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马达噪声吵了我们十几年编辑同志:
我是居住在上海市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的居民。我们的住房靠近京沪饭店的厨房。十几年前,为了防暑降温,京沪饭店在他们厨房的墙上,距离我们住房仅几米的地方装了一只抽风机马达,每天从早到晚开个不停。马达噪声整天在我们耳边隆隆地响。有时清晨五时多一点,马达就开了,把周围邻居全部吵醒。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等待你的是隆隆的噪声。星期天或生病时,中班、夜班在家休息时,耳边整天是马达轰鸣,使人烦恼、头胀、恶心,甚至耳聋,血压升高。
我们认为,只要对现有的抽风机马达适当作些改革,就能大大减低噪声,同时根本不影响京沪饭店防暑降温。为此,我们曾专门请教了上海工业设备研究所。他们热心支持,专门为此设计了两种简单的消音器,花钱少,效果好,技术要求也不高。我们多次把这种设计草图向京沪饭店建议,他们根本不理睬。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马达噪声依然整日不停地在耳边轰鸣……
这十几年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有关领导反映。虹口区原张区长曾亲自到我们家来实地调查,召集饭店领导和居民一起开会,明确指示马达噪声这样影响居民是不允许的,要尽快改革。可是京沪饭店的领导当面一口答应,过后还是老样子。我们又写信给区财贸组谢同志。他一次一次地到群众中来调查研究,并多次通知区饮食公司和京沪饭店领导早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是京沪饭店领导当面答应,过后好推就推,好拖就拖,至今已拖了十几年了!
编辑同志,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我们竟无端受噪声危害达十几年之久!为什么我们一次次恳求京沪饭店采取行动,这些领导同志就是不理睬呢?为什么上级领导几次三番指示他们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把这个问题尽早解决,这些领导同志竟阳奉阴违呢?为什么在群众把改革方案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仍旧置之不理呢?
上海市海宁路西街十四号二楼 丁钧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立即着手解决编辑同志:
丁钧同志反映我店马达噪声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的来信,我们作了认真的讨论,认为情况基本符合事实,意见也是中肯的。我们诚恳接受。
这几年,我店增添了一些电器设备,如鼓风机、排风扇、抽风机等等。这些电器设备,对发展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等,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增加了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几年来,在群众的帮助和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对这个问题作过多次研究,逐步作了改进。目前只剩下一只一点五千瓦功率的抽风机马达噪声还未妥善解决。对此,我们作了检查。主要是“四人帮”对我店工作的干扰和破坏,使我们没有很好地重视这个问题。今年九月,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与居民一起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你们又转来了群众来信,这对我们解决马达噪声问题是个促进。我们将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措施,立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城市噪声问题,使人民群众有一个比较安静的休息环境,这是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个方面。我们一定遵照党的十一大路线,解决好这个问题,让党的关心群众生活的优良传统真正恢复起来。
上海京沪饭店革委会


第3版()
专栏:编后

这不是小事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收到不少反映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读者来信。来信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例如:高音喇叭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工厂有害气体妨害邻近群众的健康;烟囱日夜下“黑雪”;污水浸坏了农田,等等。今天刊登的丁钧同志的来信中提到的噪声扰人的事,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
有的同志对这样的问题重视不够,把它们当作无碍大局的小事。其实,这不是小事。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社会环境的大事。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关单位都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例如,由于扩大生产的需要,为了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采用新设备带来副作用,等等。群众要求解决这些问题,有关单位也会有一定的困难:要搬迁工厂一时做不到,想改造设备却遇到资金、技术等问题。这些理由和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问题,只要思想上重视,决心克服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这里有一个群众观点问题。一些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又长期不去解决的单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看到自己一个单位的需要,没有想到周围群众的疾苦。群众要求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强调困难,作为搪塞群众意见的借口。这种态度只能说明他们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
上海京沪饭店的情况有一定代表性。他们的马达吵了周围群众十几年,群众多次提出意见,他们拒不解决;群众把改进办法送上门去,他们也不采纳,简直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现在他们对群众意见表示接受,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对群众的意见是接受还是拒绝,是真接受还是假接受,其标志是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头上的表态。鉴于十几年来的经验,人们有理由向京沪饭店提出希望:拿出实际行动来,切实解决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群众继续来信,反映京沪饭店真正接受了群众意见,消除了噪声,工作出现了新气象。


第3版()
专栏:

平原造林 林茂粮丰
新华社记者述评
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一九七一年华国锋同志主持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以来,华北、中原等平原地区的绿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许多地区实行农、林、牧统一规划,土、水、林综合治理,由“四旁”绿化向农田林网化发展。绿化规模由原来的一个队、几个队,发展到一社、一县、一个地区。“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的旧传统正在被人们改变。不少社队呈现出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
但是,就整个华北、中原地区来讲,平原绿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给这个地区遗留下来的缺林少材的状况,还要作很大的努力。
华北、中原是我国主要农产区,又是煤炭等工业的重要基地。过去由于林木稀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长期严重影响着这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家每年都从东北调来大批木材。所谓“北木南运”,主要就是运到这里。因此,在这个地区植树造林,对于消除风沙干旱灾害,加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长远的重要的意义。
一提到平原造林,通常遇到的一个思想障碍就是“平原到处是农田,哪来地方种树?”现在,就请这些“无地种树论者”看看河南省鄢陵、民权两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吧。
鄢陵县地处豫东平原老灾区,过去是“村无树,田无林,站在这村见那村”。现在,这里是“白天看不见村庄,夜晚看不见灯光,走路晒不着太阳,片片林网五谷香”。这个变化是鄢陵人民思想解放的结果。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破除“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的“老规矩”,大抓“四旁”绿化,把凡是能栽树的“四旁”隙地都栽上树。一九六九年全县实现“四旁”绿化。接着,又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把全县九十三万亩耕地,规划成七千多块,四周全部栽上树,大搞农田林网。这样,全县栽树达二千九百多万株,现在木材蓄积量约四十四万多立方米,实现了民用材自给有余。民权县的情况和鄢陵县差不多,不同的是,民权县在大搞“四旁”绿化的同时,还搞了风沙地造林,积极推广焦裕禄同志生前在兰考县提倡的农田里栽泡桐的经验,把全县适宜种植泡桐的八十一万亩耕地,全部有计划地间种了泡桐。现在,全县平均每人七十二棵树,结束了木材靠调入的历史,开始向国家提供桐材。
这两个县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平原地区搞绿化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平原地区大搞农田林网化,特别是在农田间栽泡桐,会不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平原地区开展绿化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
河南、山东等地有关科研部门和广大贫下中农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平原地区植树造林,是保障和促进农业、畜牧业高速度发展的一项重要建设,它的好处是:
一、大搞农田林网,可以减低风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农田小气候。人们都懂得遇到干旱用机器提水灌溉农田,却有不少人并不知道,生长在田间的每棵泡桐,都是一台不用油、不用电的“抽水机”。它可以从地下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空气湿度。树叶蔽荫,可以减少土壤蒸发,提高相对湿度,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至于林网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可以用挖沟切断通向农田的树根,一方面对树冠下的庄稼偏施水肥、轮种作物,或选用泡桐等根深、叶稀的树种,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据许昌农学院农田林网化研究组实地测定,林网边缘为减产区,占林网面积的百分之二点二,林网投影区为平产区,占百分之九点四,其他为增产区,占百分之八十八点四。总的说来,有林网保护的农田和没有林网保护的农田相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林网保护的农田是增产的。正如社员群众说的:“林网影响一条线,保护农田一大片”。
二、为发展农业、畜牧业提供大量的肥料和饲料。树叶可做饲料,又可肥田。据测定,刺槐、泡桐的树叶含氮量分别超过绿肥之王紫穗槐含氮量的一倍和两倍。一棵八至十年生的泡桐,一年的鲜叶达二百斤,相当于二十八斤半豆饼的含氮量。如果一亩地间种四棵泡桐,就相当于施一百一十四斤豆饼。难怪有人称泡桐为“田间氮肥厂”。
三、为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据计算,一棵十年生的泡桐,木材价值约为一百元。这就是说,每栽一棵泡桐,就相当于每年积累十元人民币。现在豫东的不少社队,林木的收入已经成为增加集体经济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泡桐又有“活银行”之称。
平原地区大搞农田林网的好处,已经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那种“粮食不上纲,林业顾不上”、“粮林一齐抓,必有一头瞎”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事实说明,各级党委只要紧紧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努力克服农林对立的思想,深刻理解农、林、牧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绿化造林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大搞农田林网化的积极性,就一定能使所在地区郁郁葱葱,林茂粮丰。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跑在时间前面的谢宗明
新都机械厂这个优秀车工已在干一九八○年的活了
四川新都机械厂学铁人标兵、共产党员谢宗明去年一年就干了两年的活,今年头十个月他干的活已超过四千个工时。按日常定额计算,他眼下已在干一九八○年的活了。
谢宗明的这些成绩,是他抓紧极不显眼的一分一秒夺来的。他原是铣工,后来看到车工班人少活重,而自己的活不多,便主动要求当了车工。在“四人帮”到处挥舞“唯生产力论”大棒的日子里,他坚持出满勤,干满点,坚守岗位,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清除了“四人帮”,谢宗明的劲头更足了。为了把被“四人帮”干扰破坏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他每天早来点、晚走点,苦干加巧干,尽量降低加工时间,一个人顶起了过去需要三个人倒班干的两道工序。有些由粗车到精车的工序,一般得走两三刀,但他摸准规律,一刀即成,工效提高了一倍多。精加工时,一次走刀要用四五分钟,他就抓紧这个间隙磨车刀、搬零件,节省了许多辅助工时。他就用这些办法每天成倍地超额完成任务,月月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
今年六月份,全厂开展生产会战,谢宗明班里人手紧,任务重。生产流水线上,有两道工序因两个同志病休而“卡壳”了,他就主动要求把那两道工序顶了起来。当时他整天忙得汗水直流,但还是供不上下几道工序的需要。能否再找到别的门路呢?他边干边算,终于发现两道工序走刀行程一长一短,只要适当调节走刀速度,设法缩短装卸时间,就能同时操作两台车床,把两道工序一齐干。试验成功后,他就奔跑往返于两台机床之间。这样虽然累一些,但流水线却畅通了。结果六月份他一个人完成了四百六十七点四个工时,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车间的最高纪录。
谢宗明所以这样争分夺秒地拚命大干而且总是走在时间前面,主要是因为他心目中深深地刻着“一年、三年、二十三年”的时间表,牢牢地印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他常说:到本世纪末,只剩下二十三年了。要使华主席、党中央提出的抓纲治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变成现实,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就得抢时间,争分秒,革命加拚命大干社会主义。他考虑的不只是个人的工时完成多少,更关心的是班组、工段、车间以至全厂的生产进度。每天下班时,谢宗明总要把全工段的生产情况摸个透,发现短线,及时向工组长提出来,并主动要求参加突击,保证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萍乡市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
城市供应逐步改善,猪肉、蔬菜已基本自给
据新华社南昌电 江西省萍乡市郊区的农副业生产最近这几年里越搞越好,城市的供应逐步改善。一九七四年以来全市粮食的自给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猪肉、蔬菜已经基本自给,茶叶自给有余。鲜鱼、水果的收购量最近这几年里也逐步增加。
萍乡市是个工业城市,过去城市人口的口粮和其它副食品主要靠外地供应。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共萍乡市委把发展市郊农副业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领导。从一九七三年起,市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农业,同时还由一名副书记、三名常委专门抓,并从市级机关抽调五十多名干部充实了区、社领导班子,加强了农业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全市各行各业每年都抽出上千名工作人员,到一些后进社、队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帮助后进社、队快步赶上来。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市郊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流经这里的袁河和萍水已经初步得到治理,全市郊区共兴建各种水利设施一万八千多处,旱涝保收农田达到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改造低产、冷浆田三十五万亩,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今年全市平均亩产粮食一千一百多斤;植树造林十九万亩,每年还要垦复大批油茶林;养猪、养鱼业也迅速发展。
工业在萍乡市郊的农业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在中共萍乡市委的组织下,几年来这个市的煤炭、钢铁等企业大力支援郊区各社队发展“五小”工业和社、队企业。这些工业和社、队企业坚持为农业服务,使郊区农村在排灌、脱粒、植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萍乡市的商业部门过去只做买卖,不问生产,结果许多农副产品货源不足。近几年来,他们帮助郊区社、队兴办起三百多个多种经营基地,使萍乡市的工人吃到了本地出产的茶叶、黄花、桃、梨、西瓜和柑桔等。


第3版()
专栏:

沙市提高纺织轻工产品质量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沙市出产的大多数纺织品、轻工产品的质量今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好了。床单、平绒、内衣、袜子、胶鞋等产品的质量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一些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床单、棉毛衫、细绒衫、纱线袜、锦纶袜等一批产品的质量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与此同时,产量也大幅度上升。到十月底止,这个市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八点七,其他经济指标也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进步。
沙市以轻工业著称,轻工业品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四分之三左右,其中热水瓶、床单、灯芯绒、袜子等产品曾以质量优良、花色新颖畅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一些产品的产量减少,质量也下降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沙市的生产节节上升。但是有些人不大重视产品质量。市委和各级党委层层举办学习班,狠批“四人帮”破坏抓产品质量的谬论,分清路线是非。同时,各工业局和企业党委举办了近百个用户来信及废次品的实物展览会。沙市塑料三厂在举办展览时,把本厂因产品质量不好造成的损失算了一笔细帐:这个厂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因塑料凉鞋降等,企业减少收入四十六万多元,相当于建厂初期全部资金的十倍。这一算使工人、干部们大吃一惊,受到深刻教育。
沙市市委还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大检查。今年七月中旬到八月初,在各工厂、各工业局自查、互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市产品质量大检查,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推动了优质高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3版()
专栏:

白酒生产新工艺——液态一步法研制成功
据新华社天津电 一种白酒生产的新工艺——“液态一步法”,在天津直沽酒厂研制成功。最近,经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的华北区第五届白酒技术协作会议和天津市有关部门鉴定,认为这项新工艺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还可以减轻酿酒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推广价值。
“液态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是先将酒的原料高粱进行液态糊化、液态糖化和液态发酵后,经过微生物增香,最后经过液态蒸馏制成白酒。它和目前采用的“液态二步法”白酒工艺相比,省去了调香、勾兑、串香等工序及繁杂的酒精精馏设备,缩短了工艺流程。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酒,也比较醇香纯正,后味干净,具有泸型白酒风格。


第3版()
专栏:

浙江水泵厂生产的滑阀式真空泵获好评
据新华社杭州电 在最近全国滑阀式真空泵行业的质量对口检查中,浙江水泵厂的产品质量获得好评。这个厂所产的滑阀式真空泵,经检查证明,整机性能良好,主要零件主要部位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七,居同行业中较先进的水平。
浙江水泵厂党委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很注意发挥老工人的作用。几年来,厂党委依靠老工人对青年工人传思想,帮技术,带作风,培养出了一支思想红、干劲大、纪律严、技术好、作风细的职工队伍。这个厂党委还积极参加同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查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第3版()
专栏:

永登水泥厂汽车队精心爱车
据新华社兰州电 甘肃省永登水泥厂汽车队的职工,象战士爱枪一样爱护自己驾驶的汽车,车辆完好率连续八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现在,这个车队的六十四台汽车除按计划在大修的一台外,台台完好,其中二十四台使用二十年以上的老车,技术性能仍处于良好状态。
永登水泥厂汽车队是全国建材工业战线汽车队学大庆的一面红旗。一九六一年前,这个车队的汽车完好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三。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他们认真学习大庆“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加强了对驾驶人员的思想教育,严格了规章制度,逐渐改变了面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