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敢为革命顶千斤——记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民兵营长孙天柱
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民兵营长孙天柱,在一次民兵训练发生事故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战友的胸部和头部,不幸身负重伤,光荣牺牲。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舍生忘死干革命的光辉事迹,永远铭刻在陕西省永寿县人民的心里。兰州部队党委授予他模范民兵营长的光荣称号。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陕西省永寿县正在为监军公社永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孙天柱举行记功大会。这个仅有十三万人口的县,此刻竟有九万多人聚集在中心会场和十三个分会场的广播喇叭下,静听着孙天柱同志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一串串泪珠挂在贫下中农的脸上;一桩桩往事在阶级兄弟的心中翻腾……
“只要身板不散架,就做立木顶千斤”
“只要身板不散架,就做立木顶千斤!”这是孙天柱的一句口头语,也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舍生忘死干革命的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天晚饭后,大队革委会副主任董福岐来找天柱商量工作,等了好久,也不见天柱回来。他正想走,大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到底把你盼回来了!”董福岐想着,两眼望着大门口,急切地等着天柱进屋。然而,却只见一只大手,从门洞里伸进来,熟练地从门后挂着的一个布兜里掏出两块馍、半根葱,转身就走了。董福岐大步赶上前去,一把拉住天柱的手说:“天柱,你为了大伙的事,都顾不上进家来吃顿热饭,这样下去怎么行呀!”
孙天柱为了工作,经常是早饭推到中午,晚饭推到半夜。晚上又很少在家里过夜,不是在工地、磨房、学校,就是在饲养室、医疗站、大队部,在那儿困了就睡在那里。半夜吃饭,为了不惊动家人,他就让爱人专门做了这个饭兜,挂在门后边。这样,他不进家门,就能把饭吃了。天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去摸摸这个布兜,只要馍还在,老人家就心疼地念叨着:“柱儿又没顾上吃饭……。”
这普通的小饭兜,是孙天柱扑着身子干革命的一个缩影。他当干部十五年,身患肺结核、胃溃疡等疾病,但他每年仍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三百天以上。
永寿大队地处槐平山麓,是个常年缺水的旱塬,过去人们常说:“打粮靠老天,吃水磨破肩,有雨土冲光,无雨地冒烟。”孙天柱立志改变家乡的这种落后面貌。一九七一年冬天,公社组织了东沟水库大会战,孙天柱高兴地带着全营民兵,身背铺盖,怀揣干粮,冒着严寒,奔赴工地。他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干得最欢。一天,天柱推着车子跑了一上午,由于过度劳累,大口地吐起血来。和他朝夕相处的民兵看到这情景,眼泪禁不住往下淌,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干了,而孙天柱却坚定地说:“共产主义是艰苦奋斗斗出来的,我们干的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业,要让老天把头低,龙王听使唤,不要说受一点累,就是脱几层皮也没啥!”说着,顺手从口袋里摸出几片药放到嘴里。可是,还没等把药吃下去,人就昏倒了。大家急忙把他送回家。
第二天,民兵们起得格外早。大伙心想,营长累倒了,今天说啥也得让他好好歇一天,我们多出一把力,就把他的活儿赶出来了。可是,来到工地一看,都愣住了:土坎下,在朦胧的月光里,孙天柱挥舞老镢头的身影时隐时现。看那一大堆新土,同志们既疼爱又夸赞地说:“天柱真是个铁打钢铸的人!”
永寿大队第四生产队工作一度上不去,拖了全大队的后腿。孙天柱迎着困难上,坚决要求到四队蹲点。他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发动群众,用大寨精神教育社员,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这年,永寿遭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一百八十多天不见雨,庄稼叶子干得拧绳绳,干部着急,社员发愁。有人说,这下子老天可要夺咱的饭碗了。孙天柱说:“没那么容易!老天发威,咱就跟它斗!学习大寨人,‘天大旱,人大干’,抗旱补苗夺丰产。”他带领社员群众发扬“千里百担一亩苗”的精神,一根扁担两只桶,到五里路外去挑水,一窝一窝地点浇补苗。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战斗,补齐了断垄缺苗的五十多亩高粱,秋天获得了亩产七百斤的好收成。孙天柱在四队蹲点三年,领着社员大干了三年,四队三年迈了三大步,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二百来斤跨上了《纲要》。四队的社员深情地说:“有天柱这样的好干部领头,咱越干越有劲头,越走越有奔头!”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想着群众”
一九七五年秋季,槐平山区下了几十天的连阴雨。雨水泡倒了院墙,渗透了窑背。一天黎明,狂风卷着急雨,拍打着门窗,惊醒了孙天柱。他睁眼一看,窑顶的泥土已经浸湿了。社员家的窑洞漏不漏?队里的库房牢不牢?他一骨碌爬起来,扛着铁锨,冲出家门,顶着大雨,趟着泥水,向社员家走去。
军属董志学窑顶滴水,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全家人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孙天柱赶来了。他一进门,抱起孩子,夹着铺盖,催促说:“快走,快走!”他把董志学全家安排到一位社员的窑洞里,又急忙去帮他们搬东西。刚搬完,窑就塌了。董志学拉着天柱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你救了我们全家。”孙天柱忙说:“快别这样说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他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马农民一起向大队饲养室走去。忽然,他的男孩永龙跑来说:“爸,咱家的南窑漏水啦,奶奶叫你赶快回去看看。”
“告诉你奶,我就来。”
“天柱哥,你先回去看看吧。”马农民劝他。
孙天柱认真地说:“咱们当干部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想着群众,想着集体。”
他和大队干部挨家挨户地查看着,走遍了全大队,帮助十九户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脱离了险窑,安排好生活。随后又来到学校,发现一个教室的窑顶裂了缝,便同老师们一起搬走了桌椅板凳。孙天柱感到该关照的差不多都关照到了,这才朝自己家走去。
快到家门口时,他猛然又想起大队的油料库。那里储存着两万多斤油菜籽,情况究竟怎么样?他扭头就朝库房奔去。一看,窑洞果然渗水了。他立即叫来民兵,扛来木头,撑的撑,顶的顶,紧张地干起来。这时,他的大女儿又跑来,老远就喊:“爸,咱家的南窑掉土啦!”民兵们异口同声地劝他:“营长,这儿有我们,你快回去吧!”孙天柱却对大家说:“我家窑就是塌了,也是个人的事,这几万斤油菜籽是咱全体社员一年的血汗啊!”他领着民兵一直战斗到下午四点多,库房撑好了,油菜籽保住了,可是,孙天柱家的南窑却塌了。母亲看着两顿没有吃饭、浑身湿淋淋的儿子,又是心疼,又是生气地说:“你还要不要你这条命?你还要不要咱这个家?”
一句话勾起了孙天柱辛酸的回忆:在那吃人的旧社会,天柱一家饱受了苦难:奶奶被伪保警用枪托打死,弟弟被伪保长的恶狗活活咬死,叔父给地主挖土时崖塌被砸死。天柱十岁就披着烂蓑衣给地主家去放羊……,天柱含着泪说:“妈,您想想,没有党和毛主席,那有咱穷人的命,那有咱这个家呀!我是个共产党员,眼里决不能光有自家,心里要装有千家万户啊!”
孙天柱就是这样,事事、处处想着集体的利益,时时刻刻惦念着群众的冷暖。逢年过节,为了让饲养员得到休息,他主动承担喂牲口的任务;社员得了重病,他立即护送上医院,整宿整宿地守护着,而他的爱人、孩子得了病,生活有困难,党支部几次要给他补助,他都不要,却把钱让给其他困难户……
“党和人民需要我,豁出命来也值得”
在革命的征途上,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孙天柱的思想境界越来越高。他深深懂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一个共产党员必须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他常说:“党和人民需要我,豁出命来也值得!”
一九五八年,孙天柱怀着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毛主席的坚强信念,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执行一项战斗任务中,他深入虎穴,与敌人周旋,保护了战友的安全,消灭了阶级敌人。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立功受奖。
一九六一年,孙天柱复员回乡。他归田不解甲,离队不离岗。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和“四人帮”疯狂叫嚣“文攻武卫”,煽动资产阶级派性,破坏文化大革命,有几个坏家伙妄图逼他交出民兵的武器。孙天柱斩钉截铁地说:“人民的武器决不能交给你们。要脑袋有一个,要枪办不到!”他不顾坏人的威胁,带着民兵巡逻放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连续战斗了四十多个不眠之夜。
永寿村贫下中农最难忘的,还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
这天,西北风卷着积雪纷纷扬扬,孙天柱带着民兵来到投弹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
新入队的民兵刘扁扁第一次投实弹,心情十分紧张。孙天柱一声哨音:“隐蔽!”刘扁扁错把隐蔽哨令当成了投掷哨令,猛地向前一扔,不料手榴弹扔到只一米多远的塄坎边缘,弹体陷进泥雪中。手榴弹嗤嗤地冒着白烟,一场严重的事故就要发生了。孙天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上去,猛力将刘扁扁、马民生按倒在地,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贾工具、马寿林的胸部和头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阶级兄弟得救了,孙天柱却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
“营长!”民兵们冒着滚滚浓烟跑上去,抱起天柱。只见他脸色苍白,十分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看其他同志。”说罢,就昏了过去。
孙天柱受伤的消息传到永寿大队水利工地,传到永红中学,传到县委召开的学大寨会议上,人们纷纷向县医院跑去。
“营长苏醒了!”大家围上来,孙天柱深情地看着大家,好象要说什么,当副营长郭德发走到天柱身旁,天柱用颤抖的手拉着郭德发的手,艰难地从口袋里掏出指挥哨和两本民兵训练教材,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继续训练,准备……”
“营长!营长!”
“天柱!天柱!”
永寿人民的好儿子孙天柱的心脏不幸停止了跳动,年仅三十八岁。
孙天柱牺牲后,永寿大队的贫下中农怀着崇敬的心情,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英雄献身的地方。陵墓周围栽上常青松柏,种上丛丛迎春花,寄托永寿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为表彰孙天柱的英雄事迹,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陕西省军区党委给孙天柱追记一等功。最近,兰州部队党委授予孙天柱同志模范民兵营长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耿飚同志会见并宴请西班牙劳动者革命组织访华团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一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联部部长耿飚,今天下午会见并宴请由团长、西班牙劳动者革命组织总书记何塞·桑罗马·阿尔德亚率领的西班牙劳动者革命组织访华团。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参加会见和宴会的有中共中央委员、中联部副部长冯铉,有关方面负责人朱达成、朱世纶。
访华团应邀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十月二十日抵达北京,已先后访问了大庆、哈尔滨、长沙、韶山、上海等地,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访华团将于日内离京回国。(附图片)
耿飚同志会见并宴请西班牙劳动者革命组织访华团。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倪志福同志欢宴南工会联合会代表团
据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一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总工会主任倪志福今天晚上举行宴会,热烈欢迎由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工会联合会理事会主席米路丁·巴尔蒂奇率领的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代表团。
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德鲁洛维奇应邀出席了宴会。出席宴会作陪的有,中联部副部长李一氓,北京市总工会副主任刘锡昌、王静儒,以及北京市工会干部、劳动模范和工人代表。
在洋溢着热烈友好气氛的宴会上,倪志福同志和巴尔蒂奇同志先后祝酒,共祝中南两国工人和人民之间的革命友谊不断发展。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代表团是应北京市总工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今天上午到达北京的。倪志福主任、刘锡昌副主任等到机场迎接。德鲁洛维奇大使也到机场迎接。(附图片)
宴会前倪志福同志同米路丁·巴尔蒂奇同志亲切谈话。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第一线
湖南省益阳市第二中学采取积极措施,充实和加强教学第一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这个学校党支部深深认识到,过去“四人帮”横行时,教学第一线的力量削弱了。学校领导成员没有把精力用于教学上。一些可以任课,甚至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脱离了教学业务,搞其他事情去了。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负担过重,业务进修时间得不到保证,因此影响了教学质量。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党支部采取措施,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为了保证教学第一线的力量,他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全校的工作作了统筹安排,在不影响校办工厂、学农基地工作的情况下,抽调六名教师返回第一线任课,一些调去搞其他工作的教师,也重返教学岗位。组织新老教师开展互学互帮活动,由一些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给新教师上“辅导课”;由一些教学经验多的教师开“先行课”,定期举行“公开课”等,帮助新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保证教学第一线打胜仗,学校党支部还认真抓了后勤工作。健全了图书室,新辟了资料室,增订了各种报刊杂志,自制、修理和增添了教学仪器。学校里还办起了幼儿园,同时努力办好食堂,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和进修业务。
加强教学第一线,校园出现新气象。教师心情舒畅,都感到当一个人民教师无上光荣而又责任重大,人人订了红专规划。不少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家长,为基础差的学生补习功课。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第4版()
专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调动师生积极性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中学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学校党支部发动全校师生制定了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经常检查评比,及时表彰好人好事。这样,全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出现了领导敢抓,教师敢教,学生愿学的新气象。
全校教师认真研究和制定了教学计划,认真进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学校领导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讲课、听课,和教师共同备课,并且经常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党支部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在确定班主任工作时,也注意新老教师搭配,以便在教学和工作中互教互学。不少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全校新老教师平时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交流经验,钻研业务,经常进行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的观摩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很大。
学校还把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组织起来,开设补习班,请有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给他们集中补习语文、数学、理化等基础知识,个别学科从小学五年级补起,很受学生与家长欢迎。


第4版()
专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教研活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鸣沙中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科教研组,选配了政治思想好、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按照个人的专长,调整了个别教师所担任的课程。学校领导干部有的也担任一至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党支部书记唐德荣到语文教研组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改进了语文教学。其他各教研组学习语文组的经验,也都制定本科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措施。各教研组普遍加强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们集体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充分讨论重点和难点,然后编写教案。遇到疑难问题,就集体研究解决。
为了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中学还在学生中选出了各科的科代表,培训“小教员”,并成立各科爱好小组,组织课余文艺、美术、体育活动班,为教学训练了一批骨干,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实验和开展课余辅导活动。学校还不定期地出版《新一代》、《数学小报》等刊物,进行作业展览,在学生中开展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


第4版()
专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以老带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过去就有“以老带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好传统。“四人帮”横行时,这个传统一度中断。这学期开始,学校党支部领导全校教师揭批“四人帮”,理直气壮地恢复了“以老带新”活动。
全校有八十多名新老教师。在青年教师较多的一些备课组里,主要由老教师定期进行辅导,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传授教学方法,解答疑难问题。例如在数学备课组里,老教师林大玉主动挑起辅导的担子。每辅导一次,他都事前详细了解各班学生程度,写好辅导要点。辅导中,除指出教材的难点、重点和关键外,还介绍他自己的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们听了很解渴。在青年教师较少的备课组,就采用新老结对,“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办法。由于以老带新,这个学校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课比过去讲得好。(本栏均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