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外国语——马克思、恩格斯的斗争武器
陈原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一句名言:“外国语文是人生斗争中的一种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中,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这个武器,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团结国际无产阶级,教育人民群众,狠狠地打击反动的阶级敌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马克思上过大学,恩格斯原来只有高中程度。但是在常年的革命实践中,由于斗争的需要,他们不断刻苦地学习外国语言,后来达到了十分精通的地步。他们两人,都熟悉不下一、二十种外国语言。除了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这两种古典语外,他们通晓当时在欧洲美洲通行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还懂得欧洲其他中小国家的语言。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时写道:马克思“用英文或法文写作就象一个英国人或法国人一样”,恩格斯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语言专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文章、著作,是用外国语写的。有的先用德文写成以后又由他们自己译成外国语文。他们在一些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是用外国语讲的。为了粉碎蒲鲁东的反动思想,马克思写下了光辉著作《哲学的贫困》,用的是规范的法语。为了揭露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压迫掠夺的本质,马克思用道地的英语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很多文章。其中特别使我们中国人感到亲切的是,马克思无情地鞭挞了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向美洲“新大陆”宣传革命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运用外国语这个武器,给《美国新百科全书》写了六十几个词条。这些词条,宣传了革命道理,批判了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第一国际时期,欧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其中包括流亡异国的革命者,都收到过恩格斯用对方的祖国语言写来的信件。他们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深厚的阶级情谊。当阴谋家巴枯宁喋喋不休地用捏造的俄罗斯现实欺骗革命群众时,恩格斯十分愤慨,深感外国语这武器丢不得。他写信给马克思说:“说实在的,巴枯宁之所以捞到了一点东西,只是由于谁也不懂俄语。”在这前后,恩格斯发愤学会俄语,并进而掌握多种斯拉夫语言。马克思察觉到俄国的“有识之士往往通过无形的纽带同人民的机体联系在一起”,他要深入地研究俄国的农业生产关系和斗争现实,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然在五十一岁那一年(一八六九年)开始学习俄语。只过了几个月,他就能够阅读有关俄国经济的俄文书籍了。一八七七年,马克思在给俄国进步刊物《祖国纪事》的一封信里写道:“为了能够对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文,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所以能够掌握多种外国语,是和他们勤奋学习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有过一段坦率而动人的自白:“象我这样年纪的人,为了学会一种与古典语、日耳曼语和罗曼语截然不同的语言,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恩格斯听到这个消息,向他的老战友热烈祝贺,同时幽默而意味深长地激励马克思和他自己,他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我的俄语差不多又忘光了,而当你再忘光了的时候,我又可以从头学起。”
革命导师学习外国语,是为了掌握这个武器,以便进行战斗。只要革命需要,即使很不通行的小语种,他们都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好使用这种武器的本领。马克思一点不迟疑地学会罗马尼亚语,因为他痛感老沙皇对巴尔干国家有野心。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马克思甚至还准备学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差不多在这前后,恩格斯学会了波斯语,这个武器促使他对中东的斗争能有深刻的了解。梅林在《马克思传》中写道:恩格斯认为:为了即将来临的世界搏战,应该懂得那些不久就要与之发生冲突的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和社会制度。也许就由于这个原因,他才急切地学习爱尔兰语,因为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当时正在日益高涨起来。
伟大领袖毛主席多次鼓励我们要学一点外国语。敬爱的周总理也不断强调,学会外国语对我们的斗争是多么的重要。革命的人民永远记得革命导师的教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从来是国际性的事业,是各国无产者和劳动人民互相支持的事业,为了推进这个伟大的革命事业,外国语是少不了的工具。为了贯彻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外国借鉴,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学习革命导师的榜样,重视外国语这个武器,在革命实践中运用这个有力的武器。(附图片)
周思聪绘


第6版()
专栏:国际书窗

日本民族的正义呼声
——日本小说《北方的城寨》和《北方的墓标》
叶渭渠
在日本人民反对苏修霸权主义、要求收复北方领土的斗争浪潮中,日本文坛出现了一批反映北方领土问题的文艺作品。三浦哲郎的《北方的城寨》和夏堀正元的《北方的墓标》就是其中的两部历史小说。
这两部小说,选取十九世纪沙俄扩张主义者频繁派遣武装海盗侵扰日本北方领土的历史事实,通过文艺形象再现沙俄的侵略暴行,勾划出沙俄的霸权主义嘴脸,并讴歌日本人民抗俄斗争的英勇事迹,呼出了日本民族的正义声音。
《北方的城寨》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初叶,当时沙俄逼迫日本开港通商,遭到德川幕府拒绝。它就不断派出武装舰只闯入日本北方领土,在择捉、国后一带烧杀抢掠,大肆滋扰,企图用武力打开日本的门户,把日本变为沙俄的殖民地。小说以这一段历史为背景,描写德川幕府为了抵御沙俄的侵略,派遣守备队驻守北方领土,修筑城寨,加强防务,并同前来进犯的沙俄强盗进行斗争,保卫了北方领土。作者选择了当时日俄斗争比较尖锐的择捉岛的一个小城寨沙那,展开这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的壮阔场面,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强盗的“古式古样的黑色舰只”闯到日本,在沙那登陆,进攻城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幅历史真实图景的描写,从全书来说,虽然着墨不多,但含意深刻。
《北方的墓标》是以日本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不久,沙俄趁日本政府对北方领土无力顾及之机企图重新夺取北千岛为背景,描写海军大尉郡司成忠目睹此种情景,辞去军职,率领一批爱国之士,克服大自然的障碍,排除“恐俄派”的干扰,毅然奔赴北千岛的占守岛,抗击俄国侵略者,用血汗和生命保卫和开拓北方领土的故事。书中通过主人公的斗争实践,并剪辑沙俄记者和军事评论家笔下的自白,去揭示问题的本质,有力地点出了沙俄如此垂涎日本北方领土的狂妄野心。
正如马克思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的,俄国在日本“实行新的‘占领’”,是为了保证“他们在太平洋北部的霸权”。今天,新沙皇正是要完成老沙皇的这一“未竟事业”。新沙皇现在叫嚷的“千岛因有军事价值,所以不能放弃”,同《北方的墓标》中老沙皇的喉舌所鼓吹的“拯救和发展堪察加的道路”,“就是必须占有北千岛”,“施军备于择捉、国后、色丹”的腔调毫无二致。因此,这两部小说今天读来有着强烈的现实感。
《北方的城寨》由于过多地渲染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悲惨遭遇,调子显得比较低沉。《北方的墓标》对一些抗俄历史人物,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晚年转而支持所谓“南进”的侵略政策这一点未加批判,是明显的缺点。但总的说来,这两部小说刻划的正面人物,具有丰满的形象和不屈的性格,使人读后,深切感到“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具有光荣的反抗沙俄侵略者的斗争传统,只要他们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就一定能够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手里,收回北方领土,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伟大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附图片)


第6版()
专栏:天象地理

地球的六大板块与地震
尹赞勋
近年来世界地震活动频繁,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一些多震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对于地震成因、预测预报以及防震抗震等问题,都在程度不同地开展研究工作。
世界上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长期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地震的孕育和爆发,即能量的积累和释放,是由应力与岩石强度这一矛盾所引起的。这个矛盾构成了发生地震的内因。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孕震地区下面的岩体强度顶不住增长中的应力而接近临震点时,固体潮、注水、核爆炸等外因才能起触发作用,成为促成地震的外在条件。
在地震过程中差不多经常起重大作用的应力是如何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各国地震学家持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十多年来不断发展的地球表面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答案。
简单说来,板块学说的内容是:地球表面由一层一般厚度约七十公里的坚硬石头组成,科学上名为岩石圈。在这层表皮之下,就是软流层,温度很高,都是可塑性的物质。整个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中。其余五个——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既包括大块陆地也包括大片海洋。这六大板块,经常在软流层上缓慢地活动。大板块中还分出了二十多个面积较小、影响也较小的板块。
板块学说认为,板块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边界。大洋中有蜿蜒上万公里的作为两个板块边界的海岭。岩石圈下的岩浆从海岭中间裂缝上升,逐渐冷却,一层一层地贴在裂缝两壁(板块边缘),向两边推挤。这就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在海岭裂缝增长,向外推挤,每边每年移动速度不等,变化幅度在一到十厘米之间。假设平均每年移动五厘米的话,一亿年就要移动五千公里。由于板块的不断增长和移动,两个板块之间必然发生碰撞。一边组成物质轻,一边比较重。重的下沉,钻到轻的下边,进入地下深处,逐渐为周围高温塑性物质所同化。这就是板块的消亡边界。第三种边界是水平错动。由于海岭上板块边缘增长速度各地不同,海岭遂不得不被众多的水平错动所切开。在其它分界线上两个板块有时需要调整,那里就出现水平错动。三种边界线上及其紧邻地带都有深度少则几公里,最多不超过七十公里的浅源地震。只有消亡边界近陆的一侧,才有震源更深的地震。离开边界线较远的板块内部,因受板块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影响,也能发生次数不多的但有时破坏力很大的地震。
地震只能发生在岩石圈内。当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钻进高温的岩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保持着坚硬石头的性质而不被外界所同化时,也能产生地震;其震源深度可达六、七百公里。世界上震源深度在三百至七百公里的地震,只见于四个地区,即:①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②印度尼西亚海中;③汤加海沟以西;④安第斯山东侧。前三个在太平洋西,后一个在东。日本海的深源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向西俯冲的结果,再往西延展到我国黑龙江省东宁一带,那里地下三百到五百九十公里发生过多次深震。震源越深,其破坏力越小。破坏力大的地震都是浅震。
我国是地震较多的国家。多震的原因在于: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印度洋板块自西南向东北挤压,而我国地面正好夹在中间,两面受压。在一定地带,具备一定条件时,就能发生地震。由于板块在继续活动,所以不能放松对于地震的监视。
总的说来,板块的活动时快时慢,时止时起;此起彼伏,此快彼慢,随时随地在变化着。一个板块的发展过程中,有活跃期,有相对的安静期。全球算起总帐来,大概也有活跃期与安静期。这种板块发展的旋回性(不是周期性)与地震活动的旋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当前中长期地震预报的重要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附图片)


第6版()
专栏:外报札记

“失去的一代”
“失去的一代”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美国青年失业情况时所用的一个标题。据它报道说,在美国,“年龄在二十四岁以下的青年失业人数达三百多万名,约占美国失业总数的一半”。美国年轻“一代人漫无目标地在街头徘徊或更糟一些去吸毒、犯罪”的情景使许多人“深感忧虑”。
这种青年失业的浪潮,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同样严重。欧洲经济共同体出版的刊物《欧洲三十天》说,青年失业比例的猛增“在整个欧洲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意大利《晨报》最近报道,意大利失业总数一百五十万人中,年龄为二十九岁以下的青年约占百分之七十二点二。在法国,九十四万多名“申请就业者”中间,有四十四万人不到二十五岁。
在英国,今年一月到四月间,每月失业人数一直保持在一百三十八万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失业工人占一半以上。受失业打击最严重的是劳动人民的子女和有色人种青年。《每日镜报》说,英国青年“前途暗淡”,在失业蔓延的英国,年轻的一代“正在变得消沉起来”。
失业激增这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痼疾是越来越严重了。 (农文)


第6版()
专栏:

新西兰的毛利人
新西兰全国三百万人口中,有三十万毛利族人。毛利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西兰一八四○年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这里的南北各岛早已住有毛利人的许多部落。当时没有统一名称,“毛利”一语是由地名而来。
更早的时候,毛利人本是南太平洋岛屿上“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而波利尼西亚人,最早又是来自东南亚和中国,时间可追溯到五千年前。
毛利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历史只靠口传。他们传说自己的祖先曾有八个部族,先后从一个叫“哈瓦依开”的地方,乘船来到新西兰。
毛利人最初只是用磨制的石器、木器、骨器来从事渔猎生活,尚未发明金属工具,后来用一种硬度较高的“绿玉”制造工具,使生产力得到提高。
英国殖民者对手无寸铁的毛利人曾进行血腥屠杀,毛利人奋起反抗,英勇斗争。
毛利人善于造船、建屋,船上和建筑上的雕刻和图案花纹非常精细美观。毛利人还利用鸟毛、兽皮和剑麻、蒲草等制作美丽服饰。现在,毛利人的经济和文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古代毛利人的战船、武器、工具成了文物,陈列在新西兰博物馆里。 (尤协)(附图片)
图为毛利人在表演歌舞


第6版()
专栏:

血污与尸臭
池北偶
外国报刊报道,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出售军火的数量逐年激增,并指出苏修“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军火商”。
两个超级军火巨头,
倾销武器争先恐后。
这个卖鬼怪、天鹰、响尾蛇,*
那个卖黄蜂、狐蝠、小猎狗。
你拉他的主顾,
他抢你的户头,
新手赶上了老手。
“古董”当新货,
废铁高价售;
导弹换基地,
“顾问”齐出口。
一箭双雕好处多,
又是赚钱又渗透。
只求生意兴隆利润厚,
管它尸骸遍地鲜血流。
列宁早就曾经指出:
“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
今天可以补充一句:
“每一个卢布也散发尸臭。”
* 鬼怪、小猎狗等是美苏武器的名字。


第6版()
专栏:

外国谚语
(拉丁美洲)
魔鬼总把自己隐藏在十字架下。
鱼网遮不住阳光,谎言骗不过众人。
不用猎枪,赶不走豺狼。
不同风浪搏斗就别想捉住大鱼。
要想击破锁链,别怕击痛自己指头。
崎岖路上的石块磨不破脚底的老茧。
最远的路都从近处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