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瑞士共(马列)刊物《十月》指出
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理论是革命力量的斗争武器
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六日电 瑞士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机关刊物《十月》最近一期刊登了北京《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贡献》的长篇摘要并加了前言。
前言说:“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对当前世界的分析,这一分析考虑了修正主义者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破坏,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分裂。”“三个世界的战略是革命力量在国际阶级斗争中的武器。”


第5版()
专栏:

贯彻劳动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法
朝鲜中小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七日电 朝鲜各地中小学校努力贯彻朝鲜劳动党提出的关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法,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双重千里马平壤安鹤高等中学设有生物、物理、化学等实验室,还开辟了实习果园、教学林、小动物饲养场等教学园地,并且增设通讯、机械研究室和缝纫室,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 识。
平安北道外下高等中学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机械研究室,充实了教学设备。
平安北道盐州女子高等中学是一所设立在农村的十年一贯制学校。这所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了有关农业科学知识的教育。
教师以拖拉机、小型农业机械和农具、化肥和农药等实物进行教学,并且组织学生实习。各科教师还自制了大批教学挂图、模型和其他直观教具,组织学生收集动植物标本,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活动。
黄海南道的西林高等中学和平安北道的平和高等中学,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让教师参加函授学习,并且经常组织教师参加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的活动,以便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平壤万景台的彰德学校是朝鲜著名的“双重千里马学校”。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一九二三年初到一九二五年曾在这个学校上学。这是该校学生在举行学习讨论会。
新华社记者摄(附图片)


第5版()
专栏:平壤通讯

喜庆丰收
朝鲜各地合作农场一年一度的年终决算分配普遍开始了。虽然时令进入了冬季,有些地方已白雪皑皑,可是和煦的阳光依然把大地晒得暖洋洋的,好象特意为人们喜庆丰收增添欢乐的气氛。
十一月十五日,我们应邀参加了朝鲜平安南道肃川郡十二三 千里合作农场的年终决算分配大会,同朝鲜同志一起分享了丰收的喜悦。这个农场同全国许多农场一样,今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农场员回顾一年来战天斗地夺高产的经过,眼望用辛勤汗水换来的丰硕果实,个个心花怒放,人人喜笑颜开。
这一天,在农场宽阔的广场上,按照朝鲜农村的习惯,用无数装满稻谷的草袋堆积成一座几十米高的“粮食大山”。正面悬挂着朝鲜人民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巨幅画像,四周飘扬着五颜六色的彩旗。参加大会的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盛装,从清晨聚集在这里。有的畅叙今年农业大好形势,有的随着民族鼓乐声,跳起丰收舞蹈,尽情表达自己无比喜悦的心情。
大会是在中午开始的。农场管理委员会向大家宣布:今年从两千二百町步(一町步约合十五市亩)耕地中收获粮食一万六千吨,平均每町步粮食产量比一九七六年增产一千七百八十九公斤。这个喜讯轰动了全场,人群里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十二三千里合作农场成立以来,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农场员生活逐年提高,大家的干劲越来越大。我们从农场管理委员会委员长李峻根的介绍中了解到这个农场的变迁。解放前,这里是一片荒滩,仅有的少量耕地被万恶的地主霸占,农民辛辛苦苦地劳动到头来还交不起地租和苛捐杂税。解放后,农民们走上了农业集体化的道路,生产得到了发展,过上了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如今,整个农场的灌溉渠道遍布成网,水利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也有很大的发展,平均每一百町步耕地拥有六台拖拉机,培养出近二百名农业技术人员。平均每町步粮食产量比解放前提高了七倍半。农场里有了学校、医院、商店以及托儿所,农场员都住上了新盖的住宅。我们在农场里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和宽广整洁的街道,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座新兴的小城市之中。
在欢乐的人群里,我们找到了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农场总农艺师张英男。他向我们谈到了农场员如何战天斗地夺得丰收的具体事例。从他的谈话中,我们感到丰收来之不易。还在今年早春时节,农场员就冒着凛冽寒风,凿开冰冻积雪,开始了冷床育苗。进入五月份,农场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插秧战斗,比往年提前七天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农场员顶烈日、战酷暑,及时锄草、施肥、浇灌,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了每块稻田都长得株壮、穗大、粒饱。十月秋收开始,农场员又昼夜苦战,努力作到丰产丰收。十二三千里合作农场今年虽然遇到了春寒和入夏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但农场员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保温抗旱斗争,终于使庄稼茁壮生长,夺得了丰收。
在夺取今年丰收的战斗中,农场的机械作业班起了重要的作用。副班长、功勋拖拉机手金昌根告诉我们说,今年他们作业班普遍开展了“一机多用”活动,让每台拖拉机在耕地、插秧、锄草、施肥、收割以及运输等各项农活中充分发挥作用,努力推广机械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农场节约出大量劳力。
年终决算分配大会结束了。但农场员依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有些人尽情歌唱,有些人翩翩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我们离开农场踏上归途时,耳边还在回响着喜庆丰收的乐曲声。十二三千里合作农场这个大会,总结了今年生产的成绩和经验,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发给每个农场员应得的劳动报酬,进一步动员和鼓舞他们更加自觉地向着新的目标继续胜利前进。 新华社记者


第5版()
专栏:

努伊拉总理接见我新闻代表团时指出
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就能变弱为强
新华社突尼斯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七日电 突尼斯总理努伊拉十二月六日下午在总理府接见了以王寿仁为团长、陈龙为副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
努伊拉总理在谈话中介绍了突尼斯政府和人民,自从这个国家独立以来在消除殖民主义残余、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在谈到突尼斯新的五年计划(一九七七——一九八一年)时说:“今年刚刚开始的五年计划,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食品自给,争取实现吃的不需要靠外国;二是尽量利用本国资源”。
努伊拉总理说:“突尼斯在不断增强自己力量的前提下,不排斥外援。我们乐于跟一切愿意帮助我们建设的国家合作,但援助必须是不带任何条件的。”他对突中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表示满意。
努伊拉总理在谈到突尼斯的对外政策时着重指出,突尼斯奉行的不结盟政策,“是独立地选择自己的立场,争取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反对霸权”。
他强调第三世界国家团结的重要意义说:“阿拉伯、非洲、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只要加强团结,就能变弱为强”。
努伊拉总理赞扬了突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他特别回忆了他在一九七五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在病中会见他的情景。他说:“周总理和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谈话,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努伊拉总理热情地请中国新闻代表团转达突尼斯政府对华国锋主席的最良好的祝愿。他强调指出:“华国锋主席有远见卓识,他正坚定地驾驶着中国航船前进。”
努伊拉总理祝愿中国人民“遵循伟大的毛泽东主席的不朽教导,在今后的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会见时,王寿仁团长转达了华国锋主席对布尔吉巴总统和努伊拉总理的
问候,并且对他的接见表示感谢。
会见时,突尼斯新闻国务秘书马斯穆迪和中国大使崔健在座。
突尼斯外交部长沙提、总理办公室负责计划的部长扎努尼、新闻国务秘书马斯穆迪也分别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突尼斯广播电视台台长哈米达、突尼斯非洲通讯社副社长沙提、新闻国务秘书处新闻司司长马格里比和《新闻报》社长贝勒希里亚等分别为代表团举行了晚宴或午宴。


第5版()
专栏:

日《人民新报》谴责苏联阻挠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日本不能以软弱外交对付苏联恐吓外交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八日电 日本共产党(左派)中央委员会临时指导部机关报《人民新报》十二月七日发表文章,谴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阻挠日本同中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文章说,以前,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以隐蔽的形式对日本进行威胁的。“但是,当它看到用这种办法阻止不了在正文中写明反霸条款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时,终于毫不掩饰、凶相毕露地开始对日本大肆威吓。”
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对日政策中,越是露骨地对日本进行霸权主义的干涉,就越使广大的日本人民认识到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正文中写进反霸条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人民新报》的文章强调说:“超级大国苏联对日本进行这种恐吓外交,是因为日本政府对苏联采取绥靖政策和软弱外交。只要你表现出一点软弱或姑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就一定会变本加厉地施加压力。”


第5版()
专栏:墨西哥通讯

玉米故土育新种
九月中旬,在墨西哥高原秋收作物的成熟季节里,记者走访了墨西哥的一些玉米产区。一路上只见茁壮的玉米长遍山川、河谷和平原。头戴草帽的农民们在玉米田里进行最后阶段的田间管理,迎接即将来到的丰收。
对玉米的发现,是印第安古代文化中一枝绚丽的花朵。墨西哥人常把自己的祖国和拉丁美洲骄傲地称为“玉米的故乡”。不论你到那里作客,热情的墨西哥人民都会以丰富多采的玉米食品款待你:或者是象春卷一样的玉米点心,或者是焦黄的玉米薄面饼,或是咸甜兼备的玉米面棕子。在国宴中,也有别具一格的用玉米做的菜肴。早在古代,居住在墨西哥玉米发祥地之一南部瓦哈卡州的人民,每年都要举行名为格拉格扎的节日,来祭玉米神,庆贺征服大自然的胜利。这个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墨西哥全国农业研究所中部高原农业研究中心,墨西哥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保存在那里的七千年前的一块玉米化石。它个儿不大,但籽粒却清晰可见。据历史记载,印第安人最早在同自然的斗争中,从一种刍草中培育出玉米来,以后逐渐传布到其他大陆。
从印第安人发现玉米到现在,几千年过去了,勤劳的墨西哥人民不断把玉米生产发展到新的高度。在我们这次纵横千里的旅程中,一种奇特的景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大片大片的玉米,有的长得高达三、四米,有的却矮小墩实,只有一米左右。但是,它们结的穗儿却旗鼓相当。同行的墨西哥朋友告诉我们:在墨西哥,有不同的海拔、气候、日照和雨量,农业科学家和农民正在根据这些具体条件来培育和播种不同特性的玉米品种。
在墨西哥北部科阿韦拉州萨尔蒂略市,我们会见了墨西哥著名超矮秆玉米育种家、“安东尼奥·纳罗”农业自治大学教授马里奥·卡斯特罗·希尔。他领我们参观了他的试验田,介绍他培育的以一九一○——一九一七年墨西哥革命农民领导人潘乔·比利亚命名的超矮秆玉米。这种玉米的优点是抗倒伏、透光度高、产量高;缺点则是成熟晚。超矮秆玉米密度相当大,但高度只有齐腰深,根部仍可晒到阳光。据介绍:一九七六年在试验田第一次试种时,每公顷播种十三万株,产量达到十二吨(相当于亩产一千六百斤),今年试种产量将超过去年。据了解,墨西哥已有好几个地方的农民在试种这种超矮秆玉米,都已取得满意的成果。
在培育超矮秆玉米的同时,墨西哥农业科学家还对高秆、分瓣等玉米品种不断进行研究。早在一九七四年,墨西哥“安东尼奥·纳罗”农业自治大学就试验成功了一种叫“北方AN—461”玉米杂交种,既抗病、又高产,每公顷达到七千二百一十四公斤(相当于亩产九百六十一·八斤)。
墨西哥政府十分重视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的研究工作。据墨西哥全国农业研究所主任爱德华多·阿尔瓦雷斯·卢纳今年九月初宣布,一九六一年墨西哥政府拨给这个研究所的经费是两千六百万比索,一九七一年增加到五千六百万比索,今年又增加到四亿四千六百万比索,研究试验工作在近几年有较大发展。这个研究所还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海拔,在全国设立了四十多个试验站,各站互相配合并吸取当地农民积累的经验,对各种作物的耕作、品种进行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以研究玉米为主。因此,这个农业研究所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六年选育并推广了近四十个玉米改良品种。有的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害、适应性强、蛋白质高等特点。一位墨西哥玉米育种家对记者说:墨西哥过去需要的玉米种靠从美国进口,而这是靠不住的,因此必须根据墨西哥多样化的自然条件培育自己的玉米品种。
墨西哥在培育玉米新品种方面重视同其他玉米生产国交流经验。近两年来中墨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九七五年,墨西哥玉米科学家到中国访问,带回了数十种中国玉米品种。经同墨西哥短秆玉米杂交后,中国玉米抗旱性强、穗大、早熟等特点引进了墨西哥玉米品种,生长出优良的新一代。今年九月,中国玉米科学家来到了墨西哥,墨西哥科学家郑重地从他们的这一成果中选出了十二种交给了中国同行,请他们带回中国试种,以培育出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的新品种。一天傍晚,在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科阿韦拉州的山谷,中国玉米科学家和“安东尼奥·纳罗”农业自治大学玉米研究工作者聚集在这个大学的玉米试验田里,在一块墨西哥朋友用中文书写的
“中国玉米种和墨西哥矮玉米”的木板旁合影,以纪念两国科学家合作的情谊。
玉米这一墨西哥的第一大农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几乎占了全国近两千万公顷耕地的一半(每年两熟合计)。全国有九个州是以产玉米为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目前墨西哥还没有实现玉米自给。墨西哥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除重视玉米品种改良工作外,还采取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农业贷款、不断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和培养本国农业技术人才等措施,以增加玉米的产量。据有关方面统计,一九七 ○年,墨西哥全国玉米产量为八百八十万吨,到一九七六年已突破了一千万吨。现在,墨西哥政府和人民正为使这一人们爱吃的粮食达到自给而继续奋斗。 新华社记者
墨西哥安东尼奥·纳罗农业自治大学试种的玉米品种:分枝玉米。这种玉米的穗如佛手,每穗分成四枝或五枝。
新华社记者摄
墨西哥著名玉米科学家马里奥·卡斯特罗·希尔向中国同行介绍培育矮秆玉米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摄(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墨西哥发现玉米新品种
新华社墨西哥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六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最近宣布,这所大学的教授、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拉斐尔·古斯曼·梅希亚在古斯曼市附近发现一个玉米新品种。
这种玉米的特点是全年都能结实,每公顷产量至少可以比传统玉米增加三倍,它的营养价值也比目前食用的玉米高。植物研究所所长恩里克·埃斯特拉达·福唐说,这个新品种的玉米的学名叫“四季玉蜀黍”。目前,植物研究所和瓜达拉哈拉大学农学院都在试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