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希腊《人民之路》谴责苏美两霸在地中海的争夺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最危险的战争根源
扎伊尔报纸指出苏联在非洲玩火必自焚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电 希腊《人民之路》周刊在最近一期发表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一样,不管它玩弄什么阴谋诡计,也不能改变它是地中海国家和人民的凶恶敌人的事实。
文章在批驳苏联最近关于它在这个地区的“和平”倡议及其关于“如何把地中海变为和平区”的宣传时指出,莫斯科的一切虚伪声明的目的只不过是企图掩盖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争夺,它们的这种争夺已把地中海变成了危险地区。“只要放眼一望地中海,就足以驳斥苏联关于‘和平’的喧嚣。为了对付美国在地中海的舰队,苏联海军舰队每天都通过黑海海峡驶进地中海。苏联在那里的军舰有时在数量上还超过了美国的军舰。苏联的目的是要恐吓这一地区的人民和国家。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一些地中海地区拥有基地,他们的抛锚地在事实上是对这一地区人民非常危险的浮动基地。有些苏联的抛锚地离开希腊的岛屿仅仅几海里,对我们的人民构成了死亡的威胁。所有这一切,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是无法掩饰的。”
文章说:“除了苏联的军舰之外,苏联部队也在这一地区处于戒备状态,作好当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利益需要的时候就进行干涉的准备。……他们使用策划政变、与美帝国主义一起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向巴勒斯坦人民和中东国家进攻、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制造紧张局势等办法,妄图把他们的控制强加给地中海沿岸国家。这就充分地暴露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这一地区的最危险的战争根源。”
文章最后强调说:“把地中海变成一个真正的和平海的途径,将不会是由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或者美帝国主义来提出,而只能是由地中海国家的人民来提出。他们知道只有在赶走和打倒两个超级大国之后,地中海才会成为一个和平的海。”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十二月二十七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超级大国被揭露了》。
文章说:“苏联在非洲的心脏地区玩火自焚。我们希望这个野心勃勃的超级大国不要忘记了‘八十天战争’。”文章指出,在这次战争中,全体扎伊尔人民在许多友好国家的援助下战胜了敌人,“给了这个狼狈地遭到揭露的超级大国又一沉重打击”。
文章还说:“在非洲之角也是这样。在埃及揭露了它的所谓‘无私援助’之后,苏联灰溜溜地被赶出了索马里。”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绥靖主义的幻想曲
在美国和西欧正在展开一场辩论:西方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究竟对谁有利?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西方向苏联提供粮食、技术和资金等于是以自己的强点弥补苏联的弱点,助长了苏联的扩张实力,到头来吃亏的是西方。
请看以下事实:第一,通过“经济合作”,苏联近几年捞到了大宗西方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给由于疯狂扩军备战而严重缺乏资金的苏联经济输了血。据国际清算银行透露,苏联欠西方的债务已达二百六十八亿美元,比一九七○年增加了将近十六倍。第二,从西方搞到大批粮食,靠它应付农业危机,并储粮备战。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六年五年里,苏联共进口粮食八千三百○五万吨,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第三,苏联搞到了大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以弥补苏联工业技术落后的战略弱点。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苏联从美国、西德、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六国进口的机器设备达一百五十四亿美元。苏联依靠西方提供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兴建了包括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开发和天然气管道等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工程项目,其中有些直接加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尽管事实如此明显,西方还是有人为他们这种养虎贻患的政策进行辩护。他们的理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曰“合作软化”论。提倡这种理论的西方头面人物认为,只要把苏联紧紧地束缚在经济、技术和文化合作的“利益之网”里,就可以“软化苏联”,使它成为一个“克制和温和的国家”。
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早已为苏联的所作所为所打破。近几年,正当“缓和”与“合作”的曲调高唱入云的时候,苏联以从未有过的规模和速度加紧扩军备战,到处渗透扩张。苏联军费每年递增百分之四,占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三,远远超过了西方各国。前年,苏联驱使雇佣军武装干涉安哥拉,今年,苏联豢养的雇佣军悍然入侵扎伊尔,最近,克里姆林的黑手又插到了非洲之角,威胁对西方生死攸关的印度洋、南大西洋海上运输线。事实表明,西方的粮食和资金助长了苏联的扩张势头,更加咄咄逼人,哪里有一丝一毫“克制”和“温和”的影子!
二曰“贸易促进和平”论。持这种主张的人认为,通过发展贸易使苏联和西方在国际市场上联结在一起,苏联就不会向西方进攻,于是就有一个“比较安全的世界”。
他们把苏联当权者看成是规规矩矩做生意的人,而克里姆林宫却把贸易当作输入西方技术、加强军事实力的手段。西方报刊指出,近年来苏联在这方面已经捞到了“巨大的好处”。例如,苏联去年只花了六百万美元,就买到了美国“赛伯—73型”电子计算机系统,使得苏联在军事研制工作上急需改进的计算机技术跃进了十年。美国卖给苏联的电子计算机和一百六十四台能加工导弹制导系统所需的微型滚珠轴承的精密磨床,使得苏联“分导多弹头导弹的研制缩短了三年到五年”。又如西方许多国家共同借钱帮助苏联建设的年产二十万辆多轴卡车的卡马河卡车制造厂,目前已生产大批卡车,开始装备苏联驻东欧部队,加强它向西欧发动突然袭击的能力。一旦爆发战争,这个工厂很快就能转而大批生产坦克、装甲车和火箭发射器等武器装备。这样的贸易不是“促进和平”,而是促进苏联的战备,加深战争的危机。
美国国会外事和商务顾问迈尔斯·科斯蒂克在十月二十二日出版的《世事》周刊上写道:“有人说如果东西方经济变得相互依靠之后它们就不会打仗了。但是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这种说法是愚蠢的。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实际上是在增长;在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再没有比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更加‘互相依靠’的了。”
三曰“解救经济危机”论。西方有些人把对苏贸易看作是他们赚钱的机会,把对苏联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当作解救本国经济危机的偏方。
事实说明,这种主张政治上是近视,经济上是失算。西方不少有识之士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英国前保守党政府贸易和工业大臣彼得·沃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为了缓和经济危机而对苏联搞经济绥靖是错误的,因为正在增长的苏联威胁
“比我们所关心的经济威胁更加具有决定性和长期性。”英国前外交事务国务大臣查尔方特也强调说,同苏联的贸易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同苏联签订的每一个贸易协议,都应在外交政策和西方安全的范围内加以考虑”。美国《每日新闻》批评美国一些公司为了赚钱向苏联出售先进技术设备的行径等于是“向俄国人出售能够用来绞杀我们的绳索”。它写道:“为了一点钱,我们竟愿意向苏联人提供能够用来摧毁我们的工具。我们将成为屠杀我们自己的刽子手。”
从经济上来说,为解救西方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同苏联的“贸易合作”上,不仅要落空,而且要吃大亏。在国际市场上,苏联不是西方的贸易伙伴而是剧烈竞争的对手。例如,苏联从西方购买货船扩充它的商船队,然后大幅度压低货运价格抢去西方大量的生意,加剧了西方国际航运业的危机。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帮助苏联建成规模宏大的汽车工厂,这个工厂的产品在苏联东欧市场上就排挤和取代了菲亚特生产的汽车。英国保守党议员戴克斯指出,如果西方在对苏贸易中继续向苏联提供优厚的条件,那么苏联就会把贸易作为一个
“强有力的武器,在将来削弱西方的工业”。向苏联提供大量贷款已开始引起西方公众的忧虑。西方报刊指出,由于苏联迟迟不偿还数达十亿美元的贷款,已经造成了西德克鲁伯公司和其他一些西方企业的“财务困难”。人们还指出,所谓扩大对苏贸易,实际上是苏联花西方的钱来向西方买货,“西方提供货物,东方让人记下帐来”。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写道,美国“银行家对苏联贷款感到担心”,“他们是不是上了苏联的圈套?”“如果苏联一旦同西方打起仗来,就无法讨回贷款了,这些钱无异丢进了老鼠洞!”至于苏联在国际市场上抢购倒卖、捣乱市场、损人利己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四曰“祸水东引”论。西方有些人主张用大宗贷款、大量贸易、共同开发、技术交流来笼络苏联,想把苏联这股祸水引向东方。他们的这类意见,不一定挂在口上,见诸文字的也不多,实际上还颇为时行。
然而,苏联的战略部署清楚地表明,美国是苏联争霸全球的主要敌手,欧洲是苏联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苏联刊物公开扬言,欧洲是“全球政治的神经中枢”,今后苏联反对“主要敌人”的一场“中心战争”的战场在欧洲。为了准备这场战争,苏联在欧洲集中了它四分之三的军队,百分之九十的中程弹道导弹,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坦克。在欧洲周围海域,苏联部署了它四大舰队中的三个舰队,集中了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略潜艇和水面舰只。美国前政治事务副国务卿尤金
·罗斯托写道,苏联的“战略目标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控制欧洲”。西德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韦尔纳说:“苏联的首要目标是主宰西欧”。当年,张伯伦、达拉第之流与希特勒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拱手出卖给希特勒,妄想把希特勒侵略的矛头引向东方,结果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英、法等西欧国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西欧越来越多的人强调指出,慕尼黑的教训,决不能遗忘。
近年来,绥靖主义带来的显而易见的恶果,已经引起日益众多的西方人士的警觉。反对绥靖主义的力量在美国和西欧逐渐加强,反对在经济上用自己的强点弥补苏联弱点的呼声日益强烈。
不久前,美国六十五名众议员写信给美国总统卡特,要求他禁止向苏联出售可以用来追踪西方的导弹、飞机和潜艇,并且能够破译传送中的西方情报密码的“赛伯—76型”电子计算机。美国前副国务卿鲍尔说:“我们不应当继续帮助苏联人摆脱食物匮乏的困境,不应当继续帮助他们提高工业能力,也不应当继续向他们提供资金来开发他们的自然资源。”在西欧,英国和意大利政府本身已是债台高筑,却一再向苏联提供大宗低息贷款。这种作法受到西欧公众的批评。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议员小组主席弗里德里希·齐默尔曼指出,谁想通过提供贸易优惠、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而使苏联领导人“放弃其扩张主义、帝国主义的路线,谁就显然看不到或不想看到战后多年来苏联的政策”。
这场辩论看来还要进行下去,事实越辩越明。许多重视事实的人们已在大声疾呼:“现在是停止推行经济绥靖政策的时候了!”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民主也门规定领海为十二海里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最近颁布了一项关于领海以及其他海域的新法令,以维护本国的主权和海洋资源。
法令规定:民主也门领海的范围是十二海里。
法令还就经济区和大陆延伸等问题作了规定。
突尼斯总统决定部分改组政府
突尼斯总统哈比卜·布尔吉巴十二月二十六日决定部分改组政府。
布尔吉巴总统任命小哈比卜·布尔吉巴为共和国总统特别顾问,穆罕默德·菲图里接替哈比卜·沙提任外交部长,扎维·汉纳布利亚接替塔哈尔·贝勒霍贾任内政部长。
布尔吉巴总统还任命了其他几名部长。
阿拉伯基金会贷款给约旦等国
阿拉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会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科威特同约旦、巴林和苏丹签订了总额为一千五百九十万科威特第纳尔的三项贷款协定。
这笔贷款有五百九十万第纳尔用于帮助约旦发展一项动力工程,五百万第纳尔用于资助巴林的一项动力工程,其余五百万第纳尔用于苏丹的一项铁路工程。
这个基金会还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同叙利亚签订了一项六百万第纳尔的贷款协定,资助叙利亚建设一个发电站。
加勒比科技人员代表举行会议
加勒比地区科学技术人员代表十二月十二日到十六日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举行协商会议,就加勒比地区科研现状及其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圭亚那、巴巴多斯、古巴、格林纳达、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代表以及加勒比共同体秘书处和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的代表。
会议通过的一项报告,强调要加强加勒比地区现有的科技机构,并迫切需要发挥集体力量进行更有效的计划工作。会议同意建立加勒比科学技术理事会。
秘鲁前总统贝拉斯科将军逝世
秘鲁前总统胡安·贝拉斯科·阿尔瓦拉多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利马逝世,终年六十七岁。
秘鲁共和国总统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将军以政府名义向贝拉斯科将军的家属表示慰问。
为悼念贝拉斯科将军逝世,秘鲁政府二十四日在一项公报中宣布十二月二十六日为全国哀悼日。
贝拉斯科将军从一九六八年十月到一九七五年八月任秘鲁共和国总统。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日,秘鲁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答应向苏丹出售F—5战斗机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弗兰克十二月二十三日宣布,美国已答应卖给苏丹十二架F—5战斗机。她说:政府已把它对苏丹政府的这一表示通知了有关的国会人士。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还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
此外,美国还表示愿意向苏丹提供雷达设备。 (据新华社讯)


第6版()
专栏: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动乱的一年
史楚
今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争夺市场的斗争日趋激烈。反映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也是危机四起,动荡不定。这是自一九七三年美元第二次贬值和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最混乱的一年。
西方货币的动荡,主要是美元的进一步削弱造成的。今春以来,美元汇价节节下跌,在外汇市场上触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抛售美元和抢购日元、西德马克、瑞士法郎的风潮。汇价变动之反复无常,波动幅度之大,是近年少有的。今年美元的大跌风潮就发生过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从九月底开始的第三次跌风,至今还没有平息。美元对日元、西德马克、瑞士法郎的汇价都跌到了战后的历史最低点。特别是对日元跌幅最大,比年初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二。美元汇价不仅对所谓硬货币一蹶不振,对过去一直处于相对软弱的货币,如英镑、法国法郎等,也是不断下跌。美元下跌的同时,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扶摇直上,十一月中曾涨至一百六十八美元一盎司,比年初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为两年多来的最高峰。尽管年内西欧、日本各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了干预,用于支持美元汇价的金额已达一百八十亿美元之多,但仍未能制止美元下跌的风潮。
由于美元下跌,西德马克大涨,使欧洲联合浮动货币集团内的其它货币对西德马克无法再维持原来商定的比价关系,不得不一再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在四月。经济实力较弱的瑞典把克朗对西德马克的比价贬值百分之六,丹麦克朗和挪威克朗也各贬值百分之三。到八月底时,瑞典克朗又第二次贬值百分之十,并退出了联合浮动。丹麦、挪威也同时再贬值百分之五。瑞典退出后,参加联合浮动的国家只剩下了六国。这对欧洲货币联合浮动制又是一个打击。目前由于马克汇价继续上浮,西欧货币局势仍动荡未已,联合浮动中的较弱货币又处于紧张状态。
受美元下跌风潮的影响,今年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冰岛、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巴西、印度等许多国家的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
美元的跌风,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它是当前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困难重重,各种矛盾尖锐发展的反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的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从危机的沟底艰难爬出来以后,经济回升一直是缓慢曲折,走走停停。今年美国总统卡特上台以后,提出“火车头论”,主张由美国、日本、西德三个国家大力扩张自己的经济,增加进口,以此来带动整个西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日本、西德自身经济各有难处,也都担心通货膨胀再趋严重,迟迟不肯放手刺激经济,而是通过大力扩大出口来维持国内经济的增长。因此,它们的外贸顺差不断增加。相反地,美国外贸却出现大量逆差。这一方面固然与美国经济比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快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美国今年大量增加石油的进口。今年美国进口石油的支出预计将达四百五十亿美元,比去年的三百四十亿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进口石油已约占美国国内消费量的一半。美国不只是由于国内的能源消费增加而进口石油,还由于在两霸加紧争夺形势下增加国内的战略石油储备,预防一九七三年中东战争时石油禁运的重演。今年一至十月美国外贸逆差总额已达二百二十四亿美元,比去年全年的逆差增加了二点八倍。美国政府估计,全年外贸逆差将高达三百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这种趋势,加剧了美元外流,不断削弱美元的国际信誉,抛售美元之风盛起,美元汇价一再下泻。
由于日本、西德没有按照美国意图起“火车头”作用,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外贸逆差不断扩大,今年要达八、九十亿美元之多,因此,美国一再施加压力,要日本将货币升值,刺激经济,扩大进口,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势。今年以来,美国财政部长布鲁门撤尔及其它高级官员曾发表过多次谈话,而每发表一次,就在外汇市场掀起一阵新的投机风波,迫使日元、马克等货币升值。美国这种蓄意听任美元下跌的政策,是为了增加其出口竞争力,并借此要挟日本在贸易上对美国多作让步,同时对西德是侧重压它进一步刺激经济。另外,西欧各国与日本在贸易上也有矛盾,它们对日货大量打入西欧市场十分恼火,也同美国一道,共同对日本施加压力。今年以来几次美元大跌,日元上升幅度特大,其中都包含着美国、日本、西欧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它们之间的贸易战、货币战也更加激烈了。
最近,美国和日本多次进行贸易谈判,西方各主要国家的财长据传又举行了秘密会议。从透露的情况看,美国与其他各国在贸易和经济上的矛盾仍难以解决,各国财长在稳定货币问题上也毫无进展。美国官员已经拒绝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支持美元汇价,仍然强调有待于日本的让步和顺差国家如西德等国的努力扩张经济。这意味着短期内美国外贸逆差局面不会好转,美国政府也不会放弃人为地贬低美元汇价的政策。当然,西欧、日本各国也不会长期容忍美元汇价过低,它们对美国的压力进行了抵制并多次表示不满。十二月初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期间,西德总理施密特对美国的货币政策抨击说:事实上是共同体在通过买进美元,对美国的国际负债提供资金;这对欧洲经济改善没有好处,只会扩大通货膨胀。
瑞士国家银行行长也警告说,如果让美元继续下跌,将使世界范围的经济恢复陷入危险。此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国家由于美元贬值影响了他们的石油收入,有可能要求不用美元计价,或再次提高油价,或减少它们在美国的投资。这都将动摇美元的地位。
展望前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经济利益和货币政策上与其他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将继续发展。在新的一年中,西方货币市场上很可能刮起更猛烈的金融风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