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用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是一件大事
大庆油建指挥部二大队三中队耐心做后进青年的思想转化工作
据新华社大庆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七日电 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大庆油田建设指挥部二大队三中队队长刘长坤,代表这个队的党支部向大会介绍了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的体会。刘长坤着重汇报了他们是怎样做青年工人孟绍太同志的思想转化工作的。
孟绍太是浙江宁波知识青年,工人家庭出身,今年二十四岁。一九七二年末,由大兴安岭来大庆,分到二大队三中队当管工。由于受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反动思潮的影响,他从十三岁开始听旧故事,看旧书,学拳练武,交朋结友,打架斗殴,决心“两肋插刀不怕疼,闯荡江湖学秦琼”。先后交了三百零五个练武打架的朋友,打了四十二次架,打伤过八个人。在工作上,他“早上报个到,中间往回跑,学习找不着”,经常不请假往外地跑。到大庆的头一年,他就跑出油田四次,最长一次有四个多月,三百多天只干了七十多天活。
对于小孟的错误,党支部找他谈过几次。他好了一两天,还是老样子。有些同志认为对这样的人软的不行,必须来硬的,就先后采用了点名、批判、扣工资、看管等办法,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就在小孟错误越犯越多,道路越走越偏的时候,全油田展开了学习党的十大文件,坚决贯彻十大精神,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活动。党支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光辉著作。对照毛主席的教导,大家感到小孟所犯的错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有改正错误的有利因素:他出身于工人家庭,根子正,本质好。他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当过三好学生,文化大革命中,参加了红卫兵组织,还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从城市到林区。这些情况说明,小孟身上是有积极因素的,是可以教育好的。
认识统一以后,党支部决心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坚定的信心,满腔的热忱,把小孟从错误的道路上挽救回来,从资产阶级的腐蚀中争夺回来。并通过做他的工作,教育干部,教育群众。
在帮助小孟的过程中,党支部主要是用这样几个方法:
一、热情关心接近他。以前小孟和领导在感情上有一条鸿沟,要帮助他,首先要填平这条沟。被誉为“把汗水洒在油田上,把心血浇灌在青年工人身上”的王迪朝同志,热情地找小孟谈心,开始两次都碰了壁,王师傅就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叫小孟到自己家里去玩。到家后,先拉家常。他俩是一个县的老乡,谈起家乡的事,王师傅有嗑唠,小孟有话谈,越谈越近乎。
二、从忆阶级苦启发他。头几次诉苦批林会,小孟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有时参加,有时不参加,或者坐一会儿就走。党支部发现后,就把唐洪军等几个典型诉苦批林发言录音拿来,放给他听,单独给他补课。他听了这些发言录音,心情开始沉重起来。下来以后,王师傅又给他诉说了自己的苦难家史,对小孟有所触动。接着在王师傅启发下,小孟也说了自己的血泪家史,越说心情越不平静。
三、用正反事例教育他。小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后,党支部和他一起对他的三百零五个朋友进行了分析。这些朋友中,有四人被判了刑,还有一些人受过拘留教育。这就使小孟认识到如果还象过去那样,发展下去,自己也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还给他讲了一个过去犯了错误的同志,后来怎样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刻苦改造世界观,虚心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教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帮助小孟树立改正错误赶先进的信心和决心。
四、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他。副中队长王迪朝把党组织奖给他的一部精装《毛泽东选集》,一本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合订本和《列宁回忆录》送给小孟,还和他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帮助他用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分析“江湖义气”的反动性。
通过诉苦批林和大家的帮助,小孟转变很快。过去他满脑子“江湖义气”,现在懂得了在阶级社会中,要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问题;过去以秦琼为榜样,现在以张思德、白求恩、王铁人为榜样,想做铁人那样的人;过去看封、资、修小说入了迷,现在学习马列、毛主席的书开了窍;过去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怕疼”,现在要发扬铁人精神,为社会主义出大力、流大汗。
小孟转变了,党支部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继续注意他的思想反复,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小孟参加了大庆党委组织的赴开滦学习团,在那里作了几次汇报。回到队上后,在谈话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得意的情绪。党支部看到小孟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产生了骄傲情绪,就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引导他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自己,勉励他向铁人学习。
经过三年多的反复磨练,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孟绍太同志于一九七六年九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队的干部。小孟入党后,把入党志愿书抄写一份保存起来,坚定地向党支部表示说:“我一生不忘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一生不忘党的挽救教育,一生不忘老一辈石油工人的期望,一生不忘入党志愿书上填写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几年来,油建指挥部二大队三中队不但做了孟绍太同志的思想转化和巩固提高工作,还运用做小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了一批人的工作。越做,队伍的先进面越大;越做,队伍的政治面貌越好。


第2版()
专栏:

身在大庆学大庆 用大庆精神办财贸
大庆财贸战线职工和家属根据新型矿区特点做好服务工作
据新华社大庆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电 大庆财贸战线的职工和家属,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不断排除刘少奇、林彪、
“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身在大庆学大庆,用大庆精神办财贸,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根据新型矿区的特点,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建设大庆、发展大庆作出了贡献。
大庆油田从会战开始,就打破过去矿区建设的老路,没有建设集中的石油城,而是根据生产建设的特点,分散建设居民点。大庆财贸部门职工在大庆党委统一领导下,根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型矿区的需要,打破过去那种集中建设财贸经济福利区的旧框框,在工农中心村里设点建店,千方百计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群众服务。目前,在全油田分散建设的工农中心村和居民点中,设置了二千七百二十六个生活服务网点。中心村设有经营百货、副食的综合商店和粮店、邮电支局(所)、银行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缝纫、理发、浴池、托儿所以及零星的修配、缝补等服务设施。在距中心村较远或人口较多的居民点里,也设有商店、粮店等服务网点。同时,还相应地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酱菜、糕点厂和一些专为职工、家属服务的磨面、榨油、磨豆腐、切面、烤饼的作坊。在辽阔的油田上,哪里在搞生产,哪里有人生活,哪里就有服务网点。星罗棋布的服务网点,很好地担负起了全油田数十万人的生活物资供应和服务工作。
工农村服务网点成龙配套,使职工安心在前线参加会战,把广大妇女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钻井指挥部创业庄,是距油田中心七十多里路,由五个居民点组成的偏远的中心村。住在村里的工人有百分之八十常年在前线会战,家属中有五百多人参加了集体农副业生产劳动。财贸部门在这里建成了一整套生活服务设施后,群众购买生活日用品和粮油盐不出村,邮寄信件、包裹、汇兑、储蓄、纳税、订阅报刊、购买图书不出村,理发、洗澡、缝补、修鞋、修表、修自行车、修收音机等不出村。作坊生产的二十多种糕点、酱油、醋、酒,实现了自给有余。这些设施,再加上五个居民点中都设有托儿所,使六百四十名学龄前儿童入了托,以及在中心村和较大的两个居民点设有三所学校,使一千多名学龄儿童都能受到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在中心村设有一所四十张病床的卫生所,下设六个红医站,十五个“红工医”,担负起了全村的防病、治病任务,这就使生活在工农村的广大职工、家属处处都感到方便。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所有工农中心村和居民点的服务网点,全部由各所在地的指挥部、厂、处负责管理,由上级财贸部门给予业务指导。同时,吸收职工家属参加财贸服务工作。现在有些商店、粮店、饭店、邮电所、储蓄所的指导员、主任、会计、采购员都是由家属担任的。家属参加财贸服务工作,仍然实行评工记分。他们来自群众,代表群众,为群众服务,使财贸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有利于按照群众的要求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财贸工作。
一九七三年春,几万名工人在大庆油田的一个新油区开始了大会战。财贸职工、家属立即组成十四个流动服务队,设立了四个固定服务点,来到会战前线服务。由老标兵马淑琴等四十多人组成的商业服务队,不问吃,不问住,不等汽车、马车,每人身背四、五十斤重的近百种商品,步行三、四十里路,坚持把商品送上工地。
逢年过节,前线工人坚持战斗不下火线。财贸职工、家属由领导带队,把大批节日物资送到生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对石油工人的关怀。今年元旦前夕,为了慰问战斗在新油田的职工,服务公司党总支所属九个饭店,从服务公司经理到饭店领导,从工人师傅到服务人员,人人参战,利用七个晚上,硬是用手工一个一个地包了一百一十万个饺子。他们带上一部分饺子和面粉、挂面、小豆、肉、鸡、酒、烟和白糖、糖果、肉制品、葵花子等五十多种节日物资,由财贸职工送到了战斗在新油田的工人同志手里,使新油田各级领导和工人们深受感动。
大庆财贸部门职工在服务思想、服务作风方面,大破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了组织群众生活的作用。许多店、组,在搞好店内服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家家户户,掌握了本供应服务区内的情况。有的建立了服务卡片,绘制了服务线路图,开展了“三包、六知、六到家”的活动。三包:店包片、组包栋、人包户。六知:知姓名、住址、人口、经济收入、军烈属和老弱病残。六到家:到店购买商品有困难的送到家;节日供应商品送到家;体大、笨重商品预约订货送到家;婴儿奶粉、糖送到家;疾病患者需要的商品送到家(床);特殊需要和急需的商品送到家。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管好用好设备
大庆油田设备完好率达百分之九十三以上
据新华社大庆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电 大庆油田生产办公室副主任张立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介绍了大庆油田依靠群众、管好用好设备的经验,受到代表们的热烈赞扬。
大庆会战以来,油田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兵要精,武器要好”的教导,狠抓了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在设备越来越老,出力越来越大,任务年年加重,队伍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使设备状况不断改善,保证了油田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
现在全油田的设备,基本做到了在用设备台台完好,修理设备台台修好,停用设备成龙配套。设备完好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全油田形成了九十三个设备维修网、点,七十三个修旧车间和班组,基本上实现了保养不出大队,大修不出油田。全油田还基本建成了二十三条配件制造生产线,使各种配件的自给率,按照吨位计算接近百分之六十。油田专用的井下工具、中型钻机、注水泵等设备的配件基本上适应了油田生产的需要。
会战一开始,油田党委就作出了“关于加强设备管理的决定”,对管好、用好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不断反对设备管理上的低水平、老毛病。一九六二年,油田党委组织了三次群众性的设备大检查。各级领导亲自带领老工人、技术干部,对每台设备从一个零件、一个部件检查起,不允许有一处漏油、漏水,有脏污、油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就坚决贴上“封条”,禁止使用。不到几天时间,就查出一万九千多个问题,封了六百三十八台常用设备。这样一来,封得上下坐卧不安,人人感到压力很大,尤其是生产上急需用的设备被封后,人们就更加着急,逼着大家想办法。紧跟着,就发动全体职工开展突击“揭封”。本来被封的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常见的,只用举手之劳就可以解决的,经过上下一齐动手,不到半个月就全部“揭封”了。
一九六四年,油田党委又制定了“红旗”设备标准,就是:完成任务好,安全、出勤高;设备性能好,零件、部件完整齐全;设备马力达到规定要求;搞好设备的清洁、润滑、扭紧、调整和防腐;设备使用记录齐全、准确。开展了“红旗”设备活动,为管好、用好设备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来,在油田开展的“学理论、忆传统、批干扰、举红旗”活动的推动下,被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破坏了的好做法、好传统得到恢复和发扬。广大职工坚持设备维修保养“十字作业”(清洁、润滑、扭紧、调整、防腐),设备“四不漏”(不漏油、水、气、电),设备修保“两不见天,三不落地”(油料、清洗过的机件不见天,工具、零件、机器里放出的油料不落地),保养“对号入座”。机修单位的职工身背“三袋”(工具袋、配件袋、干粮袋)上前线,产品和维修保养质量做到维修保养设备单位、领导和自己“三检查”、“三满意”。特种设备配合前线施工,坚持“四不离井场”(吃饭、睡觉、加油、保养不离井场)。运输车辆“出车一条龙”,“停车一条线”。设备管理工作出现了新局面,设备完好率逐步恢复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九七六年,还召开了四次全油田设备管理经验交流会,鼓起了更大的干劲,创造了设备完好率月月、季季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三以上的好水平。
大庆油田党委从实践中体会到,人是管好用好设备的决定因素。因此,油田党委在抓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论”起家基本功,组织职工认真看书学习,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广大职工不断提高政治责任心,树立起对人民极端负责任的思想。
提高职工的政治责任心,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狠反老毛病、低水平,树立“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革命作风,人人严,互相严,自觉严,一丝不苟。对于不关心设备的老毛病,大会讲,小会讲,干部讲,工人讲,讲得马虎凑合的习惯没有市场。
红与专是统一的。没有过硬的本领,想为人民服务也服务不好。因此,大庆油田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组织技术表演赛、开办技术讲座、红专夜校和专业训练班等形式,使广大职工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第2版()
专栏:

家属闹革命 建设新矿区
大庆先锋五队坚持走五七道路,不断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
据新华社大庆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电 一向坚持走五七道路,生活在新型矿区中的大庆职工家属,现在是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他们怎样不断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树立新的社会风尚?大庆油田建设指挥部红卫星一站先锋五队指导员高玉英,向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代表,作了生动的汇报。
先锋五队从一九六三年建队以来,一直坚持走五七道路,不断地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同资本主义倾向斗,同旧的传统观念、旧的习惯势力斗,努力建设“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型矿区。十多年来,这个队共为国家生产粮食三百五十四万斤,蔬菜七百八十五万斤;在斗争中培养、锻炼了一支革命化的家属队伍,先后有十八名家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涌现出了以“家属闹革命的先锋”李法兰为代表的大批先进人物。
高玉英在汇报中说,家属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参加阶级斗争,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走革命化道路,破除了几千年来强加在妇女身上的陈规旧习,使家属们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说:我们这些过去围着锅台转,照看孩子,侍候丈夫的家庭妇女,真正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政治上的平等,和职工一样,既是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也是家庭的主人。有人开玩笑说,先锋五队是女同志的天下,是一个妇女“自治村”。也确实不假。我们村一百多户家属,前年冬天以来,爱人大多数都去新油田会战去了,就是平时,也都在前线会战,全靠我们自己管理自己。我们村从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到民兵、饲养员、车把式、农业科研员、赤脚医生、拖拉机手、学校教员等,都是由家属担任。我们自己组织学习、生产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建社会主义的新天地。
高玉英说:在我们这里,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成了普遍的社会风尚。过去那种“吃饱饭,没事干,抱着孩子到处串”的现象没有了。所有家属不管是新的老的,文化高的低的,呆在家里都感到不好受,都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我的思想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我是个高中毕业生,刚来队时,感到跟土坷垃打交道没出息,不是念了多年书的人干的。我带着个人的打算加入了生产队,想着有一天领导一定会把自己“拔”出去,干个自己“向往”的工作。一次,家属掏厕所,别人连提带舀的,上下忙乎,我却戴着口罩,站在一旁,生怕大粪溅到身上,评工时给我评了三等工,我想不通。说:“三等工,三等思想,干三等活就行了”。我们这个队有文化的家属也不少,她们就找我谈心,帮助我。干农活时,我跟不上,同志们就帮我。我在后面锄,别人在前面接,一块到垄头。不会干的农活,别的家属手把手地教我。这样终于使我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想方设法地把地种好。为了创油田“大寨”,我起早贪黑拣粪积肥。由于觉悟提高了,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高玉英说,家属走出家门,生活在集体之中,私有观念正在逐步破除,爱国家、爱集体蔚然成风。家属于海珍刚参加劳动时,想的是干活挣钱。她不相信记工员,自己另搞一个小帐本,月底拿出来和记工员对帐,稍不清楚,就大吵大闹,别人给送个外号叫“工分迷”。通过劳动,她听到见到许多工人、家属一心为公,一心为集体的事迹,心里一比,和别人的思想差一大截,慢慢地她也象其他家属一样,张罗集体的事了。一天早晨,于海珍去队上的场院巡逻,眼看天要下大雪,如不赶快抢盖,玉米堆就要遭受损失。她见队里的苇席、苫布不够,就一口气跑回家,把两条线毯拿来当苫布。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同志也纷纷把家里的床单、塑料布、雨衣拿来。最后于海珍看还是没盖严,又第二次跑回家,拿来五十多元钱买的新毛毯把玉米堆严严盖上。家属们和她开玩笑说:“你的毛毯要是弄破了,队上可赔不起呀!”于海珍笑着说:“没有毛主席,没有社会主义,我连工分也没处去挣,凭啥买毛毯!”
过去,家属不参加劳动,和职工没有共同语言,常常是你讲学习、大干,她讲毛料哔叽。现在不同了,夫妻互相支持,勉励进步。去年,中心村有六十多名职工到新油田会战,家属们都象战争年代妻子送丈夫上前线打反动派一样,积极支持丈夫到生产第一线,没有一个扯后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