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本和法国报纸揭露苏联侈谈缓和加紧扩张
苏联在世界挥舞军事力量大棒推行霸权主义
希腊报纸呼吁警惕苏联在地中海国家间煽动不和从中渔利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二日电 日本共产党(左派)中央机关报《人民之星》八月十九日发表评论指出,苏联正在以欧洲为重点,加紧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日益明显地暴露了它的社会帝国主义本性。
评论说:“七月十八日,苏联第一次把‘基辅号’航空母舰从黑海开进地中海,同苏联地中海舰队汇合”,这暴露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企图在全世界挥舞军事力量的大棒,推行霸权主义”。
评论说,“基辅号”航空母舰“具有作为移动基地用来进行侵略战争的性质”。评论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正在拚命地加紧建造航空母舰,说明它企图进一步扩充苏联海军,以便更具有攻击性和远洋侵略的能力。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在二月十一日的《红星报》上撰文说,‘苏联海军已经把世界的海洋变成自己的了’,赤裸裸地暴露出其侵略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本性。”
评论强调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同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同时,打着‘反帝和社会主义’的旗号,最近特别加紧了向第三世界及其它许多国家进行经济扩张和政治渗透。为了实现他们的愿望——把世界的海洋变成自己的,它用庞大的军事力量争夺海洋霸权,威胁别国,企图以此来维持、扩大和加强它的各种权益。”评论指出,苏联配备“基辅号”航空母舰的目的,就在于此。
评论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对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争夺也越来越激化。苏联企图在南太平洋的汤加获得新的军事基地;苏联的间谍军舰在日本周围海域的活动日益频繁;在印度洋和中东地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在加紧争霸。“这些事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一面嘴里喊着‘缓和’,一面在使紧张加剧;一面摇着‘裁军’的旗帜,一面却在扩充军备,实际上是在加紧争夺霸权。”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六年八月十八日电 法国一些报纸最近发表文章,谴责苏联在侈谈“和平”与“缓和”的同时,却加紧对欧洲进行军事战略包围。
《震旦报》在八月十八日的社论中说,苏联说它要和平,但是,它却保持四百多万军队。它把六十八个师、一万九千辆坦克集结在西欧边境。它的航空母舰“基辅号”已经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艘军舰“载有三十架垂直起飞的飞机和同样多的直升飞机,而火箭发射架还不算在内”。
《震旦报》说,苏联每天宣扬它的和平意愿,而北极熊的好战野心是路人皆知的。
这家报纸在八月二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俄国人好象有步骤地准备应付由他们自己策划的不可避免的冲突,践踏西方关于裁军的全部希望,他们现在把矛头直接指向西欧。”
《回声报》八月二日的一篇文章写道:“那些反对‘不惜一切搞缓和’的人(特别是在美国),在安哥拉事件以后重申,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作法是上了圈套,因为苏联加紧扩军的步伐有增无减。”
《世界报》八月三日写道,有正当理由对苏联领导人的军事政策提出疑问,并且想一想为什么在所谓“缓和”的年代,苏联军队的力量恰恰在欧洲剧增不已。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日电 曾经利用希腊和土耳其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矛盾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苏联统治集团,现在又企图利用这两国关于爱琴海中大陆架问题的争端来浑水摸鱼。莫斯科这种行径引起了希腊公众的警惕。一些希腊报纸就此呼吁人们提防苏联在东地中海国家中煽动不和,从中渔利。
据报纸报道,苏联驻希腊和驻土耳其的大使在八月十三日和十四日分别向这两国的外交部递交了信件,假惺惺地要求它们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同时又发出威胁,说什么苏联在那个地区有自己的利益,它要确保它的船只从黑海自由进入地中海而不受妨碍。这就清楚表明,苏联企图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去实现它的扩张主义计划。它的军舰就是这样从黑海源源进入地中海的。
希腊报纸对苏联居心何在议论纷纷。《论坛报》说:“对希腊人民来说,这是毫无疑义的:苏联正在推行一种为它自己的利益服务的政策。”
这家报纸强调说,希腊人民对苏联的盘算心怀疑惧,是完全有理由的,“因为自称为各国各民族的平等而斗争的这个国家,会毫不犹豫地为实现它自己的目的而不惜牺牲别国的利益,甚至实行赤裸裸的占领”。
报纸还说:“弄清楚两个超级大国所起的作用,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不论是为了正确了解局势,还是为了避免上当,都是如此。”
《每日新闻》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必须记住:“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苏联有利。甚至不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煽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个成员国之间的不和,显然是苏联的利益所在;如果发生武力较量,它就更加高兴了。”
《城堡报》说:“苏联对希腊—土耳其危机的干预再一次证明:超级大国的政策是如何肆无忌惮,它们在小国中煽起争吵,并且从中渔利。”


第6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和通讯社发表文章
苏修侵捷彻底暴露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性
苏加强对捷占领和掠夺使捷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新华社地拉那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一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八月二十一日就苏修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八周年发表文章说,苏联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表明,“苏联已经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帝国主义的侵略性的大国”,彻底撕破了所谓“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老大哥”的假面具。
文章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头目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在各种场合宣称,他们的部队在这个国家的驻扎只是‘暂时的’,只是为了使局势‘正常化’而已。但是八年过去了,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一日的侵略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所造成的悲剧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方面继续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这些年来,占领军的部队不断增加。”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资产阶级通过侵略,公开践踏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主权,同时掠夺了他们的民族经济财富。”
据新华社地拉那电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八月十九日发表文章,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掠夺。
文章揭露说,苏联统治集团利用捷克斯洛伐克的劳动力、资金和设备在苏联建设各种大型工业项目,而这些项目只是苏联资产阶级的财产而已。由他们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的名目繁多的“合作”和“专业化”等协议,也是为加紧掠夺的目标服务的。他们还通过贱买贵卖,搜刮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器设备。
文章指出,由于把资金主要用来扩充军事实力,苏联的轻工业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莫斯科的社会帝国主义者正大肆掠夺捷克斯洛伐克的许多日用消费品。今年仅鞋类一项,捷克斯洛伐克就要向苏联运送三千六百万双。
文章最后说,克里姆林宫的头目们为了摆脱深刻的危机,在向捷克斯洛伐克转嫁困难的同时,正保持和加强对它的军事占领。
据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日讯 布拉格消息:苏联近年来以“共同投资”的名义,不断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拨出大量资金,去开发苏联境内的资源和兴建苏联境内的企业,造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内资金的不足和困难。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兹·谢迪维在《经济报》第三十二期发表文章说,仅仅十七项最大的“经互会”一体化项目的基建投资和贷款,将花去捷克斯洛伐克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六——一九八○年)在国内外的生产投资增长总额的三分之一。而这些一体化项目绝大部分都在苏联境内。例如分工给捷克斯洛伐克修建在苏联境内的一段奥伦堡输气管道就得消耗资金五亿多美元。
早在今年年初,《红色权利报》在一篇文章中就谈到,一九七六年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由于资金不足,已经限制新工程的开工。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投资“满足不了全部的要求和需要,尽管这些要求和需要往往是合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总理什特劳加尔也说,资金是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发展中最困难的方面之一。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哀叹说明了什么?
最近一个时期,苏修报刊不断发出苏联消费品生产每况愈下的有气无力的哀叹声:
刚出版的《一九七五年苏联数字》供认,消费品生产的投资在减少,设备不足,“大量设备”停了工。
《苏联贸易报》承认,新西伯利亚工厂和联合企业没有完成计划,少提供了二百万卢布的商品。
苏修《真理报》透露,在俄罗斯联邦出售的春夏穿的鞋少生产了六十万双,“儿童服装也不够”。
苏联《农村生活报》透露,不少农村合作社经常买不到面包、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另外一些报刊也公开承认居民缺乏急需商品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人所共知,苏联消费品生产的落后并不是新闻。然而,惯于为苏修统治集团掩饰败绩的苏修宣传工具近来不得不在字里行间发出这类的哀叹,足以说明苏联的消费品生产的状况已经十分不妙。
这种尴尬状况的造成,其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制度以及克里姆林宫加紧推行“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长期以来,苏修为了争霸世界,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扩军备战,疯狂发展军事工业和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重工业,造成了消费品工业资金不足,设备缺乏。可见,苏修军火工业的恶性膨胀是靠压缩消费品工业、靠牺牲苏联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来实现的。而苏修头目却花言巧语,说什么消费品之所以日益缺乏,其原因“首先在于复杂的国际形势”“要求”“拨出大量资金”。什么“复杂的国际形势”?说穿了,无非是新沙皇大力扩充军事机器以加强同美国争霸的实力罢了。
苏联消费品生产如此不妙的局面,对勃列日涅夫之流一再兜售的所谓“福利计划”是个辛辣的讽刺。五年前,勃列日涅夫在抛出这个所谓“福利计划”时是何等自吹自擂。他们吹嘘这是个“提高人民福利的宏伟纲领”,并再三“保证”,实现这个计划可以“向市场充分供应消费品”,等等。现在,勃列日涅夫也不得不压低调门,在“十五”计划中连“优先发展消费品生产”的字样也消失了。
苏联消费品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一种威胁,而对苏联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这个寄生的阶级正利用扩军备战获利,并在世界各地攫取越来越多的“特权”和“私利”;这个寄生的阶级也仍然按照资本和权力的大小,享有各种生活资料,继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在揭露资本帝国主义时所说的:“人民的贫困就是军火商人和贪官污吏的财源。”(《法国和俄国的“行贿”之风!》,《列宁全集》第8卷第275页)今天苏联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财源,就是建立在人民贫困的基础之上的。苏联劳动人民贫困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帝国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苏修加紧奉行扩军备战、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反动政策的必然产物。


第6版()
专栏:

社会帝国主义制度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必然恶果
苏联消费品工业陷入严重混乱状态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九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勃列日涅夫集团为了欺骗人民,维持其反动统治,曾在苏修二十四大上说什么要“优先发展消费品生产”,保证消费品工业的增长率超过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等等。五年过去了,苏联今年五月出版的《一九七五年苏联数字》和其他报刊的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集团的诺言非但未能实现,相反,消费品工业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混乱状态。
苏联消费品工业生产陷入一片混乱,是苏联疯狂扩军备战的必然恶果。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材料计算,自第六个五年计划至第九个五年计划,苏联把工业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用于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生产资料(甲类)的生产,而用于消费品(乙类)生产的投资还不到百分之十五。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前四年,甲类投资增加到占整个工业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六,乙类投资降为占百分之十四。因此,甲类工业生产增长率大大超过乙类。据《一九七五年苏联数字》的材料计算,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甲类工业生产总增长率比乙类高百分之二,而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则大幅度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四。今年苏修二十五大通过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干脆连“优先发展消费品生产”的叫喊也不见了。“十五”计划明文规定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率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率高四分之一。
由于苏联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用于扩军备战,发展同军事工业有直接关系的重工业部门,因而对消费品生产部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就大大减少。苏修头目公开承认,消费品之所以日益缺乏,其原因“首先在于复杂的国际形势,这种国际形势要求在防御方面拨出大量资金”。苏联轻工业部长塔拉索夫抱怨,机器制造业对轻工业“最新技术设备的供应非常少”,“第九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为轻工业、食品工业)成批生产的五百二十种工艺设备中,到一九七六年一月一日为止仅有一半多一点投产”。这位部长今年在《计划经济》上发表文章承认,对轻工业部门“五年内少提供大约一亿四千万卢布的技术设备”,“对现有设备零件的需求也没有满足”,近五年来为轻工业部门少提供近三分之一的零件。苏联报刊承认,有的织布车间“由于缺少备件和部件,每天都有几十台机器闲置”。
轻工业、食品工业部门原料匮乏、原料质量低劣情况严重。苏联轻工业部长公开承认:“在向企业提供纺高支棉纱用的细绒棉、亚麻纤维、羊毛和天然丝纤维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九七五年国家“分配给的染料比需要的少五千四百七十吨。五十多种牌号的染料缺货”。原料缺乏,造成大量设备停工。苏联报刊透露,阿塞拜疆奥尔忠尼启则纺织联合工厂一九七四年上半年“在纺纱和织布生产中,由于原料匮乏”“停工的设备达百分之九”。
苏修在国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以来,在企业中推行一整套资本主义的利润原则。企业领导人以利润的多寡和赢利率的高低作为生产的准则,利润高的则多生产,利润低的则少生产或不生产。这是导致消费品工业日益混乱的另一根本原因。
苏联报刊透露,消费品工业企业停止生产某些居民非常需要的商品,是“由于这些商品赢利率低”。这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某些企业刚刚开始生产某种产品”,由于油水不大,“马上停产”,而去“生产‘有利可图’的产品了”。
工业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和奖金还拚命修改和压低生产计划。雅罗斯拉夫州“北进”皮鞋生产联合公司一年内修改了十八次计划,最后宣布以十一个月“完成了”年度计划,“甚至在全苏竞赛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领导人获得奖金”,实际上,这家公司“只完成了年度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九,十二月份的计划完成了百分之三十八”。据苏联原来公布的计划数字和《一九七五年苏联数字》公布的执行结果可以看出,“九五”计划期间皮鞋生产总增长率计划仅完成了百分之十四。
由于生产一片混乱,经常完不成对商业部门的供货计划。《苏联贸易报》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透露,“新西伯利亚的二十六家工厂和联合企业中有一半没有完成合同规定的计划,少给新西伯利亚地区商业部门提供价值二百万卢布的商品”。俄罗斯联邦商业部副部长萨鲁哈诺夫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劳动报》上发表谈话时说:“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地方工业企业,没有在应有程度上发展最简单的商品生产。”一九七五年商业部门本应提供室内洗衣槽三十一万个,结果只采购到三分之一,其他民用产品,如过滤器、筛子、藤筐、壁板等也大量缺货。
由于消费品生产不足,苏联国内市场多年来存在商品中断和脱销现象。苏联《真理报》透露:“在俄罗斯联邦出售的春夏两季穿的单鞋比原计划少六十万双,儿童服装也不够。”苏联商业部长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三日在《消息报》上发表文章说:“某些轻工业品、文化用品和日用杂品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农村的情况尤为严重。据苏联《农村生活报》透露,不少农村合作社经常买不到面包、食盐、肥皂、罐头等。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的紧张局面,苏修叛徒集团从“经互会”国家、发展中国家大量榨取消费品、农副产品,还从西方国家进口大量粮食、服装及其他消费品。自一九六五年以来,消费品及其原料的进口占苏联进口总额的近百分之四十,其中食品及工业消费品约占百分之三十五。在苏联与东欧国家签订的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长期贸易协定中,东欧国家向苏联出口的工业消费品显著增加。
由于追逐利润,也造成产品质量低劣,残次产品有增无减。勃列日涅夫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消费品质量低劣有点习以为常。”苏联《劳动报》一九七三年一月二日透露:“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是严重的,许多企业靠损害产品质量来超额完成计划。”《苏联贸易报》一九七五年一月三十日发表文章说:“克拉斯诺达尔的基洛夫服装厂,由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成衣规格,百分之九十的上衣和百分之六十六的男西服成了废品。”明斯克“火炬”生产联合公司生产的鞋质量低劣,一九七四年上半年退回的不合格的鞋就有十三万九千双,降低等级的有五万七千四百双,价值超过一百万卢布。苏修中央关于轻工业部工作的决议供认:“由于品种不符合市场要求,许多产品找不到销路,这些商品积压在商业和工业部门的仓库里。”
苏联消费品工业陷入严重混乱状态是由社会帝国主义的制度造成的,深受其害的苏联广大劳动人民对这种状况日益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