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记粮食保管员雷问政同志研究制成我国第一台核桃取仁机的艰苦历程
编者按:粮食保管员雷问政和研制小组的同志们,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刻苦钻研,终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核桃取仁机。这又一次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个真理。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比研制核桃取仁机复杂、困难千百倍。但是,只要有雷问政这样的雄心壮志和刻苦钻研精神,奋力攻克一道道难关,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科研工作,虽然艰难,但并不神秘。只要你胸怀革命理想,反复进行试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就能揭示事物规律,攀登科技高峰。
在这里,请看一个普通的粮食保管员雷问政,是怎样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带领试制小组,艰苦奋斗七年,终于研制成我国第一台核桃取仁机的吧!(一)
一九七○年冬,为了给参加秦岭山区公路建设的工人供应食油,上级拨给陕西商洛地区镇安县庙沟粮点五万多斤核桃,并指示粮食保管员雷问政就地取仁榨油。
接到任务,老雷很着急:山区人烟稀少,又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劳力十分紧张,靠手工每人一天只能砸取核桃仁十来斤,要完成这五万多斤核桃取仁任务,得用多少劳力呀!
粮站领导也心情焦急地对老雷说:唉,如果有个机器,那有多好呵!
老雷听了心里一亮:是呵!商洛地区是我国核桃一个主要产区,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指引下,生产发展得很快,每年要给国家提供出口核桃仁几千吨。可是以棒槌、钳子等落后工具,用手工取仁,不仅效率低,每年还要消耗几十万个劳动日。如果能造出剥取核桃仁的机器来,那该多好啊!
老雷在旧社会是个贫苦的放牛娃,仅仅读过一点私塾。参加革命工作后,一直在深山沟里同粮食打交道,除了农村用的小马达、面粉机之外,其它复杂一点的机器都没见过。
核桃品种多,大小不一,壳的硬度不同,里面还有隔膜卡住核桃仁,要用机器砸破核桃壳而又使它的仁完整,然后进行壳、仁分离,这种机器比碾米机、压面机要复杂得多。解放后,我国曾有人进行过试验,但都未成功。国家的需要象催兵出征的战鼓一样,催促老雷投入战斗。他跑到公社,向党委汇报了自己准备研制“核桃取仁机”的想法。
听了老雷的汇报,公社党委的同志热情地鼓励道:“这个想法很好,你就摸摸科研这个‘老虎屁股’吧!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
对于设计机器,老雷一窍不通,真象“老虎吃天,无从下爪”呵!
在那一个个深夜里,老雷伏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实践论》、《矛盾论》、《愚公移山》等光辉著作,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示:只要有“愚公”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那么,就没有认识不了的客观事物,攻克不了的科学难关。
他为了了解核桃的特性,想尽办法收集各种核桃,编成号,观察它们的形态,测量它们的体积、壳的厚度,研究破壳的规则、取仁的方法,然后记下数据。
他为了解决核桃的破壳方法,衣兜里,枕头边,桌子上,到处放着核桃,白天抽空拿着琢磨,晚上拿着琢磨。有时,他刚躺上床,突然想起了什么,就跳下床来,跑到院子里,把核桃往地上猛摔,用棍棒狠砸,仔细研究核桃的裂纹。一次,他睡了一觉,陡然披上衣服,冲向厨房,拿起两根擀面棍相互旋转,挤压核桃,可是,当核桃一次次从棍中蹦跳出来时,他擦擦汗水,摇着头说:“这个办法还是不行呵!”
一个个方案失败了,可他毫不灰心,继续攻关。有一次,他端着饭碗吃饭,突然一块硬菜卡在板牙槽里,顿时,一件往事跃进他的脑海。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走亲戚,人家给了他一把核桃,走到半路,没有东西砸,就把核桃扔进口里,用牙一咬,便把核桃卡住咬破,完整的核桃仁分离出来了。想到这里,他发现了一个道理:“核桃是圆的,棍子就不能用圆的,因为圆碰圆,就会光打滑。而牙齿能够卡住核桃,就在它有槽!”老雷立即在棍子上刻了一个个槽,再碾核桃,效果好多了。于是,他从卫生所拿了些废纸盒、浆糊、订书钉和针线,象女工绣花一样,用了几个晚上,做了个纸模型。之后,他又逐步改进。第四次纸模型造好后,他带着这个模型步行九十里,向县委作汇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领导很快从公社抽调专人,组成核桃取仁机的试制小组。于是,雷问政搞科研、造机器的事,象长了翅膀一样地传开了。
广大干部、群众认为这是山区的一件大事,热情支持。但是,也有人说:老雷管粮食是个好管家,但要造机器,真是“矮子想爬天”!有人说:“大老粗也能搞科研,还要专家干什么?”
可老雷认为:“对于任何一件新事,都允许有个认识过程。现在事情没成,人家当然会怀疑!等事情成了,这些同志就会转变过来的。”他每天除了管好几十万斤粮食外,利用一切空隙时间,爬山涉水,四处请教。他走一路,问一路,前后访问了架桥工,养路工,木匠,铁匠,农业技术员,教师,解放军。他在日记本上记录的就有一百七十多个名字,收集了上百种不同的意见和方案。与此同时,他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冒着风霜雨雪,经常跑到抽水机旁观察机器如何抽水,跑到面粉厂看小麦取石机如何将麦子与石子进行分离,跑到栲胶厂看它如何上料,跑到生产队揣摩土风车如何进行吹选。他从面粉机双辊挤压的原理中,从抽水机抽水的原理中,从推土机铲土的原理中,从小麦取石机的原理中,从螺旋杆推进的原理中,从磅秤部件的连接原理中,从旋风卷起枯枝落叶的自然现象中,甚至从他脚上穿的布鞋所用的松紧布中,得到各种有益的启示,解决设计样机中一个又一个难题。经过上百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设计出了比较完整的机器模型。在领导的支持下,他决定将纸模型放大,做成铁木结构的样机。
(三)
初战的胜利,给老雷和试制小组带来了喜悦,但是,要把纸模型制成铁木结构的样机,困难更大。
开始,他们只有一台虎钳,两把钢锯,两个扳手。怎么办?老雷带领试制小组的同志,学习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造风箱,砌红炉,做钳工架,造土刨床、土钻头,先后自制土设备二十六件。缺动力,他们就借用一台水轮泵,既当动力,又作变速器。他们还先后从废料里找回一百零四个部件,加工利用。
庙沟处在秦岭腹地,交通闭塞,山大沟深。为了购买急需的材料,老雷有时要在逶迤峭峻的山路上步行几百里,跑遍秦岭几个小县城和数十个小商店。
机器各个部件的安装,每一个部件都闪烁着老雷他们“蚂蚁啃骨头”的革命精神和“滴水穿石”的顽强毅力。一次,秦岭大雪纷飞,北风呼号,滴水成冰。老雷同其他三位同志,从九十里外的县城,抬着一根二百四十斤重的钢辊,迎风斗雪,履冰过河,一个个都成了“雪人”。可是,抬回后,钢辊没孔,粮点又没台钻,怎么钻?他们就自己动手打了十六个土钻头。土钻头触到钢辊,一冒白烟,就断了。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在钢辊上打出了三个孔。又一次,他们为了给机器安装一对齿轮,买不到现成的,就买了三块钢板,用钢锯锯,花了整整一个月,拉断七十九根钢锯条,才做成。
长年的紧张战斗,长年的呕心沥血,老雷积劳成疾,常常在工作中晕倒。身边的同志,周围的老乡,都深切地关心他。但是,雷问政同志总是回答说:核桃年年发展,取仁机不能早点弄出来,我真对不起贫下中农呀!
一九七三年底,在镇安县庙沟粮点的深山沟里,一台二米多高的木铁结构的“核桃取仁”样机发出隆隆的震响,随着齿轮的转动,只见一袋袋核桃立即吞入料斗。在机器的破碎部分,由传送带送来核桃,在一片“嚓嚓”声中,爽快干脆地把硬壳砸破;在机器的分离部分,筛子均匀地来回摇摆,随着阵阵旋风,把核桃壳和核桃仁分别排吐出来。
这项科学成果,引起了中国科学院、商业部、外贸部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派专人参观指导。一九七四年春天,陕西省委主要负责人又到镇安检查了样机,并指示将群众科研工作与专业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核桃取仁机试制小组连同样机搬到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总结提高,使核桃取仁机早日定型投产,支援国家建设。
老雷和试制小组把样机搬到西安交大以后,在交大党委和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来样机的基础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改进和提高,制成了一台符合设计能力的核桃取仁机。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召开了“核桃取仁机鉴定会议”。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代表,望着这台灵活运转,结构精巧,飞速进行壳、仁分离的“核桃取仁机”的精彩表演,一致称赞:“这部机器为核桃取仁开了一条新路,填补了我国农副业产品加工中的一项空白。”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我国纺织工业有较大发展
十一种主要产品产量全部提前完成国家计划
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列入国家计划的棉纱、棉布、棉印染布、针织品、呢绒、毛线、丝、丝织品、麻袋等十一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全部提前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并且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棉纱、棉布分别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五,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二和百分之十三。
今年以来,轻工业部还分别召开了的确良、棉纺织印染、针织、毛纺织、丝绸等产品质量会议,树立了优质高产标兵,积极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促使纺织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到第三季度,全国棉布、丝绸入库一等品率比一季度提高百分之三左右。
我国纺织工业生产今年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前几年“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影响了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速度,加上人口的增加,因此,纺织工业品无论在产量、质量还是在花色品种方面,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轻工业部正在组织全国纺织企业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大搞科学研究,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促使纺织工业更快的发展。


第4版()
专栏:

山西省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山西省传来了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的喜讯。今年和去年相比,全省秋收粮食作物总产量增长二成左右,棉花、油料、大麻增长一成,烟叶增长四成。生猪和林业生产也都有新的发展。今年,全省百分之七十的县全年粮食总产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四十个县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了《纲要》,其中,有些县过了“黄河”或跨过“长江”。晋中地区和长治市、阳泉市,粮食平均亩产过了“黄河”。晋中地区十四个县(市),个个增产、超《纲要》,全地区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二成多。受“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晋东南、吕梁等地区,今年粮食生产也都获得大幅度增产。我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今年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又获新丰收,粮食平均亩产由去年的八百三十多斤提高到九百斤以上。一年建成大寨县的平定县,粮食产量在去年增产五千万斤的基础上,今年又增产六千万斤,平均亩产达到七百零七斤。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灵石县,今年也迈出新步伐,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五千万斤,一年超过解放后二十八年增长的总和。目前,全省广大农村干部、社员正踊跃向国家交售粮食和棉花、油料等产品,不少地区已经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


第4版()
专栏:

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初见成效
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广大干部和工人,紧紧抓住深揭狠批“四人帮”这个纲,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至十一月底已经“实现一年初见成效”。船舶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分别提前三十三天和三十六天完成了全年计划;港口和航运企业的上缴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装卸成本下降了百分之七点三。重点物资如煤炭、石油、矿石和木材等,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今年虽然下半年到港的外贸货物进出口量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和,到港的外贸轮船吨位大、数量多,但由于各大港口揭批“四人帮”的运动搞得深入,广大装卸工人积极性空前高涨,路、港、贸协作得好,平均每艘外轮在港停泊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缩短了三分之一,并基本上消灭了“超月船”。这是水运战线广大职工坚决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结果。
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的同志,回顾一年来抓革命、促生产的成绩,正在总结经验,安排明年第一季度生产计划,拟定具体措施,决心做到第一季度“开门红”,为明年水运战线的更大跃进打下稳固的基础。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广东提前完成水产品生产计划
广东省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水产品生产计划。到十一月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八十二万六千多吨,其中海洋捕捞产品六十九万六千多吨。水产品的收购、上调和外贸出口总额都比去年同期增加。


第4版()
专栏:

青海各族牧民踊跃交售畜产品
青海省提前超额完成绵羊毛、山羊毛、牛毛绒、牛皮、家兔皮、水貂皮、杂皮、猪鬃、猪肠衣等畜产品收购计划。
在夺得今年畜牧业丰收以后,青海省各族牧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踊跃交售各种畜产品。共和、曲麻莱、刚察、都兰、玛多、化隆等二十六个县,目前已超额完成了绵羊毛等畜产品上调任务。在畜产品收购旺季,青海省各级收购部门派出大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到牧区各社队,一边指导生产,一边搞好收购工作,加快了畜产品收购进度。交通部门紧密配合,使收购到的畜产品及时入库。到十月底,全省入库的绵羊毛已超过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十。


第4版()
专栏:

江西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今年以来,江西省基本建设战线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保重点,保投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重点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好,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到十一月底,已有南昌朝阳水厂、新余钢铁厂良山铁矿、二十四米烧结机工程、八景煤矿峨七井、景德镇发电厂二号机组、九江水泥船厂和江西第二化肥厂的合成氨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这批项目的投入生产,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第4版()
专栏:

安徽基建战线形势大好
深揭狠批“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省代理人的斗争,给安徽省基本建设战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到十一月底止,这个省已超额百分之二点四完成了今年的国家投资计划,其中重点工程项目超额百分之十点八完成任务,竣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四,新增生产能力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许多企业还扭转了长期亏损局面,开始转亏为盈。
(本栏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认真搞好水库配套工程。这是新建成的洪潮水库北干渠配套工程,可灌溉三万七千五百亩农田。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