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代表在联大第二委员会上发言
反对超级大国对穷国的剥削和掠夺
我代表发言支持第三世界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破旧立新的斗争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日电 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从十月一日到二十日举行了关于经济问题的一般性辩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指出,富国,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对穷国的剥削和掠夺日益加剧,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为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奋斗。
孟加拉国代表凯瑟说: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销售量都增加了,但是由于制成品和进口的生产资料和服务的价格暴涨,贸易条件更加恶化,反而使这些国家的净收入减少了。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大量流入发达国家的现象。
几内亚代表德拉穆说:当前的世界经济状况令人不能容忍。人剥削人。工业化国家的残酷剥削使得贫富更加悬殊。由于富国的反对,使得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希望仍然不能实现。国际社会必须找出解决办法,来一个根本改变,来一个革命,把制度从头到底加以改变。
民主也门代表巴伊萨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继续在扩大。他强调说,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看到它们自己的力量,认识到它们互相团结合作的必要性。
扎伊尔代表齐塔布指出,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在起着对发展中国家有害的作用。他强调说,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它们必须联合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进行合作。
索马里代表穆罕默德说,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不再掠夺它们的资源。他指出,发展中国家自己掌握本国的自然资源是走向经济独立、实现民族主权的一个根本步骤。
塞拉利昂代表格布贾马夫人说: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视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生存下去,自力更生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发展中国家已经组织起来,以便进行合作,来对付那些现在与它们作对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埃塞俄比亚、秘鲁和贝宁代表在发言中要求加强反对“经济殖民主义”的斗争,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代表安致远在十月十五日的发言中表示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关于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破旧立新的正义要求。他说:“近年来,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是同时应该看到,打破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一场长期、复杂、艰巨的斗争,阻力主要来自两个超级大国。不经过尖锐的斗争和较量,它们是决不会甘心失败的。”
安致远说:“超级大国破坏和抵制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种种行径,充分说明它们是旧秩序最顽固的卫道士。然而,它们的这种挣扎毕竟是徒劳的。它从反面教育了人民,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就必须团结一致,提高警惕,不怕压、不受骗,坚持长期不懈的斗争,才能不断地取得新的胜利。”
安致远指出:“面对超级大国的种种破坏和阻挠,广大发展中国家从斗争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和利用自己的民族资源,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在争取粮食自给、发展民族工业、积极培养本国干部和自己当家作主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事实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是正确的,可靠的。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还不断加强相互支持和合作,促进了各自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打破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垄断和控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安致远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今天同样面临着反帝、反霸和建设自己国家的任务。我们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始终同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反殖、反帝、反霸而共同斗争。我们坚决支持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破除建立在剥削、掠夺基础上的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剥削、掠夺、控制和转嫁经济危机的斗争。我们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建立综合商品方案和共同基金、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之间价格指数化以及减轻外债负担和改革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等正确主张和合理建议。我们认为这些建议和主张有助于贯彻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逐步破除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7版()
专栏:

反对超级大国利用“援助”进行干涉和控制
孟加拉国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获新成就
新华社达卡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九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近年来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民族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
孟加拉国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的自然条件,可耕地约两千八百多万英亩。全国七千五百万人中约百分之八十五从事农业生产。它盛产稻米、黄麻和茶叶等。过去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农业生产十分落后,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批粮食。
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中越来越认识到,要巩固政治上的独立,就必须在经济上取得独立。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孟加拉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孟加拉国总统赛义姆去年十二月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孟加拉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如开展增产粮食的运动;成立了全国农业发展委员会,统一全国农业发展的规划;向农民提供贷款、提供化肥和农药;有些省还开办农业短期训练班,训练农业技术人员;扩大耕地面积;改良品种等。这些措施对促进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去年,孟加拉国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和虫灾,但是,由于耕地面积扩大,稻谷总种植面积比一九七四至七五年度增加了一百三十六万三千三百英亩,结果,稻谷总产量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近二百万吨。大米进口因此大幅度减少。
此外,孟加拉国政府还努力扩大小麦等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九七五至七六年度,小麦的播种面积扩大了十万英亩,总播种面积达到四十一万三千英亩,小麦增产十万吨,总产量达到二十一万八千吨。目前,孟加拉国人民正在为早日实现粮食自给而继续努力。
同时,孟加拉国政府也重视促进黄麻、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以增加出口的收入。黄麻和黄麻制品的出口每年占孟加拉国外汇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一九七五至七六年度,黄麻种植面积扩大了八万四千英亩,产量增加四十万包。由于黄麻增产,黄麻和黄麻制品的出口量也大幅度增加。一九七四至七五年度,黄麻出口一百六十万包,黄麻制品出口三十六万八千吨,而一九七五至七六年度,黄麻出口量增加到二百四十四万四千包,黄麻制品出口增加到四十四万一千吨。一九七五年七月到一九七六年五月,孟加拉国通过黄麻、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出口获取了五十三亿六千二百万塔卡(孟加拉货币)的外汇,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全国已建立了三千一百三十多个企业,其中包括纺织厂、糖厂、水泥厂、黄麻厂等。孟加拉国政府注意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大力开办了一批小型企业。去年建立了十一家各种小型工厂,并正在兴建十二个中小型工厂。为农业服务的孟加拉国化肥厂,去年生产八十二万五千吨化肥。此外,从去年开始政府已筹划加强北部地区的工业建设。
在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孟加拉国并不排除接受外援。政府领导人曾强调指出,外援必须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和巩固独立。孟加拉国人民反对别国打着“外援”的幌子对孟加拉国进行控制和干涉。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尽管还存在着困难,并不断受到超级大国特别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超级大国的干涉和欺负,但是有着反对帝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孟加拉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7版()
专栏:

我经济贸易展览会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
克拉克总统威廉斯总理祝贺展出成功
据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七日讯 西班牙港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十月十五日下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开幕。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埃利斯·克拉克和夫人出席了开幕式。克拉克夫人为展览会开幕剪了彩。
出席展览会开幕式的有四百多位来宾。
克拉克总统和夫人在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王占元和夫人以及中国展览团团长曹文彬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会,克拉克总统热烈赞扬了中国展览会并祝展出成功。
参观展览会的来宾对展品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并高度评价中国人民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毛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
接着举行了招待会。乔治·钱伯斯部长在会上讲话。他祝贺中国人民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进步。
中国大使王占元发表讲话,他表示相信,通过这次展览会,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必将进一步发展起来。
新华社西班牙港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日电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埃利斯·克拉克和夫人十月二十日上午参观了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展览会。
克拉克总统和夫人,在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王占元、展览团团长曹文彬和副团长尚金城陪同下,仔细参观展品,并对展品表示高度赞赏。
参观后,克拉克总统向王占元大使祝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并预祝展览会成功。他说,“我相信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民通过这次展览会将会更多地了解中国。两国间的友谊和联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据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九日讯 西班牙港消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埃里克·威廉斯十月十八日晚参观了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展览会。
参观以后,威廉斯总理举行晚宴,招待中国经济贸易展览团团长曹文彬、副团长尚金城。威廉斯总理对举行这次展览表示热烈欢迎,并祝贺展览会取得成功。


第7版()
专栏:

中—扎关于修建金沙萨体育场会谈纪要签字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九日电 由中国政府帮助在金沙萨修建体育场的会谈纪要十九日在金沙萨签字。
中国驻扎伊尔大使馆经济参赞于乐天,扎伊尔总统府法律顾问博卡纳·翁丹日拉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纪要上签了字。
博卡纳法律顾问和于乐天经济参赞签字后讲了话,共祝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中国驻扎伊尔大使宫达非、扎伊尔外交和国际合作部办公厅主任隆博·洛·曼加曼加、扎伊尔体育部、财政部办公厅主任出席了签字仪式。


第7版()
专栏:斯里兰卡通讯

橡胶生产的今昔
——参观斯里兰卡橡胶生产纪事
斯里兰卡是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橡胶生产在斯里兰卡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橡胶,连同驰名于世的红茶,品类繁多的椰子,俗称斯里兰卡“三宝”。目前,这三项产品的出口,占了全国外汇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位于西南部的沙巴、西方等省,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是斯里兰卡橡胶的集中产地。记者最近到斯里兰卡访问,特地到这里参观橡胶生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从首都科伦坡出发,驱车向东南行驶不久,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橡胶园。沿着山路,高耸的椰子林,挺拔的槟榔,火焰般的凤凰树,象是给这无边无际的橡胶园镶上了彩色的花边。躯干颀长、枝繁叶茂的橡胶树,把远山近岭覆盖得严严实实,又象是一块块碧绿的翡翠。
陪同访问的斯里兰卡朋友带着自豪的心情向我们介绍:“目前全国橡胶园面积有五十六万八千九百英亩,去年生产橡胶近十五万吨。今天,它们已经全部归我们斯里兰卡所有了。”他说,去年斯里兰卡政府将外国经营的最后一批橡胶种植园收归国有,从而完全结束了上百年来殖民主义者在斯里兰卡霸占种植园进行残酷掠夺的历史。
斯里兰卡橡胶生产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斗争的历史。自从西方殖民主义者闯进斯里兰卡这个宝岛后,大肆侵占农田、山坡,强迫当地人民为他们种植橡胶、茶叶、椰子等作物,致使广大农村雕蔽,农民破产,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依附于别国的殖民地种植园经济。每一个橡胶园,就象一个独立王国,在那里,橡胶的种植、加工和出售,全部由外国种植园主控制,本国政府无权过问。广大种植园工人终年做牛做马,受尽压榨,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却落进了外国资本家的腰包。斯里兰卡人民为了争取自由、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一九四六年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独立后,斯里兰卡政府对外国经营的橡胶园逐步实行国有化。对本国经营的橡胶园,国家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橡胶生产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服务。为了保持橡胶的正常生产,斯里兰卡政府从五十年代开始就采取橡胶园翻种措施,每年按比例地砍伐老树,栽植新苗。二十多年来,重新栽种面积已达三十多万英亩。政府有关部门,广大橡胶种植者和科研人员,也为培育和推广橡胶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国家橡胶研究所就是这类研究所的一个。研究所座落在阿加拉瓦特市的郊外,距科伦坡市五十英里,恰好位于主要橡胶产区的中心。全所现有三百五十多名工作人员,进行橡胶种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课题的研究。近三十年来,他们培育出许多适应不同地形、土壤、气候条件和抵抗病虫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单树产胶量。
橡胶园种植工业部提供给我们一份关于斯里兰卡独立以来橡胶生产、出口和橡胶工业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二十多年来,斯里兰卡的橡胶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橡胶产量从一九四八年的九万五千吨增加到一九七五年的十四万八千七百吨;橡胶出口量也不断增加。橡胶加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独立之初,斯里兰卡不能生产任何橡胶制品,连最普通的橡胶拖鞋也要靠进口。现在,已能生产二百多种橡胶制成品,许多产品可以基本上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可以外销。所有这些变化,都凝结着斯里兰卡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心血,同时也有力地说明,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把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对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该是何等重要。
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摆脱它们的统治和剥削,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是从来不甘心的。近年来,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倾销人造橡胶,极力压低天然橡胶的价格。对此,天然橡胶生产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斯里兰卡在一九七○年联合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组成了“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一九七三年,在科伦坡举行的国际橡胶会议上,斯里兰卡代表提出了建立橡胶生产国联合战线,以保证天然橡胶合理价格的建议,赢得了其他橡胶生产国的支持。
斯里兰卡朋友在同记者谈论橡胶生产和销售时,常常谈到平等互惠的中斯贸易协定,并称誉它为“斯中友谊的生动体现”。这指的是一九五二年两国签订的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二十多年来,这一协定已四次换文续期,顺利执行,对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团结,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支援的合作关系。
我们在橡胶产区访问期间,还高兴地看到,斯里兰卡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的另一成果。现在在一些橡胶园里,已经种上了种类不同的庄稼。斯里兰卡朋友说,这种尝试是国家橡胶研究所首先进行的,这是他们响应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一九七三年提出的粮食生产运动而作出的实际行动。两年多来的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橡胶园里种植的矮秆作物并不影响橡胶树的生长,又可以收获一定数量的粮食。目前,斯里兰卡为争取粮食早日自给,全国上下普遍对发展粮食生产比较重视。我们衷心祝愿斯里兰卡人民在发展粮食生产和传统的经济作物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报记者(附图片)
今年以来,斯里兰卡政府采取措施,开垦荒地,广泛利用水源,发展粮食生产。这是干巴哈区的农民在插秧。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