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各地军政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农田基建劳动
四川安徽湖北省和成都武汉部队领导同志带领机关干部和指战员奔赴农田基本建设工地。赵紫阳同志在温江参加劳动
据新华社成都电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到首都郊区密云水库工地劳动的消息鼓舞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司令员吴克华,第二政委孔石泉,政委陈先瑞等负责同志,带领九千多名省直属机关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前往温江县杨柳河等农田基本建设工地参加劳动。
十二月六日清晨,赵紫阳等负责同志来到温江县杨柳河工地后,立即挽起袖子同大家一起铲沙土、筛沙石。许多老同志在劳动中不怕疲劳,坚持大干。他们说,华主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率领我们继续新的长征,我们要紧紧跟上。
据新华社合肥电 十二月九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万里同志和省委、合肥市委的其他领导同志,带领省、市直属机关干部,到合肥市郊区优胜公社五里拐大队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劳动。
在五里拐大队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万里等领导同志和基层干部、社员一起,挥锹抬筐,筑堤建塘,干得热火朝天。
据新华社武汉电 响应华主席的号召,学习华主席的榜样,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治委员王平,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陈丕显和省委、省军区其他领导同志,于十二月八日带领省直属机关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千多人,到武昌县大桥公社和郑店公社参加平整土地的劳动。


第2版()
专栏:

淮北矿务局、上海阀门五厂广大职工一鼓作气
搞好今年 准备明年
据新华社合肥电 淮北矿务局广大职工,在提前三十天完成今年国家计划后,不松劲,不歇脚,决心一鼓作气,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再增产七十万吨原煤,同时为明年的大干快上作好准备。
淮北矿务局各级党委为了制定明年大干的措施,八月份以来,就注意总结经验找差距。在大干一百天中,从局到各矿、厂、处的领导,纷纷到生产第一线,一边和工人一起大干,一边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制订明年大干快上,后年全局按设计能力翻一番的规划。各矿、厂、处也制订了自己的规划。
为了保证明年有足够的战场,许多矿成立了掘进指挥部,集中力量抓采掘平衡工作。各单位还提前抓了设备检修工作。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阀门五厂在抓好今年生产的同时,已经在着手准备明年了。
十一月三十日,这个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一九七七年的最后一批生产任务,从而全面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八项技术经济指标,其中产量、质量、利润、消耗、流动资金占用量等五项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当全厂职工正抓紧完成今年最后的生产任务的时候,这个不到四百人的小厂,已对明年一季度的生产计划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和周密的安排。明年这个厂的厂房要施工扩建,现在旧厂房已经拆去四分之一,铸工车间的场地将要缩小三分之一。
为了实现明年第一季度的增产计划,上海阀门五厂党支部带领职工积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解决明年生产场地不足的困难。党支部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扩大了六百平方米的生产场地。二、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今年这个厂共完成四十三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有十一项是直接为明年生产服务的。三、狠抓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技术准备工作。首先是抓好设备维修。四、作好明年发展新品种的准备工作。


第2版()
专栏:

江西省和黑龙江地方煤矿原煤生产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据新华社南昌电 江西省煤炭战线分别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今年原煤生产和开拓进尺国家计划。与去年同期相比,原煤产量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二八,开拓进尺增长百分之五十三点一八。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地方煤矿提前四十五天完成今年原煤生产计划,原煤产量比历史最好水平的一九七六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四,掘进、效率、消耗、成本、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完成得比较好。


第2版()
专栏:

郑州、济南两铁路局
提前完成全年运输计划
据新华社郑州电 深受“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郑州铁路局,抓纲治路初见成效,运输生产取得可喜成果。到十一月底,已经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运输生产任务。货物发送吨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二点七,煤炭发送任务提前四十二天完成,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点七;其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疯狂破坏铁路运输,使郑州铁路局连续十九个月没有完成装车计划,五十三个月没有完成装煤计划,造成十几个省市煤炭供应紧张,影响了大半个中国,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粉碎“四人帮”以后,英明领袖华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郑州铁路局尽快把革命和生产搞上去。郑州铁路局党委,放手发动群众,很快扭转了长期完不成运输计划的被动局面。
据新华社济南电 济南铁路局认真贯彻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运输生产取得了好成绩。到十一月二十八日,全局已经提前三十三天超额完成今年货运发送量计划。同时,装车、卸车、煤炭运输等项生产指标,也都创造了历史新纪录。(附图片)
四川省眉山县县委书记徐尚宇(左二)与社员一起建设稳产高产田。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发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
安徽省委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刹住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歪风
新华社合肥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电 中共安徽省委为恢复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作出决定:省委和各级党委领导同志到下面去,一律不准要下面迎送,也不准请客、不准送礼。省委要求各级党组织以身作则,把“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所搞的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等资产阶级腐朽作风,坚决纠正过来。两个多月来,省委领导同志带头执行了这一决定。
“四人帮”是一伙站在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吸血鬼;“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和黑干将也从来不把群众的利益和疾苦放在心上。他们下乡下厂,就是群众的灾难,经常是“人还未动,电话先行;车子一到,酒菜满桌”。他们开会擅自提高伙食标准,赠送精致“纪念品”,有时一次会议的额外开支就达几万元。他们巧立名目,随意组织什么检查团、参观团、慰问团等,到处大吃大喝。在党的十一大后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上,省委尖锐地批判了这一地主资产阶级的腐朽作风,指出这是“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残民害国的罪行之一,它破坏了我党艰苦奋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腐蚀了干部,伤害了群众,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危害极大。为纠正这股歪风,省委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作出决定两个多月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委其他几位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一些地、市、县和基层单位宣传党的十一大精神,调查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他们下去之前,不事先打电话;下去之后,无论是找当地领导同志研究问题,还是向工人、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了解情况,一律不让迎送,不准请客送礼。省委领导同志的行动,促进了省委、省革委会各部门和各地、市、县委的领导作风革命化。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歪风受到了批判、抵制,情况有了显著变化。安徽省委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发出了《关于严禁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通知》,作出了五条规定:一,各级党委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导,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的斗争,坚决反对挥霍浪费国家和集体财产的歪风。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必须执行省委
“三不准”的决定,如有违反,定予严肃处理。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对于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铺张浪费严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恶劣、群众意见很大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四,严格规章制度,堵塞一切漏洞,不准开会提高伙食标准,不准设宴招待检查团、参观团、慰问团等;要把制度公布于众,发动群众监督,凡是违反规定的,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财务人员有权不予报销,群众有权揭发。五,严禁开“后门”、走“后门”,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不准任何部门和个人利用职权刁难群众;不准利用人事、物资、财务等等的管理、分配职权,徇私舞弊,吃喝受礼,如有发现,应以贪污勒索、行贿受贿论处。
中共安徽省委采取有力措施,带头刹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歪风,教育了干部,鼓舞了群众。人们高兴地说:“省委决心大,措施好,不正之风一定能够纠正,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一定能够恢复和发扬,抓纲治皖一定大有希望!”


第2版()
专栏:

冶金部机关每周举行学术报告会
干部群众学习业务钻研业务形成风气
据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讯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冶金部礼堂挤满了听学术报告的人,其中有部长、副部长、各司局的领导干部、在京院所负责人、科学技术人员以及政治、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等。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有些人还细心地作笔记。这是在冶金部领导支持下,中国金属学会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主办的学术报告会的盛况。
冶金部机关的学术报告会,从今年九月开始,每周一次,到上月底已经作了关于美国、日本钢铁工业概况,世界先进的炼铁、炼钢、轧钢技术等八讲。冶金部领导干部带头登台讲课,带头听课;主讲的还有部属院所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授等。冶金部的学术报告会举办以来,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和生产单位职工的热烈欢迎,鼓舞了大家学业务、钻研业务的革命热情,激发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斗志。人们高兴地说: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冶金部出现的新事物,好得很。


第2版()
专栏:

浙江义乌发电厂创综合利用石煤经验
北京六建机关锅炉房坚持烧煤矸石
据新华社杭州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电 浙江省义乌发电厂全部使用当地出产的劣质煤——石煤发电获得成功。从一九七一年到现在,这个电厂用石煤发了一千七百多万度电,还用灰渣制成了大量石煤渣水泥、碳化砖、平瓦等建筑材料,为我国利用石煤发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石煤,在我国南方的湖南、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省蕴藏量非常丰富,但因为它的发热量只有普通优质煤的七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灰分又高达百分之八十,因此过去一向被认为没有使用价值。一九七一年,为了扭转北煤南运的状况,浙江省大规模进行开采,并在建材、轻工等行业首先利用起来。接着,义乌发电厂的职工也开始在锅炉中掺烧。但当石煤掺烧比例逐渐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时,炉火即逐渐减弱,炉内温度降低。工人们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石煤比优质煤重,可燃成分少,掺烧过多以后,压住了炉膛内正在燃烧的优质煤,所以燃烧不畅。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决定把老式锅炉改成沸腾炉,全部烧石煤。他们厂小志气大,个个奋力攻难关。为了改造锅炉,全厂职工从炉型设计到大小三十多件附属设备的加工和装配,都是自己动手,争相贡献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奋战了五个来月,终于把锅炉改制成功。
燃烧石煤发电,每天排出的煤渣数量,相当于燃烧优质煤的二十倍,如不妥善解决煤渣出路问题,势必影响石煤在电力生产上的使用。义乌发电厂在燃烧石煤发电成功后,就立即大搞煤渣的综合利用。一九七二年,他们提出了生产水泥的试验。当时曾有人认为电厂生产水泥是“不务正业”。厂党支部支持大多数干部、工人的意见,认为农田基本建设急需水泥,利用煤渣生产水泥,变废为宝,支援农业,这完全是正业。干部、工人团结战斗,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终于试制成功四百号石煤渣水泥。接着,他们又利用石煤渣生产了碳化砖、平瓦等建筑材料。他们还成功地从石煤中提炼冶金工业用的五氧化二钒。现在,义乌发电厂已从单一的发电厂,变成了以发电为主,兼生产水泥、砖、瓦和五氧化二钒等多种产品的小型联合企业。
最近,水电部科学研究院与有关部门协作,在这个厂召开了全国石煤发电经验交流会。会上,总结推广了义乌发电厂、湖南益阳发电厂等单位利用石煤发电的经验,要求有资源的地区尽快地把利用石煤发电的工作搞起来。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机关锅炉房,制成改进型沸腾炉,用煤矸石代替煤炭烧水取暖,消烟除尘,保温节煤,四年来节约煤炭两千八百多吨。


第2版()
专栏:

“列车上的铁人”
——记一三七/一三八次列车二组厨师领班傅福生
傅福生,是京广铁路一三七/一三八次列车二组的厨师领班。五十多岁,被称为“列车上的铁人”。“四害”横行时,有人说他是业务挂帅,只会低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老傅理直气壮地回击:“啥!啥叫业务挂帅?我叫工人吃好了多造机器,叫农民吃好了多生产粮食,叫解放军战士吃好了加劲保卫国防,这叫业务挂帅?把空话挂在嘴头上,光说不做,管啥用?”
傅福生同志说到做到。那时,由于“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的严重破坏,餐车供应紧张,蔬菜不够,肉食更少。傅师傅就和同志们一起,把豆腐、青菜单炒,把菜根、萝卜皮切成细丝,拌成酸辣小菜,供应旅客。夏天,坚持做冰汽水、凉粉。他们提出,东西少了,但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不能减,要多搞些花样品种,满足旅客需要。
一九七五年秋,特大洪水冲垮了河南境内的一段铁路。为早日抢修好这段铁路,老傅积极报名到抢险工地去服务。领导批准他上车的时候,他刚换下的脏衣服还泡在盆子里,来不及洗,就从盆里抓起来拧了一把,装进书包,上车去了。那次,他一连四十多天没下车。唐山、丰南地震时,他听说要出车去运送伤员,又争取上了这列车。当时正值酷暑,但老傅坚持战斗在列车上,决心把餐车办成伤病员的营养食堂,不管白天黑夜,伤员什么时候需要吃饭,他都及时做好。同志们看他身体不好,劝他去休息。他说:“国家遭这么大的灾,伤员受到这么大的痛苦,我睡不着啊!”有一次,老傅晕倒了,随车的医生准备给他注射葡萄糖。他拉住医生的手,急切地说:“医生,我不用,我不用。把它留给伤病员吧!”周围的同志,都为老傅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一位同傅福生一起工作过八年多的列车员说:“老傅拚命大干社会主义,不掺半点假,天天这样干,月月这样干,年年这样干,走到哪里干到哪里。就是去参加先进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跑到厨房里帮忙择菜、洗菜。八年多了,我没见他请过一天事假。”列车长曹振忠说:“哪止八年多?打从他上这列车,二十多年,都是这样。”
对烹调技术,傅福生是精益求精。一条鱼,他可以做许多种口味;肉,能做成许多种花样。一三七/一三八次列车,是武昌到北京的直达快车,经常有外宾往返。为了让外国朋友吃好,他精心钻研西餐烹调技术。
粉碎“四人帮”后,傅师傅眉开眼笑,干劲更足。老傅一天劳动经常超过十八个小时。同志们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注意休息,他回答说:累啥?以前“四人帮”捣乱,我干我的活,没叫过累。现在,华主席叫我们抓纲治国,更要拚命大干!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老将攻关
全国植棉模范王精一坚持科研活动的事迹
四川省蓬溪县星花公社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植棉模范王精一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坚持科学种棉,带领科研人员先后搞了棉花品种对比试验十四个,棉花杂交试验五个以及棉花单株选种和密度试验等共计二十五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一九五二年,王精一这个在旧社会受过半辈子苦的贫农,决心用多产棉、多交棉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没有植棉经验,他就到处寻师请教;不懂棉花栽培技术,他边干边学。这一年,他首次种的一亩棉花,就获得了亩产皮棉一百一十斤的好成绩。接着,他把从实践中摸索到的高产经验在大面积棉田里推广,亩产皮棉一百五十斤以上。可是,以后几年却一直徘徊不前。为了弄清阻碍棉花继续高产的原因,王精一成天蹲在棉田里,观察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他采取促进——控制——再促进配合控制的措施,创造了高产地亩产皮棉三百二十斤、大面积亩产皮棉二百二十二斤半的新纪录。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的棉田里出现大面积枯萎病,成片成块的棉苗死掉了。王精一一面带领广大社员同枯萎病作斗争,一面信心百倍地探索制服枯萎病的科学办法。当他听说陕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对这种病症很有研究时,就不辞辛劳地及时赶到该所请教,终于找到了用良种抗枯萎病的新途径。
棉花生长的另一“大敌”是旱灾。这里缺水,土质薄,抗旱能力差。王精一建议在山上修建一些沼气池,下雨天把山水统统引入沼气池或旁边的蓄水池,再把集体养猪场修在沼气池上面,就可以在山上建起一个大地下水肥库,搞喷灌或就近浇灌。他们苦战两春一冬,修起了大沼气池四十八口,大小沼气池共蓄水肥六千六百八十九立方,每亩旱地平均十六点七立方。今年,在历史上罕见的五十多天夏旱中,每亩棉花和其他旱地作物平均浇灌、喷灌二至三次。尽管夏旱之后又遭秋旱,全大队棉花仍获得丰收,粮食亩产过千斤。
(据《四川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