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索马里报刊谴责苏联在非洲大搞霸权主义
苏联妄图控制第三世界国家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电 索马里《先锋》周刊最近连续发表社论,谴责苏联妄图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
《先锋》周刊十二月九日的社论说:“各国人民已经揭露出,苏联人到各国来并不是为了拯救他们,或者帮助他们,而是要从思想上、经济上和社会上控制他们。苏联人自己已经证明他们在第三世界的所作所为同其他一些外国没有什么区别,而各国人民为了摆脱这些外国的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社论指出,苏联通过它的宣传机器,“把自己描绘成赐给世界以平等、科学社会主义和没有剥削、没有垄断和控制的天使”。
但是,“苏联已经失掉了索马里对它的友谊和非洲人民对它的信任和尊敬。”
《先锋》周刊十二月二日的社论揭露苏联在北非和东北非的战略意图时指出:“苏联想推翻埃及和苏丹的政府,用它的傀儡取而代之,以控制红海,从而掠夺沙特阿拉伯和海湾的油井。”
这家周刊在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一篇社论中谴责苏联说,它在人家的国家“只有一个企图,那就是作为一个大国它要控制人家”。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电 索马里《十月之星》报十二月十一日发表署名文章,强烈谴责苏联在非洲的霸权主义。
文章说:“索马里人民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把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中央委员会十一月十三日作出的决定,看作是索马里人民捍卫主权、统一和生存的一个正义的决定。”
文章在谈到有的国家的内外政策依赖于外国时指出,古巴的政策“是不自由的”。“古巴公开违反了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国际协议。”
文章指责苏联和古巴派军队到安哥拉去,干涉安哥拉的内部事务,破坏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之间的团结。
文章强调指出,非洲各国人民和全世界对外国干涉非洲大陆的内部事务感到十分忧虑。文章谴责苏联和古巴在非洲之角推行“一种错误政策”。


第6版()
专栏:

明托夫总理在阿尔及利亚表示
马耳他将致力使地中海成为和平湖
土耳其报纸揭露苏联利用土海峡进行军事扩张
新华社阿尔及尔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电 据阿尔及尔报纸报道,马耳他总理多姆·明托夫十二月九日表示,马耳他将为使地中海成为和平湖而努力。
明托夫总理是在当天抵达阿尔及尔对阿尔及利亚进行友好访问的。他在抵达时发表讲话说,他将同阿尔及利亚领导人讨论地中海流域的形势。他还希望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明托夫总理还说,作为一个不结盟国家和它在这一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马耳他将坚持不懈地为使地中海成为和平湖和促进这一地区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而努力。
新华社安卡拉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电 土耳其《最新消息报》不久前连续刊载维迪伊·埃弗萨尔的文章,揭露苏联利用土耳其海峡进行军事扩张,损害土耳其利益的行径。
文章说,土耳其海峡成了外国船只、油船和俄国军舰的水路。
文章指出,一九七六年通过土耳其海峡的二百七十九艘外国军舰中,有二百三十五艘是苏联海军的军舰,其中包括航空母舰、作战巡洋舰、潜水艇、驱逐舰、导弹攻击舰。
文章说:“苏联军舰从海峡通过,说明它炫耀武力。巨轮的螺旋桨发出的回音和掀起的波浪破坏了沿岸居民的安宁。”
文章说,在海峡,“土耳其武装力量正在被‘假想的敌人’所包围”。文章说:“土耳其武装力量在那个地区的部队和机构奉命处于近战戒备状态。”
文章指出,苏联船舰通过海峡时拒不接受土耳其领航员的领航。文章列举了苏联船只由于拒绝土耳其领航员所造成的危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和在海峡航行的其他国家船只安全的许多严重事故。
文章说:一九七六年,一艘苏联货轮在经过达达尼尔海峡时,因为走错航道,撞坏了土耳其的一艘潜水艇。文章说,这次事故也是由于那艘货轮经过海峡时不要土耳其领航员而造成的。
文章说,一九七六年冬天,一艘挂有苏联国旗的船,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鲁梅利希萨尔古城堡前通过时,撞沉了一艘挂有印度国旗的船,一位船长因此丧命。
文章说,一艘四千零二十吨的苏联渔船,在去地中海进行军事调查和间谍活动途中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越出航道,冲上了海岸,冲到陆地上达四米远。
文章说:“苏联船只在海峡的小湾里撞沉小船,撞破船的铁壳,撞毁码头等,已屡见不鲜。”
文章说:“苏联百分之九十九的商船在经过这条战略水上通道时,尽管它们造成的事故达到了最高纪录,但仍然拒绝使用领航员。”这就使得“博斯普鲁斯海峡每天都孕育着新的灾难。”


第6版()
专栏:

北约外长会议强调加强防务
主张保持足以遏制侵略和顶住压力的力量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十二月八日和九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冬季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北约十五国的外交部长,会议着重讨论了东西方关系、北约组织的防务情况、苏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中欧裁军谈判和中东等问题。
会议前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伦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华沙条约组织继续加强武装,已经超出了它的合理的防务需要”。他说,“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活动,特别是在非洲之角的活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他指出,“不可避免的是,我们要把更多的有效的资源用于防务上,以维护我们战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公报说:“部长们关切地注意到,华沙条约组织军事力量的稳步增长必然会对东西方关系投下阴影。部长们强调了联盟的防御性,他们认识到,联盟的安全的基础是联盟保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足以遏制侵略、顶住压力、或者必要时保卫成员国领土完整的力量。他们断言,他们决心采取必要步骤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方面,部长们重申了他们的看法:早日实行盟国之间的防务合作协定会加强整个联盟的防务,特别是在地中海的防务。”
公报在谈到中欧裁军谈判问题时说,“这种谈判只有在产生消除中欧(北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地面部队现有的悬殊和保证不削弱(西方)各盟国的安全这样的结果时”,才能“对加强欧洲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
公报在谈到地中海局势时说,部长们“再次强调他们重视保持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均势。他们要求理事会继续进行它就这个问题进行的磋商,并在下次会议向他们提出报告”。
公报在谈到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最近事态发展时说,部长们“表示支持美国为缔结一个保持和加强战略稳定、照顾到联盟的安全利益与关注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所作的努力”。
另一方面,公报在谈到东西方关系时也说:“部长们重申他们决心谋求缓和,谋求与东欧国家的更好的了解。”“部长们注意到,虽然东西方关系最近的进展是不平衡的,但是有一些有利的趋势。他们决心发展这些趋势,谋求在广泛的国际问题上与华沙条约国家进行合作的一种更广泛的格局。要使这种努力成功,就需要有关各国政府互惠和采取克制态度。不能有选择地奉行缓和政策。”
公报最后说:“北大西洋理事会下次会议将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三十日和三十一日在华盛顿举行,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


第6版()
专栏:

芬兰加强北部地区防务
北部芬兰军区司令强调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
新华社赫尔辛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日电 据芬兰总参谋部十二月一日宣布,芬兰政府决定改变地面部队的部署,以加强芬兰北部地区的防务。
根据这项计划,到一九八五年,芬兰地面部队五分之一的力量将驻守在芬兰北部地区。同时还将加强这一地区的空军力量和防空部队。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七日电 十二月六日,芬兰全国各地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和阅兵式等活动,庆祝芬兰独立六十周年。
在芬兰北部城市奥卢,十二月六日举行了全国性的阅兵式。参加这次军事检阅的有北部芬兰军区的十三个部队,其中包括步兵、炮兵、工兵、通讯兵和飞行部队等兵种。同一天,芬兰其他军区和地区的部队也举行了类似的阅兵式。
北部芬兰军区司令马格努斯·哈克萨洛中将在奥卢阅兵式上检阅了部队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芬兰国防力量在捍卫芬兰独立和主权方面的作用以及加强北部防御的意义。


第6版()
专栏:答读者问

苏美两霸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问:十一月一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贡献》中提到苏美两霸争夺的重点在欧洲,主要的根据是什么?
答: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欧洲由于其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是两霸争夺的战略重点。
一、政治上有重大的利害关系
欧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地带,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成员国集中的地区。苏美两霸一面各自积极控制东欧和西欧,一面竭力向对方控制下的那一部分欧洲进行渗透。苏联的政治中心同它的经济、军事中心一样,一直在欧洲。苏联欧洲部分的人口和工农业产量均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它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有九个全部在欧洲,有两个部分在欧洲。东欧的工业潜力、军事力量和战略地位,是苏联可以用来推行全球战略的前沿阵地。东欧是苏联对外扩张的重要阵地,西进可以作为它侵略西欧的桥头堡,南进可以作为它渗透地中海、北非的跳板。美国的主要盟国多数在西欧。美国控制了西欧,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地位,并利用这个地区作为它向东欧渗透对抗苏联的重要前哨基地。
二、经济上有巨大的利益
欧洲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现代工业和金融贸易高度集中的地区,对苏美两霸来说是一块大肥肉。当前,欧洲特别是九国共同市场在世界上是一支巨大的政治经济力量。西欧共同市场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接近美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更是远远超过苏美两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见下表)。苏联利用“经互会”,控制了东欧国家的经济命脉。东欧是它的商品销售市场、“附属工厂”和
“果菜园”。苏联的对外贸易近一半在东欧。到一九七六年底止,苏联给“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的“经援”累计额为六十九亿美元,“军援”累计额八十亿美元。西欧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一九七五年底美国对西欧的私人直接投资累计额为四百九十六亿美元,占它对外私人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七。一九七六年,美国对西欧的出口额占它的总出口额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二,从西欧的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八。
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军事上,欧洲西临大西洋,南面隔着地中海同非洲、中东相望,东面同亚洲大陆相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近代,欧洲曾经是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活动的中心,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目前,苏美两霸军事部署的重点都在欧洲。苏联在欧洲本土和东欧地区,集中了它的四分之三的军队。美国驻欧部队三十一万,占美海外驻军总数的一半以上。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直接对峙(见右表)。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教唆有理
苏联的一些观众对苏联电影宣传“卑鄙龌龊”、“令人作呕”的东西表示愤慨,纷纷写信指责放映的黄色影片“给青年上情欲课”,要求立即取缔。《苏联电影》杂志竟气急败坏,反唇相讥,责骂观众少见多怪,“不懂礼貌”,甚至用挖苦的口吻说:“如果对电影很不喜欢,万不得已可以退场,但不要用批驳的话影响邻座的人,也不要使劲摔门。”好一副教师爷的丑恶嘴脸!照这些教唆犯看来,诲淫诲盗是天经地义,谁要反对就是无礼。这种被苏联观众称为“卑劣的影片”,不仅不应取缔,而且要多加炮制,观众多见了也就少怪了。真是教唆有理!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颠倒“黑”“白”
非洲和世界各国一致谴责南非当局最近制造名为博普塔茨瓦纳的“黑人家园国”,是坚持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的产物。但是,这个傀儡国的“总统”在粉墨登场之日却有妙语和妙举。此人为了表示他希望在他的领土上废除种族歧视,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任命两名白人任博普塔茨瓦纳内阁的部长。难道南非的问题是白人受到黑人的歧视吗?这位由沃斯特扶植起来的“总统”竟然如此地颠倒“黑”“白”,实在叫人啼笑皆非。


第6版()
专栏:

苏美裁军谈判
苏美裁军谈判主要是指苏美两国的所谓“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会谈的第一阶段是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起至一九七二年五月先后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共召开一百二十三次全体会议,最后签署了“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有效期至一九七七年十月。第二阶段会谈自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开始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心议题是拟定一项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永久性条约”,以取代“临时协定”。但直至今日,双方谈了五年还是争持不下。这充分说明了苏美核会谈不过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制造“缓和”假象而进行的一场旷日持久、勾心斗角的骗人把戏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日内瓦举行的裁军委员会会议,这个会议名义上由三十一个国家参加,但实际上是由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


第6版()
专栏:名词解释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名义上是讨论所谓欧洲的安全和合作问题的会议,实际上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利用它作烟幕加紧在欧洲和欧洲以外地区进行争夺。参加会议的有三十三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
苏联是“欧安会”的积极鼓吹者。早在一九六四年,它就抛出召开“欧安会”的建议。经过同美国的长期讨价还价,在一九七二年五月双方才协议筹备召开“欧安会”。又经过了两年多的激烈争吵,才于一九七五年七月三十日到八月一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三十五个与会国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签署了会议的《最后文件》。
苏联积极鼓吹召开“欧安会”,企图通过这个会议制造“缓和”假象,麻痹和分化西欧,排挤美国在西欧的势力,以便苏联向西欧渗透和扩张;同时,维持和加强苏联对东欧的控制。美国则企图巩固它在西欧的地位,并同苏联争夺东欧。
今年十月四日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所谓“欧安会”后续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一九七五年赫尔辛基会议《最后文件》的规定召开的。据宣布,会议的任务是检查两年来执行“最后文件的规定和执行会议规定的情况”,并就“增进欧洲安全与合作”采取新的措施和建议的问题“交换意见”。结果这次会上也是吵得一塌糊涂。
这次“欧安会”后续会预定开至十二月二十日。如那时与会各国不能商定出《最后文件》,将于一九七八年一月中旬至二月中旬继续开会。


第6版()
专栏:

中欧裁军谈判
中欧裁军谈判全名叫“关于裁减中欧武装力量和军备的谈判”。由苏美分别把持的两个军事集团(华约和北约)中的十九个国家参加的中欧裁军会议,于一九七三年十月三十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第一次会议以来,历时四年,开了一百四十五次全体会议,迄今没有解决任何一个实质性问题。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极力兜售的中欧裁军谈判,只是它们用来掩盖争夺欧洲的一场骗局。
苏美双方谈判的是裁减两个军事集团在中欧的驻军。苏联控制的华沙条约组织在中欧保持着占有很大优势的地面部队和大量的坦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则在战术核武器方面多于对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谈判中一直坚持各自的“裁军方案”。其中心目的都是力图保持各自的优势而削弱对方的实力。在谈判争吵声中,军队和军备不仅没有裁减,反而一天比一天增加。特别是苏联驻中欧的部队已经增加到了六十多万人,还增加了新型坦克和进击飞机。


第6版()
专栏:

九国共同市场和美国、苏联的经济力量对比(1976年)
共同市场 美 国 苏 联人口(万)  25,880 21,512 25,667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14,750 16,920 9,370对外贸易额(亿美元)  6,662 2,422  753黄金和外汇储备(亿美元)  708  183  ……粗钢产量(百万吨)  134  116  145
资料来源:①《美国总统国际经济报告》,1977年1月。
②《联合国统计月报》,1977年10月。


第6版()
专栏:

北约和华约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对比
北约和华约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对比
(1977—1978年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地面作战部队人数 1,190,000人 1,335,000人作战坦克  11,000辆  27,200辆作战用战术飞机 3,300架  5,650架战术核弹头  7,000个  3,500个
资料来源: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一九七七——一九七
八年军事力量对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