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阶级斗争教育的生动教材
——《金光大道》从小说到银幕
辛文彤
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无产阶级文艺革命也正在深入发展。彩色故事影片《金光大道》(上集),是社会主义银幕上的又一朵新花。改编优秀的文学作品,历来是发展和繁荣故事片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金光大道》从小说到银幕,为这种改编工作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经验。
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文学创作的新收获。作者在第一、二部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努力表现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形象地告诉我们:只有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不断地批判和打击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坚持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确保我国农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把这样一部题材重大、主题深刻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小说到银幕,作品的主题思想比较集中、突出。影片以高大泉同村长张金发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辅之以高大泉与广大革命人民同漏划富农冯少怀、反革命分子范克明之间的矛盾,同富裕中农秦富之间的矛盾,同后进的阶级弟兄高二林、钱彩凤之间的矛盾,等等。高大泉同张金发之间的矛盾,属于路线斗争的性质,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而路线斗争的成败,又往往决定着整个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关系到整个革命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高大泉是在这场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他坚持党的正确路线,深刻地认识到,土地改革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革命远远没有终结,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公开或暗藏的阶级敌人时刻妄想反攻倒算,自发资本主义势力还象汪洋大海一样包围着无产阶级政权,广大农民群众也还有一个同传统的所有制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过程。农村向何处去?是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还是向着资本主义倒退?这场斗争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和几亿农民的前途和命运,也必然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全体革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影片通过这样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歌颂了芳草地的社会主义力量,塑造了高大泉的英雄形象,刻画了周忠、朱铁汉、吕瑞芬、刘祥、邓久宽、周丽平等老一代和新一代的先进人物,生动地告诉我们,在人民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人民群众中的这种积极性就将暴发出来,汇聚成为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任何人、任何力量都将阻挡不住。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是中国人民从一百多年的严酷斗争中认识到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然而,历史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社会主义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发展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反对资本主义;堵住资本主义的路,才能迈开社会主义的步。这是二十几年来的斗争实践为我们提供的一条重要经验。事实说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决不是什么人可以否定得了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影片突出展示的主题思想,对于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对于我们今天全党动手,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对于各条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说《金光大道》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在反映这样一场伟大的斗争生活时,饱含革命激情。影片的改编者,努力保持原作的特色,运用和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力,通过画面构思、镜头组接和运动,以及色彩、音响、光线的有机配合,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这种饱满的革命激情。
高大泉出场的立意是好的:火红的朝阳冉冉升起,红旗映着朝晖,飘扬在芳草地的上空,高大泉拉着车走进画面,一锨一锨地在大道上垫土。这幅画面不仅表现了土改后的农村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而且清楚地交代了主人公的身分——勤劳的普通农民,战斗在农村的基层干部,手法简洁,含意深刻。张金发狂热地推行刘少奇的所谓“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的修正主义路线,高大泉率领翻身户与之展开了毫不调和的斗争。朱铁汉怒铲“发家致富”标语的一场戏,是芳草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重要场面。小说中,标语是在一堵院墙上,当事者仅有几个人,影片则把“发家致富”这个错误口号移到村政府对面的影壁上,位置突出,字体赫赫。影片用一组近景和特写镜头,从正、侧、背、仰、俯等不同角度,拍摄了朱铁汉挥锨向这一错误路线的代表性口号奋力铲去的形象,其间,又交叉拍摄、刻画了张金发的狼狈,冯少怀的惊惧,秦富的忧心忡忡,高二林的观望动摇,周丽平和贫下中农的热烈赞许,层次清楚地表现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朱铁汉革命行动的不同反应。短镜头飞速变换,气氛炽烈,节奏急促,较好地揭示了芳草地贫下中农对“发家致富”错误路线的强烈无产阶级义愤,歌颂了广大贫下中农踢开一切绊脚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力量。这一场戏所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由于小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因为影片抓住小说提供的这一情节的思想内容和革命激情,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
《金光大道》的另一个特点,是朴素清新。由于主题和题材的要求,朴素中又见深隽,清新中蕴含凝重。影片较好地保持和发扬了这一风格,无论是导演处理,演员表演,摄影的色彩和用光,美工的场景设计,还是服装、道具,都力求真实、自然,有一种亲切的乡土气息。编导者把艺术创造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从这些朴素的生活场景中去深入开掘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因而发人深思。不少镜头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例如:高大泉在刘祥缺粮时,主动送粮,遭到高二林的阻挡。这里镜头的运用简洁自然,把发生在高大泉家庭中的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展现在我们面前。摄影机悄悄地升着、拉着,准确地表现了高大泉思想感情的自然延续。这里,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也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寓凝重、深隽于朴素自然之中。再如,高二林的分家与秦文庆的分家,编导者故意选择了相似的场景和角度,选用了重复的人物动作和语言,造成了鲜明对比的效果。高二林分家在前,秦文庆分家在后,他们的分家都是芳草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曲折反映。但二林分家,是由于受到冯少怀的腐蚀和影响,暂时地被资本主义推向了歧途;文庆的分家,则是这个出身富裕中农家庭的青年,在党的教育和贫下中农的带领下,决心与旧的传统势力决裂,说明芳草地的社会主义力量正在成长、壮大。影片通过高大泉对这两场分家事件的不同处理,着重揭示了他作为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高度路线斗争觉悟和政策水平。文学作品提供的形象,借助读者的想象才能进一步清晰起来;电影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综合艺术,编导者的再创造,势必更多地从画面构思中表现出来。张金发与冯少怀挖污水沟的那场戏,影片设计了一堵砌有金钱眼的院墙,这画龙点睛的处理,把这场戏搞活了:张、冯二人互相透过金钱眼探视对方,里外配合,挖通了污水沟,达成了“同流合污”的一笔交易。这里,画面简单朴实,又颇耐人寻味,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他们身上腐朽的资产阶级铜臭气,达到了无产阶级政治性和真实性的一致。
《金光大道》从小说到银幕,所以受到工农兵群众的热情肯定和欢迎,是因为小说和电影的创作,都比较认真地学习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指导思想,努力运用文学和电影的艺术手段,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了高大泉这一主要英雄人物。电影的改编者,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吃得比较透,把握比较准,同时充分注意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当然,把篇幅较长的这部小说内容,压缩在一部电影之中,如何高度地集中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觉得,现在集中得还不够,仍有散乱的感觉;同时,对小说的压缩、削减较多,开掘和生发不够,衔接不够顺畅。更重要的是,只从删减方面入手,就不得不舍弃一些不该舍弃的东西,减弱作品的思想分量。例如,影片删掉了县委书记梁海山与县长谷新民、区长田雨与区委书记王友清之间的路线斗争的矛盾线,就不利于充分揭示路线斗争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不能不影响反映两条路线斗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小说中的《板斧篇》、《青春颂》、《夜宿松柏坡》等,都是着重揭示高大泉崇高精神境界的章节,突出了高大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顽强意志。影片删掉了这些内容,又没有进行有效的增补,使得主要英雄人物台词较多,缺乏更多的鲜明有力的行动。我们热切地希望小说《金光大道》后几部能够早日问世,一部比一部写得更好;也热切地希望影片《金光大道》续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部比一部拍得更好,拍得更快。(附图片)
高大泉带领群众同漏划富农冯少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新华社供稿


第3版()
专栏:时刻想着工农兵

让革命电影为普及大寨县服务
江文
湖北省潜江县电影管理站党支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组织干部和职工深入农村社队,多快好省地放映革命电影,让革命电影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大办农业,普及大寨县作出了贡献。
有一段时期,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少数同志弄不清电影宣传与农业学大寨的辩证关系,曾一度出现了一些糊涂想法,如说什么“农业学大寨,电影难插手,只有在城镇守埠头。”针对这种思想倾向,电影管理站党支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文艺战线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经过学习,他们认识到,是呆在城镇守埠头,还是把革命电影送到农村,这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大问题。农业学大寨要学得好,一定要抓好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这就包括要很好地发挥革命电影的战斗作用。我们一定要门朝农村开,人往农村走,革命电影往农村送。
认识统一后,电影管理站党支部又进一步发动群众,围绕如何支援农业的问题,提建议,订措施,并从领导干部、人事安排、设备配备、影片调度等各方面加强农村电影队,把工作的重点转到农村。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在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影片的同时,广泛开展农业学大寨的宣传活动。他们采取一机多点、联机串片、快速放映的方法,大力增加《大寨红旗》、《红旗渠》等影片的放映。同时,他们还协助基层党组织,组织观众讨论,开展“看电影,学大寨,学英雄”的活动。一九七三年春季,长市公社电影队在该社永丰大队放映《沙石峪》后,干部、社员反应很强烈。他们看电影,学样板,见行动,艰苦奋战半个月,起土一万二千多方,完成了三千多米长的架涧任务,把汉江水引上了沙河滩,使四百多亩旱地变为水地,早稻一季超过了《纲要》。
他们还充分运用三镜头幻灯、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当地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近年来,他们先后绘制了一百三十多套幻灯片,宣传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贫下中农说:“幻灯宣传有实效,时事新闻都知道,好人好事上银幕,革命生产掀高潮。”熊口公社电影队三个放映员克服重重困难,学习绘画、演唱,生动活泼,被称为“土洋结合的电影队,农业学大寨的轻骑兵”。为了扩大宣传教育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根据方便群众,合理负担,有利普及的原则,在大队设点的基础上,又在部分边远地区、湖区增设放映点,改变了“放映丢了面,只跑公路线”的状况,有效地消灭了空白点,使行走不便的老人,拖儿带女的妇女有更多的机会看到革命电影。去年一年间,平均每个点放映电影十五次。
改善服务态度,千方百计为贫下中农服务。过去,电影转点,一般都要生产队派劳力和运输工具接送。通过学习,这个县的农村电影队员以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要求自己,动手安装板车,坚持拉车转点,为农村社队节省了劳动力。另外,每个电影队还与一个生产队挂钩,定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的放映员还主动帮助社队修理农用机械,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第3版()
专栏:

西藏列麦公社建立了业余电影放映组,经常在各生产队巡回放映电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革命的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彩色故事片《金光大道》观后
北京市芦沟桥公社文化站文艺评论组
我们芦沟桥公社的贫下中农,很熟悉浩然同志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因此,当我们看到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彩色影片,看到银幕上出现高大泉、朱铁汉、周忠等英雄人物的时候,就象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战友一样,感到分外亲切。
我们觉得,影片的改编是成功的。影片的改编者紧紧抓住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主要矛盾,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五十年代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反映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歌颂了贫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走社会主义金光大道的铁打钢铸的决心。影片《金光大道》是进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曲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颂歌。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了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农村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急风骤雨之中。你看,芳草地的土地改革结束了,村里的大影壁墙上,写着“庆祝土改胜利”的大红字标语。但是,土地改革的胜利,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封建的土地制度消灭了,而农村的个体经济还象汪洋大海一样。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这个时候大肆鼓吹“发家致富”,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修正主义路线。影片里,我们看到芳草地的资本主义势力就在这条路线下集结起来:漏划的富农分子冯少怀,竟然拉着大骡子向翻身农民“示威”;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范克明到处施展阴谋诡计;而挂着“共产党员”招牌、一心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村长张金发,则公然宣称:“我不是翻身户的代表,是芳草地一百八十个门口的村长!”胡说什么对翻身户的困难,“政府压根就管不着!”这伙人就这样互相勾结,向翻身农民反扑过来,瞅冷子落井下石,妄图吞噬翻身农民的胜利果实,逼迫我们走回头路。
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照亮了翻身农民前进的道路。在共产党员高大泉的带领下,芳草地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在斗争的烈火中诞生。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互助组真是又小又穷,连一辆木轮车也没有,甚至要用人拉木犁去耕种。但是它却是芳草地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幼芽,代表着一种完全新型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是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的决裂,是对刘少奇的“发家致富”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挑战。影片里高大泉的话说得多么好啊!他说:“咱们这个互助组,就是社会主义的新苗子,有苗不愁长,今天的小苗,明天就是一片青纱帐,一片红云彩!”影片热情地歌颂了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多次出现互助组人拉木犁耕种的画面:以高大泉为首的五个贫农奋力拉犁,纤绳深深地嵌进高大泉的肩头,他昂首前进,两只大脚,坚定地向前迈着。这个画面是这样激动人心!看到它,我们仿佛看到合作化运动初期毛主席曾赞扬的那个只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我们也想起当年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坚持办社的那三户贫农。毛主席曾经明确地指出:“这三户贫农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国五亿农民的方向。”高大泉等人的脚步所以这样坚定有力,是因为他们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迈步在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影片里,我们看到,芳草地第一个互助组的成长,经历了多么严重的斗争。它要同党内的修正主义路线斗,要同暗藏的阶级敌人斗,也要同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斗。我们看到,阶级敌人向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放出了多少明枪暗箭。他们唆使高二林分家,逼迫刘祥卖地,千方百计分裂贫下中农的团结,甚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下毒手,企图在龙虎梁上制造一个“车毁人亡”的惨剧。但是,阶级敌人的这些活动,不过是枉费心机。影片形象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代表着最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影片通过贫农刘祥和刘万的对比,深刻地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真理。这两个阶级兄弟,在黑暗的旧社会遭遇相同,解放后都翻了身,得到了土地。但是由于走了不同的道路,结果就完全不同。刘祥由于加入了互助组,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尽管妻子害了病,自己又砸了脚,但集体的力量帮他战胜了困难,使他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刘万却在张金发的诱骗下上了当,深深尝到了走回头路的苦头,是集体的力量又一次把他从苦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铁一般的事实向我们说明,组织起来,正是亿万农民的金光大道。
影片《金光大道》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热情歌颂,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涌现出大批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增添了青春活力。这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崭新成果,是亿万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可是,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散布攻击革命新生事物的种种奇谈怪论,刮起了一股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右倾翻案风,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一场大搏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都要象影片中的高大泉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满腔热情地支持革命的新生事物,坚决反击右倾翻案风,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