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常州市委书记何冰皓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介绍经验:
发展地方工业,必须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
我们常州是地处沿海的中小城市。解放前,只有一些纺织厂、小铁工厂和手工作坊。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把常州建设成为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轻工、冶金、煤炭、建材等行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市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三,上缴给国家的积累,相当于同一时期投资的十二倍多,为全市现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三点七倍。
对于常州工人阶级取得的成绩,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领导同志曾多次给予鼓励和鞭策。但是,“四人帮”却处心积虑地要压垮常州,作为搞乱江苏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市里也有人,上靠“四人帮”,下拉小山头,炮制黑文,大告黑状,进行了一系列“三搞一篡”的罪恶勾当,妄图把一批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干部打成“走资派”、“还乡团”,矛头直指省委和中央领导同志。面对这一尖锐复杂的斗争,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反复学习毛主席、党中央的重要指示,遵照“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拿定一个主意:凡是毛主席、党中央指示的,我们坚决照办;毛主席、党中央不叫做的,我们坚决不干。对“四人帮”那一套,大家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说他的,我干我的。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这些家伙始终十分孤立,全市一直保持着一个有利于抓革命、促生产的稳定局面。
回顾常州地方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光芒万丈的灯塔,我们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就是遵循了毛主席《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鞍钢宪法,以大庆为榜样,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走毛主席给我们指明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地方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必须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在这个前提下,处理好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才能把整个工业搞活。这些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从实际出发,让轻纺工业先走一步,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巩固传统产品,填补缺门产品,发展外贸产品,增加了花色品种,提高了产品质量,整个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轻纺工业产值比一九五六年增长三点六倍。这个行业文化大革命以来为国家提供的积累,相当于同一时期国家投资的二百五十多倍。轻纺工业上去了,不仅积累了资金,还培养了干部和技术力量,整个地方工业的发展就比较主动了。
我们发展重工业是从狠抓支农产品(手扶拖拉机、柴油机、农药、磷肥)开始的。抓住了支农产品这个头,就有力地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而重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轻纺工业的更快发展,并且壮大了区办工业和社队工业,使地方工业在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迅速前进。大家形象地把它称为“农字当头滚雪球”。现在,全市重工业的比重已由解放初期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点八上升为百分之四十六点七。
一九七五年,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四届人大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华主席又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示我们,要“从各方面做好可靠安排,采取切实措施,逐年检查进度,总结经验,保证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伟大任务”,对我市广大职工鼓舞很大。各行各业支农劲头更足,决心为“苦战五年,普及大寨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作出新的贡献。但是,“四人帮”一伙却蛊惑人心地叫嚷“人头都要落地了,生产拖拉机还有什么用”,妄图破坏工业支援农业。大家不受干扰,继续前进,支农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
现在,“农字当头滚雪球”不仅在市内滚,而且已经开始滚到了郊区和邻县。从一九七五年底起,我们和武进县成立了经济协作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一部分产品、零部件脱壳下放给郊区、农村社队生产。同时还帮助四十多个知识青年点办工业。这样做,有利于把社队企业纳入计划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控制城市规模,腾出力量,向高精尖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毛主席曾经指示我们,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这些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摸索出了一条“充分利用,合理组织,积极改造”的路子,不断挖掘企业潜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实践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挖潜增产。我们学习大庆“两论”起家的基本功,不断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武装大家的头脑,破除生产到顶、潜力挖尽的形而上学观点,做到了潜力一挖再挖,生产一上再上。二是抓社会主义大协作,把现有企业合理组织起来,使各方面的潜力得到较好的发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抓革新、改造,不断变革生产条件,创造新的生产能力。
常州的工业,主要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保持和发扬了大跃进年代的革命干劲,这是我们较快地发展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保持和发扬大跃进的革命干劲,就要以大庆为榜样,依靠群众,同天斗,同地斗,同阶级敌人斗,同修正主义斗。在三年暂时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坚决抵制了刘少奇刮起的“下马风”,不仅保存了大跃进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来,不管林彪、“四人帮”刮什么妖风,我们坚持采用大跃进时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不断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跃进时期的闯将,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他们处处以身作则,使大跃进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要保持和发扬大跃进的革命干劲,就要以大庆为榜样,依靠群众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抓一、二个对全市工业生产发展有影响的关键项目,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地搞会战。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投资,加快了建设速度,而且有利于发扬工人阶级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打硬仗中逐步壮大“铁人”式的职工队伍。
常州市的工业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班子动作比较整齐。不管“四人帮”怎样干扰破坏,大家都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自觉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无产阶级权威。从全市来说,只要市委作出决定,各级党委都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一呼百应,坚决贯彻。这是市委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坚持对各级党组织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结果。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把搞好学习、搞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放在首位。各级党组织注意经常抓理论队伍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不断进行开门整风,在思想上吐故纳新。在组织建设上,我们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坚持接班人的五项条件,重视从工人中培养干部。科技人员都得到安排使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整个干部队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广大干部坚持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传统。有了这样一支比较好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城市党委,我们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生产这个中心环节上,注意把地方工业的发展纳入中央和省的一盘棋,正确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维护和确保中央和省的集中统一领导。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大庆英雄谱

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记“活一分钟,就要战斗六十秒”的黄仕伦
大庆油田老模范标兵、采油一部研究所副所长黄仕伦,对修正主义恨,敢于斗争;对社会主义爱,甘当老黄牛。
一九七六年四月,黄仕伦在一次讨论会上,满腔怒火地说:“现在有人空喊革命,反对生产,攻击大庆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我看,在中央搞这名堂的人可能是黑帮!瞎嚷嚷,不抓革命促生产,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吗?”
一九七六年七月,黄仕伦同志在文化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极其愤慨地说:“现在有人在文艺界搞一言堂。为什么不宣传象黄继光、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为什么不宣传雷锋的革命精神?为什么不多创作些工人喜爱唱的大干社会主义的歌曲?”
黄仕伦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从小给地主当放牛娃。解放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立过功,受过奖;转业后,在新疆油田入了党,并被授予“钢铁战士”的称号。一九六○年初,他参加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十七年来,他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和广大工人一起,艰苦奋斗。
有次挖管线沟,他拚命地挖。同志们说:“副所长,你挖过头了,那不是咱们单位的任务。”老黄说:“没有过头,还没有跑出大庆呢!”有次拉砂子,他推完一车又一车,同志们说:“副所长,别累坏了。”老黄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多出力。”就在黄仕伦鼓足劲大干的时候,有人说:“老黄,你可不要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呀!”黄仕伦说:“大家都不当‘老黄牛’,都不干扎实活,那有吃的、穿的?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拚命大干!”
有个时期,在“四人帮”一伙煽动下,有人扬言要火烧制度,砸烂章程,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当时担任采油队队长的黄仕伦毅然站出来同这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有人指着黄仕伦的鼻子骂:“你有几个脑袋,敢用生产压革命!”老黄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脑袋还在脖子上,谁破坏抓革命、促生产,就跟他斗!”他从一个宿舍走到另一个宿舍,从一口油井走到另一口油井,耐心地宣传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在他的带动下,这个采油队保持严细作风,几年来,没有关过一口井,没有冻过一吋管线,没有一个人擅自离开过工作岗位,认真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数据,生产管理井然有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我们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这是黄仕伦常说的一句话。平时,他把油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冬天油井清蜡,由于气温低,刮蜡片一到井口,蜡沾在上面化不开,成了个蜡棒子。为了不影响油井生产,同志们冒着风雪去洗“蜡棒子”,双手被瓦斯油浸得发白,手指头冻得又红又肿。黄仕伦想:能不能利用油井的水套炉给井口的防喷管保温,把刮蜡片上的蜡熔化掉?他和同志们一起进行试验,终于实现了利用水套炉给防喷管保温。
他们管理的一口油井过早见水,影响原油产量。为了尽快查明油井见水原因,老黄积极协助技术人员收集水样,取得第一手资料。当时,油井刚见水,含水少,技术人员没有办法取出水样。怎么办?在一次清蜡的时候,老黄看到清蜡铅锤顶部有小水珠。他想,能不能在铅锤上端掏个洞,把水样带上来?说干就干,他找个废铅锤作试验,结果一次就取出了水样。这项重大革新,攻破了油井取水样的难关。
水样经过化验,油井的水是从注水井流过来的。是哪口注水井的水流过来了呢?在油井“会诊”会议上,有的技术员根据什么公式的推算,认为水是四十九号井方向来的。老黄根据平时生产中的动态资料,详细地画出了油井地下变化规律图,认为水是三十七号井方向来的。后来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老黄的分析完全正确。工人们伸出大拇指赞扬老黄说:“大老粗变成了工程师啦!”
十几年来,黄仕伦带领大家首创了第一口红旗油井,第一个革新了油井保温设备,第一次试制成功了玻璃管量油,最先摸清了新油田地下动态变化规律,为我国石油事业作出了贡献。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几年来,黄仕伦当过采油工、试井工、修井工,也担任过采油井长、队长和研究所副所长。他每到一个新的战斗岗位,总是对同志们说:我们要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遇到困难敢于斗,革命重担勇于挑,永远保持革命加拚命的这股劲。
随着生产的发展,需要把一口注水井改成采油井。有的同志认为,改建方案是领导的事,基本建设是油田建设部门的事,采油队等人家搞好了,自己管理就行了。黄仕伦认为:“我们要勇于为革命挑重担,能办到的事情,不努力去做,而坐享其成,这不是大庆工人的作风。”他组织大家学习王进喜艰苦奋斗的事迹,大讲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并带领同志们背上背篓跑了十多个废料堆,拣了不少残缺不全的废旧闸门和配件,修修补补。结果,没向上级领一个新配件、新设备,就使这口井提前喷出了原油。
黄仕伦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肺结核等多种病,但是,病魔吓不倒石油英雄汉。他说:“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一九七二年下半年,黄仕伦肺病发作。但是,病魔没有使这个钢铁汉趴下,反而使他更加倔强。黄仕伦说:“党给了我的生命,我要拚命为党工作,只要还活一分钟,就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六十秒!”病刚有点好转,他就要求重返岗位。领导要他去疗养,同志们劝他在医院继续治疗,他都谢绝。他从医院一回到队里,看见一幢幢油井房,就象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手摸到采油树和仪表,就象战士接过了枪,把疾病忘在一边。他从一口井走到另一口井,听听油井出油的声音,看看设备状况,查查工具、用具,翻翻班报生产记录。发现新徒工量油不准,他就亲自量几遍,手把手教……。他说:“病越重,说明我今后为党工作的时间越少了。我要争分夺秒地战斗啊!”
一年前,黄仕伦调到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分管后勤工作。他一到新的岗位,就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地位变了,艰苦为荣的思想不能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不能变。”在房建突击队里,他一马当先,负责和泥打墙;在干校劳动中,别人一天打猪草二麻袋,他打七麻袋。同志们关切地说:“你都够得上长期病休疗养,可得注意身体啊!”老黄说:“这是干革命,又不是享福,要革命就要不怕死。”同志们赞扬他:当官不象官,是“雷锋式的好干部”;“象一头拉车不松套,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的黄铁牛。”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