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西亚德总统接见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时指出
谁要维护国家主权就不能把苏联当朋友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十一月十九日在总统府接见了以国家体委副主任于步血为团长、中国驻索马里大使张世杰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于步血团长转达了华国锋主席对西亚德总统、索马里政府和人民的亲切致意,并对给予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的热情友好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分享了索马里人民废除索苏“友好合作条约”的欢乐。他还说:“我们赞赏和支持这一坚决果敢的行动。”
西亚德总统请于步血团长回国以后向华国锋主席、中国政府和人民转达他的感谢和问候。他高度赞扬索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西亚德总统在谈到废除索苏“友好合作条约”时说:“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维持自己的主权,并享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就不能把苏联当作朋友。”“我们需要自由,它对我们是非常宝贵的。”
接见时在座的有索马里体育部长法拉赫·瓦伊斯·杜莱和索马里驻北京大使馆参赞穆萨·赫尔西。


第6版()
专栏:

希腊和扎伊尔舆论揭露苏联损人利己加紧扩张
苏联在索马里的行径使非洲国家擦亮眼睛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希腊《人民之路》周刊在最近一期发表的一篇短评中说,索马里政府最近采取的措施是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非洲谋求霸权的阴谋的一次严重打击。
评论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扩张计划,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和保持它在非洲大陆上这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地区的立足点。但是,由于索马里政府采取了这些行动,苏联的侵略政策遭到了又一次挫折。评论说:“这就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什么对索马里政府进行讹诈和威胁的原因”。
评论强调说,索马里政府采取的措施再次证明: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认识了新沙皇的帝国主义本性,并正在加强他们反对新沙皇的斗争。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电 扎伊尔《劳动报》十一月十七日发表评论指出,苏联在索马里遭受的挫折,擦亮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眼睛。
这篇以《苏联人在非洲站不住脚》为题的评论写道,可以断定,非洲没有让苏联人得逞。索马里继埃及和苏丹之后对苏联采取的行动说明,喜欢自吹自己是慷慨和无私的朋友的苏联,在同第三世界独立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结盟方面遭到了挫折,因为苏联采取的做法是损人利己的,因而必然不能适应那些国家的具体现实。
评论指出,索马里废除它同苏联签订的条约的决定是对莫斯科的沉重打击。莫斯科企图“打开印度洋的通道”和“任意控制摩加迪沙和亚的斯亚贝巴,从而在那里建立牢固的桥头堡以确保苏联在非洲之角的扩张”。
评论还指出,“在世界某些地方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苏联在外交上显然很少作出努力来实行和平解决,相反,它总是充当善于钻营的军火商,企图挑起争端,以便能够通过向交战国提供武器来捞到大量好处。”
评论指出,苏联人被赶出索马里,是继它从埃及和苏丹被驱逐后,在非洲遭到的又一次挫折。
评论指出,除了埃及、苏丹和索马里的领导人以外,其他非洲领导人也将很快擦亮自己的眼睛,同索马里人民一样高呼:“俄国佬滚回去!”
扎伊尔通讯社十一月十九日发表评论谈到非洲之角形势时说,索马里针对苏联和古巴作出的决定“是揭露这两个国家在非洲大陆追求的可疑目标的一个新阶段”。评论说:“摩加迪沙的强硬立场使苏联失去了在索马里领土上拥有的海空和通讯基地。”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和刚果领导人会谈
双方对非洲之角局势深表不安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电 由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委员法迪利·霍扎率领的代表团,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对刚果进行了访问。
十七日发表的联合公报说,双方就“南部非洲形势和非洲之角、西撒哈拉、中东危机、世界经济新秩序和欧安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双方对所谈到的问题取得一致的看法。双方强调不结盟国家团结的必要性”。
公报说:“为了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合作,双方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大混合委员会。双方同意在农村发展方面建立一些合营公司。”
法迪利·霍扎在对刚果报界发表的谈话中说,双方对非洲之角当前的局势深表不安,双方认为应当进行巨大的努力,使这一地区的危机得到和平解决。法迪利·霍扎已于十一月十七日离开布拉柴维尔前往扎伊尔。


第6版()
专栏:

索马里政府召回留苏学生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索马里高等教育部办公厅主任易卜拉欣·阿比安十一月十九日说,在索马里十一月十三日决定废除索苏“友好合作条约”后,索马里政府已召回在苏联学习军事的索马里学生。
迄今,大约有一百名索马里留苏学生回到了摩加迪沙。
这批索马里学生是根据一九七四年签订的索苏“友好合作条约”到苏联学习军事的。阿比安说,既然索苏“友好合作条约”已经废除,这些学生就没有必要再留在苏联了。


第6版()
专栏:

皮科克外长发表对外政策报告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印度洋的稳定与和平
对苏联军备扩张威胁世界和平表示担忧
新华社堪培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电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皮科克十一月十五日在一份新闻公报中回顾了澳政府两年来的对外政策。
皮科克指出,最近两年,澳大利亚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突出的事例是澳大利亚总理和外长八月间参加了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后举行的会谈。他强调,澳大利亚同东盟发展关系是一项“长期政策”。
皮科克说,澳大利亚政府愿意同越南和老挝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他说,澳大利亚在南太平洋“积极促进地区的和双边的合作和经济发展”,并且“非常重视印度洋的稳定与和平”。他说,澳大利亚希望美苏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限制它们各自在印度洋的军力的水平”,并保持“均衡”。
皮科克说,澳大利亚同美国的关系是“密切的和牢固的”。在谈到对苏政策时,他说澳大利亚的对苏政策决定于澳大利亚的利益。“同苏联发展健全的双边关系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皮科克还说,“我们曾对苏联的军备扩张表示了我们的担忧”,“因为这种扩张造成不稳定,而且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皮科克指出,澳大利亚“最近两年为加强和扩展同日本的关系做了空前的努力”,并且“在加强澳大利亚同欧洲共同体的关系方面非常积极”。澳大利亚政府的“目的是发展澳大利亚同西欧的政治联系”。
他在回顾澳中关系时说,过去两年来,澳大利亚同中国的关系“被置于一个健全的、注重实效的基础上”。两国关系的“特点是共同对本地区的稳定感到关切,愿意坦率地承认观点上的分歧,不存在重大的双边问题,贸易发展很快”。


第6版()
专栏:

联大一委通过实施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决议草案
第三世界国家代表纷纷谴责两霸争夺,要求它们履行宣言
苏联代表竟公然声称它“对印度洋的紧张局势不负责任”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电 联大第一委员会十一月十八日通过一项关于实施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决议草案。决议草案指出,大国继续在印度洋派驻军事力量,考虑到大国的争夺有使这种派驻的军事力量发生竞争性升级的危险,因此,实现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目标更加迫切。
决议草案再次要求大国和印度洋的其他主要海事国家同印度洋沿岸国和内陆国一起实施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决议草案决定,作为召开关于印度洋的会议下一个步骤,应于适当时间在纽约举行印度洋沿岸国和内陆国会议。它还决定扩大关于印度洋特设委员会的组成,增加民主也门、埃塞俄比亚、希腊、莫桑比克和阿曼。
不久前,两个超级大国玩弄阴谋诡计极力破坏印度洋特设委员会的工作。它们的代表在特委会的会议上侈言它们“准备达成在印度洋互相克制的协议”,自称愿意同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合作,而实际上却在印度洋继续它们的激烈争夺。
就在这项决议草案表决前,苏联代表还声称,苏联“对印度洋的紧张局势不负责任”,并且再次抵赖说“苏联在印度洋没有军事基地和建立任何军事基地的意图”。他甚至霸道地说,“执行宣言不应限制航行和科学研究自由”。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辩论中强烈谴责两个超级大国在印度洋地区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和它们的激烈争夺。他们要求全部撤走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并且承担义务履行印度洋和平区宣言。
斯里兰卡代表侯赛因说,大国就它们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举行了谈判,它们声称谈判的目的是平衡大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力量,但是,这种平衡只能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而且是同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基本目标不相符的。
伊拉克代表阿尔萨哈夫说,伊拉克强调指出,在印度洋保持的军事基地,从而使军事争夺不断升级,是妨碍实施建立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主要障碍。
卡塔尔代表贾马勒说,“我们已在各种场合一再说明,我们完全支持这个宣言,并希望这个地区排除主要大国的竞争和角逐,从俯瞰印度洋的领土上撤除各种军事基地”。
马达加斯加代表拉扎芬德拉托沃指出,不幸的是,印度洋正在成为主要大国的争夺场所。许多军舰驶向印度洋,那里建立的军事基地越来越强大。
中国代表徐毅民在发言中指出:“印度洋和平区的目标迟迟不能实现,同苏美两霸的阻挠和破坏是直接相关的。”
徐毅民指出,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争霸中视印度洋为必争之地。它们就印度洋问题的所谓“双边谈判”不过是为了“稳定”双方的军事力量,取得在印度洋继续争霸的合法地位和赖在印度洋不走。
徐毅民说:“我们希望,印度洋地区的所有国家,从本区域的安全大局出发,按照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团结,防止超级大国的挑拨和干涉,为实现印度洋和平区的正义主张继续做出努力和贡献。”
这项决议草案以九十五票赞成、零票反对、十三票弃权获得通过。
在同一天下午,第一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决议草案。十七日,还通过了一项关于加强无核武器国家安全的决议草案。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避之则吉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一向打着“天然盟友”的旗号在第三世界进行招摇撞骗,但是始终没有讲清楚究竟什么叫做“天然盟友”。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却给它作了一个极好的注释。他说:“如果一个国家想要维持自己的主权,并享有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就不能把苏联当作朋友。”这就是说,“天然盟友”者,以“友好合作”之名,行侵犯别人主权、剥夺别人自由之实那样一种口蜜腹剑的假朋友之谓也。对于这种“天然盟友”,第三世界的国家的确是避之则吉。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不合时宜
在联合国大会讨论有关实施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问题时,苏联代表竟表白说,苏联“对印度洋的紧张局势不负责任”。这是地道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印度洋沿岸国家都很清楚,实现建立印度洋和平区的主要障碍就是来自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个地区的激烈争夺。这个责任岂是耸耸肩膀就能推掉的吗?特别是苏联在非洲之角搞军事扩张和挑起流血冲突的罪恶行径刚刚被索马里揭穿,它出来进行这样的表白,就更是不合时宜了。


第6版()
专栏:

美国对苏联利用古巴干涉非洲表示不安
国务院发言人说古巴增兵非洲影响美古关系正常化
参院民主党领袖要求卡特政府直接向苏联提出抗议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讯 华盛顿消息:《纽约时报》十一月十六日在评述美国最近对古巴干涉非洲作出的强烈反应时指出,这反映了美国对古巴人背后的苏联的意图的不安。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霍丁·卡特十一月十七日发表谈话,对古巴不断加强干涉非洲的军事力量表示严重不安。霍丁·卡特援引了美国官方的一项调查报告说,估计古巴在十六个非洲国家中派驻有两万七千名人员,其中在安哥拉的达两万三千人。据估计,在这两万三千人中,有一万九千人是军事人员。
霍丁·卡特回顾说,今年春天,古巴曾经许诺逐渐减少它在安哥拉的军事人员,但是,事实是,古巴把它在那里的军事力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他还说,古巴在非洲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将对(美古)关系正常化的步调、以至可能性,产生影响”。
霍丁·卡特是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非洲、特别在非洲之角的争夺日趋激化的情况下,发表上述谈话的。
《纽约时报》十一月十六日评述美国的上述反应时还说:“一些美国官员感到,莫斯科怂恿古巴向安哥拉……以及其它地方提供飞机驾驶员、坦克手、军事技术人员和顾问,是为了免得使俄国人自己出头露面并免得冒同美国发生摩擦的风险。”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罗伯特·伯德十一月十九日发表谈话说,苏联支持古巴在非洲采取军事行动,这表明苏联的“和平政策”的虚伪性。他要求卡特政府就这个问题直接向苏联提出抗议。
罗伯特·伯德说,很明显,古巴人“是根据苏联的命令行事的。我认为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这一事件应该可以向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清楚地表明在苏联对外政策中占很大成分的虚伪性。”
据白宫十一月十二日公布,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最近向一些地方报纸主编发表谈话时说:“古巴人事实上已经接过了葡萄牙人在过去的岁月中放弃的殖民主义衣钵。我们希望在古巴人方面将会有从安哥拉撤出其部队的某种愿望。”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协定
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于十一月十九日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两国一九七八年贸易协定。协定规定,一九七八年两国贸易额将达七亿美元左右。双方供货主要包括机械、化工产品、黑色与有色金属以及焦炭等。
双方认为,明年两国还可以在造船、化工、冶金等方面进行生产协作。
非洲四国举行部长会议
尼日尔、马里、上沃尔特和多哥四国公共工程部长会议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在洛美举行。会后发表的一项公报指出,会议主要讨论了四国铁路和公路方面正在考察或施工的计划,以便实施关于四国间交通运输地面设施的地区性发展计划。会议还讨论了今后铁路考察工作的财政和协调问题。
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举行会议
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第十四次例会十一月十一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闭幕。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三国代表出席了这次为期五天的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表示要“加紧努力和协商,为在世界范围内制定一种公正的海洋法制作出贡献”。决议宣布,必需扩大地区合作以保护南太平洋免遭污染。
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三国于一九五二年发表《圣地亚哥宣言》,宣布二百海里领海权,同时成立了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
加拿大部长访问非洲三国
加拿大供应和服务部长、外交国务秘书负责法语区事务的顾问让—皮埃尔·古瓦耶从十一月六日至十六日正式访问了上沃尔特、扎伊尔和加蓬。在访问过程中,加拿大部长分别同上沃尔特政府和扎伊尔政府签订了两国发展合作的总协定。
苏丹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
苏丹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第一次新闻工作者大会,并正式成立苏丹新闻工作者协会。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