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毛主席新闻路线的伟大胜利
北京汽车制造厂班组宣传员评报组
《人民日报》发表的《新闻战线上的新生事物——赞工农兵评报》一文,我们班组宣传员评报组读后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感到浑身都是劲。邢宝明同志说:“工农兵评报,体现了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一伟大教导。这篇文章吹响了工农兵评报的进军号,工农兵评报将和其他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一样,如烂漫的山花,开在祖国大地。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新闻路线的伟大胜利!”
现在,工农兵评报这个新事物正迅速成长。我们评报组的工作也有了开展,但距离党的要求和阶级的委托还很远。大家信心百倍地表示:我们要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不管在前进道路上受到什么挫折,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发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革命精神,勇敢进击,决不后退。
大家订出了几条:
(一)当好评报员。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自觉改造世界观。读好报,用好报,评好报。
(二)做到三不脱离,用实际行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
一不脱离劳动。坚持业余时间评报。二不脱离群众。当好宣传员,把评报活动中学到的革命理论带到班组,向群众进行宣传。三不脱离实际。当好战斗员,评大报促小报(大字报、板报等),推动班组和工段的理论学习和批邓斗争。
(三)建立读报评报笔记。把看报的收获、体会记在上面,每周评报时互相交流。


第3版()
专栏:

有了文化大革命 才有我们评报组
北京市海淀区塔院大队评报组
我们塔院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怀着激动的心情收听了电台播送的《新闻战线上的新生事物——赞工农兵评报》,当天晚上组织了学习和讨论。
一些老贫下中农,听了七十二岁老工人王继明写的那首诗,深有感触地说:“这诗确实说出了我们工农兵的心情和愿望。”党支部书记刘斌说:“在旧社会,咱贫下中农甭说评报,就连看报也办不到。那时资本家、地主阶级办报,办了报来专我们劳动人民的政。解放了,我们当家做了主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但报纸送上门,还让我们评报,把办好党报的大权也交给了我们工农兵,交给我们这些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大老粗。我们一定向老工人王继明学习,积极热情支持新生事物,当好评报员。”青年评报员刘淑英说:“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新闻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报纸上登出的一些文章,我们看不惯,早就有意见。但那时一些人看不起工农兵,我们提意见,有谁来听呢?我们是评报无门!现在来了个大变化。这真是: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才有我们塔院大队的评报组啊!”
这些天来,贫下中农主动要求参加评报组,表示要为发展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为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新闻路线,永远当好评报员、宣传员。


第3版()
专栏:

做新生事物促进派
韶山评报组
我们读了《新闻战线上的新生事物——赞工农兵评报》,感到十分亲切和自豪。党报热情赞扬和肯定了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对我们亲身参加这场执行和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新闻路线的战士,是个很大的鼓舞。工农兵豪迈地跨进新闻阵地,参加评报,是党和毛主席给予我们的政治权力。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和认真履行这种权力,更好地向各评报组学习,当好新闻战线这一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最近,在韶山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我们韶山的几个评报组总结了前一段的评报工作。各评报组加强了联系,交流了经验,制定了提高评报质量的措施,决心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把评报工作更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3版()
专栏:

工农兵是新闻革命主力军
天津第二毛纺织厂评报组
读了《新闻战线上的新生事物——赞工农兵评报》,打心眼里高兴。文章肯定了工农兵评报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指明了我们参加评报的方向。我们热烈欢呼工农兵评报好!我们决心爱护和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我们评报怎样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衡量报纸,用党的方针政策衡量报纸,以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衡量报纸。要评路线,评政治,评方向。一句话:工农兵同样也是新闻革命的主力军。我们要参加新闻革命,管好自己的报纸。
为了把评报工作扎根在群众之中,我们厂评报组和新建起来的补呢工段评报组结合起来,并制订了学习计划和措施,努力提高评报水平。现在,这个组已增加到十三人,其中九个人是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宣传员。补呢工段工段长、染整车间党总支宣传委员,参加并主持了第一次评报活动。她说:“过去我们只抓了读报、用报。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把评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大家表示,一定要肩负起阶级的委托,扎扎实实地把评报工作做好。


第3版()
专栏:

工农兵评报好
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评报组
《新闻战线上的新生事物——赞工农兵评报》一文,使我们心情十分激动。同志们说:党报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我们工农兵评报,并把它赞为社会主义的又一新生事物,真叫人打心眼里高兴。工农兵评报就是好!
我们认为,工农兵评报好就好在:
(1)工农兵评报是落实毛主席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伟大指示的具体行动,是把报纸办成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重大措施。
(2)工农兵评报是对邓小平“依靠工农兵是相对的”谬论的有力批判,是同邓小平修正主义路线对着干的实际行动。
(3)工农兵评报,
“大老粗”的话管事了,这不是一个办报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方向问题。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的报纸才能做到这一点。
(4)工农兵评报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胜利成果。赞扬工农兵评报,也就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第3版()
专栏:

开展评报活动 促进深入批邓
北京第八十中学评报组
我们北京第八十中学,最近召开了有全校教师参加的评报大会。党支部委员、政工组长胡锦荣,先讲了这次评报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评报组成员王京秀老师,谈了《人民日报》发表的《深入学习,深入批邓——清华大学掀起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高潮》一文的要点,并结合清华大学的经验,提出把我校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如何引向深入的几个问题来评论。大家认为,学习清华大学的好经验,就要“采取联系、对照的方法”,通过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革命和其他各项工作,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真正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评报组成员重点发言后,党支部要求全校教师分组认真讨论从评报中提出的问题,评报组成员分头参加,再把各组意见集中在评报组讨论研究。
全校教师积极支持这一评报活动,在讨论中争先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对我校的运动很有帮助。特别是思想先行,批判开路,是一条重要的经验。我校党支部在前一段运动中,掌握每个时期出现的各种思想倾向,不断加以引导,保证了运动的健康发展。当前,我校师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也有“松口气”思想。有的人认为“路线不可知,上当不可免”,不管怎么学、怎么批,到时候还是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大家用清华大学的经验,对照分析这些糊涂认识的错误所在,坚定了深入批邓,同走资派长期作战的决心。这次评报,实际上是对我校前一段运动作了群众性的小结,对怎么搞下一段运动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研究。大家说,这样的评报会开得好。
大家在评报中还提出几点希望:《人民日报》要根据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文章;多介绍中、小学教育革命的经验,特别是转变学生思想和促进教师思想革命化的典型经验;采写文教报道的记者、编辑,多深入中、小学了解实际情况,写出有指导性的报道和文章。


第3版()
专栏:

天安门前警卫连评报组同志说:我们是天安门前的哨兵,也是党报宣传的哨兵。这是他们正在认真评报。  本报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卫生战线上的又一棵春苗
——记大连铁路医院镶牙小分队深入基层为工人镶牙
沈阳铁路局大连铁路医院镶牙小分队,是在去年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诞生的,她是卫生战线上又一棵生机勃勃的春苗。
一九七五年九月八日,一件新事轰动了辽南地区比较偏僻的城子坦火车站:“镶牙小分队来了!”
镶牙小分队是由大连铁路医院口腔科的三名医生组成的。他们坐火车从大连动身,赶了三百多里路来到这里,一下子就被工人、家属和贫下中农热情地包围起来了。他们有来镶牙的,但多数是来参观的。因为在人们的记忆里,镶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到医院排长队,不花很长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奔走,是镶不上牙的。如今,镶牙医生走出医院大门,下来给群众镶牙了,这是真的吗?
在人们惊喜而又好奇的情绪中,医生开始给庄河县山区的女社员黄桂英镶牙。这位铁路职工家属,是几天前听到镶牙小分队要来的消息,半夜起床,坐了近百里路的牛车赶到这里来的。医生把黄桂英安置在一个小方凳上坐下,让她把头靠在窗台上,然后从随身带的工具箱里取出器械为她作口腔检查。黄桂英咬完了牙印,医生调了点牙托粉,在石膏牙模上象捏泥巴似的,不到十分钟,做好了牙托;过了一会,打磨一下,就把缺的门牙镶好了。有人计算了一下,从开始检查,到戴上假牙,总共不到一小时。在场的群众看到这样的情景,无不连声赞扬镶牙小分队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烈欢呼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胜利。
这一天,老工人董维福更为激动。他今年五十八岁,早在一九五三年就开始掉牙。他曾经十几次到大连铁路医院去镶牙,路没有少跑,钱没有少花,工夫没有少耽误,但缺的牙一直没有镶上。那时候的口腔科医生,受刘少奇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影响,只是粗粗地给董维福看了一看,就判定他的牙是“偏侧牙缺尖”,说这种牙“不好镶”,就把他推出了医院门外。哪里想到,今天医生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指引下,组成小分队,到家门口来给自己镶牙呢?当他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戴上了光闪闪的半颔牙时,实在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兴奋和喜悦的心情。十几年来,因为缺牙,他一直不能吃硬东西,这次戴上假牙的第二天,就可以吃咸菜了,第三天就能吃肉了,董维福逢人便说:“修正主义的医疗卫生路线不管我们工人的疾苦,毛主席的医疗卫生路线给我们带来了幸福,镶牙小分队就是好!”
大连铁路医院口腔科镶牙小分队从开始巡回镶牙,到现在已经九个月了。他们走遍了大连铁路分局所属的五十四个站、段,先后为一千多工人镶了牙,同时为六千多人治了牙病,这相当于文化大革命以前四年完成的工作量,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刘少奇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影响下,大连铁路医院口腔科搞的是一套旧的医疗作风。他们对要求镶牙的工人同志不关心,规定只镶全口牙或半口牙,牙没掉完或掉了不到一半的不给镶,相比之下,要求拔牙倒是容易一些,所以工人们称之为“拔牙科”。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科的医务人员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于一九七二年派人到大连东站装卸工人中做牙病患者的情况调查。
东站的许多老工人,是三、四十年前被日本侵略者抓到铁路上当苦工的,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好容易盼到了解放,过上了好日子,但一个个都上了年纪,不少人牙齿也开始脱落了。为了镶牙,一些工人同志不知跑过多少次医院,可是不少人总是希望变成失望。这次口腔科的医务人员来亲自检查的二百多人中,急需镶牙的就有四十多人。工人们气愤地说,旧社会,我们头上压着“三座大山”,有牙没有饭吃;文化大革命前,医院不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有饭没有牙吃!
工人们的血泪控诉,使口腔科的医务人员更加认清了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罪恶;工人们由于无牙、缺牙所造成的生活上的困难和痛苦情况,也使大家感到惭愧和不安。几年来,他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努力改进工作,想方设法为工人们多镶牙、快镶牙。他们一方面走出门去学习,同时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旅大塑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大胆创新,试制成功了经济耐用的快速镶牙材料——快速自凝牙托粉和含有常温固化催化剂的牙托水。用这种牙托水和牙托粉搅拌后,捏塑形成牙床,十分钟即可凝固,只要两三个小时便能制成一副全口牙,使原来需要二十几道工序的老的镶牙工艺,减少了十几道工序,节省了一半以上的费用,工效提高三四倍,它的弹性、硬度、弯曲强度等也都超过了原来用的镶牙材料。
九个月来,大连铁路医院口腔科经常有两三个镶牙小分队活跃在铁路沿线的工人群众中,热情地为工人群众服务。为了不影响工人群众抓革命促生产,他们白天到劳动现场取牙样,利用夜里和其他业余时间赶制新牙。车间、站台、货场、宿舍,以至于仓库、工具房、工人更衣室和休息室都是他们镶牙的场所。他们宁肯自己多受累,也不让工人多跑路,不管远离几百里的地方,还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车站,都起早贪黑赶去镶牙。有的工人行走不便,医生们还利用休息日到病人家里取牙样,把牙做好了,再送到床头给患者戴上。
医务人员在巡回镶牙的过程中,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又加速了他们的世界观改造,促进了他们的思想、业务双丰收。有个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过去学了三年镶牙,独立工作还有困难。去年她第一个报名参加了镶牙小分队。在巡回镶牙的过程中,经过几个月的锻炼,这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不但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业务上也有很大提高,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镶牙技术,已经独立地为三百八十多名工人镶了牙,并为不少人治了牙病。
口腔科的医务人员为工人群众巡回镶牙,工人群众对口腔科的工作给予了热情支持。大连机务段的工人们给他们做好了急需的牙钻拉杆,瓦房店机务段的工人们为他们赶制出一批采模牙托,大连水电段的工人们主动帮助他们安装和修理机器设备。广大工人群众把医院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革命同志关系。
最近以来,全科同志积极投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深入批判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对镶牙小分队的工作认真进行了总结。他们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快速镶牙的推广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向五个省的五十五个单位介绍了快速镶牙的经验和提供了快速镶牙的材料。与此同时,他们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再次合作,合成了一种新的更加适合于巡回医疗使用的“七六一”号粉状镶牙催化剂,现在已经临床应用。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