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埃及《消息报》主编驳斥苏联对埃及的攻击
苏修照搬老沙皇那套反动做法自食其果
《真理报》恶毒攻击萨达特总统,为社会帝国主义扩张政策作无力辩解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电 埃及《消息报》主编穆萨·萨布里二月二十二日撰文强烈谴责苏联最近对埃及的粗暴攻击。
萨布里在《消息报》发表题为《处于痉挛状态的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文章。
文章说:“最近几个月在阿拉伯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苏联在十月战争前后对我们施加的军事压力无法使我们下跪,还意味着苏联为使我们回到不独立状态而施加的经济压力失败了”。“因此,苏联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胡乱发作。”
萨布里指出,两天前,《真理报》对埃及发起了攻势,文章中充满着粗鄙肮脏的字眼。
萨布里说:“我们奉劝苏联领导人不要神经失常,不要把自己降低到辱骂和使用肮脏字眼的地步。我们也奉劝他们明智而清醒地阅读一下《十月杂志》发表的萨达特总统对埃苏关系史的分析,这样,他们就能从中学到东西,他们就能发现在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中,苏联所犯的严重错误。”
萨布里写道:“苏联领导应该明白,埃及领导已经决定让人民了解埃及与一个企图把我们当作第三等人来打交道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即与一个卖给我们武器或工厂而企图把我们变为其附庸并干涉我们内政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
作者写道:“苏联领导应当注意到,官方的《真理报》的作法,不仅将断绝同埃及所有的渠道,而且也将断绝同阿拉伯世界的一切渠道。”
作者强调指出:“正是苏联领导人没有把事实真相告诉本国人民,他们照搬老沙皇的那一套反动做法,毁掉了一切联系,造成苏联势力被赶出阿拉伯地区。对此,谁也不会惋惜。”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讯 莫斯科消息:苏联《真理报》二月十九日发表编辑部文章,就开罗一家杂志发表的《萨达特总统回忆录》对埃及总统萨达特进行了恶毒的攻击和诽谤。
《真理报》编辑部文章重弹早已破产了的滥调,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辩解。它无理指责萨达特总统在《回忆录》中列举事实对苏修的揭露是什么“对苏联解决近东问题所奉行的政策的造谣”,是什么“对苏埃友好合作的诽谤”,是什么对苏埃关系的“粗暴歪曲”。
萨达特总统在《回忆录》中就苏联对埃及的所谓“军事援助”和苏联军事专家在埃及的所作所为,有力地揭露了新沙皇对埃及人民假支持、真出卖,假合作、真控制的丑恶行径。这使《真理报》特别感到恼火。它破口大骂萨达特总统“堕落”,谩骂他的《回忆录》“不是一个政治回忆录,而是政治诽谤书”,“是建筑在造谣和伪造事实的基础上的”。
南斯拉夫通讯社的评论认为,“这无疑是(苏联)迄今对萨达特总统和埃及现领导的政策的最激烈的攻击”。
合众国际社指出:尽管苏联官方报刊经常攻击埃及,“但是对埃及总统进行这样的人身攻击,还是少有的”。


第6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红海地区国家的正义呼声
苏丹总统尼迈里最近在喀土穆举行记者招待会,强调要保卫红海地区的安全。他说:“红海的安全一向是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呼吁维护红海的安全意味着要求所有沿岸国家,包括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沿岸国家作出共同努力”,“来使红海地区成为一个安全地区”。尼迈里总统的主张,反映了红海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红海连同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三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苏修的黑海—地中海舰队和印度洋—太平洋舰队可以直接联结起来,美国也可以把它常驻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和常驻印度洋的舰队直接联结起来。因此,红海成了苏美两霸各自的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苏修把控制红海作为它争霸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年老沙皇彼得一世曾露骨地说:“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今天,新沙皇力图实现老沙皇当年的梦想。苏修一个海军头目说,如果战争一旦发生,苏联就要“借助于封锁港口、基地和海岸地段,占领岛屿……切断敌人的海上运输”。红海南端的曼德海峡只有二十哩宽,苏修控制了这个海峡,就既可以威胁以至切断对手的海上运输,又可以威胁红海沿岸国家,特别是把其中四个没有其它出海口的国家完全封锁在里面。另外,红海以及周围附近地区是一些重要战略原料的产地,除石油外,红海海底还蕴藏含有丰富的铜、锌、银、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软泥”。这也使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馋涎欲滴。近几年来,苏修海军疯狂向南扩张,开始了从东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至红海以及印度洋地区的渗透和扩张活动。通过欺骗和利诱,苏修在这一带沿岸逐步攫取了一些军事设施的使用权。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在红海地区也加紧了活动。
苏美两霸对红海地区的争夺日趋激烈,已引起沿岸国家的严重不安和坚决反对。人们对于那个“侈谈各国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友谊”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更加警惕和戒备。尼迈里总统曾直截了当地指责苏修是“国际海盗”。这是对苏修在红海地区所作所为的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概括。
近年来,红海应成为安全海的正义呼声不断高涨。红海国家和人民团结反霸的斗争形势很好。去年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召开的红海组织第二次大会的声明指出:“红海和亚丁湾是这一地区国家民族责任范围之内的两个门户。”这就明确地告诉那些不速之客,红海是属于红海沿岸国家的,红海的事情应当由红海地区的国家和人民自己解决。人们高兴地看到,红海地区国家正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双边关系,促进团结,消除分歧,反对共同的敌人。例如,埃及和苏丹签订了联合防御协定以对付可能出现的威胁。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两国领导人之间经常举行会晤,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沙特国王访问苏丹的联合公报说:“将努力使红海摆脱大国的战略和争夺,使其成为和平海,并属于红海沿岸的各国人民”。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外长访问沙特阿拉伯时指出:两国关系正常化“反映了两国人民相互团结反对威胁这一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外来干涉的愿望”。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外长说:“曼德海峡不能被用来损害阿拉伯的利益”。科威特报纸指出:“曼德海峡对于阿拉伯人民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海湾和红海地区的阿拉伯安全互为一体”。
这一切,表明了红海和海湾沿岸国家和人民在斗争中的新觉醒。
红海沿岸国家和人民的反霸斗争不是孤立的。它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同情和支持。特别是地中海、印度洋地区的局势和红海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红海、地中海、印度洋沿岸国家和人民在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争中,正在加强团结,互相支援,成为第三世界人民反霸斗争一支日益重要的力量。


第6版()
专栏:

红海和亚丁湾计划临时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第二次海湾和阿拉伯半岛国家农业部长会议闭幕
据新华社萨那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电 红海和亚丁湾计划临时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最近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都萨那举行。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民主也门、埃及、沙特阿拉伯、苏丹、约旦、索马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埃塞俄比亚等九个理事国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地区协调员和各国协调员的报告,讨论和研究了在荷台达、亚丁和伯贝拉建立海洋研究站和保护成员国海洋环境不受污染等问题。
会议的东道国代表团团长对记者说:“我对这次会议召开成功感到非常高兴。这是红海和亚丁湾计划临时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可以说是理事会执行阶段的开始。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所有成员国都参加了会议。”他表示相信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会有益于红海和亚丁湾沿岸国家。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电 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声电台广播,第二次海湾和阿拉伯半岛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会议闭幕时通过了一些有利于有关国家之间共同合作发展农业的决议。
会议决定在沙特阿拉伯建立一个实验室,以分析用人造卫星收集到的科学照片和资料。
会议号召与会国家采用米制作为水土测量工作方面的标准单位。会议建议对一些干旱谷地的地质进行研究,以便制定一个限制耗尽地下水的计划。
会议要求大力培训农业和渔业方面的干部。
会议决定一九七八年十月初在卡塔尔国召开第三次农业部长会议。


第6版()
专栏:

英国任命新外交大臣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电 英国首相詹姆斯·卡拉汉二月二十一日任命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戴维·欧文为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以接替因病于十九日逝世的安东尼·克罗斯兰。
同时,卡拉汉宣布财政部第一副大臣乔尔·巴尼特参加内阁,从而使入阁的大臣从二十三人增加到二十四人。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回忆录最近在开罗的一家杂志上连载,这使得勃列日涅夫集团暴跳如雷。《真理报》为此发表编辑部文章,对萨达特总统破口大骂,什么“诽谤”、“造谣”、“歪曲”、“伪造”、“堕落”等等一切最恶毒的语言都用到了。
但是,《真理报》拿不出任何有力的事实来反驳萨达特总统回忆录披露的埃苏关系的大量真实情况。国际舆论认为,苏修施出这种伎俩,是为了挽救它在阿拉伯国家的“声誉”。真可谓手段的卑鄙说明目的的卑鄙。
苏联的报刊大言不惭地说:“亿万苏联人只是从书本上和电影里才知道什么是失业”。意思是说,在今天的苏联不存在失业现象。
不错,苏修报刊的国内报道是从来不用“失业”这个词的,它们通常用的是“劳动力过剩”、“工人和干部流动”、“被解雇的工作人员”、“自动离职的人员”等等。但是,这些词语难道就能掩盖苏联存在失业这个事实吗?
苏联的报刊何尝不可以写“亿万苏联人只是从书本和电影里才知道什么是特务”呢?因为,这种特殊人物在苏联是被称作“克格勃同志”的。


第6版()
专栏:

超级大国在中东展开新的争夺
苏美外交官竞相出访中东,企图抢先施加影响排斥对方,引起阿拉伯国家警惕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讯 美国新任国务卿赛勒斯·万斯结束对中东的访问,于二月二十一日离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回国。万斯于二月十五日开始这次中东之行,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埃及、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
苏联在得悉万斯的出访计划后,曾抢先于二月八日派出外交部中东司司长米哈伊尔·塞坚科前往埃及、叙利亚、约旦和黎巴嫩进行访问。
这表明,在美国统治集团忙于争夺白宫宝座、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同埃及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以后,两个超级大国又在中东展开了新的争夺。它们都企图扩大自己的影响,排斥对方,以便把中东问题的“解决”纳入自己的轨道,称霸中东。
万斯在出发前夕向记者说,他此行的目的,是取得他要访问的国家领导人“对于走向中东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的看法的第一手材料”。万斯鼓吹,“美国打算在帮助促成和平解决方面发挥一种积极的作用”。
至于塞坚科的访问,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这是莫斯科主动提出的,目的是希望确立苏联在中东实现和平局面中的影响,并估计一下阿拉伯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它合作。
苏美两国除各自在外交上积极活动外,还互相攻击。苏联塔斯社在万斯出访的当天发表评论,抨击“美国力图积极扮演‘中介人角色’,加强在近东的影响”。声称万斯的“使命相当困难”。万斯则警告说,俄国人“负有责任设法使我们走向实现这个地区的和平”。
但是,阿拉伯国家对超级大国的图谋是有警惕的,不会轻易受骗上当。塞坚科到处遭到冷遇。据中东社报道,对于塞坚科抵达埃及一事,“埃及新闻界不曾给予报道”。叙利亚报纸也迟迟不报道他的到达。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苏联邀请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访苏也遭到了叙利亚政府的拒绝。万斯承认,要解决中东问题,前面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困难的。他说,他此行在实质性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而不要乐观过了头”。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争霸“精神”
最近,美国总统卡特亲自写信给莫斯科的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安·萨哈罗夫,表示“坚定地”支持他所进行的“争取人权”的行动。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当即于二月十七日就此事向美国的代理国务卿哈特曼提出“强烈抗议”,拒绝美国“干涉苏联内政”。
十八日,白宫新闻秘书鲍威尔公开表示,干涉别人内政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美国对苏联国内的“人权运动”“表示关注”是完全以“赫尔辛基协议”为“法律根据”的。
而莫斯科则坚持:“全欧会议最后文件就规定不允许进行这种干涉”,因此,美国是“违反赫尔辛基协议”的。
人们记得,一九七五年秋天,七拼八凑好容易在赫尔辛基开了个所谓“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克里姆林宫立刻把它吹上了天,说什么“赫尔辛基精神”是“和平与合作的曙光”,是“里程碑”,是“和平十诫”……不一而足。
苏修是经常胡诌一种什么“精神”来愚弄人的。早在五十年代,它就胡扯过什么“戴维营精神”。六十年代,它曾搬出过什么“维也纳精神”和“葛拉斯堡罗精神”,七十年代,它又瞎编了个“赫尔辛基精神”,颇有些“精神”病精神!
究竟什么是“赫尔辛基精神”?苏美两家各执一词。美国当权者说“支持人权运动”就是“赫尔辛基精神”的体现;而苏联当权者却指责这是“违反”了“赫尔辛基精神”。
其实,所谓的“赫尔辛基精神”即所谓“缓和精神”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倒是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精神”。请看,正是在所谓“赫尔辛基精神”照耀下,中欧裁军会议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至今连双方现有兵力人数都纠缠不清,哪里还谈得上裁军呢!相反,在“赫尔辛基精神”问世后没有多久,莫斯科就派雇佣兵到安哥拉去捞了一把。至于西方所指望的“增加人员交流”,则正在反其道而行之。去年年底,美国国会研究赫尔辛基会议委员会曾派出专门的考察团,到欧洲十八个国家去调查对所谓“欧安会”文件的执行情况,其结论是:“迄今无显著改变”。现在,这个结论看来需要“改变”一下了。美国新总统刚一上任,莫斯科就下令驱逐一名美国驻苏记者;华盛顿不甘示弱,随即也下令一名苏联驻美记者离开美国,这岂不是
“增加人员交流”方面的“显著改变”吗?纵横捭阖,加紧争夺,这就是苏修所患的“精神病”的“精神”!


第6版()
专栏:

苏联一艘间谍船侵入瑞典领海活动
引起瑞典舆论的注意和警惕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电 据报道,苏联一艘伪装成“拖网渔船”的间谍船侵入瑞典西南沿海进行活动,二月十二日在离瑞典法尔斯特博地区陆地只有三十米的地方搁浅。这艘二百五十吨的苏联船只名叫“希萨号”,船上架有七条天线,有十四名人员。奇怪的是:这艘船遇难后,拒绝瑞典方面的救援,人员也拒绝离船下地。直到二月十六日它才由苏联直接派来的船只拖走。
苏联这艘神秘的船只引起了瑞典舆论的注意。《每日新闻》指出,这是一艘“奇怪的渔船”。《快报》问道,“这艘俄国船在离陆地如此近的地方干什么?为什么这艘俄国船只有着如此重型的装备,船上的无线电和雷达装置远远超过一艘普通拖网渔船的需要?”这家报纸报道说,据一位瑞典沿海巡逻人员讲,船上并未发现有任何渔具。瑞典国防无线电研究院的专家们认为,一艘渔船上架设如此之多的天线,是不寻常的。这家报纸说,令人怀疑,它是一艘执行监听秘密军事无线电通讯的伪装了的拖网渔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