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挪威报纸欢呼《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挪文版出版
毛主席著作是革命者强大思想武器
强调学习毛主席著作批判现代修正主义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电 奥斯陆消息:挪威工人共产党(马列)机关报《阶级斗争》十二月十四日发表社论,欢呼挪威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最近在挪威出版发行,指出这是挪威工人阶级和挪威革命运动的一件大事。
社论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著作。这部著作收集了毛泽东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的文章和讲话。在这一时期里,毛泽东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总结了中国和外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他指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继续进行革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如何继续进行斗争。
社论指出,毛泽东在这卷著作中并且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其中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他阐述了区别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必要性。
社论说,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列主义者。他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当之无愧的继承人。毛泽东进一步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他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的强大武器。
社论强调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重要性。
社论说,不学习毛泽东的著作,挪威工人共产党(马列)便不可能清算现代修正主义,并为建立一个列宁式的新的革命政党打下基础。没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并把它运用于挪威的阶级斗争,在挪威进行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不可能的。
社论强调指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在挪威阶级斗争中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5版()
专栏:

巴基斯坦报纸就哈克上将访华发表社论
盛赞巴中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巴基斯坦报纸最近就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齐亚·哈克上将访问中国发表社论,赞扬巴中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今天报》十二月十四日在题为《友好和亲善的访问》的社论中表示相信,齐亚·哈克上将的访问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社论说:“中国是巴基斯坦的经过考验的可靠朋友。”“双方都衷心地尊重对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两国都采取不干涉政策,都坚决反对侵略、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倾向,都支持反帝反殖的民族斗争,并且提供道义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两国都主张在公认的正义原则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促进国与国之间有效的平等合作方面也一直站在最前列。两国在双边关系上的热诚,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报纸说:“中巴两国生活的制度不同,但彼此可学到很多东西。中国人民在他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进步以及他们正在华国锋主席领导下为达到新目标辛勤工作的热情,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巴基斯坦时报》十二月十四日发表的社论说:“巴中关系能够不受损害是因为两国已经使它们的持久关系成为原则,而不是权宜之计。”社论回顾了近年来两国在捍卫第三世界政治和经济权利以及建立世界新经济秩序等方面的团结合作。
《东方报》十二月十五日发表的评论指出,中国“不想把霸权强加在任何国家头上,它也不容许任何其他大国把任何国家置于霸权之下。它是第三世界的穷国在反对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的斗争中最可靠、最热情的盟友。”


第5版()
专栏:

巴基斯坦卡拉奇造船厂日益发展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电 巴基斯坦卡拉奇造船厂建立二十一年来,已建造了一百三十二艘船只,修理了一千五百多艘船只。它正在进行扩建,使造船的最高吨位从目前的两万六千吨提高到五万吨。
现在,这个造船厂有三个船台,能够建造油船、客轮以及包括集装箱船在内的各种货船。它拥有能够在水上和水下进行各种修理工作的现代设备。除了发动机和雷达尚需进口以外,它已能制造为造船和修船所需要的各种部件。
这个造船厂有三千名工程师和技术员。为了培养熟练工人,它在一九五七年建立了一个徒工训练中心,至今已有一千多名学员从那里毕业。
卡拉奇造船厂已为本国制造了三艘大型货船和其他各种船只。巴基斯坦交通部秘书沙纳瓦兹·汗曾经对巴联社发表谈话说,巴基斯坦打算自己制造能满足本国需要的船只。
卡拉奇造船厂为伊朗、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国家制造了一些船只。它已接受了伊朗的十九艘货船的定单,其中三艘已经建成,还有两艘在建造中。它还为伊朗海军建造了三艘小型辅助舰,另外十六艘正在建造中。巴基斯坦从这批定货中可以增加约值三亿八千万卢比的外汇收入。
这个造船厂为中国建造的一万三千五百吨货船“和田”号已基本完成。厂里的职工同中国的监造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们一起研究和解决建造中的一些问题。巴基斯坦朋友无微不至地关怀中国客人的生活。造船厂设计部经理纳克维说:“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买主和卖主的关系,而且是兄弟和朋友的关系。”(附图片)
图为巴基斯坦卡拉奇造船厂一角。
新华社记者 摄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重视民族平等政策 加强各族人民团结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电 据南斯拉夫通讯社报道,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共产主义者联盟重视执行民族政策,在加强各族人民团结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伏伊伏丁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治省各级共盟组织注意使各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加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合作和联合,使五个不发达的区迅速摆脱了落后的经济状况。近三年半以来,各族人民就业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七。
伏伊伏丁那各级共盟组织为保证各族人民享有语言和文化平等权利做了积极的工作。五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劳动人民集会和社会政治组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从学龄前学校到大学里,都改善了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育的条件。在诺维萨德大学里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有了显著增加。
近年来,伏伊伏丁那各族人民的文化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从少数民族文字翻译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字的书籍越来越多,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书籍以及用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电影和戏剧也增多了。伏伊伏丁那电视台用五种语言进行广播。《共产主义者》周刊也开始用五种文字出版。


第5版()
专栏:

我新任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递交国书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埃塞俄比亚大使王锦川,十二月十七日向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主席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后,门格斯图主席同王锦川大使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王锦川大使向门格斯图主席转达了华国锋主席的问候。门格斯图主席请王锦川大使转达他对华国锋主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兄弟般的热烈问候。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负责外交事务的贝哈努·巴耶赫,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成员门格斯图·加纳沙,代理外交部长伯哈努·丁克,计划专员塔耶·沃尔库,卫生部长特费拉·翁德以及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外交官员。
王锦川大使是十一月八日到达亚的斯亚贝巴的。


第5版()
专栏:

我政府经济代表团抵科威特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以外经部副部长李克为团长的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十二月十七日上午乘飞机抵达这里,对科威特国进行友好访问。
科威特工商部代表、工商部次官助理阿里·伊萨·瓦赞和外交部代表阿里·阿里到机场欢迎中国代表团。
已在科威特的代表团副团长、中国驻科威特大使丁浩和先期到达的代表团成员也到机场迎接。


第5版()
专栏:

日本成立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会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日本一些科学和技术界著名人士,十二月十七日在东京集会,宣布成立“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会”。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茅诚司主持了会议。
会上通过的《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会章程》说,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是“发展和加强日中两国科学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日中两国科学技术人员及其组织之间进行交流;交换学术文献和资料;举办日中两国科学技术人员的讲演会、报告会和研究会等并发行协会会报及资料。
会上选出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有山兼孝为会长,有山兼孝、鹿取一男、田村三郎、野上茂吉郎、越智勇一、奥田东、茅诚司、朝永振一郎、和达清夫九人为常任理事。
会上选出了包括常任理事在内的二十七名理事。
有山兼孝会长在会上讲话时表示,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日中两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陈抗在集会上讲话时,对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还表示希望中日科学技术交流获得巨大的发展。
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名发来的贺电。会上宣布,这个协会目前已经拥有二百零九名会员。


第5版()
专栏:

为中日友好贡献力量
中国新闻代表团
中国新闻代表团十月二十九日乘坐新干线火车“光”号从东京前往京都和奈良访问。到京都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他的弟子小南陪同我们参观,并向我们介绍了不少有关日中文化交流的历史知识。
京都和奈良是一千一、二百年以前仿效中国长安的格局建造的。由于日本人民的精心保护和不断修缮,许多文物和建筑现在还都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一天傍晚,我们来到京都的金阁寺。这里曾经是日本与明代的中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它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苍松翠柏环绕,下面是清澈的凤阁龙池,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幽静。
当我们来到奈良东大寺参观的时候,大佛殿的屋顶正在大修理,谢绝游人参观。大佛殿主任鹫尾晋隆却盛情地用施工电梯把我们载到三十多米的高处,观看施工情况。鹫尾说,开始建造这座大佛殿的时候,特地从唐朝请来大批铁匠和石匠,它可以说是二千年来日中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
离大佛殿不远的山坡上就是东大寺的戒坛院。公元七百五十四年,大佛殿请唐朝的鉴真和尚在殿前筑起戒坛,为圣武上皇和孝谦天皇授戒,同年五月孝谦天皇便指示建造这座戒坛院。院里有两个佛像就是鉴真和尚从中国带去的。鉴真应日本留学生的要求,乘坐木船东渡日本,在十一年中失败了五次,后因积劳成疾,双目失明,但他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东渡成功。他为奈良的天平文化贡献了力量,死后就安葬在奈良。
在奈良的西南郊,有一所幽静的寺院,那就是圣德太子于公元六百零一年至六百零七年修建的法隆寺。寺院中的五重塔、金堂和大讲堂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当时,日本的氏族制度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障碍。圣德太子决心打破氏族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他先后四次向隋朝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后来都成为日本古代史中的重大政治改革——大化革新的中坚力量。
二十九日晚上关西财界在京都会见代表团时,一位朋友谈到:“日本关西地区是日本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从古代就开始了同中国的文化交流,人们自然就对中国有亲近感。”对中国人民来说,情况也是一样。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很自然地想起日本发展日中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阿倍仲麻吕。阿倍是奈良时代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在唐朝学习和工作五十余年,在长安逝世。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史上。我们还想起,早在五代时,日本就有人把日本的诗集和书法等带到中国,并且得到了传播。直到今天,我们在夏天使用的摺扇,就是在北宋时从日本传来的。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形成了我们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相处的坚实基础。中日两国在近代经历过半个世纪的不幸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毕竟是支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时代变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现在是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应该以历史上友好的先辈为榜样,并且超过他们,使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史,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十月三十一日,代表团抵达广岛访问。这个城市,三十二年前被原子弹彻底毁坏。但是今天,我们凭楼眺望,大楼栉比,街道纵横,汽车川流不息,人们在紧张地活动着……。
第二天,我们去拜访市政府,荒木武市长介绍了广岛被炸的情况。
三十二年前的八月六日,美国在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一瞬之间整个城市被炸毁。当时有一种传说,在原子弹爆炸的地方,七十五年内不生草木。但是广岛第二年就长出了野草,这给幸存者以强烈的希望,坚定了他们重建自己家园的决心。
三十二年过去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广岛又出现在濑户内海之滨。今天广岛除了留下一座被炸的建筑物作为纪念外,当时被炸的情景已毫无踪迹了。它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八十五万人口的都市,有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在太田川河口还养殖了牡蛎和紫菜,这里出产的“广岛菜”行销全国。
广岛没有从地球上被抹掉,而是更加雄壮地矗立着。今天广岛的一草一木,都包含着日本人民对招致这一惨祸的军国主义的痛恨;也包含着对企图用原子弹来慑服世界的霸权主义者的抗议。
广岛人民热爱和平,要求销毁核武器。他们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他们的要求我们是支持的。当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毛主席就指示新华社发表声明,表示反对。今天,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与广岛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愿望相反,正在疯狂地进行核军备竞赛。对此,广岛人民表示了极大的义愤。荒木市长援引斯里兰卡驻联合国大使的话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应该向全面废除核武器方向努力,不然废除核武器就是办不到的。”在谈到核武器试验时,代表团团长张香山说:“中国搞了一点点核武器,完全是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并进而争取实现彻底禁止和销毁核武器。我们与广岛人民反对核武器的方法不同,但是在目标方面是一致的。”
代表团向广岛死难者慰灵碑献了花圈。看到这座新生的美丽的城市,想想广岛人民那种顽强的意志,我们更深信无疑:不是核武器消灭人类,终究是人类消灭核武器。
十一月八日,当我们紧紧地握着日本朋友的手,依依不舍地互赠临别之言的时候,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涌到我们的心头。确实,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如何也要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