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毛主席的好学生 人民的英明领袖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战斗过的山西省阳曲县,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热情洋溢地歌颂领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无比幸福地回忆领袖和阳曲人民同甘共苦、共同战斗的鱼水之情。
山西省阳曲县,位于吕梁山下,汾河之东。这里,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我们的英明领袖华国锋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特大喜讯传到阳曲,人们载歌载舞,张灯结彩,热烈庆祝。大家幸福地回忆华国锋同志在阳曲县工作的革命实践,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大家清楚地看到,华国锋同志不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而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就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就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因而更加热爱和信任华主席。
一九四七年的秋天,吕梁山下硝烟迷漫,汾河两岸战火纷飞。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制定的战略计划,解放战争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阶段。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正在土崩瓦解。盘踞在山西的阎锡山匪帮,被迫龟缩到太原附近。就在这时,华国锋同志来到阳曲县,担任县委书记兼地方部队政治委员。从此,“华政委”这个亲切的称呼,就传遍了前线和后方的村村户户;华国锋同志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阳曲人民的脑海里。老武工队员、县委书记李贵元同志捧着华国锋同志一九四八年冬天在阳曲的一幅照片,满怀深情地说:“这是华政委正在学习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时候照的。华国锋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他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实践毛泽东思想,给全县干部和群众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县药材公司党支部书记耿则,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初华国锋同志离开山西南下时,一直在华国锋同志身边工作。他回忆说:“华政委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晚上,人们都入睡了,华政委的窗前仍然亮着油灯;人们经常看到,华政委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看报、看文件;人们经常看到,华政委行军打仗时,一有间歇,就掏出书报阅读。”现任西凌井公社信用社主任,当年的县委通讯员王忠,想起华国锋同志手把手地教他写字、认字、学习革命道理的情景,激动万分。有一天,王忠给华国锋同志送去一封信。华国锋同志亲切地问他认字不认字。当华国锋同志知道他不识字时,立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线订的黄麻纸笔记本,用钢笔写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几个字,递给王忠同志,热情地鼓励他努力学习。阳曲县广大群众,对华国锋同志早就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们听到特大喜讯后说,华国锋同志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是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可靠掌舵人,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亲笔给华国锋同志写了“你办事,我放心”,表达了毛主席对华国锋同志的无限信任,华国锋同志有领导县、地区、省的全面工作的经验,又有在中央工作的经验。在毛主席的亲切培养下,华国锋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锻炼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华国锋同志作我党的领袖,阳曲人民信得过,全国人民信得过。
当年跟随华国锋同志在阳曲战斗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支前模范、民兵英雄,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亲身经历了战胜党内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的斗争实践,亲身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深知我们的红色江山得来不易,对于王张江姚一伙反革命分子深恶痛绝。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华国锋同志当年居住过的房前,回忆在土地改革运动时,刘少奇背着毛主席和党中央,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大搞所谓“搬石头”,给许多老党员、老武工队员扣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开除公职,遣送回村。群众愤慨,敌人高兴。阳曲的天空一时黑云滚滚。正是华国锋同志带领全县人民肃清了这条机会主义路线的流毒,坚决执行和捍卫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华国锋同志爬山涉水,亲自寻找被错误路线迫害的干部,热情地让他们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回到革命队伍中来。
西凌井公社,是当年华国锋同志经常率领地方部队和民兵对敌作战的地方。当年的武工队干部、队员和民兵回忆在华国锋同志指挥下浴血奋战,反“扫荡”,解放晋中的情景,心情十分激动。一次,武工队正要吃饭,一连伪军窜到扫峪村,抢走群众的五十多头耕畜、二百多只羊、十几头猪。当时,武工队只有二十一人,敌众我寡。华国锋同志当机立断,命令全体队员放下饭碗,兵分两路,坚决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利益。在华国锋同志亲自指挥下,打得敌人懵头转向,群众没有受一点损失,敌人带着伤员狼狈逃走。从一九四七年底到一九四八年底,华国锋同志带领地方部队,在阳曲县境打了二十多个漂亮仗,为解放太原立下了战功。
在阳曲,华国锋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也给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有一次,部队到了西庄,华国锋同志听到有十几户农民吃苦菜维持生活,便把自己肩上的米袋解下来给了群众,并发动县政府的同志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救济穷苦农民。深受日本侵略者和蒋阎匪帮长期残酷压榨的西庄人民,手捧米袋,热泪盈眶,思绪万千。他们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来到华国锋同志面前道谢。华国锋同志亲切地对他们说:“我们是一家人。”西坪大队七十岁的贫农社员庞二旦回忆当时的情景,含着热泪说:“华政委,当年你和我们一同吃糠炒面,你吃得是那样香,吃得是那样甜,你和我们贫下中农真是心连心啊!”
在阳曲,华国锋同志走到那里,就把我军的光荣传统带到那里。战士们经常看到他给群众锄地、拔草、犁田、拾柴、担水、挖野菜。华国锋同志遵纪爱民的优秀品质,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一九四八年夏天,华国锋同志率领部队参加晋中战役的途中,路过盛产葡萄的马峪村。华国锋同志对大家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爱护人民的一草一木,不要摘老百姓的葡萄吃,把刺刀卸下来,防止刺刀挑伤了葡萄。华国锋同志的指示,从一个战士的口里,传到另一个战士的耳朵里,从队头一直传到队尾。大家都卸下刺刀,放轻脚步。
在阳曲,华国锋同志爱兵、爱干部的动人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着。老贫农李引弟回忆当年给华国锋同志当通讯员的幸福情景,心潮起伏,夜不能寐。有一次,华国锋同志从县委到地委开会,由于道路遥远,崎岖难行,李引弟拉来一头骡子,让华国锋同志骑。华国锋同志骑了十几里路,下来让李引弟骑,自己在前头牵着缰绳引路。来回四天行程,华国锋同志坚持每天都这样调换着骑,一边走一边给李引弟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华国锋同志牵骡引路的光辉形象,一直激励着阳曲人民。
在阳曲,华国锋同志作风民主,谦虚谨慎,善于团结同志的光辉事迹,说也说不完。一九四八年九月,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原来属于晋绥边区的西阳曲县和属于晋察冀边区的东阳曲县合并为阳曲县,华国锋同志担任县委书记兼地方部队政治委员。两个县的干部在上原村开合并大会,华国锋同志作了报告。会议期间,两个县的同志,开会、吃饭都习惯于和本县熟悉的同志在一起。在一天开饭的时候,华国锋同志拿着饭碗向大家说:今天给同志们布置一个任务,东西阳曲两县的同志吃个团结饭。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今后不管是开会,工作,咱们都要互相关怀,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大家说好不好呀?华国锋同志简短有力的几句话,拨动了每一个同志的心弦。以后,两县的同志都主动地搞好团结。
锣鼓咚咚响,欢庆伟大的胜利,爆竹声声高,送走瘟神“四人帮”。特大喜讯,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阳曲人民以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以冲天的革命干劲,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决心紧跟领袖华主席,深揭猛批“四人帮”,力争提前建成大寨县,以实际行动庆祝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严冬来临的晋中大地,热气腾腾。人们的心,象春天的阳光一样暖融融。我们的党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前程似锦。阳曲人民庄严宣誓,一切行动听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指挥,要拿出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拚命精神,胸怀必胜的信念,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
——记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在中国
在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逝世三十四周年、柯棣华大夫纪念馆开馆典礼隆重举行的日子里,我们缅怀柯棣华大夫在中国工作期间的模范事迹,学习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更觉亲切,倍受鼓舞。
三十八年前,正当中华民族处在灾难深重的时刻,柯棣华大夫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印度人民的委托,远道来华,援助抗日。他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阻难,坚决奔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解放区,积极追求革命真理,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全心全意为抗日军民服务。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因积劳成疾,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九日,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为他写了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柯棣华大夫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远道来华 援助抗日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宣言发表后,立即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也得到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当时,正在孟买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的柯棣大夫已作好报考英国皇家医学会的准备,当他一听到印度将派遣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日的消息,就毅然放弃考试,申请来华。一九三八年八月,由队长爱德、副队长卓克、队员柯棣、巴苏和木克组成的医疗队离别了祖国和亲人,踏上了支援中国革命的征途。
印度援华医疗队经过远洋航行,路经广州、长沙,于同年九月三十日到达武汉,受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热烈欢迎。欢迎会上,叶剑英同志与爱德队长先后讲话,表达中印两国人民齐心抗日的坚强意志。十月七日,周恩来同志接见了他们,向他们透彻地分析了国际形势,详细地阐明了毛主席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使他们深受鼓舞。柯棣华大夫,听了周恩来同志谈话后,立刻觉得有一幅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击日本法西斯的壮丽图景,展现在自己面前。他决定奔赴延安,抗击日寇。正当医疗队整装待发时,柯棣华大夫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但他坚决表示:“不到延安,誓不罢休!”并在家信中写道:“我希望这次北方之行,将使我能够亲眼看看,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共产主义。”
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医疗队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阻难,登上奔向延安的大道。为了纪念他们用心血铺成的这一条象征中印两国人民友好的光明大道,出发前,他们都在自己名字的后面加了一个“华”字。从此,人们就亲切地称他们为:爱德华、卓克华、柯棣华、巴苏华和木克华。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二日,经过长途跋涉,医疗队终于胜利到达他们日夜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
奔赴前线 奋勇战斗
一九三九年,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大量兵力,向我解放区疯狂进攻,国民党反动派也配合日寇到处制造“反共事件”,到处袭击我军的后方机关。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向边区军民发出“到前线去,到敌人后方去,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柯棣华、巴苏华、爱德华等大夫,深深为敌后解放区军民高昂的革命激情所感动,立即向领导提出申请,要求到敌后战场上去。十月二十九日,毛主席在杨家岭特地请医疗队吃午饭。席间,毛主席告诉他们,朱德总司令已经从山西拍来电报,欢迎他们到前线去!柯棣华等人听了非常高兴。不久,他们就奔赴战斗的前线。
医疗队路经西安、潼关,从渑池北渡黄河,来到了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总部。在这里,朱总司令热情欢迎他们,并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朱总司令讲了世界形势和抗日战场的概况,介绍了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经验,他们听得非常入神,深受感动。柯棣华大夫来到前线,正是张店战斗打响的时候,他同大家一起,迅速设立了前线救护所。战斗中,炮弹炸坏了救护所的一个墙角。同志们都替他的安全着想,劝他把救护所撤离前线远一点。他说:“如果救护所离敌人很远,这对我们来说是安全了,但对不怕流血牺牲的战士来说,不知要增加多少痛苦,是多么的不安全呀!”说完,他不顾敌人的炮火,继续紧张地给伤员作手术。就这样,战斗进行了一天多,柯棣华大夫连续工作四十多个小时,和同志们一起,给八十多个伤员做了包扎和手术。
一九四○年五月,柯棣华、巴苏华大夫来到了晋察冀军区。不久,敌后的战斗紧张起来,经过上级批准,巴苏华大夫带领一个手术组到北线参加抢救,柯棣华大夫带领一个手术组到南线参加抢救。临行前,两位大夫提出了挑战竞赛,条件是“要及时的施行治疗,不在火线上遗失一个伤员,同时还要节省材料”。涞灵战役打响后,柯棣华大夫又参加了战地抢救工作,在十三天中,他带领的手术组接收伤员八百多名,施行手术达五百五十八人。有一次,在部队转移途中,突然遭到敌机袭击,柯大夫看到有的同志被炸伤了,他不等敌机飞走,就一跃而起,奋不顾身地去抢救战友。同志们看到柯棣华大夫不顾身体疲劳,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就劝他注意身体,适当休息。他说:“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战士们的健康,救死扶伤,去争取革命的胜利。”前线战斗生活的锻炼,使柯棣华大夫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高兴地对同志们说:“我虽然没有在抗日大学学习过,但我在八路军里生活,也可算是参加了一个新型的战斗大学。”
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
全心全意为人民
一九四○年八月,柯棣华、巴苏华大夫来到了河北唐县葛公村,参加了白求恩卫生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工作。柯棣华大夫在延安时,就听到白求恩大夫积极组织医疗队上前线服务的事迹。来到晋察冀军区,他亲自参加了白求恩大夫陵墓的落成典礼,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献了花圈。柯棣华大夫在一九四一年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后,反复阅读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并经常请老同志介绍白求恩大夫的革命事迹。他决心象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处处以一个八路军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延安时,柯棣华和巴苏华大夫就互相理发,过着普通一兵的生活。来到前方仍然与大家一起,同娱乐、同劳动、同战斗。平时,他把发下的新军衣、新鞋省下来,送给伤员和其他同志穿,自己却总是穿带补钉的衣服,同志们称赞他的艰苦精神,他却说,比起毛主席,我们好多了。还说:“我来是为了革命,不是为了享受。”
在紧张的反“扫荡”战斗中,柯棣华大夫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转移时,他亲自作动员报告,到群众中动员担架,组织运输队,转移途中,他总是跟着担架一起走,负责照顾伤员。战斗生活是紧张的、艰苦的,但柯棣华大夫却非常愉快,他说:“我在此间虽然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但我觉得我充满了活力和愉快,我热爱着中国,热爱着正以无穷的威力摧毁法西斯暴行的英勇抗战的军民!”
柯棣华大夫以火一般的热情,时刻关怀着每一个病人。一次,他出差经过唐县娘子神村时,突然听到一个妇女的呻吟声。阶级姐妹的痛苦连着国际主义战士的心,他立即寻声去找病人。在一间被日寇抢劫过的房子里,他看见一位妇女躺在炕上呻吟。从病妇的话中,他知道这位妇女的丈夫已经上前线了,村庄遭到敌人的烧杀,现在病妇由于难产而病情严重。柯大夫看到这种情形,更增添了对中国人民的热爱,更激发了对日本强盗的仇恨。他立即从附近找了游击队员,连夜把病人送到一个临时救护所,很快为病人作了手术,使母子二人得救。柯大夫就是这样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对革命无限忠诚
为人民鞠躬尽瘁
柯棣华大夫来到中国后,对中国革命逐渐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研究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延安时,柯棣华大夫就开始学习外文版的马列著作。一九四二年,我党掀起了整风运动。柯棣华大夫积极参加了整风学习,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整风的著作和党的整风文件,并联系思想写了很多笔记。他在信中写道:“我感到这一年是我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年”,“那就是我对世界的看法、观点有了很大的改变。我身上的一些坏习气——小资产阶级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了。这个转变不仅我自己意识到,连其他同志也意识到了。”经过战斗的考验和整风学习,柯棣华大夫对中国共产党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看到:这个党以马列主义理论作指南,把解放全人类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完全突破了狭隘的民族界限,是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外国人能否参加中国共产党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海中翻腾。最后,他正式向医院领导和学校党组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在党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柯棣华大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一九四二年七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那一天,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并一再向党组织表示:“我决心把我的一切交给中国共产党,我今后的去向由中国共产党决定。”“我将永远和解放区的军民一起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入党后,柯棣华大夫铭记“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奋斗终生”的誓言,为了帮助中国革命,完全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一九四二年,他的癫痫病经常发作,但他一直拒绝休息,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党组织发现柯大夫的身体越来越差,多次劝他离职到外地治疗,他坚决不去。他说:“战斗环境越来越艰苦,伤病员日益增多,每当我看到一个个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就觉得我的病算不了什么,我绝不能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有一次,他的病发作的很厉害,舌头也咬破了,而且非常疲劳,但当他听到要去抢救急诊病人,立即从炕上坐起来,要去参加抢救。同志们苦苦相劝,他却说:“一个医务人员,只要还活着,就不能忘记了伤病员。”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八日,这是柯棣华大夫逝世的前一天。他忙碌了一整天之后,还安排好了第二天的手术和实习课程。晚上,柯棣华大夫的病情突然加重,经过多方面的抢救无效,于十二月九日凌晨六时,不幸逝世了。柯棣华大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友谊,谱写了一曲国际共产主义的壮丽凯歌。他的名字将永远成为连结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继承和发扬柯棣华大夫的革命精神,晋察冀边区军民和延安各界群众都召开了追悼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在当时给印度国民大会写了信,周恩来总理、宋庆龄副委员长在当时给柯棣华大夫的家属写了慰问信。
在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日子里,许多工农兵群众参加柯棣华大夫纪念馆开馆典礼以后,都被柯棣华大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忘我战斗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一致表示:一定要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努力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得更好,争取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