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礼泉县农民业余文艺队伍同邓小平对着干
六月的渭北高原,麦浪翻金。在陕西省礼泉县程家大队丰收的麦田边,正在休息的男女社员密密匝匝地围坐在白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看社员们自己编演的“地头小戏”——《阵地》。戏中主人公文闯,一个农民小戏作者,面对右倾翻案风的重重压力,挺胸高擎战笔,激情无限地唱道:“为革命永不放手中战笔,顶逆风守阵地高举红旗……”。
这是一个敢于革命、敢于斗争的英雄形象,是礼泉县广大贫下中农斗争精神的形象概括。在礼泉,一支由一万二千多人组成的群众小戏编演队伍,正是以这样的革命精神,坚持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上,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努力作战。他们不愧是在思想阵地上高举红旗的人们。(一)
去年,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也吹到了礼泉县。有人跟着造谣诬蔑:“样板戏都没人看了,谁还看你那地头戏,蹦蹦跳跳还能出棉粮?”在这股翻案风面前,有人轻信了,有人动摇了,但是礼泉县委和广大贫下中农没有迷失方向,没有松弦乱调。他们辨出这股风味儿不对,这是冲着文艺革命来的,是向无产阶级争夺思想阵地来的。他们的态度是,对资产阶级寸土不让,顶风斗,对着干。凡是谣言,不管是谁说的,一律不听不信;对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小靳庄的经验,坚持学习不动摇。
就在反革命政治谣言四起的去年九月,县委召开了有四百多人参加的小戏创作经验交流会,旗帜鲜明地把学习革命样板戏、学习小靳庄的提法写进大会文件,大张旗鼓地宣传革命样板戏,巩固由此带动起来的农民业余小戏活动,扩大小戏编演队伍,进一步普及小戏编演活动。
就在翻案风甚嚣尘上的去年七、八、九月,县委举办了“歌颂文化大革命、赞扬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专题小戏创作学习班,带领业余文艺战士大编大演地头小戏,同右倾翻案风对着干。邓小平反对什么,他们就歌颂什么。右倾翻案风刮得越凶,他们为革命编戏的劲头就越足。他们不信邪,不乱步,继续按着革命样板戏的经验,把本子改了又改,把小戏排了又排,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创作不动摇,坚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
以邓小平为挂帅人物的党内外资产阶级猖狂地向无产阶级争夺思想阵地,而礼泉县广大干部、群众勇敢地捍卫了无产阶级的思想阵地。地头革命小戏,这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上的战旗,在斗争的风雨中更加鲜艳夺目了。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广大业余作者更加斗志昂扬,用革命小戏深入批邓,反映无产阶级同走资派的斗争,热情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创作和修改了三十多个革命小戏。
他们为什么能够自觉地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坚守农村的思想阵地?付官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廷录同志这样回答我们:“跟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用文化大革命精神办事。咱贫下中农都打心眼里感到文化大革命好,咱的心是同文化大革命联着的。邓小平要否定文化大革命,就是割咱心头肉,咱能答应吗?去年刮右倾翻案风那阵儿,党支部组织大伙学习毛主席著作,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来辨别风向,分析事儿,头脑清醒了,道道辨准了,脚跟站稳了。”(二)
我们在礼泉县访问中,到处都可看到农民编演的小戏。地头路旁,街头院落都是他们的舞台。“台”上演戏,“台”下评戏;村村有演出,队队都学戏;农民编农民、农民演农民、农民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农民,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洋溢着一片革命新风。
礼泉县的小戏充满着强烈的革命战斗精神和战斗风格。人们把它称为“形象的革命大批判”。这些小戏,戏小主题大,总是触及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紧密配合现实斗争,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礼泉县的党组织抓住大寨的根本经验,通过小戏广为宣传。张冉大队一度出现一些社员误工进城的现象。党支部反复调查和分析,发现有的是搞投机倒把,有的是用定秤的手艺给搞投机倒把的人制秤。这是尖锐的两条道路斗争。他们及时编出了小戏《一杆秤》。戏中敢于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的贫下中农形象鼓舞着社员群众。他们用戏中的斗争对照现实的斗争,揭开了“进城”后面两条道路斗争的盖子,有力地堵住了资本主义的路。
礼泉县委的同志说,在农村,改造小生产,铲除滋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土壤,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181页)我们搞小戏,也必须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觉地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毒芽一冒尖,就铲掉它。史德公社曹蔺大队小戏作者蔺志顺,是个为无产阶级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不放战笔的共产党员。一次,他发现他叔父自留地的田埂朝集体的地挤了二寸,蔺志顺铁面无私,就向他叔父的私有观念开起了炮。他叔父说,“就二寸,算了吧!”可是蔺志顺一寸也不让步。叔侄俩闹崩了。蔺志顺坚持做耐心的教育工作,直到他叔父找到了思想病根,铲掉了田埂。眼前的斗争很快成了蔺志顺的小戏构思。千千万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心奔共产主义的贫下中农的形象激励着他的创作热情,开拓着他的思想广度和深度,同时,他又对农村中小生产自发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写出了小戏《铲埂》。这个戏一演,全公社轰动开了。公社党委因势利导,在全公社大演这出戏,并在台下组织广大干部社员进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使人心往社会主义道路上奔。去年一个冬天,这个公社的一些社员主动上交多占集体的土地。公社党委的同志说,“说说唱唱,唱得人的思想大变样啦!”(三)在礼泉县,无论是县委还是社队干部,无论是贫下中农还是业余文艺战士,一谈起小戏的作用,都有一种特殊亲切的感情。他们坚信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意义不可估量,一定要坚持文艺革命。
群众性业余小戏创作演出活动的广泛开展,给礼泉县的思想文化阵地带来了一系列的根本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到处涌现,茁壮成长。小戏宣传的革命思想正成为礼泉县人民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小戏《松岭钟声》歌颂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群众划等号,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全县广大干部从县委书记开始自觉同剧中英雄人物对照,改进作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今春小麦灌浆时,农村正需化肥。刚刚看完《松岭钟声》的史德公社党委成员们身背八十多斤重的化肥,冒着大雨,踩着泥浆,送到十几里外的生产队。
礼泉县的干部群众总是这样说,邓小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有人攻击咱们“蹦蹦跳跳过不了
‘长江’”。可是,事实是:抓了革命,精神振奋,干劲无穷。过“黄河”,跨“长江”,更高的目标咱也能攀上。在烽火公社烽火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正海兴奋地告诉我们:在他们四队,贫下中农在乱石滩上造田一百七十亩,一九七○年粮食总产六万斤。几年努力,到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达到三十万斤。贫下中农要再创高产,多做贡献。可有人说“打了三十万斤还不知足,心太重了。”大队业余作者立即编出小戏《丰收之后》,歌颂坚持革命不停步的共产主义精神,批判“生产到顶”的思想,贫下中农看戏、评戏,唱出了一股子劲,一九七五年达到三十六万斤。干部、群众都说,这三十六万斤粮食是干出来的,但更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结果,其中包括发挥革命文艺的作用。不唱革命戏,不抓人的思想革命,拿啥去干?礼泉县的同志们说:“要搞好农田建设,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抓好人的思想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使人们的思想从狭隘的小家小户的眼界中解放出来,努力学大寨,为革命多做贡献。邓小平叫嚷群众文艺妨碍生产,要‘一律撤销’,实质上是要‘撤销’咱们走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去钻资本主义的死胡同,咱们坚决不答应!”
“火红年代战旗扬,莺歌燕舞好春光。继续革命不停步,车轮飞转奔前方。”骏马公社创作的《车轮飞转》中的这几句唱词,是礼泉县贫下中农的革命豪情与革命理想的写照。他们高举着火红的旗帜,象飞转的车轮朝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滚滚向前。邓小平及其代表的党内外资产阶级的螳臂决不能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未来属于高举红旗、永远革命的人们!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牢固地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中共双城县文工团支部委员会
结合斗争实践,深入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使我们认识到,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围绕坚持还是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问题,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为了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把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进行到底,县剧团应该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面向农村,大力促进农村的文艺革命,巩固地占领农村阵地,把文艺领域里的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落实到基层。
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现在讨论文艺工作,也应该这样做。”对于我们县剧团来说,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什么呢?第一,我们服务的对象最大多数是农民。全县六十多万人口,有五十多万居住在农村,要很好地为他们服务,必须深入到农村去。第二,我们应该占领的阵地主要是广大农村。这个农村的面积很大,很分散,与此相适应,我们的队伍应该精干、轻装、机动灵活。第三,目前农村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农村文化阵地的占领与反占领的斗争很激烈,很复杂。我们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促进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动农民业余文艺的发展,把农村文化阵地牢固地占领下来,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为了牢固地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必须使同志们树立长期坚持在农村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随着下乡演出时间越来越长,工作量越来越大,部分同志产生了怕苦怕累的思想,说:“下乡没完没了,如何是好?”这说明这些同志的立足点,还没有很好地移过来,为什么人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大家结合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的教导,围绕要不要长期坚持农村,为贫下中农服务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大家在农村主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一起劳动。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贫下中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成年累月地战斗在第一线上,而我们才下几年乡就觉得“受不了”,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在头脑里作怪,是“贪图安逸”、“轻视工农”的思想反映。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继续革命,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由于同志们提高了思想改造的自觉性,队伍的革命化程度就逐步提高。百分之九十的同志都能坚持长期上山下乡,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必须正确地解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们根据队伍大,不适应农村需要的实际情况,决定把全团分几队,一人顶多人,演员争取作到“一专多能”。有人反对说:“分队还算啥文工团,拉不象拉,唱不象唱,不合手,不配角,不正规。”为此,党支部引导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正确解决普及与提高关系的论述。毛主席指出:“有些同志,在过去,是相当地或是严重地轻视了和忽视了普及,他们不适当地太强调了提高。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那就错了。”我们又组织大家狠批刘少奇、林彪、邓小平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结合实际,引导大家算了两笔帐。一是“全团端”,队伍大,转点几大车,吃饭几大锅,住宿半趟街,名义是下乡为贫下中农服务,实际上是贫下中农为我们服了务;二是全团在一起下乡,革命样板戏和革命文艺普及面窄,尽管每年下乡二百天,实际上只走完全县二分之一的大队,还有三十多万贫下中农看不着戏。通过学习、批判,全团演职人员一致认为:搞“贪大求洋”和所谓“正规化”就要偏离正确方向,走上斜路。分队演出,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需要,是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只有适应农村的实际需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沿着工农兵前进的方向去提高。由于正确处理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分队的创作和演出,更加丰富多样,质量也比分队开始时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少同志从过去只能演唱一个剧种发展到能演唱几个剧种,有的从只能表演发展到也能伴奏,乐队的人也能串演角色,大家又都能兼管一些道具、服装、灯光、布景等。一专多能推动了上演剧目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了队伍的思想革命化建设。
必须正确解决县剧团同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关系,演出与辅导的关系问题。有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一次我们在一个偏僻公社演出刚结束,一个外地的黑戏班子就企图登台“反消毒”。这使我们认识到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光靠剧团演几场戏是占领不了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帮助每个生产队建立一个坚持在农村文化阵地战斗的文艺宣传队,组织起一支浩浩荡荡的业余文艺大军,全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从此,各演出队下乡,每到一地都跟当地业余宣传队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一起批判封、资、修思想和反动文艺,一起创作排演剧目,同台演出。每场演出前,教唱革命歌曲和革命样板戏,演出结束后,互相交流经验。我们还定期举办文艺骨干训练班,剧本创作学习班,导演训练班,为农村社队培养更多的文艺骨干,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发挥了我们的力量。


第4版()
专栏:

山东黄县林家庄大队以阶级斗争为纲,夺得今年夏粮丰收。社员们在丰收场上歌唱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丰硕成果。 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学深才能写深
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 赵为民
文学作品中同走资派作斗争的英雄形象怎样才能有思想深度?这是当前创作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许多同志有这样一条体会: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要有思想深度,首先需要作者把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学懂搞深。理论上弄不清楚,就不可能塑造出有思想深度的英雄形象来。
同走资派斗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的代表,时代精神的代表。文学作品要反映他们,就要求作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毛主席在社教运动中和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反击右倾翻案风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革命的重点对象是党内资产阶级,分析了党内资产阶级的特点、产生根源和战胜他们的方法。毛主席的这些指示,是我们塑造同走资派作斗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指路明灯。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懂弄通,才能使英雄形象有思想深度。
所谓英雄人物的思想深度,归根到底就是英雄人物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运用的深度。要表现出他们是怎样深刻理解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走资派还在走”这个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的,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观察一切,带领群众在阶级斗争风暴中去战胜党内资产阶级的。作者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提到这样的高度,才能揭示走资派的反动阶级本质,揭露他们的欺骗性、顽固性和危害性;才能生动地展示英雄人物的高度路线斗争觉悟、及时识破走资派各种阴谋诡计的政治敏感性和大无畏的反潮流革命精神。
只有深刻地认识,才能深刻地表现。当然,要深刻地表现,还需要在艺术上下苦功夫。英雄人物的思想主要是通过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来展现的。要塑造有思想深度的英雄形象也还需要组织好矛盾冲突,设计有思想容量的艺术情节,努力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就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去提炼、加工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塑造出既高大又丰满的有思想深度的英雄人物来。
为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写好同走资派斗争的问题,文艺工作者必须积极参加无产阶级同走资派的斗争。只有在斗争的风浪中才可能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真正懂得社会上各个阶级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状况,并“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塑造有思想深度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时代的要求,斗争的需要。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在同党内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在理论上下功夫,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就可以塑造出同走资派作斗争的有思想深度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