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工农战报》、英《阶级斗争》、芬《十月》、加《锻炼》发表文章
扎伊尔和非洲团结战斗能够挫败苏联侵略扩张
据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五月二日电 日本工人党中央机关报《工农战报》五月一日发表文章,强烈谴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指使雇佣军侵犯扎伊尔。
文章说:苏修把雇佣军对扎伊尔的侵略说成是起义,并声称苏联根本没有参与此事。这是颠倒黑白的强盗逻辑。
文章说:“苏联把安哥拉作为据点,曾不只一次地企图对扎伊尔进行破坏活动,而这次使用雇佣军进行侵略,则是苏联的一次新的重大的扩张势力范围的行动。”
文章指出,大部分非洲国家坚决反对侵犯扎伊尔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它们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扎伊尔,发出了强烈的呼声:扎伊尔是扎伊尔人民的,非洲是非洲人民的。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人民,强烈谴责苏联对扎伊尔的霸权主义行径,支持扎伊尔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
文章强调指出:“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困难和曲折,但是,只要扎伊尔以及非洲各国和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向超级大国,特别是坚持向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行为作斗争,就必定会取得胜利。”
据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七年五月四日电 英国共产主义联盟(马列)全国委员会出版的月刊《阶级斗争》五月号发表文章说,最近,几千名雇佣军侵占了扎伊尔南部的好几个城市,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及其“盟友”古巴却声称他们和入侵无关。“事实上,雇佣军装备的是现代化的苏联武器,是由古巴‘顾问’训练并指挥的”。“他们就是在苏联人和古巴人的指挥下侵入扎伊尔。”
文章指出,苏联在所谓“友好条约”的掩盖下,不仅控制了安哥拉,而且加紧对安哥拉进行剥削。“他们已经控制了(安哥拉)金刚钻工业和炼铁工业的大部分,苏联购买安哥拉咖啡所付的价格只为世界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
文章最后说:“非洲国家和解放运动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在把美国狼从前门赶走的同时,还须防止社会帝国主义这只虎从后门进来。”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一九七七年五月三日电 芬兰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刊物《十月》最近一期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扎伊尔事件大概比其他事件更清楚地暴露了苏联对非洲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苏联至少暂时在安哥拉建立了它的霸权之后,马上就把它贪婪的眼睛转到邻国扎伊尔身上。“推翻扎伊尔政府——至少是把沙巴省从扎伊尔肢解出去的计划是早就预谋的。扎伊尔事件完全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帝国主义阴谋。”
文章最后说:“对扎伊尔的侵略看来将以苏联的失败而告终。从苏联对非洲整个政策看,这种冒险行动对苏联来说是代价巨大的。扎伊尔事态的发展在全非洲面前完全清楚地暴露了苏联最终的帝国主义的动机。”
据新华社渥太华一九七七年五月三日电 加拿大《锻炼》双周刊最近一期发表文章说,“由苏联—古巴训练和装备起来的傀儡军队,利用安哥拉作基地,妄图推翻一个第三世界主权、独立的国家,并打开苏联进一步对非洲渗透的道路。”
文章说,苏联操纵对扎伊尔的入侵是苏联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非洲争夺和对抗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章最后说:“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谴责了这次入侵,并且完全支持赶走入侵者。在加拿大,我们必须支持扎伊尔人民反对社会帝国主义及其雇佣军的斗争。”
另据报道:《锻炼》双周刊在其最近的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入侵扎伊尔是苏联继武装干涉安哥拉之后“正在非洲进行的一轮新的军事和政治侵略的一部分”。
文章说,“非洲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欧洲的一个重要侧翼,如果苏联从安哥拉控制南部非洲的企图得逞,它就能够切断供应西欧需要的一半石油和四分之一粮食的重要的海上运输线。”苏联还对南部非洲的丰富资源垂涎三尺。
文章强调说,非洲是属于非洲人民的。非洲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就一定能打败一切侵略势力。
加拿大双周刊《在斗争中》在最近一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对扎伊尔的入侵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策划的。文章说,事实是自从苏联参加疯狂争夺世界霸权以来,它就没有停止过对非洲贪得无厌的企求。对安哥拉的军事入侵只是它计划称霸非洲的一个阶段。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苏修《真理报》有一个自命不凡的评论员茹科夫,在重弹“贼喊捉贼”的滥调,攻击国际上对扎伊尔的强大支持是什么“干涉”、“冒险”的同时,还神气十足地发出预言,似乎“必将遭到失败的”不是苏修冒险家自己,而是得道多助的扎伊尔。戈培尔式的人物,从来撒起谎来一点也不费力气,但雇佣军的溃败事实,不禁使人感到茹科夫象夜行者吹口哨那样,有点胆怯了。
苏修《消息报》破口大骂日本国会通过十二浬领海法和二百浬渔业水域法是“对国际法的挑衅”,是“破坏现有的国际关系秩序”。它的理由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命令曾宣布了苏联二百浬水域,苏联部长会议有关决议也肯定了这一点”。原来如此!我已经宣布“二百浬渔业专管水域”,把你的领土划了进去,你就得承认你的领土属于我,否则就是“对国际法的挑衅”,就是“破坏现有的国际关系秩序”。过去老沙皇一类的封建皇帝只是说“朕即法律”,而今天的新沙皇却发展了:“朕即国际法”,真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6版()
专栏:缅甸通讯

工厂在发展 友谊在增进
——访问缅甸密铁拉纺织厂
每当谈起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人们不禁想到缅甸著名的密铁拉纺织厂。中缅两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一起劳动,共同建设工厂,度过了十几个难忘的年头。
密铁拉纺织厂自一九六七年建厂以来,生产稳定,产量逐年增加,每年生产的大批棉布、棉纱运销缅甸各地。这个厂还为缅甸培养了许多技术人员。为了增加纺织品的生产,一九七四年密铁拉纺织厂开始扩建。如今,第一期扩建工程已经竣工。老厂、新厂并排耸立。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们是“姐妹厂”,是中缅“胞波”情谊不断巩固和发展的生动见证。
一九七四年九月,中国技术组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徐路家第二次来到密铁拉市。一天,他在去工地的路上忽然听到背后有人亲切地喊他。他转身一看,一位缅甸青年女工已跑到他面前,紧握着老徐的手说:“徐伯伯,您好!”原来,在八年前,这位女工曾与徐师傅同在一个车间工作。一个酷热的下午,她突然中暑晕倒在车间里。在场的徐师傅立即将她扶到通风的地方,很快地请来了医生。整整一个下午,老徐一直守在病人身旁参加护理。傍晚时,徐师傅又为她端来了可口的饭菜,在她身体恢复正常时亲自护送她回家。从此,这位缅甸青年女工便亲切地称呼老徐为“徐伯伯”。
一九七五年底,正当扩建工程进入紧张的安装阶段,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老徐不幸右脚被砸伤。徐师傅受伤的消息传到了车间。许多缅甸朋友关切地来看望他并很快把他送入医院。医生、护士迅速地为他作了手术并组织了昼夜值班护理。许多与老徐素不相识的缅甸朋友,也纷纷前来医院慰问。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来到老徐的病床边,详细地介绍她儿子脚部受重伤后治愈的经过,并热情鼓励中国朋友安心养伤,早日恢复健康。在缅甸朋友的精心治疗和照料下,老徐的伤情迅速好转,这段经历使他难忘。
一九六六年参加建设密铁拉纺织厂的缅甸工人尼尼在建厂中,同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好朋友。当他结婚时,特别邀请中国朋友到家里作客。一九七五年初,尼尼听到中国朋友再次来到密铁拉的消息,便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看望中国朋友。他的两个孩子用汉语亲昵地说:“叔叔好!”尼尼兴奋地解释说,孩子们虽然没有见过中国叔叔,但他们从小就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叔叔的事迹。因此,早就学会用汉语叫“叔叔”了。
一九七六年四月,密铁拉纺织厂第一期扩建工程提前竣工。随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回国日期的临近,每天晚上,都有缅甸朋友携着家人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住所与中国朋友话别,直到深夜还不愿分离。工厂各车间的缅甸工人举行了好几次茶话会招待中国朋友。一些缅甸朋友还情不自禁地唱起十年前学会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中国歌曲。怎样才能送给中国朋友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呢?缅甸朋友决定把具有缅甸民族特色的挂包送给他们。在中国朋友回国前的一周时间里,一些缅甸女工白天上班,晚上在灯下一针一线地在送给中国朋友的挂包上绣起了北京天安门和曼德勒皇城的图案。挂包两面还分别绣上每个中国朋友的中文和缅文名字。当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接受这一珍贵礼物的时候,十分感动地说,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挂包,而是缅甸工人对中国工人的诚挚感情的象征。
不久前,正当缅甸人民欢度传统的泼水节的时候,中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第三次来到密铁拉市,同缅甸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开始进行纺织厂的第二期扩建工程,继续亲密的合作。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缅甸密铁拉纺织厂的女工在工作。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我大使向斐济总督卡科鲍递交国书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五月四日讯 苏瓦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斐济特命全权大使米国钧五月四日向斐济总督乔治·卡科鲍阁下递交国书。
乔治·卡科鲍总督在接受国书后同米国钧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米国钧大使是于五月三日乘飞机到达苏瓦的。前往机场迎接的有斐济外交部副秘书长保尔·萨图图和礼宾官员塔伯特以及各国驻斐济外交使团负责人。斐籍华人和华侨代表也前往机场迎接。


第6版()
专栏:

中非皇帝博卡萨一世接见我农业考察组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五月四日讯 班吉消息:中非帝国皇帝博卡萨一世四月三十日在皇宫接见了中国农业考察组全体人员,并同他们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接见时,中国驻中非帝国大使李石也在座。
博卡萨一世皇帝首先对中国农业考察组到中非工作表示欢迎。他强调中非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将是永恒的。他希望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
中国农业考察组四月二十七日晚抵达班吉。二十八日,中非帝国外交大臣让·保罗·莫科多波接见了中国考察组。二十九日,中非帝国农业、牧畜业、水利、森林、狩猎、渔业和旅游事业大臣让—皮埃尔·勒布德也接见了他们。


第6版()
专栏:

我临时代办向西萨摩亚国家元首赠送电视片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五月五日讯 阿皮亚消息:中国驻西萨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汪滔五月三日晚向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赠送了他去年访问中国时拍摄的彩色电视纪录片。
出席赠送仪式的有副元首图普亚·塔马塞塞·利洛菲第四和夫人、总理图普奥拉·埃菲和夫人以及随同马列托亚元首访问中国的全体成员。
赠送仪式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第6版()
专栏:

中刚政府签订关于建造人民宫的会谈纪要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一九七七年五月六日电 中国政府和刚果政府关于建造人民宫的会谈纪要五月六日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签字。根据纪要,中、刚两国人员将在布拉柴维尔合作建造一座人民宫。中国驻刚果大使李连璧和刚果城市规划、住房和环境部长比马·帕斯卡尔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府在纪要上签字。
刚果外交部长泰奥菲尔·奥本加出席了签字仪式。


第6版()
专栏:

我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到任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五月六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今天下午乘飞机抵达纽约。
中国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赖亚力和常驻代表团其他成员前往机场迎接。
前往机场迎接的还有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


第6版()
专栏:

缅甸实现石油基本自给积极发展矿业生产
宣布十二浬领海和二百浬经济专属区法令
新华社仰光一九七七年五月二日电 在实现石油基本自给之后,缅甸正争取在本年度内出口石油。此外,缅甸的天然气、有色金属、宝石、玉石等矿业的生产也有发展。
石油生产的发展在缅甸矿业中居首位。缅甸政府利用国内设备和技术,勘探和发现新油田,加强油井建设,增设输油管,修造运油船只等,使原油生产不断增加。
据缅甸报纸四月二十六日报道,一九七六——七七年度,缅甸石油产量为八百五十八万桶,比上一年度增产百分之二十,达到了缅甸石油产量的最高水平。在一九七五——七六年度,缅甸已停止进口原油,国内石油产品也基本自给,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年年进口石油的历史,每年可以节约一亿五千万缅元外汇。
近三年来,缅甸的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在一九七六——七七年度,天然气的产量达到了一百亿立方英尺。
在锡、锌、铅、铜等有色金属的开发方面,缅甸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缅甸东北部掸邦境内的勃敦矿区是缅甸最大的铅锌矿产地。这里的炼铅工厂炼出了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铅。独立以后,缅甸在实皆省的望赖矿区发现一个蕴藏量为八千万吨的铜矿。目前,在努力建设这个矿区的同时,正在矿区附近兴建一座年产二万吨铜的炼铜厂。
一九七四——七五年度的矿业生产主要由于原油、天然气等增产,超过了计划指标。到一九七五——七六年度,原油、天然气、锡、锡钨混合矿砂等比上一年度又有增产。
缅甸的宝石、玉石是驰名世界的传统矿产品。掸邦西北部生产的红宝石、蓝宝石等在世界市场上声誉很高。
据新华社仰光电 仰光报纸不久前全文刊登《领海和海域法》。这项法令是在三月底召开的缅甸第一届人民议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并在四月九日由缅甸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宣布的。法令规定缅甸的领海为十二浬,经济专属区为二百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