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真是活雷锋”
——老贫农邢自德舍身拦车救外宾
十月十九日早晨,一辆崭新的大型轿车载着日内瓦国际组织职员访华团的二十名外宾,从安阳市出发,前往林县红旗渠参观访问。
公路上车来人往,一片繁忙。公路两侧的田野里,山坡上,公社社员正在运土搬石,填沟修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汽车在柏油路上疾驶,外国朋友望着车窗外改造山河的景象,兴致勃勃,谈笑风生。
司机想早一点赶到林县,就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汽车风驰电掣般前进。十一时四十五分,汽车开到太行山脚的马家公社时,巧遇公社社员们正在爆破石山,当外宾的车子高速驶向危险区时,一位正在站岗放哨的青年社员打了一个手势,示意停车。司机误认为他要搭车,急于赶时间,没有停车。一场严重的事件就要发生。这时汽车前方站着一位手持铁锹年近六十的老人,见车疾驶而来,便一个箭步猛扑路面,横卧路心,用身体拦车。司机被迫急刹车,汽车在离老人两米的地方停住了。目睹此状,司机疑惑不解地问:“出了什么事?”
“危险!前面放炮!”老人急速回答。
话音刚落,前面二百多眼炮接二连三地响起来了。顿时,山坡上硝烟弥漫,乱石横飞,纷纷撒落在公路上。
这位舍身拦车保护外宾安全的老人名叫邢自德。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使车子上的外宾感动万分。他们纷纷下车,围着邢自德,激情地握手、道谢,拍照留念。访华团团长克里斯廷紧紧握着他的手向全团团员提议说:“邢自德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从今天起,我们代表团就改名为‘邢自德访华团’,以纪念这位勇敢的老贫农舍己救人的光辉事迹。”所有外宾热烈鼓掌表示赞同。团员勒巴尔拍着邢自德的肩膀说:“你是英雄。真是活雷锋。过去西方都把这类事说成纯粹是宣传,现在我们亲眼看到了事实。”团员格萨纳说:“中国人民的道德水平高,这是世界上少有的。”
炮声停止了。邢自德赶到前面去查炮,清除公路上的石块,直到确保安全时,才招手让外宾的汽车通过。汽车开动了,外宾们不断招手,热烈鼓掌,向邢自德告别。
邢自德今年五十九岁,是马家公社交口大队革委会委员、大队治安主任,曾多次受到县和公社的表扬,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十月下旬,日内瓦国际组织职员访华团结束访华前,在北京给邢自德写了一封信,二十位来自十一个国家、十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都在信上签了名,再一次向邢自德表示他们的崇高敬意。信中说:
“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中国农民随时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生动范例。
这一事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探家献血为亲人
今年四月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某部一连给养员吴长义,从部队回家探望因重病住在平原县第二医院的母亲。娘俩叙谈着,一杯开水还没喝完,听说六号病房来了一个危急病人。吴长义来到六号病房一看,病人是一位五十七岁的老大娘,已经休克,只见她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正在抢救的医生对患者的亲属说:“大娘病情很重,急需输血,否则有生命危险!”这个医院没有血库,患者的儿子李会平在外地工作,两位亲属的血型又不对,唯一可以输血的是患者的妹妹,而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瘦弱妇女。吴长义看到这种状况,把袖子一挽,对医生说:“来,抽我的吧,我是‘O’型血!”医生连连摆手:“你刚到家还不到一个小时,母亲又重病在床,不能抽你的。”患者家属也坚决不同意。吴长义向前跨了一步,恳切地说:“我是人民子弟兵,大娘和我亲娘一样,快抽吧!”吴长义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得患者家属不知说什么好。年轻的护士含着激动的泪花从吴长义身上抽了三百毫升鲜血。输血以后,病人的脸色慢慢红润起来。子弟兵献血救亲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平原县。


第4版()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奋战洪水救儿童
八月,滇西北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的暴雨,金龙河水一个劲地往上涨。一天傍晚,昆明部队某部生产点的炊事班长苏发久和战士李德,来到金龙河边观察水位。“救人呀!救人呀!有人落水了!”听到急促的呼救声,苏发久和李德立即奔了过去。
原来,附近白族村寨的一群小学生放学回家,路过一座用油桶接起来横跨在金龙河上的渡槽时,女同学严正娘不慎失足一滑,掉进了金龙河中。河水浑浊,波涛翻滚,严正娘随着激流飘浮,时隐时现,情况万分危急,几个小同学急得大声呼救。
苏发久、李德顾不得脱掉衣服,就双双跳入激流,奋力向严正娘游去。一个漩涡把苏发久卷入水底,几口浑水呛得他头昏脑胀,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把小同学救上来,继续奋力朝前游去。共青团员李德游了一阵没有追上落水的严正娘,突然想起这里离剑湖已经不远,要是溺水儿童被冲入茫茫剑湖中,那就更难救了。他急中生智,急忙游向岸边,爬上河堤,然后向着剑湖入口处猛跑,抢在溺水儿童前面,纵身跳入河中,一把抓住严正娘的衣服,把她托出水面。这时,苏发久也游到跟前,他俩使尽全力,把人救上了岸。严正娘得救了。严正娘的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们真是毛主席、华主席教育出来的活雷锋。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热情照料十一年
一九六六年冬,渤海前哨某部守备连八班战士胡广东、王家春在访贫问苦中了解到,驻地山后大队五保户邹明让老大爷是一位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渔,身上至今还有渔霸的鞭痕和遭受国民党兵殴打的伤疤。他俩想:老人七十多岁了,无儿无女,虽说有生产队照顾,生活上还有不少困难。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应该以雷锋为榜样,把党和毛主席的温暖送到老人心上,帮助他克服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度过幸福的晚年。他们回到班里把这个想法一讲,得到了全班的支持。
十一年来,八班的同志协助生产队照顾老人想得很细,做得非常周到。夏天,他们为老人杀蝇灭蚊;到秋后,便利用星期天和中午休息时间上山拾柴,及早为大爷准备好过冬柴草。为了使柴草不至于被阴雨淋湿,同志们还从山上搬来一块块石头,给邹大爷盖了一间柴草房。年迈体弱的邹大爷一犯病,全班就轮流护理。一次,战士张荣达得知老人有病,吃不下饭时,立即请假跑了五里多路,从供销社给买来开胃的山楂。老人感动地说:“旧社会,谁把我们这些穷渔花子当人待?!治病没钱买药,想吃家里没啥。如今,不仅队里照顾我,你们也事事替我想到,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八班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可照顾邹大爷这件事,一直一茬一茬地往下传,从来没有中断。


第4版()
专栏:学雷锋 见行动

解放军驻内蒙古某部六连干部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驻地各族人民群众的赞扬。这是战士王志刚在旅途中为旅客送水。
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李先念副总理会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友好访华团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今天上午会见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友好访华团。
会见时,李先念副总理同清水正夫团长,森下洋子、外崎芳昭副团长,清水哲太郎秘书长等日本朋友一一握手,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有关方面负责人孙平化、王晓云、王布云等。
访华团将于近日内离京赴我国南方访问,然后回国。(附图片)
李先念副总理会见以清水正夫为团长,森下洋子、外崎芳昭为副团长,清水哲太郎为秘书长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友好访华团。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什图拉大使和夫人举行招待会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三十三周年
乌兰夫、耿飚、王震等应邀出席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讯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什图拉和夫人今天下午举行招待会,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三十三周年。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联部部长耿飚,国务院副总理王震,邮电部部长钟夫翔,外交部副部长余湛,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迟浩田,外贸部副部长郑义山,外经部副部长魏玉明,对外友协副会长丁雪松。
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画展览》开幕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画展览》今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外交部副部长余湛,文化部负责人石敬野,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副会长林林,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贾汀,画家华君武、吴作人、古元、罗工柳和首都群众数百人出席了开幕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全明洙和夫人,朝鲜绘画展览代表团团长、朝鲜文化艺术部美术指导局副局长金春生,朝鲜美术指导所所长金勇学,朝中友协秘书长李胜俊以及在京的朝鲜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这次画展共展出六十二幅作品,包括朝鲜现代画、古代画和壁画。这些作品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继承和发扬了朝鲜民族美术的优秀传统。展览反映了朝鲜人民在金日成主席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描绘了朝鲜壮丽的自然风貌,表达了朝鲜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这次展览是由对外友协举办的。在开幕式上,王炳南会长和全明洙大使先后讲了话。开幕式后,中朝两国战友一起观看了展览。


第4版()
专栏:

风雪山区十八年
——沈琼在食管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河南医学院讲师沈琼在林县山区既当医生又搞科研,艰苦奋斗十八年,在食管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沈琼是河南医学院的一位老教师。一九六○年,他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伟大号召,参加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队,来到食管癌高发地区——林县,进行食管癌的防治研究工作。十八年来,他一直坚持在农村第一线,一边参加劳动,为群众治病;一边调查食管癌的发病情况,进行科学研究。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为攻克食管癌这个难关而呕心沥血。
在调查和治疗中,沈琼所遇到的病人,多是食管癌中晚期患者。他从这里得到了启示:能不能寻找一种简便、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把食管癌消灭在发病初期?这是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主要途径。当时,诊断食管癌主要靠两种方法:一是爱克斯线透视,一是食管镜探查。爱克斯线透视,只能发现中晚期病人,不能发现早期病变;食管镜探查,由于早期病变很不显著,也很难看出来,做得不好还会损伤食管。沈琼在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细胞学诊断早期癌的研究方面来。要搞细胞学,就得先有合适的工具能够从食管中取出细胞来。因此,设计一种对患者既不痛苦、又简便准确的新的工具,就成为首要的事。
沈琼开始试用一根胃管,在一端系上一个小气囊,想通过膨胀的气囊把食管细胞带出来。他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忍着恶心、呕吐、咽喉疼痛,把气囊和胃管吞下去、拉出来。但气囊太光滑,拉不出细胞。他在气囊外缠上线,但线容易脱落。他又在气囊外罩上一个妇女用的发网,虽然能拉出很多细胞,但网太粗,拉动时食管很痛,不利于患者。后来,他又用细丝线编结成丝网。就这样,边试验,边改进,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践,在上海橡胶五厂的协助下,一个比较理想的食管细胞学采取器终于试制成功了。
沈琼高兴地带着“采取器”,来到离县城二十多里的姚村公社进行普查。但是,检查了许多人,却没有发现一个癌细胞。怎么回事呢?是这些人中间的确没有一个癌患者,还是“采取器”不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沈琼和防治研究队的同志们一起,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大家认为,找不到癌细胞的原因,是对癌细胞的特点还没有真正认识和掌握。于是,他们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对一百三十多个应诊的中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细胞涂片,仔细进行观察分析,并参阅了一些有关细胞学的诊断资料,逐步认识和掌握了食管正常细胞、炎症细胞、增生细胞和癌变细胞的不同特点,从而使细胞学诊断食管癌的阳性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七以上。
研究用细胞学方法诊断食管癌,道路也是不平坦的。沈琼开始“拉网”检查时,发现的都是中晚期病人。为了找到早期食管癌患者,沈琼把半年多来的细胞学检查涂片又重新翻出来,一片一片地认真观察研究,终于在一张涂片的角落里,发现一个漏检的早期癌细胞,通过复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对病人作了手术治疗。他们把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作了对照,进一步证明了这确是一例早期食管癌,并把研究结果写成了《早期食管癌一例报告》。
第一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发现,使沈琼和防治研究队员们受到很大鼓舞。但是,怎么才能发现更多的早期患者呢?他们在实践中深深懂得,早期食管癌症状轻微,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不及时到医院检查求治,所以,医生坐在医院里能看到的,多数是中晚期病人,早期病人是很难发现的。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决定主动去找病人,深入到广大群众中进行普查。
林县地处太行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开展普查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不论是炎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腊冬,沈琼和防治研究队员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热情宣传毛主席的医疗卫生路线,介绍防癌知识,动员群众进行“拉网”检查。在普查中,沈琼把这些涂片的细微特征都详细地记下来,进行反复的研究。有一位贫农老大娘,普查中发现食管有癌变嫌疑。沈琼一连给她检查了七、八次,涂了几十张细胞涂片,一片一片地进行了仔细观察分析,直到弄清楚了才罢休。就这样,沈琼和防治研究队员们在中共林县县委的领导下,同北京医疗队以及当地医务人员共同战斗,十多年来走遍了林县的社社队队,进行了数万人次的食管癌细胞学普查和研究工作,发现了许多早期食管癌病人,使他们得到了及时治疗。
在细胞学诊断早期食管癌获得成功的同时,沈琼和防治研究队员们进一步探索出早期食管癌的爱克斯线特点和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症状,形成了细胞学、爱克斯线和早期临床症状三者结合的早期食管癌综合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从而基本上解决了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问题。
食管癌早期诊断的解决,为早期治疗创造了条件,取得了早期手术、放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效果。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北京医疗队队员攀雪山、过草地,来到阿里地区冈底斯山牧区,为藏族牧民防治疾病。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眼科三用激光治疗机制成
人民解放军福州部队总医院等单位研制成功眼科三用激光治疗机。现在,这台激光治疗机已正式应用于眼科临床。这台仪器除可以进行虹膜打孔、视网膜裂洞封闭以外,还可以把荧光眼底检查和激光治疗结合起来,准确地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和激光点射治疗。这台眼科三用激光治疗机体积小,造价低,照明清晰,瞄准准确,使用方便。


第4版()
专栏:

咸丰县积极发展黄连生产
湖北省咸丰县今年种了七千多亩黄连,现在全县黄连总面积已达一万五千亩。
黄连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咸丰县过去就有种植黄连的习惯。一九七六年初,县委加强了领导,促使黄连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今年到十一月中旬,全县已收购黄连一百二十担。


第4版()
专栏:

中药肌肉松弛剂——汉肌松广泛使用
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八十八医院科研小组成功地研制了中药肌肉松弛剂——汉肌松。经有关部门鉴定,药效显著,性能稳定,安全性大,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五点九八。
目前,已广泛使用,并已收入中国药典。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