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到工农兵的火热斗争中去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
杜书瀛
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与工农兵相结合,这是三十五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出的伟大号召。三十五年来,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这条光辉道路,同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实践证明,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与工农兵相结合,是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关键。
结合实际,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与工农兵相结合,才能坚持毛主席的正确文艺方向。
毛主席在《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并且指明,只有坚持这个方向,才能使我们的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广大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使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要实现这个改造,只有通过同工农兵相结合这个途径。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工农兵,拜工农兵为师,按照无产阶级的面貌来改造自己,一定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即使需要很长时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要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要不要坚持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工农兵,一直是文艺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毛主席历来非常重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和革命文艺队伍的建设。建国以来,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历次重大斗争,都与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个方向问题密切相关,也都与按照无产阶级的面貌来改造和建设理论队伍、文艺队伍密切相关。文艺工作者要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立足点,就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学好的关键仍然是深入工农兵,与工农兵相结合。“知识分子如果同工农群众结合,和他们做了朋友,就可以把他们从书本上学来的马克思主义变成自己的东西。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因此,毛主席一再号召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去接近工人农民”,真正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敬爱的周总理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一贯重视和关心无产阶级文艺队伍的建设。他指出:“戏曲革命的中心还是人的革命,要深入生活,改造思想,做彻底的革命者。”
党内的修正主义路线头子,总是千方百计地反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火热的斗争与工农兵相结合。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控制下,有些文艺工作者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有的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四人帮”为了改变无产阶级文艺的性质和方向,更是疯狂地反对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学习马列主义,用无产阶级的面貌改造自己。早在五十年代,张春桥就操着刘少奇的腔调,鼓吹文艺工作者到不到工农兵中间去是“自由的”。张春桥的“自由”,是反对深入工农兵的自由,反对无产阶级政治方向的自由。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也叫嚷:“占领舞台是重要的,不要考虑下去的事。”江青念念不忘由修正主义的文艺占领舞台,为她的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服务,自然也就根本反对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了。事实证明,“四人帮”正是这样做的。他们提倡通过“艺术实践培养队伍”,鼓吹“十年磨一戏”,把文艺工作者关在高楼深院,与工农兵隔绝起来。他们大搞“一台戏主义”,诱以官、禄、德,力图把文艺工作者培养成高踞在工农兵头上的“精神贵族”。“四人帮”正是通过这些手段来腐蚀文艺队伍,割断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的联系,与无产阶级政治的联系,以彻底改变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把文艺变成为“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服务的工具,变成为他们篡党夺权服务的帮文艺。
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是坚持文艺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的保证。我们一定要彻底批判“四人帮”反对深入工农兵、背叛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罪行,把毛主席在《讲话》中所提倡的深入工农兵的传统恢复起来,发扬起来。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努力与工农兵相结合,学习鲁迅的榜样,做人民大众的牛,为工农兵服务一辈子。
毛主席的教导,还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学习工农兵,熟悉工农兵,才能繁荣社会主义的创作。在《讲话》中,毛主席从唯物论的反映论的高度,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文艺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文艺作品,则是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在革命文艺工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最生动、最丰富的矿藏。“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因此,毛主席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在这里,毛主席为我们指明了深入工农兵的态度:“长期地”而不是短期地——如“四人帮”在文艺界的亲信那样,下去照几张相,做做样子,即扬长而去;“无条件地”而不是有条件地——如江青所说:“在农村要安排在近郊,能练武,能单独吃两顿饭”;“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地,甚至象“四人帮”那样假心假意,搞骗人的勾当。毛主席也为我们指明了,到实际生活中,到工农兵中去必须做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五个“一切”。只有做到了这些,“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才有可能创造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文艺作品来,帮助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
这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我们指明的唯一正确的创作途径。三十五年来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深入工农兵,深入斗争生活,文艺工作就会取得很大的发展。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投身到工农兵的火热斗争中去,改造思想,努力反映工农兵的斗争生活,我国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那时不仅出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这样的优秀的小型作品,而且出现了《白毛女》这样的优秀的大型歌剧。建国以来,在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方面,也出现了不少体现毛主席文艺方向的好作品,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话剧《万水千山》、电影《洪湖赤卫队》、《创业》等。
三十五年来的斗争实践,也从反面提供了教训:文艺工作者如果抵制不住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侵蚀,脱离了工农兵,革命的文艺工作就会受挫折,修正主义的文艺就会滋生起来。在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控制下,牛鬼蛇神纷纷出笼;在“四人帮”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摧残下,大批革命文艺作品遭到封闭、压制。例子不胜枚举。
“四人帮”为了诱使文艺工作者脱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文艺纳入其篡党夺权的轨道,完全颠倒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在文艺创作中强制推行了一条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四人帮”炮制了一套所谓“三突出”的荒谬理论,强加给文艺界,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他们用这些立法,象宗教裁判所一样裁判生活,要把丰富多样的生活,强行装入反动的、僵死的柜子里去。他们提倡的创作过程叫做“主题先行”,就是要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之前,先要接受他们的反革命意图,然后再根据这个反革命意图,按照“三突出”的公式,去“设置”人物,“设置”情节,“设置”矛盾。这种创作,事前既不要深入生活,获得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在创作过程中也不需要考虑生活本身的客观规律。“创作”人员,只要记住那一套戒律,象填表那样,加以图解就行。例如,反动电影剧本《搏斗》的创作过程就是如此。“四人帮”先给定下主题:“和正在大走的走资派对着干”;然后设置事件:“走资派如何刮右倾翻案风以及一号人物如何抵制”;时间定为:“七五年七、八、九月到七六年一、二、三月”;地区定为“三州”(郑州、锦州、兰州);人物“设置”为“走资派要中央部长(铁道部长),一号人物是郑州那个和部长对着干的人。这那里是创作,分明是要让生活“就范”!
“四人帮”还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一个“反写真人真事”的口号。他们还挖空心思地强迫文艺工作者在自己的创作中去消灭所谓“生活原型的一切痕迹”。在“四人帮”的控制下,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他们以“违犯‘三突出’”,“写真人真事”的罪名,扼杀了《创业》和其它大批作品。“反写真人真事”论流毒所及,不仅传记文学几乎绝迹了,报告文学出现了真人假事,假人真事,假人假事几种奇怪的形式,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文艺创作,填进了许多离奇的臆想。艺术创作的规律被破坏殆尽。
英明领袖华主席十分关心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号召我们一定要高举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旗帜,继续开展文艺革命,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戏剧、电影、美术、音乐、舞蹈等创作。当前,我国正在出现一个你追我赶的新的跃进局面。各条战线都在大干快上,文艺战线也要大干快上。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揭批“四人帮”,坚持毛主席的文艺方向,深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努力反映广大革命群众贯彻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深揭狠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反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反映我国人民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雄伟步伐,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只要我们坚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文艺方向前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第2版()
专栏:文艺短评

面向农村
文化部 文欣
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揭批“四人帮”的人民战争推动着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一个新的跃进形势正在到来。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广阔田野,到处红旗猎猎,热气腾腾。亿万劳动大军,欢欣鼓舞,战天斗地,掀起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许多文艺工作者也满怀豪情,参加了这个伟大的运动。他们发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的革命文艺传统,高举毛主席提出的“面向农村”的战旗,奔赴农村,和贫下中农心贴在一起,汗流在一起,一面学习,一面创作,一面演出,发挥了文艺武器的战斗作用,为农业学大寨运动作出了新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们的作法值得提倡。
“面向农村”,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九五一年给安徽省滁县地委文工团的亲笔题词。它所体现的光辉思想,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也就大半成了空话。因此,“面向农村”,是毛主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方向性的重要指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贯彻执行“面向农村”的重要指示,在当前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蓬勃兴起的形势下,又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运动。我们必须努力运用文艺武器,充分反映这个革命运动,并反过来推动这个运动的深入发展。这就需要“面向农村”,坚持把文艺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贯彻执行“面向农村”的重要指示,必须紧紧抓住深入揭批“四人帮”这个纲。“面向农村”,体现了毛主席的文艺方向,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王张江姚“四人帮”,不仅对毛主席这一题词横加压制,致使题词长期不能和全国人民见面;而且肆意对抗毛主席指引的文艺方向,竭力破坏和阻挠这一光辉题词的宣传贯彻。他们力图把文艺变成篡党夺权的工具,拚命扩大资产阶级法权,腐蚀毒害文艺工作者,把他们控制的一些文艺团体的文艺工作者禁锢在高楼深院,不准深入工农兵,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四人帮”搞的这一套,已在实践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今天,我们要真正贯彻执行毛主席“面向农村”的重要指示,就必须深揭狠批“四人帮”,肃清其流毒,把思想政治路线搞端正。
战鼓频催,形势逼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运动,迫切需要革命文艺去反映、去促进;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更迫切需要在这个革命运动中受锻炼、受教育。让我们更高地举起“面向农村”的光辉旗帜,迈开双脚,走向广阔的天地,投入火热的斗争!


第2版()
专栏:

一条扁担两条腿 跑遍太平山和水
——记安徽太平县黄梅戏剧团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事迹
安徽省太平县黄梅戏剧团,是一个深受当地广大贫下中农欢迎的山区剧团,群众称赞它是“山区人民的贴心剧团”。自一九五九年建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剧团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毛主席为安徽省滁县地委文工团的光辉题词“面向农村”的精神,坚持送戏上山下乡。近两年来,他们又紧密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为普及大寨县作出了积极贡献。
太平县地处皖南山区黄山北麓,境内重山叠嶂,群岭陡峭,交通不便,给剧团上山下乡带来很大困难。一九七五年以前,剧团虽然年年上山下乡,到过不少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但是,仍然有许多居住在高山上和偏僻地区的社员看不到戏。一九七五年,这个剧团的同志们提出:“为了让更多的贫下中农看到戏,要千方百计送戏上门。上山就要上到顶,下乡必须到偏远地区,山再高,路再难,也要让群众看到戏。”为此,他们首先改革了“三大”,即队伍大、戏大、布景道具大。他们把演出队分成小分队。小分队都是精悍的、行动灵活的轻骑队,便于上高山,深入偏远地方。演员发挥一专多能,一员多用的精神,人虽少,戏不少,每队下乡带二至三个晚会的节目。下乡演出以小戏为主,形式多样。灯光、布景和道具也加以改造,他们自己制作了便于携带的小道具、小布景和简易灯光。
他们还改变过去“在哪里演,在哪里驻”的老常规,实行蹲点跑面。一般以大队为生活驻地,生产队为演出重点。对剧团从未到过的生产队和自然村,主动送戏上门。山再高,路再险,人口再少,也坚持去。去年六月,第三演出小分队肩挑扁担,手拉板车到贤村公社演出。大坑生产队在距离公社十五华里的悬崖峭壁上,只有九户人家,七十口人,他们从没有看过戏。一天晚上,这个小分队带着服装、道具,沿着悬崖峭壁上的狭窄小道来到大坑,为社员演出了小节目,受到了热烈欢迎。
经过改革,这个剧团上山下乡演出更活跃了。去年上半年,他们分为三个演出小分队,步行到九个公社、四十二个大队和二百八十个生产队演出,共往返一千五百三十多华里。到现在为止,这个剧团已经跑遍了全县所有的社镇和大队,还到了七百六十八个生产队,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七。
近年来,为了紧密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剧团除派出演出队到重点社队,演出了歌颂自力更生精神,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等方面的小戏外,还创作演出了一批宣传普及大寨县的新节目,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为了支援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个剧团十分注意方便社队,尽量减少社队负担。他们在演出中发现,生产队为剧团演戏搭台、安排吃住等方面,要占用许多劳动力。他们算了一笔帐:生产队帮助剧团搭一个台,要用十五到二十个工,如果一年到二百个生产队演出,就要占用三千到四千个工。把这批力量投入学大寨运动,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为此,他们又进行了改革。
他们打破“没有舞台不行”的框框,克服离开舞台不能演戏的思想,到没有台的地方演戏,不要求搭台,把节省每一个劳动力,看作是对普及大寨县贡献一份力量。他们不管露天土台,还是稻场、仓库、祠堂、社员家门口,甚至社员堂屋里,都一样演出。
他们打破“我为群众演戏,群众为我服务”的旧习,克服“我来演戏,你来接待,合情合理”的错误思想,树立千方百计方便群众,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一切行动都从有利于农业学大寨出发。下乡演出时,行装、道具等自己肩挑、背扛、车拉,不让社队接送。吃住方面,尽量自己起伙,吃食堂,睡地铺,不给社队找麻烦。每天晚上到生产队去演出,时间再晚,道路再难走,往返几十里也坚持回到驻地,不在生产队住宿。他们谢绝生产队的一切招待,把生产队的负担压缩到最低限度。
他们还打破“以条件好坏决定演出情绪”的恶习,克服“条件不好一定会影响演出质量”的思想,强调演出认真,严格要求,极端负责。他们做到了几个一样:观众人多人少一个样,大戏小戏一个样,单场多场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有台无台一个样。社员们高兴地说:“你们这样改进,对我们学大寨是很大的支持,我们一百个赞成和欢迎。希望你们多来。”
现在,肩挑背扛,爬山涉水,为贫下中农送戏上门,已成为太平县黄梅戏剧团的优良团风。每次上山下乡,他们一概不搭汽车,都是自挑被条、行装,自拉布景、道具。剧团领导以身作则,在任何艰难条件下,都能做到和演员一样。全团六十二人,每人都有一至三条扁担,人人都练成了硬肩膀、铁脚板,能挑,能拉,能爬高山,能走险道,能赶夜路。他们说:“一条扁担两条腿,跑遍太平山和水。”他们深深扎根于山区人民之中,和贫下中农有了共同语言,有了一致感情,和贫下中农心心相连。他们说:“只要贫下中农能够看到戏,我们千辛万苦心也甜。”
太平县黄梅戏剧团的同志们,决心高举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面光辉旗帜,继续坚持面向农村,为农业学大寨运动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这是太平县黄梅戏剧团的文艺工作者挑着行李、道具,到偏僻山区演出。
新华社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