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舞台上的大庆英雄谱
——喜看大庆职工、家属业余文艺汇报演出队歌舞曲艺演出
北京市皮革工业公司业余宣传队 马忠义 中央民族学院 李耀宗
扫除“四害”后的第一个红五月,首都文艺舞台繁花似锦,万紫千红。大庆儿女来京演出的歌舞、曲艺节目,以其生气勃勃和独特风格,更为文艺舞台增添了光彩。通过他们的演出,把火红的大庆红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激励我们学大庆,做“铁人”,紧跟华主席抓纲治国,大干快上。
大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树立、敬爱的周总理精心培育、英明领袖华主席倍加爱护的一面红旗。大庆儿女,是在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亲切关怀、教育下茁壮成长的钢铁巨人。他们演出的节目,倾注着怀念毛主席、周总理,爱戴华主席、党中央的深厚感情。
《毛主席树立起大庆红旗》、《毛泽东思想光辉照万代》和《毛主席,我们永远把您歌唱》等声乐节目和其他许多节目,通过大庆儿女学“两论”,熊熊篝火映丹心的创业回忆,“高高的井架遥望着金色的北京,滔滔的油海流淌着无限的深情”,纵情歌唱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充分表达了大庆人怀念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和永远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念。
大庆儿女深切怀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女声表演唱《周总理来到大庆缝补厂》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一群泪花满腮的缝补厂家属,手捧周总理的遗像和总理当年视察过的打有一百六十多块补钉的棉衣,追思总理对大庆儿女的亲切关怀和教诲,抒发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万分崇敬与怀念。
当我们看到《华主席视察大庆油田》、《大庆儿女心向华主席》等歌舞时,华主席顶风冒雪看油井、登钻台、到井场、下车间、进仓库、上靶场、访新村等动人情景,历历如在眼前,使我们也分享了大庆人受到华主席亲切接见、谆谆教诲的无比幸福。同时,也听到了大庆儿女坚决响应华主席的伟大号召,誓把大庆红旗一直举到共产主义的共同心声。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却极端仇视大庆,妄图砍倒大庆红旗。大庆的工人阶级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把文艺舞台作为揭批“四人帮”的战场,把文艺节目作为射向“四人帮”的排炮,整场演出都充满了战斗激情。相声《“四害”现丑》、词表演《忆苦批“四人帮”》、群钗词《深揭猛批“四人帮”》等,字字如利剑,句句响惊雷,大庆儿女压在心头的冲天怒火,就象打开了高压油气流那样,一齐迸发了出来,展现了大庆在
“三大讲”中的“狂飙席卷千里油田”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大庆道路是不平坦的,大庆人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斗争。战鼓词《高举红旗斗斗斗》,通过一二○五钻井队在斗争中奋勇前进的英雄业绩,生动地概括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斗天、斗地、斗阶级敌人、斗修正主义,狠狠地斗,不停地斗,才有社会主义的莺歌燕舞,才有共产主义的壮丽春秋。
英雄的大庆,英雄辈出。在“铁人”王进喜离开我们六年后的今天,大庆已涌现出数以万计的“铁人”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呈现出“一个铁人百炼成钢,千万个铁人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大庆儿女演出的这一台歌舞,就是一幅艺术化了的大庆英雄谱。
我们看到,在这幅英雄谱上,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有大庆万千“铁人”的突出代表“钢铁钻工”吴全清,有身残志坚的好青年张秋银,有转战南北、饱经风霜的老英雄,朝气蓬勃、又红又专的棒小伙,还有“车过家门不进家”的硬骨头十三车队,奋战在采油前线的英雄集体和后勤战线的家属标兵……这一大批最新最美的无产阶级英雄,描绘着人类最新最美的图画。
激起我们强烈共鸣的诗表演《钢铁钻工吴全清》,是描写大庆一二○二钻井队队长吴全清同志“钢铁斗志钢铁胆,谱写成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这是他捧读“两论”学铁人的向阳篇,批资批修斗敌顽的奇志篇,舍己救人排险情的无私篇,豁出命来战油田的凯旋篇。词语气贯长虹,诗情横溢;表演朴实真切,精细入微,非常感人,把吴全清的英雄形象再现在我们眼前:看,
“他,多象铁人哪!”
在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心明眼亮,斗志昂扬,这是大庆英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京剧表演唱《吊塔》,就塑造了具有这种性格的一组可歌可敬的光辉群象。当毛主席亲自批准建设的大庆化肥厂正在紧张施工时,“四人帮”却诬蔑谩骂,横加阻挠。英明领袖华主席坚定不移地捍卫毛主席批示,支持大庆儿女的斗争,终于使这个大型工厂提前建成投产。表演唱通过建设者们顶着妖风
上,甩开膀子干,群策群力,苦干巧干,奇迹般地一次整体吊装特大设备成功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大庆人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拚命也要为华主席、党中央争光的崇高精神境界。
大庆党委坚持用革命化统率工业化,十分重视职工、家属的业余文艺活动,把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用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牢牢地占领着每一个思想文化领域。大庆的群众文艺活动,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坚持配合油田的现实斗争,自编自演,演本单位的事,坚持业余,坚持小型多样。成千上万的大庆儿女,既是三大革命运动的闯将,又是文艺阵地的尖兵。这次来北京演出的六十三位同志,其中先进模范人物有三十三名。为了迎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胜利召开,他们自编自演了一万多个文艺节目。这次在北京演出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大庆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既富有革命的政治内容,又具有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这些节目,源于油田的现实生活,土生土长,散发着油田的芳香。如集体数来宝《大寨花开跃进村》,在艺术构思、表演形式上就有很大的突破。它围绕跃进村的两个来访者,巧妙地让村里的几个干部和家属先后出场,现身说法,从不同角度颂扬大庆盐碱荒滩人换思想地换装,大寨花开遍地香的跃进事迹。有人物,有情节,有说理,有抒情,亲切自然,引人入胜。一个短小的曲艺节目,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是难能可贵的。
大庆的业余文艺活动,不仅是业余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方向,也是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榜样,我们必须很好地学习。祝这朵革命的文艺之花,辉映着大庆红旗永远盛开,越开越艳!(附图片)
歌舞《大庆儿女心向华主席》  本报记者摄
集体数来宝《大寨花开跃进村》  本报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欢呼延安时期的秧歌剧重现舞台
——延安地区文工团歌舞演出观后
吕骥
今年“五一”前夕,我又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我们站在杨家岭原中央办公厅前面的山坡上,好象再次听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在原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观看了延安地区文工团演出的歌舞。他们的演出,不只引起我许多幸福的回忆,也激起我对粉碎“四人帮”之后,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展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畅想。
今天,我在首都又看到了延安地区文工团的演出,感到分外亲切。首都观众热烈欢迎来自光荣的宝塔山下的歌舞团。因为他们的演出,表达了延安人民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英明领袖华主席的衷心爱戴,也表达了对“四人帮”的极大仇恨。其中老艺人韩起祥的陕北说书《我给毛主席去说书》,生动感人,格外亲切。吹打乐合奏《枣园来了秧歌队》,乐曲不长,乐曲形式也非常简洁,主要吹奏乐器唢呐,却巧妙地描绘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也可以说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抒情诗。听了这首乐曲,我仿佛回到了四十年代的延安,来到枣园,站在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身边,和毛主席一同观看秧歌队演《兄妹开荒》这些反映边区人民开展生产竞赛,支援抗战的优秀节目,感到生活和战斗在毛主席身边真是无比幸福。表演唱《小八路见到了毛主席》同样是一首形象生动的作品。它描绘了小八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敬爱的情意,使观众感觉到这些小八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雨露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起来;同时也使我们想到今天战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老同志,其中一定有不少是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小八路,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歌曲《华主席登上天安门》的表演者,以极其亲切的音调,歌唱了延安地区人民对英明领袖华主席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歌曲《敬爱的周总理回延安》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表演者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延安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缅怀不已的心情。
在这场演出中,《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这两个秧歌剧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应。这两个秧歌剧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由于它们记录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新的农村生活。作者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语言(包括音乐在内),刻画了几个青年农民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他们生活在一个崭新时代的新的精神世界。尽管剧本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只是写了农村生活中极平常的一件事情,只是整个生活中极小的一个侧面,却是作者对新的农村生活作了深入观察,经过精心挑选,而构成的一幅明朗的画面,因而使我们清楚地感觉到那个新时代的脉搏,使我们闻到了那个刚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新的农村生活充满生机的感人的战斗气息。很明显,这样的作品不能产生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只是由于作者认真学习了《讲话》,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到工农兵的火热斗争中去,认真改造世界观,从群众火热的斗争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才创作出来的。这样的作品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这是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讲话》,实践《讲话》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四人帮”千方百计地要从历史上抹掉这些成果,从而抹掉毛主席的光辉《讲话》,那是痴心妄想!
延安地区文工团今天为我们演出这些革命历史作品,不仅使我们重温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战斗生活,鼓舞我们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继续革命到底,而且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毛主席在《讲话》中给我们指引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是多么英明正确。同时这些作品的演出,也是对“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有力批判。我们深信,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的革命文艺战士,一定会在文艺战线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3版()
专栏:

兄妹开荒(速写) 赵士英


第3版()
专栏:

龙腾虎跃永向前
——参加首都文艺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演出大会有感
魏然
五月二十三日的晚上,宏伟的首都体育馆里灯光灿烂,花团锦簇,洋溢着一片热烈、欢腾的节日气氛。首都文艺界隆重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演出大会正在这里举行。这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举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纪念《讲话》的活动,有其特殊的意义。在这激动人心的夜晚,前台后台,到会的两万多名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谁能不心潮激荡,思绪万千呵!
这是一次广大文艺战士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场高举和捍卫毛主席伟大旗帜,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体现和宣传党的各项无产阶级文艺政策,深揭狠批王、张、江、姚“四人帮”的战斗。后台的墙上,贴着演员同志们一张张决心书、保证书,一字一句,倾注着他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他们决心学好《讲话》,搞好演出的诚挚心愿。观众席上,来自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经历的一万八千名文艺战士,既有曾经亲身聆听过《讲话》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也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中成长起来的中年一代,还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急风暴雨中锻炼出来的一代新人。这是文艺界多年来少见的一次盛会。这样一种热气腾腾、团结战斗的景象,在“四人帮”把持文艺界领导权时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四人帮”疯狂破坏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分裂文艺队伍的有力批判。“四人帮”及其在文艺界的亲信,为了巩固他们窃取的领导权,一方面,在文艺界实行法西斯专政,制造白色恐怖,扣帽子,打棍子,残酷镇压、打击一大批敢于反对他们的新老文艺战士;一方面又用高官厚禄或是小恩小惠,拉帮结伙,腐蚀干部,煽动派性,制造事端,妄图把在毛主席《讲话》指引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艺队伍搞乱、搞垮,从而巩固他们的帮天下。然而,曾几何时,一天乌云风吹散,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决果断地粉碎了“四人帮”,文艺战线也云开日出,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次的盛会,生动地表达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周围,为实现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而团结战斗的决心,也形象地展示了文艺战线正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逐步走向大治的生动局面。
在阵阵掌声中,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一个紧接着一个。这里有大型的合唱、舞蹈,也有短小、精悍的独唱、表演唱;有延安时期的秧歌剧,也有文化大革命前后产生的革命现代戏;有反映当前斗争生活的新创作,也有自《讲话》发表以来各个时期的保留剧目……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广泛多样的题材内容,体现了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无产阶级的文艺方针和政策。面对这样一种莺歌燕舞、龙腾虎跃的喜人景象,想想不久前在“四人帮”摧残下,文艺园地百花凋零、万事齐暗的惨况,怎能不令人喜泪盈眶,干劲倍增!
当场内响起了健康明朗的秧歌曲调和锣鼓点,秧歌队员高举镰刀斧头,挥舞红绸进场的时候,当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打着腰鼓大步前进的时候,全场发出了一片欢笑声。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声——它表达了人们对延安秧歌运动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四人帮”的无情讪笑。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毛主席在杨家岭上观看秧歌时的亲切赞许的笑容;想起了那战火纷飞、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想起了一九四九年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向全国进军的时候,胜利的红旗插向哪里,哪里就响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那时候,群众亲切地把腰鼓叫作“胜利鼓”,把秧歌叫作“翻身舞”!
深入揭批“四人帮”,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继续革命永向前——这是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看:《大秧歌》结尾,秧歌队组成了一艘巨轮的队形,在乘风破浪地前进;《龙腾虎跃》的结尾,红旗飞舞,巨龙在奔腾向前;《胜利腰鼓》的结尾,是一队解放军战士在隆隆鼓声中大步进军……。这些着意的安排,使人们形象地看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沿着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胜利前进的一股势不可当的洪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基本路线,遵照毛主席的谆谆教导:“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观。我们一定要紧紧地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反映抓纲治国战略决策在各条战线的伟大胜利,反映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反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反映我们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努力迅速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发挥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为实现大治,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而贡献全部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