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索马里和肯尼亚报刊发表评论谴责苏联向非洲扩张
苏联干涉非洲事务决不会有好下场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八日电 索马里报刊继续发表文章,谴责苏联干涉非洲内部事务。
《十月之星报》十二月十八日发表评论说:“过去苏联常常责备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干涉非洲内部事务,而今天苏联却采取制造紧张和混乱的办法,大肆干涉非洲内部事务,以谋取苏联的利益。”
评论说,假如苏联继续奉行干涉非洲之角的政策,“它就会使苏联同非洲统一组织的关系恶化,因为非洲是不愿意让一个超级大国干涉其内部事务的”。
评论说:“非洲人民警告苏联,应当让非洲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假如苏联不这样作,它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评论还说:“苏联已经践踏了社会主义的一切原则,因此苏联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
《先锋》周刊最近一期发表社论说:“苏联人没有预料到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依靠他们,并同他们缔结了若干协定和条约的象索马里这样一个小国,能够反抗他们并拒绝按他们的意愿行事。”
社论指出:“苏联人没有预料到象索马里这样一个小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意志,一旦它的尊严受到损害,它就能够采取这种严重的决定,而不管这些决定将给它的经济带来什么后果。因为主权是高于一切的,民族尊严是高于一切的。”
社论强调说,现在,索马里人民已开始了反对苏联的斗争。“让我们为这一斗争作好准备,勇敢地保卫我们的祖国吧”。
新华社内罗毕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肯尼亚报刊最近发表文章和社论,揭露和谴责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非洲,特别是苏联对这个大陆的渗透和扩张。
《每周评论》杂志的文章指出,由于非洲的丰富矿藏资源和它处于西方世界石油供应线的重要战略位置,它已成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势力范围斗争中的重要对象。
文章说:“尽管苏联在埃及、苏丹和最近在索马里遭到失败,但从一九七五年以来它一直在肆无忌惮地把其魔爪伸向非洲大陆。”
文章在谴责苏联武装干涉安哥拉后指出,克里姆林宫在对一些非洲国家和解放运动施加“支配性”影响的同时,“也把它的眼睛盯着西撒哈拉的争斗”。
文章说:“同样,非洲也是美国政府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文章说,美国在巩固它在非洲的利益时,避免“直接反对苏联的渗透”,避免“采取任何使它同苏联直接打交道的主动行动”。
《旗帜报》十二月十六日发表社论,也谴责苏联在非洲的“扩张主义”和“它征服并统治世界”的野心。


第6版()
专栏:

西班牙《人民团结》揭露美苏争霸世界
苏联是最富有侵略性的大国
据新华社马德里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八日电 西班牙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人民团结》最近一期发表文章,揭露美苏为称霸世界进行的争夺。
文章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而崛起,它在五大洲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在全世界分布大量的军事基地以保护这些利益。”
文章说:“苏联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经济大国。”“苏联已经变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变成美帝国主义的主要对手,此外,它还是最富有侵略性的大国,它正在准备条件发动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
文章说,“今天,美国显然统治的地理区域要比苏联多得多,但是,正是它的这种分散力量的本身使得它采取一种更加保守的立场,尽管它并不因此而放弃取得新的势力范围。”
文章说,相反,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打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招牌在干着帝国主义的勾当,“苏联利用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尤其企图渗透到第三世界国家。它借口向它们提供一种无私的援助,而以后却从中获取厚利,更不要说苏联在东欧它的势力范围中进行的赤裸裸的掠夺了。”文章指出,“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它们对于世界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来说已经成为和平和进步的主要敌人。”


第6版()
专栏:

埃及规定苏联船只不付费不得通过苏伊士运河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九日电 埃及《十月》周刊十二月十八日报道,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受命规定,苏联船只如不用英镑支付过境费,就不得通过运河。
这项新规定自十二月十日起实行。当天,有十艘苏联船开进苏伊士港,另外十艘苏联船开进塞得港。
埃及当局通知它们要用英镑预付过境税,否则就严禁通过运河。第二天,苏联船只在支付了过境费后,才被允许通过苏伊士运河。
这是十多年来苏联船只第一次在埃及支付过境费。
过去这种过境费是从埃及欠苏联的军事债务中扣除的。
萨达特总统已经冻结了欠苏联的军事债务。


第6版()
专栏:

索马里和美国签订经济合作协定
西亚德总统接见美国国会议员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九日电 据索马里国家通讯社报道,索马里民主共和国和美国十二月十八日在摩加迪沙签署了一项经济合作协定。
这项协定将于一九七八年一月生效。协定规定美国将赠送给索马里价值六百万美元的二万三千五百九十六吨食
品。
索马里财政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努尔·赫尔西和美国驻索马里大使约翰·洛克伦在协定上签了字。
在签字仪式上,阿卜杜勒·拉赫曼·努尔·赫尔西部长发表讲话说,这项协定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索马里和美国两国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将使两国人民的关系更加密切。
约翰·洛克伦大使在讲话中说,这项协定打开了索马里和美国之间合作的大门。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八日电 据索马里国家通讯社报道: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十二月十七日在摩加迪沙接见了正在索马里进行访问的美国国会议员保罗·仓加斯和唐·邦克尔。
西亚德总统和他们讨论了索—美关系,特别是非洲之角当前的形势以及其他国际问题。
这两名美国议员是在十二月十七日抵达摩加迪沙对索马里进行两天访问的。
他们在到达时说,这次访问的目的是想看一看非洲之角的形势。邦克尔说,美国对俄国人打进非洲之角以及他们的目的和图谋感到不安。他说,俄国人跑到那里,那里就出现流血和紧张。


第6版()
专栏:

苏联同日本谈判渔业协定又占便宜
据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在莫斯科举行的日苏渔业长期协定第二次谈判于十二月十六日结束。
这次谈判从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历时二十六天,主要内容是确定明年在双方的二百海里水域内的捕鱼量。谈判开始的第一周,担任苏方首席代表的渔业部负责官员借口“去美国出差”未出席谈判,日方受到冷遇。后来又由于苏方坚持自己提出的捕鱼量,使谈判一再停顿,直到最后一天,日方只好勉强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基本数字。这次谈判确定日方在苏联二百海里水域内的捕鱼量为八十五万吨,只等于过去最高年份捕鱼量的一半;而苏方在日本二百海里内的捕鱼量为六十五万吨,相当于过去最高的捕鱼量。这次谈判签订的议定书规定把日苏、苏日两个渔业临时协定延长一年。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并非慎重
日本报纸把日本国内对于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持不同态度的人分为“促进派”和“慎重派”。把力主早日缔结这一条约的人称为“促进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那些慑于苏联的压力、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的人,能够说得上是慎重吗?只有以亚洲的和平安全和日本的民族利益为重,才是真正的慎重。在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问题上,吹冷风,拖后腿,明明吃尽了霸权主义的苦头也不敢表示反对,这充其量也只能叫做谨小慎微罢了。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老调新弹
苏联《真理报》最近鼓吹要考虑“长期和平战略”。这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另一个超级大国在六十年代也标榜过所谓“和平战略”,无非是利用和平的烟幕以达到侵略扩张目的的战略。苏联不过是老调新弹。《真理报》说,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不断地朝着普遍实现由全欧会议最后文件创立的国际安全模式前进”。而人所共知,欧安会开过以来的“国际安全模式”,就是苏联在“缓和”掩盖下拚命进行全球扩张和全面扩军,使欧洲和世界的安全受到日益增加的威胁。用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的话来说,就是苏联“一面高谈和平,一面准备战争”。世界朝着这样的“模式”前进,将会前进到什么地方去,这不是很清楚的吗?


第6版()
专栏:地中海通讯

地中海风云
新华社记者
两个超级大国的魔影笼罩着地中海。
在水天相连、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苏、美两霸的军舰在怒目相视,在空中,它们的军用飞机在互相追逐,在海水中,它们的潜艇在互相跟踪。
新华社驻地中海东岸和南岸部分国家的记者最近分别访问一些港口城市时,深深感到,云天之下两霸争夺日紧。它们对沿岸国家的干涉和扩张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
在访问的日子里,记者觉察到,关怀本国安全的地中海各国人民,对这两个不速之客,特别是对那个披着“天然盟友”外衣的假朋友,感到憎恨,表示愤怒,保持警觉。
迷雾后面
地中海东北侧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走廊。不久前,记者重游了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在连接欧、亚两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上漫步,看到一些行人在观赏海峡的风光,他们不时用忧虑的目光注视海峡以北的黑海方向。正是从那个方向,在“缓和”迷雾的掩盖下,苏联正在从黑海派出一艘艘军舰,通过土耳其海峡到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去争夺海洋霸权。据土耳其有关当局统计,去年从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到地中海的外国军舰有二百七十九艘,其中二百三十五艘是苏联军舰。
近几年来,苏联船只在通过土耳其海峡时,多次违反航行规则,造成严重事故。一艘苏联油船漏油,引起海上大火;一艘苏联船只走错航道,撞坏一艘土耳其潜艇;一艘伪装为渔船的苏联间谍船冲坏伊斯坦布尔海岸大街……。一年来,土耳其报纸多次刊登了这类消息和照片。
海峡沿岸人民对苏联军舰通过海峡总是怀着不安的心情。一些土耳其朋友不禁质问:“俄国当局真是想要缓和吗?”“那么他们为什么一直从黑海派那么多带有导弹的现代化军舰通过土耳其海峡到地中海和大洋去?”一位名叫维迪伊·埃弗萨尔的土耳其记者在谈到苏联对外军事扩张时,坚定地说道:“土耳其更加警惕了,它决心保卫自己的主权和土地。”
谨防扒手
从土耳其海峡南下,出爱琴海,进入东地中海。在这一海面屹立着一个美丽的岛国,这就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它由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东地中海钥匙”之称。两个超级大国都想窃取这把钥匙。
记者到塞浦路斯采访时,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几年来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给这个岛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全岛约有二十万人成为难民,有的人到今天还生活在帐篷或简陋的房舍里面。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有的工厂仍然停工。
一九七四年塞浦路斯希、土两族的战争,是一个超级大国直接插手挑起的,而另一个超级大国则利用这一机会力图染指,一再建议召开讨论塞浦路斯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在希、土两族及有关国家之间挑拨离间,阻挠塞浦路斯两族人民自己合理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一位塞浦路斯朋友气愤地说:“不幸的是,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引起了那些一向干涉别国事务的大国的兴趣。但如果它们认为我们会因此最后成为它们肮脏利益的牺牲品,那就错了!”
当地的一家希腊族报纸指出,苏联大肆鼓吹召开塞浦路斯问题的“国际会议”,只是由于“它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能使它更直接地插手塞浦路斯问题”。一家土耳其族报纸在评论两个超级大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立场时写道:“在人类面前,它们是罪犯!”
山城浩劫
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是阿拉伯前线国家之一。有一天,记者访问了这个国家的前哨阵地库奈特拉城。这里是遍地瓦砾,四处断垣。
记者登上一所被炸得东斜西倾、满墙弹痕的医院屋顶平台,看到不远处仍被以色列占领的山头架着大炮,炮口居高临下对准着库奈特拉城。一位叙利亚朋友说道:“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并不是在战火中被毁的,而是以色列侵略军在撤走前先把整个城市抢劫一空,切断水电,然后用推土机和炸药把这座城市里的所有高楼和民房一个一个地毁掉的。眼前的一片废墟,记录着敌人的笔笔血债。终有一天,我国人民一定要向敌人讨回这笔血债。”
在城市一端一座被毁的剧院几米之外,架着铁丝网,铁丝网那一边就是以色列占领区,那里遍地是地堡和掩体。在剧院前的空地上,有一位女教师在向几十名学生讲授历史课。她控诉以色列的侵略暴行,讲述叙利亚军民保卫祖国的战斗故事,向学生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库奈特拉城的浩劫,戈兰高地的一部分土地至今仍被占领,固然是以色列侵略所造成的,但追本溯源,则是两个超级大国支持和怂恿以色列侵略的结果。两霸逃脱不了这一罪责!
两条黑影
地中海东岸的另一个阿拉伯国家是黎巴嫩。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国家的首都贝鲁特,倍感亲切,但一看到它遭到内战破坏的严重程度时,又增添了无限感慨。内战停止以来,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正在逐步恢复,但是战争的创伤非短期内所能治愈。内战前,这个中东商业金融中心车水马龙,繁华异常,而如今却是残垣断壁,百孔千疮。
究竟是谁挑起这场灾难性的内战呢?每提到这个问题,不少人就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两条黑影。在那内战打得最激烈的日子里,两个超级大国派遣大批军舰到靠近黎巴嫩的海面,以武力相威胁。一个超级大国的大使在贝鲁特表现得异乎寻常的活跃,最后丧命于街头;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府首脑急忙赶到中东地区,发出威胁性的叫嚣。
贝鲁特《日报阿拉伯与国际版》最近发表文章说,据阿拉伯外交人士透露,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同一位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谈时承认,苏联支持黎巴嫩国内的一派是为了换取使用三个黎巴嫩海港的便利。葛罗米柯还毫不隐讳地说:“我们在地中海的舰队需要这样的便利,特别是埃及提供的港口便利被取消了以后,特别是我们在叙利亚、利比亚和突尼斯获得港口便利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更加需要。”真是不打自招!
拒之门外
地中海东南侧的苏伊士运河,是地中海通向红海和印度洋的大门。记者访问了位于苏伊士运河北口的塞得港。这里每天有七十到八十艘船只出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记者登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楼顶的指挥台了望,看到各国轮船往来如梭。一位运河管理局官员指着繁忙的港口说道:“从前,经常有一、二艘苏联军舰停泊在塞得港,现在它们不能再来了,它们是不受欢迎的客人。”在塞得港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记者遇见了两位曾经参加过一九五六年塞得港保卫战的英雄人物。其中一位名叫穆罕默德·马赫兰,他在谈到超级大国对阿拉伯事务的干涉时说:“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解放自己的土地,不需要听任何人的命令。”他还说:“苏联在关键时刻背叛我们。不可能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记者还访问了埃及的马特鲁港。陪同参观的一位当地新闻官员指着前面的港湾和码头说,从前苏联的军舰和冒充研究船的间谍船在这里停泊。“苏联要在这里设基地,派专家,就是企图控制我们。”
在饱尝了苏联霸权主义的苦头之后,埃及政府去年宣布撤销向苏联海军提供港口“便利”,从此把这个以“太上皇”自居的假朋友拒之门外!
守卫门户
地中海西端的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门户。记者访问了海峡南岸的摩洛哥丹吉尔城。登上马拉巴塔灯塔的顶端,举目北望,对岸十五公里处西班牙塔里法城的灯塔隐约可见。这南北两座灯塔象两只眼睛,夜以继日地注视着海峡里所发生的一切。直布罗陀海峡是世界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飘扬着各国旗帜的船只鱼贯而过。据马拉巴塔灯塔工作人员说,每天有上千艘军舰和其他船只通过这个海峡。
在历史上,丹吉尔城曾长期遭受外来侵略者的蹂躏。一位摩洛哥朋友在叙述这部血泪史时说,从十五世纪以来,丹吉尔先后被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所占领,后又沦为“国际共管区”,直到一九五七年,这座山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历史经验是沉痛的,但现实生活却更加严峻。今天,两个超级大国对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国家虎视眈眈。特别是那个社会帝国主义近年来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进行阴谋活动,企图在南欧的“软腹部”开刀,为其向西欧渗透扩张打开缺口。此外,它还在北非到处寻找立足点。
面对着险风恶浪的北非国家人民,越来越提高警惕。摩洛哥独立党一位负责人在报上撰文,揭露苏联在这一地区的阴谋活动。这篇文章写道:“摩洛哥作为通向大西洋海峡大门的守卫者,坚决不让国际力量在它的沿岸安营扎寨。”
沟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的地中海,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列强角逐的场所。现在,两个超级大国把争夺地中海作为它们争夺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争夺的首先的受害者就是地中海沿岸各国人民。
一年来,地中海地区风云变幻。生活在狂风激流中的人民,在战斗,在觉醒。“要求苏美舰队撤出地中海”、“让地中海成为和平湖”、“使地中海各国人民真正成为地中海的主人”的口号,象声声春雷,在地中海水天之间震荡、回响。已经摆脱老殖民主义而站起来的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各国人民,绝不会容许超级大国随意干涉、控制和欺负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