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抗旱夺丰收 思想要领先
巩县县委带领群众发扬大寨精神迎战旱灾
地处豫西山区的巩县,从去秋以来,六个多月没降雨雪,小河断流,库池放干,旱情严重。但是,在春耕大忙的季节里,这个县到处都是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气腾腾的景象,广大群众正以“任凭天旱无滴雨,誓夺丰收不动摇”的坚强决心,积极投入抗旱斗争。
当旱情逐步蔓延发展的时候,这个县有的干部和群众对夺取农业丰收产生过动摇。有的认为旱灾严重,无能为力;有的认为缺油少电,抗旱难办;有的甚至想“农业丢,副业捞,赚俩钱买返销粮。”县委认为,大旱之年夺丰收,首先思想上要打胜仗。他们先后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三级干部会议,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统一干部的认识,并在全县范围内教育干部、群众认清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大好形势和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坚定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的信心和决心。县委还发动群众认真学习大寨贫下中农不怕困难,自力更生,战胜多次自然灾害的革命精神,总结自己抗旱夺丰收的经验。一九七五年夏季,巩县遇到连续八十二天的大旱。全县人民以“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干劲,担水抗旱种晚秋,玉米亩产达到四五百斤,夺得了全年农业丰收。通过学习、总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县委响亮地提出:“天大旱,拚命干。全年不下一滴雨,也要力争做到‘三不变’(增产计划不变,对国家的贡献不变,增加集体储备粮计划不变)。”
思想领先出干劲,困难再大吓不倒英雄汉。在县委领导下,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各行各业齐支援,一场抗旱夺丰收的人民战争在全县打响了。从县委书记到机关科室干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下到基层,和贫下中农一起抗旱浇麦。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工厂企业,三班任务两班完,抽出一班上前线。与农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工厂企业,不仅在用电用油方面为农业让路,而且抽人自带行李、工具,到农村支援抗旱。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社员群众更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不怕苦累,坚持大干。位于乌云山山坡上的米河公社米北大队,社员们积极担水浇麦,有的往返一次要走三里路。他们硬是以这种“千里百担一亩苗”的精神,把三百亩小麦普遍浇了两遍。目前,全县已浇过的麦苗黑绿茁壮,长势良好。
为了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县委对不同类型的社队,提出不同的要求,领导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增产措施。对水利条件好的公社、大队,县委要求他们加强麦田管理,争取多增多收。对一些河水断流,井水干涸,吃水、抗旱都困难的社队,要求他们在力争夏粮少减产或不减产的基础上,扩大春播面积。少数旱坏的麦田,要立即补种春红薯。要求对大秋地精耕细作,多施肥料,种好管好,以秋补夏。县委还发动全县人民在抗旱斗争中,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增强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鲁庄公社在保证抗旱灌麦的同时,集中二千五百个劳力组成水利建设专业队,搞了五项水利工程。仅化域河机灌站初步建成后,就扩大水浇地一千二百亩。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大治之年春意浓
福建上杭县春耕生产闹得热气腾腾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七年四月三日电 粉碎“四人帮”,春意分外浓。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福建省上杭县春耕生产闹得热气腾腾,到处是揭批“四人帮”的战场,到处是一派大干快上的动人景象。
上杭县出席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代表从华主席身边一回来,县委就及时召开了有六千多人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进行传达贯彻。会后,县委大多数常委都深入基层社队,全县还抽调了一千一百多名干部组成普及大寨县工作队,奔赴农村,充分发动群众,深揭狠批“四人帮”,大闹春耕生产。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南阳公社射山大队,春节一过就投入抗旱溶田,播种育秧,并组织专业队到二十多里外去挖煤土。现在,全大队已积造腐植酸铵等肥料三十一万担,达到每亩一百多担。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上杭县委发动群众分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界限,树立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的思想,支持和表扬好干部,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许多干部带头挑重担,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县委还在全县范围内集中批判了集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动员外出劳动力八百多人归队,投入春耕生产的战斗。
入春以来,上杭县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旱情发展,严重影响着春耕生产。广大干部和社员学习大寨人“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全力投入抗旱春耕,促使今年的春耕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动手得早,抓得紧,进度快。旧县公社梅溪大队利用十三口池塘的水戽到秧田里,有的生产队分成三、四级戽水,日夜苦战,保证了秧田用水,培育出了壮秧。目前全县二十二万亩早稻的播种工作已经全面结束,有些社队已开始插秧。
在春耕生产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社员们说:“四人帮”越是反对我们大干,我们越是要发扬当年革命老根据地人民“闹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的光荣传统,用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拚命精神,大干社会主义,誓夺大治之年大丰收,全县千百个劳动工地、田头,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搞得热火朝天。兰溪公社几年来坚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推动革命生产大发展,成为全县第一个跨《纲要》的公社。今年春耕一开始,全公社就开展了队与队的红旗竞赛。十一个大队分成五组对手,赛学习、赛大干、赛风格、赛贡献。歧滩大队和湖里大队隔河相望。是竞赛老对手。前段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湖里大队学习大寨人,想大的干大的,把石竹头一段河堤砌起来,驯服河水,拦河造田一百亩。歧滩大队组织干部到湖里参观学习,重新修订规划,也把多年想干而不敢干的筑河堤工程打响了。社员们日夜奋战,抢在春耕前完成,搬掉了一座小山,使七百多亩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在播种育秧中,这两个大队互相调剂品种,互相学习技术,互相帮助,又进一步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决心夺取大治之年大丰收。


第2版()
专栏:

春耕大忙不忘抓纲
湖北省孝感县白沙公社赵寺大队的个别生产队,在春耕生产中,曾一度忽视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少数人认为:文件已学了,批判也搞了,大干就是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学习少了,批判放松了。党支部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召开了支委会,学习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等指示,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党支部书记张少堂说:“揭批‘四人帮’是一九七七年的中心任务,我们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纲,春耕才能打胜仗。”接着,党支部举办了大队、生产队干部和党、团员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和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人民日报》社论《抓纲治国 搞好春耕》。支委又到各小组宣讲两个重要文件的精神,使大家认识到:搞好春耕生产,夺取全年丰收,发展大好形势,必须牢牢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
狠批“四人帮”,干劲更高涨。全大队百分之八十五的劳力立即投入备肥生产,去冬今春挖塘泥,清阴沟,掏鸡笼,共积各种杂肥四十多万担;早稻、棉花基本备足了底肥。三百多亩秧田整办两次,并施足了优质肥。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短评

战胜暂时困难 夺取新的胜利
“大旱之年夺丰收,首先思想上要打胜仗。”巩县县委同志们说得好!各级党委要领导群众战胜干旱等各种困难,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都对面前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看法,采取一个正确的态度。
当前,我们经济上遇到的某些困难,主要是“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造成的恶果。另外,干旱等自然灾害也是原因。这些困难是暂时的,经过努力是不难克服的。
我们的同志要看到形势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充分认清当前的大好形势,充分看到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今年我们发展国民经济的条件,跟去年大不相同。我们打倒了“四人帮”,挖出了造成困难的祸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可以全面地贯彻执行了,蕴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了,这是我们搞好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基本的有利条件。我们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努力发展大好形势。我们绝不能把困难看得过大,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把这些道理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使大家的认识一致了,干劲大了,克服困难的办法多了,当前这种困难根本不在话下,定能夺取新的胜利。


第2版()
专栏:

要努力办好社队企业编辑同志:
英明领袖华主席明确指出:社队企业“是促进人民公社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各地党委应当采取积极态度和有力措施,推动社队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有的领导同志对发展社队企业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地认为,社队主要是抓农业,搞粮食,粮食没过“江”,社队企业顾不上。我们建议有关单位要行动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社队企业存在的问题,迅速把社队企业搞上去。
河北景县大车庄公社 张玉兴 李振峰


第2版()
专栏:

千锤百炼
——大庆英雄谱之四
早在红领巾时代,武丽云就盼着长大能当一名光荣的大庆工人。一九七五年初夏,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穿上石油工人服,戴上了安全帽。她悄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当一个铁人式的好工人!
当一名铁人式的好工人,多好的愿望!然而,要实现这个愿望,还必须经受千锤百炼。
武丽云很快被分配到大庆化肥厂合成氨车间。师傅把她领到纵横交错的管线下面,她不知道里面流的是啥,师傅说了好多化学名词儿,她一条也没记住。武丽云跟师傅走到一个三十多米高的框架前,抬头看到顶上有个大家伙。师傅告诉她,这就是她的操作岗位,并说:这个高压汽包是全车间的蒸汽枢纽,每小时产的蒸汽所发出的能量相当于五万瓩的小型发电厂。调整汽包的液面,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术。调不好液面,不是损坏透平机,就是要引起爆炸。武丽云听到这里,深感自己岗位的重要,便严肃地向师傅点了点头。
学徒工练兵开始了。同来的青年都是高中毕业生,只有武丽云一个人是初中文化程度。技术员讲了许多化学方程式以及物理、力学等原理,别人都理解了,背熟了,她还半懂不懂地记不住。
重重困难摆在武丽云面前。她的父亲,一个贫农出身的干部,看到女儿在苦恼,就对她说:“孩子,穿上工人阶级的服装,不等于就有了工人阶级的思想。你要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
学习绘图时,一位老工人递给武丽云一支鸭嘴笔。她在白纸上一画,淌了一滩墨水。老工人拿过笔来给她做示范。武丽云看着那粗壮的手精确地画出细细的线条来,感动地望着老工人想:论文化,她不比我高;论年龄,她比我大得多,是什么力量使她学会了这套本领?
结合青年徒工技术练兵的需要,党支部向他们进行“四大讲”:大讲大庆化肥厂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激发青年工人们为毛主席争光的革命责任感;大讲建设这项工程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激发青年工人们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大讲大庆石油会战的光荣传统,激发青年工人们为大庆红旗增光添彩的荣誉感;大讲大庆化肥厂是“洋为中用”的建设项目,激发青年工人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
党的教育,同志们的帮助,使武丽云领会到:要做一个铁人式的好工人,首先要锻炼思想,提高阶级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她决心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炼出一颗红心,练出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早日顶上岗。
坚定的革命意志,化为百折不挠的斗争毅力。武丽云从严从难地进行锻炼。
武丽云的家离厂很近,步行十五分钟就能到。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她住在集体宿舍不回家。她在车间里,在她的衣袋里,枕头边,放着记录各种技术名词、数据的小纸片,随时学习。在去食堂的途中,她默默背着化学反应式。晚上熄灯后,她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笔记,直到深夜。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一次业务考核开始了,武丽云对自己本岗位的业务知识、技术理论对答如流,百问不倒,一次通过。
对于这个进步,武丽云只是当作自己长途跋涉的一个起跑点。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武丽云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进一步认识到,真正掌握这座现代化的装置,真正在理论上弄懂,还必须努力实践。有一次,框架顶上那个大汽包被打开。武丽云想,这是了解它的构造和功能的好机会。她冒着雨,登上三十多米高的框架,钻进了汽包。汽包里面黑洞洞的,闷得喘不过气来。武丽云打着手电筒,观察旋风分离器的构造,弄懂它是怎样分离汽和水的。有三十三条管线的出入口,武丽云一条一条地摸清它们的位置。为了记得准,她还在黑乎乎的汽包里画下了整个构造图。当她从汽包里爬出来时,一身雨水已经换成了一身汗水。武丽云把汽包的构造图背熟记牢后,又和师傅们一起研究,为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防止的办法。
这个车间转化系统的水管线和汽管线纵横交错。作为操作工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非常正确地弄清哪是送水线,哪是送汽线,它们又是各送什么水和什么汽。这样,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立即停止某一条管线的供汽或供水。武丽云为了认清这些管线,天天练习走管线。刮风天,她在空中迎着七、八级大风,一步一晃地向前迈;深夜里,她摸着黑,一步一探地向前踩;下雪天,她爬到冰雪覆盖的管线上,一步一滑地坚持练。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她都要上上下下走它好几趟。近万米长的管线,终于被她征服。不论高的、低的、宽的、窄的,她走在上面,又快又稳,如履平地。在这些管线中,哪条是脱盐水线,哪条是冷凝液线,哪条是锅炉给水线,几个月前武丽云心中还是“乱麻一团”,如今她闭着眼睛也能分清楚了。
正当大庆工人阶级为革命炼红心、练本领的时候,“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疯狂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阴谋家江青恶狠狠地攻击大庆化肥厂的建设工程是什么“只知道建大化肥厂,而不去想它们的危害性”,叫嚷要把大庆化肥厂的装置“拆掉”。狗头军师张春桥出尔反尔,翻脸不认帐,气势汹汹地责问“是谁把进口项目建在大庆”,丧心病狂地把矛头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武丽云同这个厂的广大干部、职工一样,听到这些胡言乱语,气愤极了!广大干部、工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化肥厂多快好省地建成投产,为发展农业、普及大寨县作出贡献,不辜负周总理的关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气!
合成氨车间有个五十七米高的再生塔,是净化岗位的主要设备。为了配合好不同岗位之间的操作,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武丽云决心练习攀登这个塔。第一次登塔,师傅和一位男徒工主动带她一起上。攀到四十米高时,武丽云感到塔身在晃动,象要向自己倒来,顿时觉得头晕、腿软、心发慌了。可是自己离塔顶还有一大截!走在上面的师傅鼓励她说:“小武,再努一把力!”武丽云鼓起勇气,眼睛朝上看,一级一级往上攀,终于攀到了五十七米高的塔顶。
一九七六年五月的一天,在焊接塔盘时,再生塔内顶层塑料环着了火,火势很猛。全塔面临着毁掉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干部、工人争先恐后地奔来灭火。武丽云拉起消火栓,扛上消防带,冲开人群,往塔上登。党支部书记一把拉住她说:“小武,危险!让男同志上去!”
“我是共青团员,烈火正是考验我的时候!”武丽云挣脱党支部书记的手,拚命向塔顶爬去,转瞬间第一个爬到塔顶。塔顶冒着滚滚的毒烟,呛得武丽云透不过气,睁不开眼。她不顾一切,紧紧抱住水龙带,一股水柱箭一样向烈火射去。这时,其他同志也很快登上了塔顶。
武丽云全身被凉水浇透了,塔顶的风一吹,冷得浑身打颤,而火舌还在喷毒焰。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铁人王进喜带病跳进泥浆池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武丽云的脑海。这位二十一岁的姑娘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扑不灭烈火,决不下战场!”她继续抱着水龙头,让水柱向烈焰喷去。
经过大家全力战斗,烈火终于扑灭了。武丽云顽强地从塔顶走了下来,刚一踩地面,就昏倒在同志们的怀里。
一九七六年七月,在大庆化肥厂的广大干部、工人同“四人帮”的攻击、咒骂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化肥厂进入了开工准备阶段。合成氨车间要进行高压蒸汽安全阀压力整定。这是开工生产的七大关键操作之一。安全阀起跳压力是一百十五公斤。有人说:“安全阀跳开时,比最响的霹雳还要震耳,弄不好还会发生爆炸。”武丽云听了这话,心想:安全阀起跳时的声音再大,也没有我们大庆工人要开好这套装置的决心大。进行整定那天深夜,狂风暴雨大作,工人们都在暴风雨中顽强战斗。突然,一声巨响,安全阀起跳了!人们耳膜被震痛了,整个装置都在颤动。这时,担任联络工作的武丽云顶着大雨,不顾巨响灌耳,在框架平台上,屹立不动,迅速准确地报出安全阀调试的情况,及时无误地传达领导的命令。大家争着替换武丽云,她说:“这是我的岗位,再艰苦,再危险,也不能下火线!”她紧张地战斗了六个半小时,直到胜利完成任务。九月六日,这个车间第一次生产出了合格的氨,实现了化工投料一次成功。广大的干部、工人用自己的优异成绩给了“四人帮”当头一棒。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