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埃及人民支持政府关闭苏联领事馆和文化中心
开罗《消息报》指出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必须采取这一措施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电 据开罗报纸报道,埃及广大群众和舆论,支持埃及政府关闭苏联在埃及的领事馆和文化中心的决定。
十二月八日,许多埃及人到苏联大使馆前,高呼谴责苏联政府的口号。
埃及《消息报》在同一天发表的题为《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的社论中指出:“关闭这些文化中心和领事馆,实际上是我们的民族自尊感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苏联应当懂得“埃及是一个完全的主权国家,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保护和任何人的摆布”。
社论强调说:“这些文化中心已经变成了对埃及搞破坏的场所。”


第6版()
专栏:

伊朗和阿曼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
海湾地区安全靠沿岸各国维护不容外来干涉
卡翁达总统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在斗争中加强团结
据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八日电 据波斯通讯社报道,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应阿曼苏丹国国家元首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的邀请,对阿曼苏丹国进行了四天的国事访问后,十二月八日下午回到了德黑兰。
十二月八日在德黑兰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说:“两国领导人强烈谴责任何外来大国干涉本地区的事务,并且认为这种干涉有损于两国的利益以及这个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
公报在谈到海湾地区的安全时说:“他们强调,维护本地区安全和稳定只能是本地区沿岸各国自己的责任,并且表示希望由集体来履行这一责任。”
两国领导人还回顾了中东地区形势最近的发展,并且表示,“为了在这个地区实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需要各方继续进行积极的努力”。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表示,他们坚信,伊朗和阿曼之间需要密切合作,以便维护霍尔木兹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国际航行的自由和安全,这对两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据新华社卢萨卡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电 据这里的报纸报道,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十二月八日在这里举行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在争取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斗争中加强团结。
卡翁达总统说,鉴于洛美协定执行两年多以来的发展情况,第三世界国家除了进行共同努力外,没有别的选择。事态的发展着重说明了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之间在争取不断的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斗争中需要更高度的合作、自助和集体的自力更生。卡翁达总统强调,处在强国控制弱国而使之对其有利的世界中,我们继续生存的希望就在于通过团结来加强我们的力量。


第6版()
专栏:

南联邦执委会副主席兼外长访问西班牙
双方主张地中海沿岸国家发展关系巩固和平安全
新华社马德里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七日电 应西班牙外交大臣马塞利诺·奥雷哈的邀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米洛什·米尼奇十二月五日至七日对西班牙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同马塞利诺·奥雷哈外交大臣举行了会谈。
在访问期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西班牙政府首相阿道弗·苏亚雷斯和西班牙议会议长安东尼奥·埃尔南德斯·希尔接见了米尼奇。
访问结束时双方发表的公报说,两国部长“就发展西班牙—南斯拉夫关系,并就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领域中若干最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富有成果地交换了意见。”
公报说:“在研究地中海局势时,两国部长强调他们的国家主张在一切领域中都以平等的权利发展沿岸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巩固地中海的和平与安全。”
公报说:“两国部长关切地注意到在非洲、近东和地中海的危机的根源还没有得到消除,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一个严重威胁。关于近东问题,双方认为他们毫不动摇地主张:以色列从一九六七年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出;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包括建立国家的权利,以此作为公正和持久的解决条件。”
公报谴责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公报还认为有必要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关于国际经济问题继续进行已经开始的对话。


第6版()
专栏:

东欧国家利用本国能源减少依赖进口
保加利亚限制液体燃料消耗量 波兰加速建设褐煤发电工业区
据新华社索非亚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保加利亚部长会议最近发布的一项关于限制液体燃料消耗的决议规定,为了尽量使用保加利亚本国的煤炭,禁止把固体燃料炉改为液体燃料炉,同时,要把某些液体燃料装置改为固体燃料装置。
保加利亚所需的液体燃料,主要从苏联进口。近年来,苏联不仅大大提高了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原料、燃料价格,而且还限制了供应数量。东欧国家为在贸易协定之外得到苏联的原料和燃料,只好出钱出人,到苏联领土上与苏联“共同开发”资源。
据新华社华沙电 波兰正在彼得库夫省贝夫哈托夫加速建设一个新的大型褐煤发电工业区,以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发展电力工业,满足国内能源需要和减少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赖。
贝夫哈托夫是波兰目前国家投资最大的工业区,投资额约为七百亿兹罗提。
贝夫哈托夫工业区包括两大工程,一座露天褐煤矿和一个大型发电厂,都是由波兰自己设计和自己建设。
贝夫哈托夫褐煤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测测定,地下蕴藏有十二亿吨褐煤,煤层最厚度有五十米,离地面仅一百五十米。波兰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在这里建设露天煤矿。按计划该工程的第一部分将在一九七九年年底竣工投产。整个工程将于一九八五年竣工,年产煤四千万吨。
贝夫哈托夫发电厂将安装十二个发电机组,每个机组发电能力为三十六万千瓦,总发电能力为四百三十二万千瓦。第一个发电机组按计划将于一九八○年发电。全厂将于一九八五年投产,年发电量为二百八十亿度,相当于波兰一九七六年全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第6版()
专栏:

不怕威胁坚持斗争沉重打击垄断资本
美国煤矿码头等工人举行大罢工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东部煤田的十三万煤矿工人十二月六日开始罢工,抗议资方企图侵犯煤矿工人合法权益的无理态度。这是三十五年来美国煤矿工人发动的第十次全国规模的大罢工。
这次罢工是在劳资双方就签订一项新的合同进行了两个月的谈判而毫无结果的情况下爆发的。这次谈判一开始,资方就对工人的权益采取了全面进攻的立场,无理要求在新合同中列入限制矿工罢工权利的条款,企图以扣发工资和不增加矿工保健费用及退休金威胁工人不得举行自发性罢工;资方还企图在新合同中塞入早已遭到矿工们拒绝的允许资方以停职或解雇来惩处缺勤工人的条款,以及取消原合同中关于安全检查人员有权关闭“即将发生危险”的矿井的条款等等。在谈判过程中,资方一再向工人施加压力。十一月二十三日,资方威胁说,如果谈判破裂、工人举行罢工,就要全部取消工人的保健费和伤亡者及其亲属的抚恤金,八万多名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也要减少或停发。但是,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美国煤矿工人不怕威胁,毅然在“没有合同,就不上工”的口号下举行了这次大罢工。
罢工已使美国上千个矿井关闭,全国的煤产量将减少一半左右。
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五万名码头工人十月一日开始的抵制集装箱运输船的罢工斗争,坚持了两个月以后,于十一月三十日胜利结束。
码头工人克服重重阻挠,顽强坚持罢工斗争。十一月下旬,有的港口进一步发展为总罢工,终于迫使资本家基本上满足了工人的要求。
罢工还得到了美国西海岸和西欧一些国家码头工人的支持。
这次罢工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垄断资本,使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美国商务部承认,码头工人的罢工是造成十月份成为美国历史上贸易逆差最大的一个月的一个重要原因。美联社说,码头工人罢工“实际上使美国所有的工业部门都遭到打击”,每罢工一天,就使美国经济损失八千万美元。
一万八千名铁矿工人八月一日开始的罢工斗争,还有一万工人在继续坚持。洛克希德飞机公司近两万名工人的罢工斗争也在继续,这次罢工已经坚持了近八个星期。
此外,波音公司二万四千名飞机制造工人从十月四日到十一月十七日坚持了四十五天的罢工斗争,通用汽车公司设在范奈斯和多拉维莱两地的装配厂八千六百名工人不久前也举行了大约十天的罢工,夏威夷七千二百名制糖工人从十一月二日到二十一日也举行了罢工。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语重心长
已经九十高龄的日本前首相片山哲,虽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仍念念不忘日中友好,特意委托夫人把口述的一封信面交日本现任首相福田,敦促他迅速、果断地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片山老人对日中友好的一片心意,确实诚挚感人。遗憾的是,在今天日本政界中,有的人却不是以日本的民族利益和亚洲和平安全的利益为重,在这个问题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他们听到片山先生语重心长的叮咛,能无动于衷乎?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罪有应得
苏联塔斯社攻击埃及决定关闭苏联在埃及的文化中心和领事馆是对苏联“采取不友好行动”。但是,正如埃及总理所宣布的,埃及所以采取这一措施,是由于苏联利用这些“文化中心”和领事馆干涉埃及内政和进行颠覆活动。一个国家在别国搞干涉和颠覆,难道是什么友好行动吗?自己对别人不友好,却要别人友好相待,哪有这个道理?阿拉伯有句谚语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埃及正是照此办理。苏联在埃及干尽坏事,遭到惩罚完全是罪有应得。


第6版()
专栏:柏林通讯

褐煤之乡
初冬的一天,我们来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褐煤之乡——科特布斯专区,访问了“青年褐煤矿企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产国,而位于共和国东南部的科特布斯专区又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褐煤生产中心。这里不仅集中了全共和国褐煤储藏量的百分之六十,而且全共和国褐煤开采量的一多半都出自这里。
当我们来到“青年褐煤矿企业”参观时,看到绵延数公里长的露天煤矿区,庞大的轮斗铲或链斗铲正在挥动巨臂剥离土层,排土桥则用它数百米长的输送带不断地把泥土送到远处,火车在密布的铁路线上繁忙地将开采出来的褐煤运送出去。
最 重 要 的 能 源
“青年褐煤矿企业”的总经理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褐煤是我们最重要的能源。”
早在十六和十七世纪,科特布斯地区就已经开始开采和利用褐煤了;十八世纪中叶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成功将粉尘状的褐煤压制成煤砖,有力地推动了褐煤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露天煤矿的建设在这里就已略具规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褐煤在这个被分裂的国家更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它唯一可以大量开采和利用的燃料资源。据介绍,褐煤的科学利用,满足了这个国家百分之六十的能源需要。
然而,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褐煤生产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许多老矿已开采殆尽,需要建设新矿,而每一新矿的兴建就需要投资五到十亿马克,施工六到十年。又如,由于矿区地质条件越来越差,为开采每吨褐煤所需剥离的土方、排出的地下水量也大大增加,褐煤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褐煤工业还要不要继续发展,一度似乎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政策中的一大难题。
一 段 曲 折 的 路
据一些朋友介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六十年代在石油进口成倍地增长、本国褐煤生产条件日益困难的时候,曾经出现把这个国家的能源供应从以褐煤为基础转为以石油、天然气为基础的主张。尽管后来的事实很快证明上述那种主张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但是对于进口石油前景的乐观估计,却一直存在到七十年代初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褐煤工业的发展,使褐煤的产量一度停滞不前。一九七四年六月,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理论刊物《统一》杂志还写道:“同苏联牢不可破的兄弟联盟,保证着我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稳定的进口,而不受经济形势动荡和人为的缩减或物价上涨的影响。”
当我们同“青年褐煤矿企业”负责人谈到那种以石油代替褐煤的主张时,他笑了一笑说,好在我们没有那样做,不然,我们今天更会受进口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了。接着,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这里生产的褐煤质量并不很好,它的发热量只有石油的四分之一,每吨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五十,所以要生产八吨褐煤才能顶上一吨石油,化费是不小的。但是,目前八吨褐煤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一吨进口石油的价格。因此,“青年褐煤矿企业”的生产还要继续发展,他们计划,到一九八○年,年产量要从目前的三千万吨增加到八千万吨。
确 定 的 方 针
近两年来的事实,似乎已经扫尽了这里对发展褐煤生产所残存的疑虑。无论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的讲话,还是报刊文章,都一致认定“褐煤目前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头号能源”,
“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的能源资源”,“加强扩建本国的原材料和能源基础”,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这已经是一再强调的方针。
一九七五年五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次召开了全国性的褐煤能源会议,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国的燃料资源,此外,新的五年计划规定对褐煤工业作大量投资,到一九八○年要扩建五个、新建十个露天褐煤矿。为了保证褐煤和其他原材料开发的长远需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地质勘探工作近几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一九七四年成立了地质部,一九七七年成立了专门研究所,计划到一九八○年再探明二十到三十亿吨的褐煤可采储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褐煤生产已经完全机械化,而这些机器设备都是本国制造的。目前,人们正在设计、制造效率更高的设备,以加速生产。在“青年褐煤矿企业”的一个矿上,正在安装一台迄今最大的轮斗铲,它重达八千八百吨,每小时可挖土一万四千方,其效率几乎等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目前使用的同类机器的两倍。
这次褐煤之乡的参观访问,使我们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褐煤生产的现状和人们寄予的希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们决心发展褐煤生产为国民经济提供可靠能源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有理由相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工人阶级和科技人员,将会排除困难,在这方面作出更好的成绩。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