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农民运动起洪波
访黄麻起义纪念馆
不久前,我们来到五十年前鄂豫边区黄(安)麻(城)起义的中心地——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的七里坪,参观了黄麻起义纪念馆。
七里坪在大别山南麓群山中,四周林木郁郁葱葱。纪念馆设在这个小镇的北门外,周围松柏常青。步入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语录:“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的英明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科学总结。从一九二七年秋到一九二九年底前后,在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我党先后在各地举行了一百多次起义,除了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外,黄麻起义也是重要的起义之一。这些起义,对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工农红军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的第四方面军,就是黄麻武装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与鄂豫皖赣边界地区革命武装共同发展起来的。
纪念馆分“红日高照大别山,农民运动起洪波”、“武装暴动夺政权,红旗插上黄安城”、“学井冈山的办法,走井冈山的道路”三个部分。一座鲜红的屏风上,嵌镶着董必武同志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为黄麻起义三十五周年的题诗:
廿二年间起伏多,
黄麻革命涌洪波,
大山三座终移去,
党引工农奏凯歌。
燎原烈火起星星,
烧却江淮腐恶根,
英勇斗争成绩颗,
山区到处见新村。
铿锵的诗句,使参观的人们联想翩翩。早在武装起义前,毛主席和董必武同志为黄麻地区培养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传到了大别山区。他们当中,有的在毛主席主办的广州、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过毛主席的教育;有的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光辉著作,立志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投身于革命斗争。他们在广大贫苦农民中传播毛主席的教导,推动了黄麻地区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从陈列的绘画、各种统计和文字记载中,从当年没收的地主豪绅剥削农民的大斗、大秤、地契、高利贷借据等实物中,参观的人们看到了黄麻农民运动的英勇斗争。
纪念馆的大厅里,有一张一九二七年四月《国民日报》的影印件,它记载着毛主席派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三百名武装学生,支援麻城地区农民自卫军,打败土豪劣绅反革命武装“红枪会”的消息。这一历史事实,生动地体现出毛主席关于一定要用革命的武装去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伟大思想。
正当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洪波万里之际,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工农,汪精卫在武汉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腥风血雨笼罩着黄麻地区。在这危急关头,一九二七年秋,南昌起义的枪声,党的“八七”会议的决议,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照亮了黄麻人民的心,映红了大别山的丛峦群岭。展出的照片、图画和革命文物说明:当时,共产党人分别在黄安县七里坪文昌宫、麻城邱家畈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的决定,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一批党的组织者到各区乡,发动群众参加起义。李先念同志、王树声同志是当时被派到高桥区、乘马区的领导者。
纪念馆一幅描绘黄麻起义的油画,把参观的人们带入了那如火如荼的斗争的日子:那是十一月十三日,红日照耀着鄂东北的千山万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黄麻地区饥寒交迫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身佩红带,手持大刀、长矛、来福枪,高呼“暴动夺取政权”等口号,一举攻占黄安县城,活捉了伪知县贺守中,把反动统治机器——黄安县衙打得落花流水,革命红旗飘扬在黄安城头。当年武装起义用过的红旗、红带、刀矛、来福枪等,现在一一陈列在纪念馆里。
毛主席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光辉,照耀着黄麻起义队伍的前进方向。一九二八年,党的鄂东特委按照湖北省委的指示,作出了关于“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的决议,和工农革命军一起,从黄陂返回黄麻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学井冈山的办法,走井冈山的道路”这一部分图片、文字说明和革命文物,就是黄麻地区人民群众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的光荣记录。展出的当时的一首首革命歌谣,热情歌颂了工农革命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业绩。其中一首写道:
游击转回还,
黄陂到黄安,
打倒土豪和劣绅,
消灭清乡团,
民团把枪交,
地主狗命完,
穷哥都起来,
一致奔共产。
一九二九年夏天,党中央派徐向前同志来到黄麻根据地,接替英勇牺牲的吴光浩同志的领导职务。当时鄂东北的党根据毛主席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召开了当地党员代表大会,讨论了扩大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分配,建立红色政权等重大问题。后来,李先念同志主持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并领导发展党的工作,壮大工农红军。纪念馆里张贴的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连成一片的形势图,工农红军发展壮大的统计表,十分醒目。讲解员指着工农红军油印的《军人须知》手册,对参观的人们说:毛主席亲自为我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在鄂豫皖红军中得到贯彻执行。
纪念馆的同志告诉我们,在黄麻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有无数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深受人民的怀念和尊敬。人民群众在大别山区的红军洞、英雄树、殉难岩,在先烈们就义的地方,树起丰碑,上面刻着先烈们的名字和事迹。单是红安县就办了七个纪念馆,有革命遗址、遗迹二百六十处。纪念黄麻起义的博物馆、纪念馆建立起来,已经先后接待了八十多万人参观访问,还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外国朋友。
在革命传统熏陶下,黄麻地区人民今日意气风发。他们在党的十一大路线指引下,深入揭批“四人帮”,加快了山区建设。在麻城乘马岗,经过万人会战桑园基地,人们把一些岭岭岗岗砌成了片片桑园。在红安,根据县委的决定,全县出现了“八千干部下工地,十五万大军战山河”的动人景象。这使人们想起了董必武同志在大跃进年代视察七里坪时写下的诗句:
残垒犹存战时痕,
义军根据地传名,
如今建设能跃进,
不愧当年七里坪。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为纪念黄(安)麻(城)起义英勇牺牲的烈士,中共红安县委在七里坪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董必武同志生前曾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