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佩雷拉总统和阿希乔总统分别发表谈话
加强非洲国家团结反对外来干涉
扎伊尔报纸指出苏联在非洲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是某些非洲国家遭受侵犯的根源
新华社比绍一九七七年六月七日电 据佛得角《人民之声报》报道,佛得角共和国总统佩雷拉最近向这家报纸发表谈话,主张加强非洲国家的团结,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非洲事务。
佩雷拉总统说:“在我们非洲人中,总是有一些能有助于解决所有的问题和避免外国干预的共同点。”
他说:“我们的立场就是反对搞集团。这样做会给外国提供对我们的事务进行更多干预的机会,只会给非洲的生活带来害处和严重后果。这种集团体制对所有非洲国家的协调和和平发展是有害的,而非洲国家,从血统和历史来看,都是骨肉兄弟,并且应该在互相之间有最大限度的忍让。今天,可以说,整个非洲是不结盟的,而保卫我们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避免在我们内部搞集团着手。”
佩雷拉总统指出,“走向非洲进步的道路,走向非洲伟大的道路,都要经过非洲的团结”。他说,非洲国家曾经遭受殖民统治的共同遭遇,也许有助于我们所向往的团结。“为此,我们为争取这种团结而斗争,而且我们认为,应该坚定不移地捍卫我们大陆的组织——非洲统一组织”。
佩雷拉总统重申佛得角全力声援南部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他说,尽管佛得角物质力量有限,但是佛得角将在外交、政治和道义上无条件支持各种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斗争的民族解放运动。
新华社雅温得一九七七年六月七日电 喀麦隆总统阿希乔六月七日在国民议会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非洲必须加强团结,以维护非洲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他说,非洲团结对于确保非洲彻底摆脱种族主义统治,对于在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阿扎尼亚迅速建立以平等原则和多数人政府为基础的独立政权,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重申,喀麦隆继续奉行不结盟政策,即独立和寻求公正合作的政策。
他强调喀麦隆愿意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合作。他说:“在我们为争取一个和平与正义的世界以及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的斗争中,我们声援第三世界国家。”
他赞扬非洲和阿拉伯之间的合作,并指出,应根据开罗非—阿最高级会议的精神加强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阿希乔总统还要求加强民族团结。他说,喀麦隆继续奉行自主发展政策。他指出:“我们最需要的,是我们自己日益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意志。”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七年六月七日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六月七日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对非洲的帝国主义政策是某些非洲国家遭到许多侵犯的根源。”文章说:“苏联已不再掩饰其扩张主义野心。”文章说:“这个近似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以许多粗暴言行来亮相。安哥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苏联人最近在我们国内从事冒险行径也是明目张胆的。”
文章指出:“社会帝国主义已不再掩盖其霸权目的,并显然企图代替老殖民主义的支持者。”
新华社内罗毕一九七七年六月六日电 据肯尼亚《星期日民族报》报道,最近在这里访问的扎伊尔行政管理常设委员会国务委员巴贝尼·阿贝托·尼扬盖亚对这家报纸的记者说:“苏联卷入最近沙巴省的骚乱是确凿无疑的。从我们缴获的枪弹等物资中,我们握有证据。”
尼扬盖亚说,在苏联雇佣军入侵扎伊尔时,“我们得到了摩洛哥的支持,此外我们还得到了许多非洲国家道义上的支持”。他说,“许多非洲国家派特使到扎伊尔表示道义上的支持”,“对此,我们表示感谢”。


第5版()
专栏:

苏丹政府发言人和外交部驳斥塔斯社声明
决不屈服于苏联新帝国主义的压力
谴责苏联策划反对苏丹的新阴谋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七年六月八日电 据苏丹通讯社发自北京的消息说,正在中国访问的苏丹政府代表团成员、苏丹文化新闻部长、政府发言人布纳·马勒瓦勒七日在北京接见苏丹通讯社记者,驳斥苏联通过塔斯社声明对苏丹进行的攻击。他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应该明白,摆脱了老殖民主义枷锁和取得了独立的非洲国家,决不会屈服于苏联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力。”
他说,苏联同反对苏丹的一项军事计划有关,并正在利用苏丹同邻国之间的分歧做文章。他说,苏联对苏丹提出无中生有的指责,妄图使世界不注意它的新阴谋。他还说:“苏丹人民准备保卫祖国和革命,使之不受苏联新帝国主义的侵犯,并愿提醒第三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人民注意,苏联的新的称霸企图不会仅限于针对苏丹,它还将扩展到其他国家。”
苏丹《天天报》八日发表社论,驳斥塔斯社的声明。
社论说,塔斯社发表的攻击苏丹的“卑鄙声明”表明,“刻骨仇视苏丹和中国友谊的势力”“开始活动了”。
社论说:“塔斯社的声明在尼迈里总统刚刚开始访问中国的时候发表,决不是偶然的。它表明,侵略势力对尼迈里总统访问中国及其预期的结果惊恐万状。”
社论说:“苏丹和中国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引起了那个大国的刻骨仇恨,这个大国一面打着社会主义和进步的招牌,一面对自由国家的合法政权策划阴谋,妄图实现其奴役世界人民和各国的野心。”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七年六月七日电 据苏丹通讯社报道,苏丹外交部六月六日发表一项声明,谴责苏联策划反对苏丹的新阴谋。
这项声明是为驳斥苏联当局授权塔斯社于六月五日抛出的一个声明而发表的。塔斯社的声明胡说什么“最近,从各种来源传来关于正在策划武装进攻埃塞俄比亚的消息”。它紧接着攻击苏丹说,这些消息所说的行动“都是在苏丹当局以及帝国主义及其他反动势力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事态的如此发展,造成了非洲大陆这个部分的危险局势”。
苏丹外交部的声明驳斥说:“我们谴责苏联策划的反对我们国家的新阴谋。塔斯社的声明只不过是为他们进行直接和公开的干涉作准备。”“塔斯社的声明预示着来自苏联的新的干涉。”
苏丹外交部的声明呼吁公众注意苏联的这种新阴谋。声明说:“我们保留我们反击的权利。”“我们的武装部队已作好准备保卫我们祖国的土地和尊严。”
苏联是在苏丹政府最近驱逐了苏联“军事专家”和苏联驻苏丹大使馆的一些外交官之后,授意塔斯社对苏丹政府进行这一攻击的。
据苏丹《新闻报》六月五日报道,苏联解除了“关于苏丹军官在苏联学习的军事合同,这些苏丹军官已经回到喀土穆。(附图片)
苏丹青年举着“我们决不允许苏联对我国的干涉”的巨幅标语,乘车在喀土穆示威游行,抗议苏联反对苏丹的罪行。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蒙博托总统向摩洛哥军队授勋
摩洛哥把援扎摩军使用的全部战争物资转让给扎伊尔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七年六月七日电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六月七日隆重举行授勋仪式,表彰同扎伊尔军民一道反击苏联雇佣军入侵立下战功的摩洛哥军队。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向摩洛哥部队的军旗授勋,并且向摩洛哥部队指挥官卢巴里斯上校和七名其他高级军官颁发了勋章。
授勋仪式在科科洛兵营举行。这一天,科科洛兵营里洋溢着扎—摩军队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气氛。兵营上空飘扬着扎伊尔和摩洛哥两国国旗。
扎伊尔国防总局长巴比亚将军代表蒙博托总统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说,在制止对沙巴省的侵略、维护扎伊尔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摩洛哥士兵的朝气和勇敢精神是扎伊尔部队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他还说,这个仪式象征着非洲国家之间的战斗团结。
巴比亚将军向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和摩洛哥人民表示敬意,并向在沙巴战场上献身的摩洛哥和扎伊尔两国士兵致哀。
出席授勋仪式的有扎伊尔武装部队的官兵、知名人士和驻扎伊尔的外交使团。
仪式结束后,蒙博托总统检阅了扎伊尔陆海空三军、宪兵部队和女兵队伍。
随后蒙博托总统为摩洛哥部队军官举行了招待会,祝他们平安返回祖国。
近几天来,摩洛哥部队已陆续乘扎伊尔和摩洛哥的运输机离开扎伊尔回国。撤军将在一周内完成。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七年六月六日电 据扎伊尔通讯社报道,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六月五日在赤道省首府姆班达卡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宣布,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已经决定把参加反击入侵沙巴的雇佣军的摩洛哥军队所使用的全部战争物资转让给扎伊尔。
蒙博托总统在讲话中为摩洛哥派兵支援扎伊尔向摩洛哥国王和摩洛哥人民致以热烈的敬意。
蒙博托总统在讲话中宣布,他将访问法国、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象牙海岸、塞内加尔和摩洛哥,对这些国家向扎伊尔提供的支持和援助表示谢意。
蒙博托总统还谈到雇佣军对沙巴的掠夺。他指出,入侵者把一些锰和活牛带回了安哥拉。他说,他已经决定把这些情况通告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和国际商会。


第5版()
专栏:苏丹通讯

“友谊之路”
被苏丹人民称做“友谊之路”的瓦德迈达尼—加达雷夫公路正式通车已经三个月了。每天,川流不息的车辆通过瓦德迈达尼青尼罗河大桥,卡车挂着拖斗,飞奔在这条新建的公路上。
瓦德迈达尼—加达雷夫公路长二百二十七公里,横贯苏丹东部平原。这项工程是根据中国苏丹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由中国援建的,一九七三年三月开工,一九七七年三月竣工通车。四年来,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并肩战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复杂的技术问题,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了这条平坦坚实的公路和青尼罗河上宏伟壮丽的大桥。有的苏丹朋友说,这条公路不但连接了瓦德迈达尼和加达雷夫,而且连接了喀土穆和北京。
瓦德迈达尼青尼罗河大桥长五百零七点五米,宽二十米。大桥共八孔九墩,两个主孔每孔跨径达一百二十米,是苏丹目前跨度最大的一座公路桥。三个主墩高十八、九米,墩基是六十六根一米半粗,五、六十米长的钻孔混凝土灌注桩。青尼罗河水深流急,必须在一九七四年雨季洪水到来之前,把三、四、五三个水中的主要桥墩钻孔灌注桩全部搞好,还要把三号、五号桥墩墩身抢出水面,才能使整个大桥工程取得主动权。
五月,火红的骄阳把大地烧得滚烫,钢铁构件和汽车驾驶盘烫得不能着手,把鸡蛋打破倒在滚热的钢板上,几分钟就变熟了。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二度。中国和苏丹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冒着酷热,日夜挥汗奋战,正在突击浇筑五号桥墩的墩身。这时,河水突然猛涨,只差几十厘米就要把墩身淹没。工程一定要赶在洪水前面!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同心协力,展开了一场与洪水争时间的剧烈搏斗。他们不顾一天的疲乏,连夜增高围堰,集中人力抢浇混凝土。夜深了,混凝土搅拌机的隆隆轰鸣震撼着青尼罗河的夜空,运料工人推着斗车在工地飞奔,人们提出了“洪水长一寸,桥墩高一尺”的响亮口号。两国工人奋勇争先,抢干重活,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连续奋战二十多个小时,终于战胜洪水,把五号墩抢出水面,赢得了主动。
工程一开始,成千的苏丹青年参加了工作,投入建设祖国的战斗。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公路沿线的农民、牧民,过去从未摸过机械,但他们有一个建设祖国、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迫切要求学习技术。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和周总理的指示,怀着支援苏丹人民发展民族经济,培养苏丹自己的建设人才的满腔热忱,克服一切困难帮助苏丹兄弟掌握技术。被群众称做“赤脚翻译”的线路一队电工杨元如,决心攻克语言关,克服一切困难,把技术交给苏丹兄弟。他拜苏丹工人作老师学阿文,不懂就问,有机会就用。他的小本本上,周围的墙上、木板上、电杆上、工作台上,到处都记着阿文的汉字注音。就这样勤学苦练,他很快就记住了一些单词、联句,能够直接和苏丹工人交谈,后来连上技术课也不用翻译了。他还结合实际边干边教,把一件件零件一遍又一遍地拆下来,装上去,讲解维修注意事项。示范后又叫苏丹工人照样操作,一遍又一遍,直到学会为止。他又组织进度不同的苏丹工人互帮互学。每逢他讲课,不但电工助理听,有的苏丹驾驶员、压路机手、职员,也自动来听。杨元如一个人就培养了二十一名苏丹工人掌握了电工技术。工地推广了杨元如的经验,传授技术的活动更热火了。苏丹工人学习认真,敢于实践,不懂就问,进步很快。钢筋工穆罕默德,原来不懂技术,后来能够根据图纸完成各种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缚扎任务,不仅成了一个出色的技工,还担任了整个大桥工程的钢筋班班长。线路一队有个贫苦青年农民亚古,勤学苦练,三四个月后,就能开铲运机,还会修理,而且吃苦耐劳,工作非常出色。有个青年,经过几年的锻炼,不但学会了开各种车辆,而且经常注意车辆的维修、保养,安全行车十三万公里。
苏丹朋友赞扬公路和大桥工地是一所培养技术人才的大学校。四年中,共培养了钻机、木工、钢筋、水泵、起重、吊车、轮渡、机修、电焊、电工等十三个工种的近千名苏丹技工和助理技工。工程后期,几乎所有机械都由苏丹工人独立操作,各个工种的技术班长也都由苏丹工人担任了。中国技术人员深有体会地说:苏丹人民勤劳智慧,好学不倦,掌握技术很快。苏丹人民热情赞扬中国的援助,但实际上,他们才是这项工程的主力军!
瓦德迈达尼青尼罗河大桥是预应力桥梁,桥面的大梁里紧拉着许多预应力钢索,钢索外面套着一层铁皮管道。整个工程需要加工这种管道九万三千米。但当时只有一个中国白铁工,一个中国氧焊工,带着四、五个苏丹青年徒工,光靠手敲,几年也完不成任务。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们造成了手扳管道成型机,提高了工效八倍,三个苏丹徒工学会了氧焊,结果不到二年时间,全部完成了任务。
两个线路队,只有三个中国压路机手,后来又有两个回国休假,二十多台各种型号的压路机的驾驶、维修、保养,都是在工作中培养出来的苏丹工人做的。
随着公路的延伸,各种机械设备使用日久,损坏率也逐渐增加。在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生的苏丹修理工队伍显示了巨大作用。中国工人在苏丹工人配合下,提出了“小修不过夜”“宁可少休息,不使机械多停留”等战斗口号,并严格执行定期保养,防止带病行驶的制度。中午,刚收工回来的汽车和建筑机械,晒得滚烫,他们马上就上去检查维修,这时正是下班时间,但对他们说来却是战斗的开始,一定要把工作做完,才回去休息。他们还主动到料场、线路去检查和修理机器、汽车。由于两国修理工的共同努力,机器完好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对筑路工程的顺利完成起了很大作用。
苏丹人民群众,对公路的修筑,也给了很好的配合。在公路工程中,砂石料的供应是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公路路基工程的延伸,运料距离愈来愈远,运输车辆损耗增加,周转困难,运输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沿线居民不怕天热路远,主动带路找寻新的料场,帮助开辟了二十六个新料场,就近供料,大大加快了车辆周转与上料速度,保证了工程进度,降低了筑路成本。
公路工程完工之后,苏丹工人除留下小量的人护路外,绝大多数已分赴到新的工地。现在不论在科斯提白尼罗河大桥工地,在瓦德迈达尼—森纳尔公路工地,在从加达雷夫延伸到苏丹港的各段公路工地,在拉哈德农业工程,在森纳尔糖厂,都有从这个工程中锻炼出来的苏丹技工在那里工作,不少人在新的建设项目中,发挥了技术骨干的作用。线路二队铲运机班长哈桑在走上新的岗位前的欢送会上激动地说:“我们开始来工地时,一无所长,是中国兄弟帮助我们掌握了技术。我和娄师傅一起工作三年多,我们成了亲兄弟。”瓦工班长艾哈迈德·舍赫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对我们亲如兄弟。和中国兄弟一起工作,我感到幸福。”苏丹工人到新工地后,时常给他们的中国朋友写信,倾诉友情。在公路和大桥工程中凝聚起来的中国、苏丹两国人民的友谊,将随着这些工人传布到整个苏丹,将象尼罗河一样源远流长。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瓦德迈达尼市民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前来参加瓦德迈达尼—加达雷夫公路和瓦德迈达尼青尼罗河大桥竣工典礼,热烈欢呼中国、苏丹人民的战斗友谊。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