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评论指出
柬人民决心保卫工农革命政权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九日讯 民主柬埔寨电台十一月七日广播一篇评论说,柬埔寨人民决心保卫工农革命政权。评论说,解放前,柬埔寨的政权落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卖国贼的手里,柬埔寨人民没有任何自由,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在柬埔寨共产党的正确和英明领导下,柬埔寨人民奋起斗争,完全、彻底地摧毁了敌人的政权,建立了工农政权。评论说,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辉煌胜利之后,柬埔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政权更加发展壮大和日益巩固。这个政权真正为民族和人民服务,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遗留下来的腐朽、剥削、偷盗、流氓等行为。因此,柬埔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政权是纯洁、美好、正义和进步的政权。
评论强调指出,如果没有党的正确和英明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政权,就不可能在毁灭性战争之后,这样快地解决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就不可能象目前这样好地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因此,柬埔寨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热爱党,爱护工农政权。评论指出,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仍然企图和阴谋推翻柬埔寨人民的工农革命政权。因此,柬埔寨人民和革命军决心提高革命警惕,保卫领土,保卫党,保卫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工农革命政权。同时,柬埔寨人民还决心根据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线,更好地建设、巩固和发展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政权。(附图片)
图为民主柬埔寨的妇女们战斗在繁忙的交通运输线上。 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和希腊《人民之路》周刊强调
坚持十月革命道路把反修斗争进行到底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九日电 “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十一月七日广播一篇社论,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
社论说:“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光辉典范。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
社论说:“正当各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开创的革命道路阔步前进的时候,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完全抛弃了十月革命的旗帜,彻底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对外推行侵略扩张,妄图称霸世界。这样,第一个红色革命堡垒就变成反革命的大本营,列宁主义的故乡就蜕变成为社会帝国主义,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这是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个大倒退。”
社论说:“如同当年列宁率领一切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人民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向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展开毫不调和的斗争那样,毛泽东主席从赫鲁晓夫现代修正主义刚刚冒出头来的时候起,就率领全世界的真正马列主义者和各国革命人民,向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他们的反革命阴谋,捍卫和传播了马列主义真理,有力地推进了各国人民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社论说:“毛主席深入地分析了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在一九七四年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是毛主席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明了当前国际斗争的大方向,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论说:“我们决心坚定不移地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马列主义政党团结在一起,把反对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七日电 希腊《人民之路》周刊在最近一期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强调必须坚持伟大的十月革命的道路和批判苏修叛徒集团。
文章说:“伟大的十月革命把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引导到一个新阶段,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文章接着说,但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在苏联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权力,完全背叛了伟大的十月革命道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集团在苏联复辟了资本主义,把苏联变成了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把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法西斯专政。文章还说,“这一集团实行不折不扣的社会帝国主义政策,它在全世界正在谋求霸权,在其他国家的人民中挑起冲突,阴谋破坏他们的自由和独立”。
文章说,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已经变成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社会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侵略性和冒险性。
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企图利用社会主义的旗号和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名声来掩盖它的罪恶活动”,因此,全世界的马列主义者必须向世界人民说明和证明“今天的苏联不仅同伟大的十月革命,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任何关系,而恰恰相反,它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凶恶的和最无耻的敌人。捍卫十月革命所开辟的马列主义道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章还指出,中国革命和毛泽东主席为捍卫伟大的十月革命道路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文章说:毛主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作出了这样的科学结论,即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阶级依然存在;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
文章最后说:“这样,毛泽东主席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经验。”


第5版()
专栏:

我女排战胜匈牙利队进入世界杯排球赛的前四名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九日电 一九七七年世界杯排球赛女子组的比赛十一月九日进入第二天。在第一组的比赛中,中国女队以三比○战胜了本届排球赛的种子队——匈牙利女队,取得了两战两胜的成绩,从而已进入本届比赛的前四名行列。
参加这次女子组比赛的八个队,八日和九日一共进行了八场比赛。日本队和南朝鲜队也取得了两战两胜的成绩,获得了争夺第一至第四名的决赛权。秘鲁和古巴队都是一胜一负。两队将于十日相遇,对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场比赛,谁获得胜利,谁就有资格参加前四名的决赛。
在中国队和匈牙利队的比赛中,中国女队打得很顺手,仅用四十四分钟的时间,便战胜了这支欧洲排球劲旅、二十一届奥运会的第四名。
第一局开始,中国女队以二比○领先。其后,双方争夺比较激烈,先后出现了二平、四平、六平、七平四次平局。当中国女队因防守失误以七比八落后一分时,中国队很快调整了战术,连取三分,以十比八领先。由于中国女队攻势凌厉,很快以十五比十先取第一局。
第一局的胜利使中国女队增强了信心,第二局开始便以发球、拦网、扣球连连得分,特别是从三号位发动频频快攻,很快以六比○领先。此后也一直打得积极主动,特别是几次快攻和严密的拦网,博得场内三千六百多名观众的热烈掌声。最后以十五比五又赢了第二局。
进入第三局后,中国女队不慌不乱,稳扎稳打,终于以十五比六赢得了最后胜利。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女队较好地发挥了以攻为主和快速多变的特长。拦网和扣球的成功率都较高。队员们沉着、顽强的作风受到观众的赞扬。
继中国女队同匈牙利女队的比赛之后,第一组的日本队与美国队也在同一场地进行了比赛。日本女队以三比○(十五比二、十五比五、十五比十三)战胜了美国女队。
第二组同一天在福冈的比赛结果是:南朝鲜队以三比二(十五比十一、十五比四、十比十五、十比十五、十五比十一)胜秘鲁队,古巴队以三比○(十五比六、十五比五、十五比九)胜苏联队。
中国女队将于十日在横滨文化体育馆同日本队进行第一组预赛中的最后一场比赛,决定小组的第一、第二名。


第5版()
专栏:

乌干达总统阿明接见我大使
新华社坎帕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七日电 乌干达总统阿明最近在这里接见即将离任回国的中国驻乌干达大使葛步海,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阿明总统在谈话中高度赞扬毛泽东主席的功绩,赞扬两国友好关系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阿明总统请葛步海大使转达他对华国锋主席的问候。
乌干达副总统兼国防部长穆斯塔法·阿德里西和外交部长朱马·奥里斯以及政府其他部长也分别会见了中国大使。外交部长奥里斯十一月三日设宴为中国大使饯行。
葛步海大使十月三十一日举行了告别宴会,并于十一月七日离开坎帕拉回国。


第5版()
专栏:

丹麦首相耶恩森接见我新闻代表团
新华社哥本哈根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八日电 丹麦首相安克尔·耶恩森十一月七日中午在首相府接见了以新华社副社长曾涛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并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耶恩森首相在接见代表团时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表示相信,中国人民发展自己国家的宏伟计划一定能够实现。接见时,中国驻丹麦大使秦加林也在座。
中国新闻代表团是应丹麦政府的邀请于当天上午乘飞机抵达哥本哈根对丹麦进行友好访问的。
八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了前首相保罗·哈特林。哈特林先生高兴地向中国客人谈起他一九七四年访问中国时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的情景。当他听到曾涛团长说中国目前形势大好时,表示非常高兴。
同一天下午,丹麦外交大臣克·伯·安诺生在政府大厦接见了中国新闻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回答了中国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接见后,安诺生外交大臣设宴招待了中国客人。


第5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访“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
丁翔起 陈诗让
“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是南斯拉夫最大的企业之一,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这个企业走过的道路使我们看到了南斯拉夫工业发展的缩影。
“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的总厂座落在南斯拉夫第二大城市、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萨格勒布市的西郊。它的分厂主要分布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三个共和国的十六个区。解放前,它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个小厂。著名的南斯拉夫人民英雄拉迪·康查尔战前曾在这个工厂组织工会、领导工人罢工。反法西斯战争爆发后,拉迪·康查尔担任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克罗地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拉迪·康查尔同志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在希贝尼克被意大利法西斯杀害,遇难时年仅三十一岁。这个公司的工人委员会主席伊·布拉契奇讲完这段历史后,非常激动地说:“工人们以他的姓名作为工厂的名称,表示要继承他的遗志,以他对待革命的那种热情来工作。”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当时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总理约·布·铁托亲自签署了扩建这个企业的决定。那时,摆在工人面前的任务是发展动力工业,制造机器设备,为南斯拉夫做出贡献。同全国各地一样,工人们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开始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战斗。靠原来工厂的薄弱基础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拉迪·康查尔”厂的工人群众在恢复生产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示了工人阶级管理企业的惊人能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仅完成了恢复生产的任务,而且还扩大了企业的规模。
最初,企业主要生产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随后,开始向生产专业化进军,工人一面搞成批生产,一面扩大新的品种,有些产品逐步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法,使产量大大提高。到一九五六年,这个企业的产品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范围。从一九六九年到现在,全厂工人改建和扩建了生产专业化的车间和工厂,同全国同类企业合作,进一步采用了现代化生产工艺。
多年来,“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生产的电机设备占全南斯拉夫电机制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二,电动机占百分之六十六,电气机车占百分之七十二。从一九四六年到现在,它已经向国内八十七个发电站提供了发电机。这些发电机的发电量占南斯拉夫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六十。现在,“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的产品种类很多,从大型发电机、电动机、船用设备、电气机车、变压器,到小型的电气设备、摩托车马达以及电气日用品,包括电炉、电冰箱、旅馆设备等。它的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远销到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最近五年来,“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的生产增长速度很快,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
“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从一开始就很注意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公司在一九六一年成立了本企业的电气工业研究机构。四百多名各种专业的技术干部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此外,每个分厂还设有研究所。总厂研究中心和分厂研究所都有各种现代化的实验室。为了有效地培养技术人材,一九五九年企业成立了包括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心。到一九七六年,企业中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技术干部达到百分之十四,比一九六一年增加了一倍,保证了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个公司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解决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产品种类的生产技术问题,还解决了一系列具有先进和复杂技术水平的生产技术问题。
“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已经有二十三年出口设备的历史。它目前同六十个国家保持着业务联系。近五年来,平均每年出口增长率为百分之三十一,出口额占总产值的百分之三十。最近几年,这个公司还积极同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国家进行合作。至今已经向这些国家的六十一个动力工业项目提供了设备。
当谈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情况时,主人介绍说,象南斯拉夫其他社会所有制企业一样,“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是“工人自己管理的企业”。这种社会所有制的企业,不属于任何集体所有,更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而是整个社会的财产。企业工人用不记名投票的方法直接选举工人委员会,在工人委员会中选出执行日常管理工作的管理委员会。“拉迪·康查尔”电气公司的各级工人委员会是在一九五○年成立的。工人委员会主席说:“我们的社会主义自己管理关系是同生产发展平行发展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企业生产组织和各级管理组织都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现在,这个公司共有四十六个相当于车间的“基层联合劳动组织”,分别组成七个相当于分厂的“联合劳动组织”,然后统一成为一个“复合劳动组织”(即总厂)。这三级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工人委员会和执行日常生产和管理业务的管理委员会。不论哪一级工人委员会的委员,都是从“基层联合劳动组织”中选举产生的,工人委员会委员任期不能超过两年。一九七四年通过的新宪法和“联合劳动法”对工人委员会代表的权利作了新的规定。按照新的规定,工人代表没有权利按照他个人的意见来决定问题,只能代表他所在的基层联合劳动组织工人的意见。工人大会是全厂的最高权力机构。各级工人委员会是工人大会的执行机构。工人委员会的职权是:管理联合劳动组织的生产和业务,批准规章条例和其他一切决定,制定生产计划,检查计划和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基层联合劳动组织的内部以及各级联合劳动组织之间订有各种协议,通过这些协议来协调它们之间在生产计划、分配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各级联合劳动组织中都有共盟、工会、青盟等相应的组织。共盟组织通过自己成员的活动来引导和保证各级联合劳动组织正确地贯彻和执行共盟的方针政策。
(新华社)(附图片)
南斯拉夫电气公司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生产问题。拥有八十个工厂和十万名职工的南斯拉夫电气工业在经济上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新华社发
南斯拉夫拉科维察贝尔格莱德电机厂工人委员会的一次会议。工人委员会是南斯拉夫工人自己管理企业的主要机构。
南斯拉夫通讯社稿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