干涉塞浦路斯事务合法化,并为他们以‘调停人’的名义实现其帝国主义阴谋提供机会”。
文章最后说,“但是,塞浦路斯人民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教训中已经越来越看清楚谁是他们的真正朋友,谁是他们的敌人。对于塞浦路斯人民来说,从一九七四年七月到现在的这一时期是一个具有巨大意义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美国和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所起的真正作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塞浦路斯人民将拒绝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一切欺骗宣传。”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备战赞歌
近来,在“缓和”的赞歌声中,华约和北约组织分别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苏修一方面为自己的“喀尔巴阡”军事演习大造舆论,洋洋得意地把它吹嘘为“技术装备能力和战斗素质的检阅”,还“严格执行赫尔辛基会议最后文件”;另一方面则指责西方的军事演习是“挑衅性的”,是“军国主义的示威”,是为了“阻碍欧洲缓和的进程”。这怎么能讲得通呢?既然你可以用搞战争演习来促进“缓和”,别人为什么不能为了促进“缓和”而搞战争演习?“缓和”、“缓和”,多少备战罪行假汝之名而行!
强盗逻辑
以色列的“总理”贝京在华盛顿再次表明顽固立场:坚持拒绝撤出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其理由是以色列要“维护它的国家安全”,要“反对使阿拉伯的大炮更靠近(以色列)人口的中心地区”。以占领别国的领土来“维护”自己的“安全”;为了不使阿拉伯的大炮更靠近以色列人口的中心地区,就坚持要让以色列的大炮更靠近阿拉伯国家人口的中心地区,这不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吗?但贝京之流很清楚,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因而他口头上标榜要努力“实现真正的和平”,实际上是在竭力制造战争。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主席
揭露史密斯的假选举阴谋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日电 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萨·艾·萨利姆七月十九日发表声明,揭露史密斯种族主义政权妄图在津巴布韦举行假选举的阴谋。
声明说,这个阴谋是“史密斯的一贯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项政策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维持他对这个国家的非法的和压迫人的控制”。
声明说,“他的所谓选举将在有限制的和极其狭小的范围内进行,他建议让一些津巴布韦人参加他的非法政权,目的只是为了让几个不代表任何人的人帮助他维持他对这个国家的控制,他正在迅速地丧失这种控制。”
声明说,“不管史密斯做些什么,他的日子是屈指可数了。”声明呼吁各国对史密斯政权的这项阴谋和其他阴谋保持警惕,并强调:“如果不是以多数统治为基础,津巴布韦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第6版()
专栏:经济札记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贸易逆差
谷津
今年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逐月出现巨额逆差,一至五月份逆差累计达九十八亿美元。最近,美国官方预计,今年全年的对外贸易逆差,将达二百三十亿至二百五十亿美元,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这个事实充分表明了美国贸易霸权的迅速衰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少数年份外,美国的对外贸易额一般低于英国,居世界第二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取代英国而跃居世界首位。战后初期,美国利用它在战时膨胀起来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到处扩展市场,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一九四七年,美国出口贸易曾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二点四。进入五十年代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逐渐丧失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外贸顺差急剧下降。六十年代前期,美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有所回升,但自侵越战争扩大后便迅速逆转,到一九七一年甚至出现了一八八八年以来的首次逆差。此后,对外贸易出现三年逆差、两年顺差这样一种起伏不定的状况(见下图表)。
美国在世界市场上霸权地位衰落的原因,是由于美帝国主义顽固地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大搞扩军备战,造成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畸形发展和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除高级尖端商品如飞机、电子计算机等外,某些民用工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逐渐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成本则因通货膨胀而增加。这样,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就大为削弱。在世界制成品市场上,美国所占比重自一九五八年以来日益下降:一九五八年为百分之二十七点七,一九七二年降至百分之十九点二。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和一九七三年二月美元两次贬值,相对地改善了美国货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性。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上述比重有所提高,但美国商务部最近的调查指出,这一比重又从一九七五年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二降至一九七六年的百分之二十点三。
美国在国际贸易上霸权地位的衰落,也有其国际原因。一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西欧共同市场和日本日益成为美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是由于第三世界的兴起,维护民族利益和经济独立的斗争日益加强,特别是石油生产国对石油武器的运用,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再能依靠廉价的石油来发展自己的生产。石油进口费用的增长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巨额贸易逆差,卡特政府声称这些赤字无关紧要,并不足虑。但是在美国国会和经济界,人们正在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趋势究竟会持续多久?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一、巨额的贸易逆差削弱国外对美元的信任,使美元汇价趋跌。据七月五日来自东京的报道,美元对日元汇价已跌到近四年来的低点,并预计仍有下跌的趋势。美国对西德马克的汇价亦连续下跌。长此以往,有发生另一次美元危机风暴的可能。
第二、美元汇价下跌,就使得进口商品涨价,其结果将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第三、巨额的贸易逆差将加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发言的分量。持保护主义观点的资本家和工会以之证明,为了保证国内的就业,需要提高关税和限制进口定额。此种行动将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击,从而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战。(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勃记“博爱体”考
辛平
救苦救难的新沙皇要大发慈悲,普渡众生了。他们要把全世界数十亿众生引渡到一个“极乐世界”。按照苏联《真理报》前不久一篇社论的说法,这个“极乐世界”就叫做“未来的世界各族人民博爱体”。
据这家报纸说,今天的苏联就是“未来的世界各族人民博爱体的雏型”。勃列日涅夫早就把今天的苏联叫做“各族人民博爱体”了。为了了解勃列日涅夫为全世界设计的“博爱体”是什么货色,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们自己提出的“雏型”。
在这个“雏型”中,俄罗斯民族被说成是最优秀民族。苏修在谈到俄罗斯民族时公开宣扬:“在任何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比它更伟大的人类性格。”俄罗斯民族是“第一民族”、“主导民族”,要以俄罗斯民族为“领头的民族”。这种论调使人们不得不想起三十年代希特勒大肆鼓吹的日耳曼民族优秀论。
在这个“各族人民博爱体”中必须实行“区域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这就是说,各个民族地区都只能按照新沙皇的需要生产某几种产品,发展殖民地式的畸形经济,以便于新沙皇统治和剥削。哪个民族地区不愿意自己的经济畸形化,而要全面发展经济,那就是“力图导向自给自足,导向民族主义狭隘性和闭关自守”,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打击”。
这个“各族人民博爱体”还必须形成“人的新的历史性共同体”,或曰“人的超民族的族际共同体”。在“共同体”中要“消灭民族界限”,实行“对语言过程的控制”,最后达到“民族语言被一种共同语言(俄语)所代替”。也就是说,各民族都要被强制俄罗斯化。
这个“博爱体”中是非常“博爱”的,所有人都是“兄弟”,因为那里是“全民国家”。的确,在那里,无产阶级专政是没有了,不过,取而代之的决不是什么“全民”的国家,而是法西斯专政。谁要是不老老实实接受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而要起来反抗,“损害”新沙皇一伙的“社会和国家利益”,那就要请进监狱、集中营和“精神病院”,乃至被处以死刑。
这个“各族人民博爱体”美妙之处还有很多,这里没有必要一一列举。仅此数端已可见它多么可爱了。
其实,今日苏联这个“博爱体”从当年的沙皇俄国身上已可找到“雏型”。沙俄统治集团也实行由大俄罗斯族(实际上是俄罗斯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其他民族;在非俄罗斯民族地区搞畸形化殖民地经济;也要“铲平民族的特点”,使各民族“变成彼此一样的东西”;沙皇对臣民也是十分“博爱”的,只要臣民不“损害(沙皇的)社会和国家利益”而驯顺地忍受剥削和压迫就行了。
对于此类“雏型”的实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早有定论,即“各族人民的监狱”。苏修曾经露骨地叫嚷:“每一个新时代都有某一种自己最流行的语言作为特征。……成熟的资本主义及其长成为帝国主义的时期保证了英语的前所未有的统治。”现在,“在世界规模扩大伟大的俄语的社会作用和意义的新时期正在开始。”新沙皇要建立一个远远超过当年大英帝国的世界性大帝国的野心,正是跃然纸上。所谓“未来的世界各族人民博爱体”只不过是新沙皇统治下的世界性大帝国的代名词而已。
实际上,新沙皇今天已经开始向某些国家推行这种“博爱体”了。在“兄弟国家”蒙古,新沙皇早已“主导”一切了,并且正在竭力“扩大伟大的俄语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大家庭”里,也在搞“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勃列日涅夫在谈到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联合成统一的国家的必要性时甚至说,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大家庭”说来,“这个原则也是适用的”。这赤裸裸地暴露了勃列日涅夫要把这个“兄弟大家庭”进一步变成今日苏联式“各族人民博爱体”的狼子野心。这个“兄弟大家庭”中的事实表明,新沙皇那种“博爱体”推行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要遭殃。(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捷强调利用本国资源减少进口
舆论界指出应该得出教训,懂得谁也不能替我们克服任何困难,只能靠我们自己
新华社布拉格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强调要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在一次讲话中说:“世界上发生了能源和原料问题,现在要获得这些东西更困难,更昂贵”,“谁也不会白给我们任何东西”。
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凯姆普尼在一次群众大会上谈到能源困难时说:“保证石油进口是我国燃料能源在对外关系中最严重的问题”,“上个五年计划,我国初级能源的增长几乎全靠进口,特别是高级能源全靠苏联,但这个五年计划增长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要靠国内资源”。
总理什特劳加尔在一次报告中说:“情况表明,进口增长的速度不能象我们原来所要求的那样,因而我们不得不修改原来的设想”。
今年初《红色权利报》在一篇社论中明确指出:“一九七六年对我们来说有下面一个教训,即实现我们的计划和意图只能靠我们自己。谁也不能替我们克服任何障碍或困难,我们必须懂得要自己来克服这些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总统胡萨克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进口的原料和食品在涨价,这种不良影响我们必须在生产中,在工业、建筑业和农业中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
《自由言论报》在《能源的进退维谷》一文中谈到,捷克斯洛伐克过去主要能源是固体燃料,但在六十年代初发生了变化,“开始进口更多的优质燃料,首先是从苏联进口。随之能源对进口的依赖性也增加了。一九六零年进口的能源约占所需要的百分之十一,而一九七六年已达三分之一。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进口的依赖性,而且也要求我们花相当大一笔资金来偿付这些能源”。文章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的燃料和能源,即煤和劣质褐煤,同时应减少燃料的进口。《红色权利报》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不仅在这个五年计划,而且在下一个世纪里,煤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因此对煤矿建设要进行大量投资”。文章谈到,在中捷克州的斯拉尼和北摩拉维亚州的俄斯特拉发地区探明,在一千二百米深层蕴藏量丰富的优质煤,可供开采四十至五十年,目前正在作开采的准备和解决深井开采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据报道,为了节约燃料,捷克斯洛伐克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争取合理利用燃料和动力”的竞赛,去年由于竞赛的结果,节约了二十多万吨标准燃料。
捷克斯洛伐克所需要的燃料和原料主要从苏联进口。苏联大幅度提高燃料和原料价格后,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捷克斯洛伐克对苏联换货贸易中分别出现了八亿八千九百万克朗和五亿零三百万克朗的巨额逆差,约占捷克斯洛伐克当年整个外贸逆差的百分之二十一和百分之二十八。苏联还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大量投资,否则就要减少供应原料。仅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零年,捷克斯洛伐克对十七项“一体化”工程的投资就占捷克斯洛伐克这个五年计划生产领域总投资增长部分的三分之一。《农业报》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为了满足经互会各国基本能源进口的需要,只得给苏联的采掘业和建立新的或扩大现有的运输体系提供大量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回收速度一般要比加工工业慢几倍”,其效果“只相当于加工工业中赢利最少的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