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热烈欢呼《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讯 “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四月二十一日广播一篇社论,热烈欢呼《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胜利出版。
社论指出,以中国人民的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表达了各国革命人民的共同心愿。“现在仅仅在半年的时间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就胜利出版了,这又一次有力地证明,华国锋主席是毛主席当之无愧的接班人,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无限忠于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社论说:“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他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因此,《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事。”
社论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伟大革命导师毛泽东主席一九四九年九月到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的重要著作。在这八年中,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后,在反对国内外、党内外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的激烈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社论说:“在这期间,当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刚刚露头时,毛主席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非凡的洞察力,及时识破赫鲁晓夫叛徒集团的修正主义本质,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旗,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前面,同赫鲁晓夫现代修正主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帝、修、反掀起的反共浪潮,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社论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的光辉纪录,是这期间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
社论说,毛泽东同志给世界人民留下的永放光芒的毛泽东思想,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思想财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批判‘四人帮’、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为各国革命人民提供了反对帝、修、反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必将鼓舞和指引中国人民在华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大的胜利,必将鼓舞和指引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在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社论号召马来亚共产党全党和全军、全体革命人民,联系本国的革命实际,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并且在陈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第5版()
专栏:

科伦坡举行大会欢迎邓颖超副委员长
邓颖超副委员长结束访问离斯里兰卡回国
新华社科伦坡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电 斯里兰卡各界人士一千五百人四月二十一日下午在这里的“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举行大会,热烈欢迎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
这次大会是由班达拉奈克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
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出席大会的还有斯里兰卡内阁部长和他们的夫人、议员们、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卡朗纳戈达和各国驻斯里兰卡外交使节。
邓颖超副委员长的随行人员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姬鹏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梁枫、礼宾司副司长傅顺和以及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黄明达也出席了大会。
会场上悬挂着斯中两国的国旗。当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和邓颖超副委员长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会开始时,全体与会者肃立为已故的斯里兰卡总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以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默哀。
斯里兰卡灌溉、电力和公路部长迈·森纳那亚克主持大会并致欢迎词。
班达拉奈克夫人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周恩来总理在反帝解放事业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并表示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她还说:“最近我看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这部影片。影片反映的中国人民那种发自内心的悲痛,说明中国人民崇敬周恩来总理。我还认为,这种崇敬的心情是已故总理对人民的真正热爱的回报,也是对他的功绩的充满深情的肯定。”班达拉奈克夫人还谈到了邓颖超副委员长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战斗历程中作出的贡献。
班达拉奈克夫人说:“我的政府奉行一项同所有国家友好和不同大国集团结盟的政策。我们认为,这一政策是我们时代的正确的政策,我们感谢中国人民对我们的支持。”
班达拉奈克夫人谈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康生等中国领导人相继逝世以及一九七六年中国遭受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她说:“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贵国人民,用你们的话说,已经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执行建设更美好生活的任务,这不仅是为了中国人民,而且也是为了世界各地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人民。”
她说:“最后,让我再说一遍,我们对你的欢迎是最亲切、最诚挚的。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华国锋主席和中国人民表达我们希望继续发展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热情关系的愿望。你的来访大大地增进了这种友好关系,我们对此感到真正的荣幸。”
贸易、公共行政和内政部长蒂·班·伊兰加拉特尼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斯里兰卡和中国人民之间具有悠久的历史联系,邓颖超副委员长的访问使两国人民的关系更加亲密。
斯中友协主席拉·德·森纳那亚克在会上讲话说:“中国对我们的不结盟政策和我们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倡议给予的真挚和诚恳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斯里兰卡共产党(马列)的负责人卡拉维塔也在会上讲话说,邓颖超副委员长的访问也将加强两国工人阶级之间革命的战斗团结。他说:“毛主席把马列主义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毫不怀疑,今后你们的国家将达到新的高度,并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颖超副委员长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她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科伦坡和全体斯里兰卡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她说:“近几年来,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在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的领导下,在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清除殖民主义的残余、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斯里兰卡政府一贯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坚持独立自主,敢于主持正义,为第三世界团结反帝反殖反霸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你们取得的每一成就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你们的正义斗争表示坚决支持,并祝愿你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邓副委员长谈到了当前国际形势,并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和政策,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共同把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邓颖超副委员长在谈到我国国内的大好形势时指出,一九七六年,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忠实继承毛主席的遗志,英明果断,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的反革命阴谋,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当前,我国人民举国上下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景象。我国人民正积极努力学习刚出版发行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深入地进行揭批‘四人帮’的政治大革命。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到来。我们坚信,在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人民一定能够把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推向前进,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争取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她说:“中斯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当人类还只能依靠木船航行的时候,我们的先辈就曾不畏艰难险阻,远涉重洋,相互寻求知识和友谊,在历史上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篇章。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中斯两国人民一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斯里兰卡敢于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同中国签订了米、胶协定,给了中国宝贵的支持。从那时以来,特别是由于贵国已故总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和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阁下所作的卓越努力,我们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她说:“我们一向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以及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等方面所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合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邓颖超副委员长最后说:“中斯友谊有着深厚的基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深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精心培育之下,中斯友谊之花必将在两国人民中越开越茂盛,越开越鲜艳!”
会上,斯里兰卡儿童的代表,用汉语致欢迎词。一位斯里兰卡著名诗人朗诵了赞扬斯中友谊的诗篇。
最后,宾主相互赠送了礼品。大会在斯中两国的国歌声中结束。
大会之前,邓副委员长在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陪同下,在“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的大厅前植了树。
新华社科伦坡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结束对斯里兰卡的六天友好访问,二十二日上午乘专机离科伦坡回国。邓颖超副委员长带回了斯里兰卡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切的友好情谊。
斯里兰卡总统威廉·高伯拉瓦、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到机场热情送行。在此以前,班达拉奈克夫人到总统府专门会晤了邓颖超副委员长,并陪同邓副委员长到机场。
斯里兰卡政府一些部长以及其他高级军政官员也到机场送行。
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黄明达和大使馆外交官员、在斯里兰卡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以及中国留学生代表也到机场送行。
驻斯里兰卡的外交使节也到机场送行。
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卡朗纳戈达同机离开科伦坡。
邓颖超副委员长的随行人员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姬鹏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梁枫、礼宾司副司长傅顺和等同机离开科伦坡回国。
今天上午,当中国贵宾的车队离开总统府前往机场时,排列在道路两旁的斯里兰卡三军仪仗队向邓颖超副委员长致敬。沿途欢送人群向中国贵宾挥手致意。当车队缓缓驶向飞机场入口时,欢送人群挥舞彩旗,并高呼“再见!”“再见!”
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乐队奏中斯两国国歌。邓颖超副委员长检阅了陆军仪仗队。
在登上飞机前,邓颖超副委员长和总统威廉·高伯拉瓦、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握手,再一次对他们的亲切接待表示感谢。在登上专机后,邓颖超副委员长站在机舱入口频频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第5版()
专栏:

吴奈温总统接见我驻缅甸大使
新华社仰光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电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吴奈温今天上午接见了中国驻缅甸大使叶成章。
吴奈温总统和叶成章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5版()
专栏:

圭亚那总理福布斯·伯纳姆
赞颂圭亚那和中国的友谊
新华社乔治敦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电 圭亚那总理福布斯·伯纳姆在为今天在这里出版的一本小册子撰写的前言中写道:“从圭亚那于一九七二年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起,就结出了(两国间的)友谊之花,这种友谊继续在文化、贸易和技术发展的领域中表现出来。……贝尔—吕砖厂就是这种友谊的一个明证。”
由圭亚那新闻部出版的这本小册子刊载许多照片和说明,介绍了圭亚那在中国合作下于去年建成的这个砖厂。
伯纳姆总理在前言中继续写道:这个砖厂“将会增强(圭亚那的)‘吃、穿、住三自给’运动。特别是建造住房的运动将会从这个新的成就中得到积极的推动。”他还说:“决定制造泥砖而不是水泥砖,意味着节约迫切需要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可以用来购买我国制造业还不能制造的机器和设备。”


第5版()
专栏:乔治敦通讯

访圭亚那贝尔—吕砖厂
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码头横渡德默拉拉河,在一条穿越田野的公路旁,矗立着一幢幢红砖砌成的厂房。一辆辆满载着红砖的汽车和拖拉机从厂房驶出,奔驰在新修的柏油路上。这里就是圭亚那兴建的第一座机械化砖厂——圭亚那贝尔—吕砖厂。
这座砖厂占地十五英亩,年产各种砖一千多万块。它是八十万人口的圭亚那为实现“吃、穿、住三自给”而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圭亚那人民在自力更生精神鼓舞下艰苦奋斗的产物。圭亚那政府对贝尔—吕砖厂的工程很重视。伯纳姆总理曾三次视察工地,并亲自参加劳动。圭亚那内阁部长、数以千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和国民服务队成员,在星期日轮流到砖厂参加义务劳动。在圭亚那举国上下的努力下,砖厂终于在去年五月底圭亚那独立十周年时开始试产。目前正式投产,已生产出四百万块砖,正用于修建住房、厂房和其他建设工程。
今天生机勃勃的贝尔—吕砖厂,在两年以前,还是一片沼泽和丛林,污水齐膝,灌木杂草丛生,高大的杉木、棕榈和其他热带树木巍然挺立。黄蚁、毒蛇、猛鹰和各种奇异的小兽出没其间,蚊子成群。一九七四年十月,圭亚那工人开始向这里的沼泽和丛林进军。
圭亚那工人和工程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厂的精神,越过了前进途中一个又一个障碍。为了赶任务,他们常常被热带的倾盆阵雨淋得浑身湿透。为了摸清烧砖用料粘土的性能,他们白天黑夜守在窑边,有时甚至工作二十多个小时,反复试验数十次。为了突击修建九十米长的隧道窑——砖厂的主要设施之一,他们放弃了星期日和休假,连续奋战九十七天,终于完成了这一结构较为复杂、用砖达五十万块的砌筑工程。为了取代不耐高温的进口塑料刷子,他们利用废麻袋上的麻丝制成了能耐三百度高温的沥青刷。为了节约建厂费用和争取时间,他们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制作了各种工具。
在建厂过程中,中国的援建人员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新到圭亚那的中国人员不熟悉当地的情况,圭亚那工人就热情地告诉他们:热带工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防御虫兽的侵袭,等等。他们还把防蚊蚁“诀窍”——涂泥土于臂上、腿上——传授给中国朋友。不仅如此,他们还时时、处处关心中国朋友。有一次,一位中国技术人员正在沼泽里挖土取样,突然一条二米半长的大蛇窜了出来,圭亚那工人立即举起铁铲把它打死,保护了这个中国人员的安全。
在共同的劳动中,中国工程人员不断帮助圭亚那工人学习技术。在中国人员的帮助下,一位名叫艾德里安·彼得斯的青年,通过勤学苦练,成为一个熟练的砌砖工人,曾得到伯纳姆总理的夸奖。还有一位三十来岁、农民出身的工人哥本,和中国工程人员紧密配合,干一行学一行,刻苦钻研,现在不仅学会了粘土性能的分析,而且掌握了砖坯的干燥技术。参加建厂劳动的不少妇女也分别掌握了抹灰、水暖、钢筋、电、油漆等工种的技术。当去年年底这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的工厂移交给圭亚那政府时,圭方人员基本上都已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圭亚那工程和住房部的一位官员说:过去到圭亚那来的许多西方专家不愿真正向我们传授技术,希望我们永远依赖他们。中国完全不是这样。最近,为了推广粘砖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培训新生力量,在这个砖厂里又成立了圭亚那第一所砌砖学校,由圭亚那人教授有关制砖砌砖的各项技术。
每当人们来到这座砖厂的时候,就不禁要谈起厂名的由来,它是以建厂过程中牺牲的圭亚那人贝尔芬和中国人吕福荣的姓“贝尔”和“吕”来命名的,这是圭中两国人民永恒友谊的象征。
圭方工地总负责人贝尔芬,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技术人员,患有高血压,常常头晕。家住在乔治敦,每天上下班总要摆渡过水流湍急的德默拉拉河,可是他不畏劳苦,一直坚持工作,而且亲自在厂房指挥,大大加速了厂房建设的进度。在工作中,他也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一九七五年年底的一个星期天,贝尔芬照例工作到傍晚,回家后,不幸病发逝世。当这一噩耗传来,中国人员感到非常悲痛。他们向圭亚那政府和贝尔芬的家属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中国工程人员吕福荣,在去年二月的一个星期天,和圭亚那的电工们放弃休息,一起在工地架设电杆,以保证砖厂能够在圭亚那独立十周年时开始试产。在架设电杆的过程中,吕福荣想到圭亚那工人新手多,要保护他们的安全,自己就站在比较危险的地方。当几百斤重的电杆树起时,不料由于力量不均倒下来,将他压成重伤。圭亚那朋友连忙用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当圭亚那的工人们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热泪滚滚。圭亚那工程和住房部长史蒂夫·纳拉因主持了烈士的追悼会,他赞扬吕福荣的“勤劳和对工程的热忱”,并且说:“我确信,他的逝世将进一步加强圭中两国的友谊”。
的确,圭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正在与日俱增。最近,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放映悼念毛主席和周总理逝世的影片时,砖厂不少职工闻讯远途赶到首都乔治敦去观看。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以后,砖厂好几位职工主动索取揭批“四人帮”的文章。许多工人翘起大拇指,用简单而真挚的语言说:“华主席伟大!”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