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商丘地区由“缺粮户”变为“余粮户”
大力发展泡桐,实行农桐间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河南商丘地区普遍种植泡桐,实行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商丘这个老灾区的面貌能够迅速改变,由过去的“缺粮户”变成“余粮户”,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大力发展泡桐,是个重要原因。
商丘地区地处豫东平原,风、沙、碱、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有名的老灾区。当地人民吃够了缺林的苦头。在改变灾区面貌的斗争实践中,开始尝到了造林的甜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中共商丘地委真正懂得了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的伟大意义,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把林业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年年大抓造林护林的群众运动。一九七四年,地委根据泡桐生长快、适宜沙区生长的特点,决定进一步推广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倡导的种植泡桐的经验,大力发展泡桐,把实行农桐间作发展到农田林网,作为建成大寨式县、社的条件之一;提出大干三、五年,凡是适宜栽桐树的农田都栽起泡桐来。发展泡桐的规模由一队一社发展到一个县、几个县,现正向全区连片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植树二亿六千七百多万株,平均每人五十二株,覆盖率达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中泡桐三千二百万株,平均每人六株。近三年来,泡桐木材除民用和本地销售外,还为外贸出口提供桐材四万四千多立方米。全区农桐间作面积四百六十万亩,占宜桐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睢县、民权两个县和全区近一半公社已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初步改变了过去那种村庄光秃秃,路旁河旁没有树,风起飞沙打,无林也缺粮,“一锅饭做着几个省的支援粮”的落后面貌。现在大批社队是“村村园林展新貌,条条路渠树成行,农桐间作连成片,千年沙荒披绿装”,呈现出一派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新景象。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短评

农林结合的一个范例
平原地区有没有地方造林?栽树是否影响粮棉生产?农林能不能结合?怎样实行大地园林化?河南省商丘等地的实践回答了这些问题。商丘等地人民学习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在广大农田栽桐,促进改变兰考多灾低产面貌的经验,不仅绿化了“四旁”,还把农桐间作进一步发展成农田林网,为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实行大地园林化开辟了新天地。
泡桐是我国生长最快的优良树种之一。兰考泡桐是实行农桐间作的一个好树种。大力发展泡桐,把泡桐引进大片农田,是豫东人民在同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中摸索出来的一个好经验;是农林进一步有机结合,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实行科学种田的一种好形式。
大力发展泡桐,不仅可以加快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步伐,还可以改善我国林业生产布局,迅速解决平原地区缺少木材的被动局面,为平原地区开展多种经营创造条件,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为农业提供肥料,为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积累资金。几年来,商丘地区已出现了农、林、牧三结合,相互促进,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先进社、队。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农桐间作,黄土出金。”
商丘等地的实践表明:泡桐这种树,胁地一条线,受益一大片。那种把农、林对立起来,只看林胁地,不见林促农,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不克服这种思想,就不能真正懂得植树造林的立足点实际在“农”字上,是为了以林促农,以林保农。没有林业的经济是不健全的经济。发展林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要想把农业迅速搞上去,而且持续发展,不把林业尽快地搞上去是不行的。
广泛种植泡桐和其他树木,发展农田林网,应该成为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桐间作的距离,既要考虑到农田防护效益和增加收入,又要考虑到农业机械化耕作和水利化设施。适宜栽桐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以泡桐为主的农田林网。不适宜栽桐的多水或高寒地区,要加强林业科学研究,选择和培育适宜本地自然特点的树种,为尽早实现大地园林化,闯出自己的路子。
林业要发展,根本在路线,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指出:“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各地党委要真正把林业建设提到党委议事日程上来,把林业上《纲要》作为建设大寨县的一个条件。大寨县和学大寨的先进县林业没搞好的,要在三、四年内补上去,实现林业上《纲要》。


第2版()
专栏:

农桐间作 林茂粮丰
河南睢县大力发展泡桐的调查
河南老灾区睢县学习推广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倡导的农田栽泡桐治服风沙的办法,大力发展泡桐,把泡桐由“四旁”绿化、农桐间作发展到农田林网,有效地控制了风沙等灾害,充分利用土地,不仅促进了粮棉逐年增产,还快速生产出优质木材,增加了社队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近几年,睢县县委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顶住“四人帮”挥舞的所谓“唯生产力论”的大棒,把植树造林、实行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作为农田基本建设和建设大寨县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平均每人有树一百棵,其中泡桐每人十棵;农桐间作面积占宜桐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二;木材蓄积量约三十五万立方米,其中桐木约十二万立方米,不仅做到了木材自给,还向国家提供了价值四百六十多万元的桐木。今年全县向国家提供的桐木超过任务七倍以上。林业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以来,睢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亩产连续三年上《纲要》,猪、羊等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由吃统销粮变为向国家卖余粮,成为商丘地区的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
桐树进入农田,会不会和农作物争肥、争水、争阳光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县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组织科研小组,到实行农桐间作和非间作的地区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兰考泡桐是实行农桐间作的一个好树种。实行农桐间作不仅不影响农作物生长,还能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粮棉增产。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农桐间作除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外,还能快速生产出优质木材,增加社队收入,为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积累资金,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为群众解决了用材、烧柴问题。
睢县县委还在十五个先进大队和十五个后进大队进行调查,发现一条规律:前者生产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桐间作搞得好。梁庄大队、李庄大队、苏领大队、余厢大队、尤吉屯大队,在没有搞农桐间作以前,粮食亩产只有二百斤左右。一九六四年以来,先后实行了农桐间作,一九七三年开始零星采伐,到现在,这五个大队林业收入达八十多万元。用这些钱购置农机具,买化肥,打机井,建河灌站,还办起了面粉加工、机械维修等二十多种工副业生产。这些工副业生产又为农业积累资金十四万多元。现在,这五个大队中,已有三个大队粮食亩产超千斤,两个大队超《纲要》。
大力发展以兰考泡桐为主的林业生产,不仅促进了农业逐年增产,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现在,梁庄生产队全队平均每人有树二百棵,每户有猪、羊六头半,平均八亩地一头大牲畜,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农家肥。粮食亩产由农桐间作前的二、三百斤,提高到一千四百多斤,林、牧、副业收入占全队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百分之八十的户有存款,家家有余粮,是睢县农、林、牧三结合的好典型,成为全县最富裕的生产队之一。
睢县大力发展泡桐,实行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步子快,成绩大,收益多。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县委把发展林业列入议事日程,把实行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列入农田基本建设的全面规划之中,水、田、路、林统筹安排。县委和各公社党委做规划,订措施,搞样板作示范。
自力更生,大搞群众运动。他们发展泡桐,采取发动群众自采、自育、自造的办法。每当造林季节,县委组织造林大会战,集中时间,集中劳力,突击造林。在大会战中,各级领导带头,严要求,查质量,保成活。他们还组织群众性的护林队伍,制定护林奖惩制度,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禁止早伐、乱伐,保证了林业迅速发展。
开展群众性的科学试验活动。现在全县有七十三个泡桐科研小组,参加人数二千多名,开展了良种高杆壮苗培育、农桐间作效益等观测研究活动。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资料

速生优良树种——泡桐
泡桐是我国生长最快的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栽植泡桐好处很多。
一、栽桐可防风固沙,改变农田小气候。大面积农桐间作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的威胁;秋季,则有抗霜作用,使农作物延长生长时间,以利增产。兰考泡桐放叶晚,枝叶稀疏,透光度大。冬春阳光虽然强度小,但不影响小麦前期生长的需光量;夏季阳光强度大,小麦灌浆时,常因中午光照过强而近于休眠状态,这时桐叶已展开,减少了直射光,给小麦灌浆创造了有利条件。
桐叶、桐花可作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桐叶含氮量超过绿肥大王紫穗槐一倍以上。桐叶还可作饲料,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二、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泡桐是一年成杆,三年成檩,五年成梁,一般十年左右可产材半立方米,有的产材达二立方米左右。
泡桐的花、果、叶、皮在医学上有消炎、利尿、祛痰镇咳等作用,可以入药。
桐木质轻,耐热、耐潮、耐腐、不易翘裂变型,不虫蛀,绝缘性强,声学性能好,没有气味,纹理美观,所以用途很广。
泡桐在我国分布范围达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它怕水和高寒,除了低洼易涝、地下水位过高、土质粘重、重盐碱地和高寒地区以外,均可栽植。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文学评论》、《中国语文》即将陆续复刊
本报讯 在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的第三个战役的新高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哲学研究》(月刊)、《经济研究》(月刊)、《文学评论》(双月刊)和《中国语文》(双月刊)等四个专业理论刊物,经过积极的准备工作,不久即将陆续复刊。这是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理论战线的又一喜讯。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生前非常关怀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陈伯达、“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原哲学社会科学部所属的专业理论刊物长期不得复刊。一九七二年,周总理亲自出面批准了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考古学报》复刊。一九七三年,毛主席又作出了关于恢复《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的重要指示。可是,当时“四人帮”出于篡党窃国的反革命目的,疯狂对抗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剥夺了原哲学社会科学部主办《历史研究》的权利,凭借他们所窃取的权力,自己组织和控制了《历史研究》编辑部,大搞影射史学,而《哲学研究》等刊物则因之一直不能复刊。打倒“四人帮”,理论工作得解放。《历史研究》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最近,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批准了《哲学研究》等四个专业理论刊物复刊,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才得以落实。
《哲学研究》将于明年一月出版;《经济研究》、《文学评论》将于明年二月出版;《中国语文》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出版。由各地邮局负责发行工作。
《哲学研究》等刊物的复刊,得到了全国专业理论工作者和业余理论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许多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工农兵业余理论工作者纷纷向编辑部投稿件、提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广大科研人员和编辑人员,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了复刊的准备工作。大家决心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办好刊物,为实现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第2版()
专栏:

《历史研究》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出版
本报讯 《历史研究》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出版。黎澍的《评“四人帮”的封建专制主义》一文,揭露和批判了“四人帮”以批儒评法为名狂热鼓吹封建专制主义的罪行。文章着重论述了五个问题:一、尊法的假马克思主义;二、专政和仁政的对立;三、停滞和进步的颠倒;四、批孔先锋露出儒家的马脚;五、从“四人帮”看封建残余影响的最后消失问题。范若愚的《唐晓文吹捧“柳下跖”居心何在?》,揭发唐晓文武断地把《庄子》的寓言说成是历史,并恶劣地利用《庄子》、《吕氏春秋》、《史记》等著作,大耍文字魔术,大搞影射比附,恶毒攻击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卑劣行径。刘元彦、诸葛计的《林彪反党集团故伎的重演》,批驳由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亲自点题授意由李时炮制的一篇反党乱军黑文,指出该文是重操林彪反党集团天才论的故伎,把罪恶矛头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集中攻击我军主要领导干部的一株大毒草。
杨尚奎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回忆了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陈毅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领导粤赣边游击队,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清剿”,坚持与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挫败叛徒出卖的阴谋,艰苦卓绝,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生动情景。
任继愈的《秦汉的统一与哲学思想的变革》,论证了战国以来封建制已成定局,秦与六国的矛盾是争夺统一全国的矛盾,秦汉政治上的斗争是统一与分裂的斗争,根本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斗争、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无关。张烈的《评盐铁会议》,通过对盐铁会议社会政治背景、内容、性质和结局的分析,指出这次会议完全是汉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由来已久的两派政见之争,双方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防止农民起义,巩固汉王朝统治,既没有所谓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也不存在桑弘羊的所谓法家路线。“四人帮”御用工具梁效、罗思鼎利用盐铁会议,编造谎言,影射攻击敬爱的周总理和我军领导干部,是道道地地的现行反革命政治手段。
郑史的《沙俄武装侵占我国帕米尔地区的历史真相》,用大量历史事实,考证了帕米尔归属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批驳了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肆意歪曲历史,制造谎言,妄图抹煞老沙皇武装侵占帕米尔地区的血腥事实。丁建弘的《近代德国的统一与沙俄的霸权》,揭露十八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的欧洲霸权政策,是破坏德国统一的主要国际原因。
本期还刊登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封建性质不容否定》、《“西原借款”与日皖勾结》、《揭开华俄道胜银行的内幕》、《葱岭上的乾隆纪功碑》等文章,和历史研究编辑部的“致读者”及这个杂志一九七七年的总目录。


第2版()
专栏:

七年发了十年的电
——山东黄台电厂革新挖潜的事迹
编者按:有些同志不赞成提高电厂出力,主要是担心这种作法不能保证安全、经济发电。黄台电厂的实践证明,从本厂的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试验,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适当提高电厂出力,是完全可能的。在突出抓电的战斗中,黄台电厂的经验值得参考。
山东黄台发电厂,从一九七○年以来,急工农业生产发展之所急,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千方百计为国家多提供电力。他们坚持革新挖潜,改造发电设备,提高发电出力,加强企业管理,在不增加设备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全厂发电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二。到一九七六年,七年发了十年的电,省煤一万一千九百多吨,节约厂用电一千二百二十多万度。今年一至十月份,发电量已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九十点五,煤耗、厂用电等其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又创造了历史的好水平。
这个厂的革新挖潜、改造设备,并非一帆风顺。一九七○年春天,当部分群众提出要改造设备,挖掘潜力时,有人说:黄台电厂是老设备,达到满发就不错了,没有什么“油水”可挖。也有人说:改造发电设备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锅炉爆炸,汽轮机飞车,发电机烧毁,落个鸡飞蛋打。厂党委一方面组织全厂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学习大庆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组织人员参观学习石家庄热电厂改造设备,提高发电能力的经验,使广大职工增强了改造设备多发电的信心和决心。党委带领大家大干、苦干了十八个月,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和风机、水泵等进行了大量改造,实现了一百二十多项重大技术革新,挖掘出潜力四万千瓦。七年来,为了巩固提高改造设备的成果,又先后组织了三十七次生产攻关大会战,改造了七百台次设备,实现了五百一十项技术革新。这样,使全厂长期保持安全、经济、稳发、超发,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七年来,黄台电厂在革新挖潜的战斗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一、坚持科学态度。发电设备结构精密,对安全运行的要求很高。改造设备一定要把敢想、敢闯、敢干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一切经过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决不能蛮干。对于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地对待。比如,提高出力后,锅炉进煤粉量增大了,烟气的流速加快了,增加了炉管的磨损,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他们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锅炉大、小修中,加强金属监督工作,对炉内的五千多根管子,一千八百多个弯头,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他们还采取加防磨套、涂防磨材料等办法,比较好地减少了磨损。
二、坚持修好设备。他们“严”字当头,质量第一。有一次,二号发电机组进行大修,大轴找中心时,反复了十多次,与工艺标准要求还相差一丝,有的同志觉得差一丝半丝的问题不大,装上算了。领班的老工人说:差一丝也是给安全生产留下个隐患,绝对不能凑合。他们又连续调整了一天一夜,终于达到了工艺标准。经过工人们的精心维护,认真检修,目前全厂四千二百九十台(件)设备,完好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十五台主要设备的完好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坚持技术培训。多年来,黄台电厂党委顶住“四人帮”的压力,始终把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技术放在重要地位。由于坚持岗位练兵不停,为革命学技术不动摇,一直坚持了讲(请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讲技术课)、练(各岗位大练基本功)、考(现场考问、技术规程考试)、带(签订师徒合同,以老带新)、赛(开展学技术的竞赛)等做法,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今年四月份,从党委成员到中层干部,从技术人员到生产工人,普遍进行了一次安全规程考试。参加考试的九百三十二人,取得优良成绩的九百二十七人。
四、坚持规章制度。要做到安全、经济、超发、多供,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七年来,他们不断排除
“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发动群众,对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企业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来自群众,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安全生产。
五、党委亲自抓生产,抓技术,抓措施。七年来,改造发电设备、提高发电出力的实践,使黄台电厂党委深刻地体会到,党委必须动手抓生产。坚持书记挂帅,全党动员,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电力搞上去。每次生产攻关大会战,厂里都成立指挥部,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重大技术改造和关键性问题,党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会议研究,亲自制定措施。党委书记刘正宗同志,整天工作服不离身,绝大部分时间在车间、班组和工人一起干。在他的带动下,黄台电厂的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劳动、调查研究、和工人一起攻关蔚然成风。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