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心红志坚
  ——记贵州省“指点江山”医疗队
在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指引下,一九六八年春天,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六所医科院校的二十几名青年学生,组成了“指点江山”医疗队,来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岭山区农村安家落户。七年来,他们不管酷暑寒冬、日晒雨淋,爬高山,穿密林,风里来,雨里去,深入到苗寨侗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受到各族贫下中农热情称赞。
“指点江山”医疗队来到剑河县南哨公社不久,一位六十多岁的贫农老大娘,立即叫她的儿孙搀扶,行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了医疗队住地,要求给她治好眼疾。经检查了解,这位老大娘是因为内翻倒睫造成角膜溃疡,致使双目失明。这位老大娘沉痛地对他们说,双目失明三十多年了。解放前,苗岭山区一无医,二无药,有病只有去求巫医神汉,结果被骗了钱,病也没治好。解放后,翻了身,想去治疗,但大医院都在城里,离得远,不方便。最后,她恳切地说:“大夫,请想想办法把我的眼治好吧,让我看看毛主席领导的新社会,我还可以为新社会出力哩!”听了老大娘的一席话,医疗队的队员们深受教育。他们想,这种眼疾并不是复杂的病症,可是,在这大山区,它却使这位老大娘长期受疾病折磨。想到这些,更加激起了他们对旧社会和对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仇恨,他们决心要治好这位老大娘的病,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他们认真地给她作了眼睑内翻矫正手术,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这位老大娘终于双目复明了。当医务人员把蒙在老大娘眼上的敷料去掉时,她顺着医护人员的指点,看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她噙着泪花激动地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在医疗实践中,医疗队的同志深切感到,农村需要他们贡献力量,他们需要在农村这个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在医疗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全队开展了一系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活动。在南哨公社大田生产队,他们看到十二户贫下中农苦战三年,劈山引水,改变落后面貌的英雄事迹深受鼓舞;在当年红军长征时经过的老山界,他们听了贫下中农讲述红军革命斗争的历史,更加受到激励。通过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医疗队全体队员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越来越牢固。几年来,他们多次受到了县、区、公社党组织的表扬,人们称赞他们是“扎根山区干革命,心红志坚为人民”。
“指点江山”医疗队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他们看到,由于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有的病人来看病,需要好几个人护送抬来,走几十里到上百里的山路,不仅使病人病情加重,也影响集体生产。在学习会上,队员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说,贫下中农为建设山区而忘我劳动,我们为什么不能为解除群众病痛送医送药上门呢?于是,大家决定创办“扁担医院”。从一九七二年下半年以来,他们挑着行李和医疗器械,翻过高山峻岭,穿过森林,涉过急流险滩,先后到黎平、榕江、台江、镇远、岑巩等县的边远山区进行了八次巡回医疗。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医疗队深入批判了林彪、孔老二散布的“天才论”、“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认识到光靠自己的努力,没有广大群众参加,要迅速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在办好“扁担医院”的同时,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且帮助社队培训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建立合作医疗站。近几年来,他们在当地党组织和卫生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医疗卫生知识学习班三十多期,培训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四百四十多名,帮助许多大队巩固和发展了合作医疗,迅速地改变了当地医疗卫生状况。
在同群众一起开展防病治病的工作中,医疗队队员们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变化,他们与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冬天,他们想到冒着严寒兴修水利的贫下中农,立刻赶制出防治皮肤冻裂的药膏送到水利工地;夏天,他们想到贫下中农不顾炎热投入夏收、夏种战斗,又把自制的防暑药品送到田头。为了巩固合作医疗,减轻贫下中农的经济负担,他们自采、自种、自制了几十种中草药成药。医疗队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贫下中农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指点江山”医疗队党支部经常引导队员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使大家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现在,医疗队一些同志结了婚。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着一套集体生活管理制度:每天早上听到哨音,大家一起起床做广播体操;晚上大家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或者讨论研究业务问题;业余时间还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整个集体朝气蓬勃。全队已经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好风气。平时,队员们总是把用过的棉球、纱布尽量回收消毒后再使用;医院里的床单、被套、蚊帐、手术巾等物,破了都是自己加工修补。几年来,他们为国家节约了几千元行政费用开支。
这个医疗队的队员除了经常参加生产队的农业集体生产劳动以外,自己还开辟了“五·七”小农场,开荒种菜、种杂粮、种中草药,养猪。几年来,他们收获了蔬菜、杂粮三万五千多斤,自制中草药干品一万多斤,养猪一千多斤。参加劳动使他们更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
  大型泥塑《农奴愤》在拉萨市展出
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电 为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大型泥塑《农奴愤》已创作成功,最近在拉萨市西藏革命展览馆正式展出。
大型泥塑《农奴愤》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滔天罪行,热情歌颂了农奴们的斗争精神,体现了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光辉思想。大型泥塑《农奴愤》共分为“溪卡”(封建领主的庄园)、寺庙、“噶厦”(旧西藏地方反动政府)和农奴斗争盼解放等部分,由一百零六个象真人一样大的人物塑像、六个动物塑像和四块浮雕组成,并配有绘景、灯光、解说和音乐等艺术效果。人们观看了这组大型泥塑展览,无不对反动农奴主阶级残酷野蛮的罪行,激起强烈的愤慨,认为《农奴愤》是对翻身农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激发人们反修防修和继续革命的好教材。
大型泥塑《农奴愤》是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由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美术学院赴藏雕塑组、沈阳美术学院赴藏教师和西藏革命展览馆等单位的艺术工作者,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共同创作成功的。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查阅了有关西藏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等方面的许多资料,提高了对这次泥塑创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为了搞好泥塑《农奴愤》的创作,泥塑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进行调查访问,行程五千多公里,他们和翻身农奴一起劳动,参加了四十八次翻身农奴的忆苦会,听了七十五位苦大仇深的翻身农奴的愤怒控诉,同时,还邀请了许多贫下中农牧讨论和审查泥塑稿样。他们在创作中遵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汲取西藏民间传统艺术的精华,运用圆雕、浮雕、画景等艺术手法,把旧西藏这座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人间地狱,形象逼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泥塑《农奴愤》通过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奴隶们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翻身农奴参观泥塑展览时,许多人仇恨满腔,流着眼泪控诉说:看了泥塑就想起了在旧社会被三大领主折磨死去的亲人,我们恨透了封建农奴制度,恨透了刘少奇、林彪、孔老二和达赖。有的翻身农奴联想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无限深情地说:“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没有毛主席的恩情高,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没有共产党的恩情长。”已经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广大翻身农奴表示,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不要忘记旧西藏的仇和恨,一定要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世世代代跟着毛主席和共产党干革命。


第4版()
专栏:

  郭沫若副委员长会见西园寺公一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名誉会长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今天上午会见日本朋友西园寺公一及其儿子和秘书一行四人,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孙平化、单达圻等。(附图片)
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会见日本朋友西园寺公一及其儿子和秘书等。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谭震林副委员长会见马耳他朋友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今天下午会见了马耳他工党议员莫兰和夫人,工党议员马斯卡特和夫人,马耳他农渔部副常务秘书米夫萨德和夫人,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副会长丁雪松、常务理事种汉九等。
马耳他朋友们将于日内离京回国。(附图片)
  谭震林副委员长会见马耳他朋友。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朝鲜平壤杂技团出席文艺晚会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朝鲜文化艺术部副部长、朝鲜平壤杂技团团长张春燮、副团长崔基柱、严道烈和杂技团其他演员,今晚应邀出席文艺晚会,观看了中国文艺工作者表演的中国和朝鲜的音乐、舞蹈节目。
朝鲜驻中国大使玄峻极和夫人,大使馆外交官员也应邀出席了晚会。同朝鲜同志一起观看演出的有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文化部负责人刘庆棠等。


第4版()
专栏:

  在前往朝鲜访问途中
  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总书记祖卢路经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由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总书记亚·格·祖卢率领的赞比亚代表团在前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途中,今天路过北京。到机场迎送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司长何功楷、副司长高建中,水电部对外司负责人鲁平和赞比亚驻中国大使马西耶,朝鲜驻中国大使玄峻极等。


第4版()
专栏:

  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技术展览会开幕
  中国国际贸促会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技术展览会开幕,今晚举行招待会。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部部长汉斯·弗里德里希斯和由他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德意志经济东方委员会主席奥托·沃尔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技术展览会展览团团长海因茨·胡夫纳格尔和展览团成员,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保尔斯。
我国外贸部代部长姚依林、副部长柴树藩,一机部副部长孙友余,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磊,贸促会副主任肖方洲、王文林,有关方面负责人徐维勤、彭金波等出席作陪。招待会洋溢着中国和西德两国人民友好的气氛。


第4版()
专栏:

  由于受到蒋帮阻挠未能如愿回台湾省与家人亲友团聚
  三名特赦释放人员回到北京受到热烈欢迎
对归来的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将予以妥善安置。今后如确有条件回台湾省,他们还可再去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讯 特赦释放人员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由于受到蒋帮阻挠,未能如愿回台湾省与家人亲友团聚,被迫由香港暂时回到祖国大陆。九月三日晚,他们乘飞机回到北京。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李金德等到机场热烈欢迎。
今年三月,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获特赦释放后,提出了回台湾省和家人团聚的申请,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批准。他们同其余七名特赦释放人员于四月十四日抵达香港后,立即向蒋帮提出了回台湾省与家人亲友团聚的要求。但蒋帮对十人回台湾省怕得要死。一百四十多天来,蒋帮制造了很多谣言,玩弄了种种卑劣手法,对他们进行百般刁难、阻挠,拒绝他们回台湾省。更令人愤慨的是,蒋帮出动了大批特务,对他们进行迫害,逼死了张铁石。由于不能如愿回台,陈士章、段克文不得不先后去了美国。现在,王秉钺、蔡省三、周养浩、王云沛仍留港继续争取回台湾省。
四日下午,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座谈会,欢迎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先生归来。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刘友法、李金德,有关方面负责人罗青长、朱穆之、施义之、马文波和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李菊生等出席了座谈会。
各界人士刘斐、钱昌照、刘芸生、侯镜如、郑洞国、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文强、洪希厚、傅学文、郭翼青、蔡若曙以及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在大陆的亲友也参加了座谈会。
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李金德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十名特赦释放人员四月间志愿回台湾省时,我们曾开会欢送,给足路费,提供方便。现在他们回来,我们开会欢迎。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予以妥善安置。今后如确有条件回台湾省,他们还可再去。
他指出,由于蒋帮的刁难、阻挠,张海商等回台湾省的愿望未能实现。四个多月来,他们愿意回台湾省与家属亲友团聚的正当要求,获得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省同胞、港澳同胞、爱国侨胞和国际公正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许多国民党军政人员对蒋经国拒绝十人回台湾省也表示了义愤。
他说,我们对还在香港、美国继续要求回台湾省的几位先生和他们在台的亲属表示同情和关怀。我们坚信,台湾一定要解放,祖国一定要统一,他们同在台湾省的家属亲友团聚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们说,今年三月获特赦释放后,人民政府体谅我们回台湾与家人亲友团聚的愿望,批准我们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由于没有能够回到台湾,现在暂时回到祖国大陆,又承蒙热情欢迎,照顾备至,心中十分激动。我们深切体会到毛主席、共产党政策的宽大、英明,感到社会主义祖国无比温暖。我们到香港后,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台湾的,然而我们在港一等再等,迄今仍音讯杳然。我们还多次提出,如果不能让我们回台湾,就让我们的亲人来港见面,也未能如愿,真是有家归不得,有亲会不了。他们对蒋帮无理阻挠,一拖再拖,一骗再骗,表示非常不满。
刘斐、刘芸生、杜聿明、黄维、文强等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们说,张海商等三位先生不能回台湾,暂时回来受到热烈欢迎,进一步体现了毛主席、共产党对特赦释放人员的政策说到做到。他们对蒋帮拒绝十人回台湾省,将张铁石迫害致死,表示愤慨和谴责。他们指出,蒋帮拒绝十人回台湾,充分暴露了蒋经国反动统治的残暴、虚弱和孤立。他们表示,要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努力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解放台湾、统一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后,中共中央统战部设便宴招待。张海商等三人抵离广州时,受到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州市委统战部负责人的迎送。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设便宴招待他们。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何英会见新西兰新闻代表团
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四日会见新西兰新闻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韩瑞思也参加了会见。会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吴凡吾、新闻司副司长王珍等。
  肖鹏宴请日中渔业协议会代表团
中国渔业协会代会长肖鹏四日晚上宴请以日本日中友好协会(正统)中央本部顾问、日中渔业协议会会长德岛喜太郎为团长,奥田繁市为副团长的日中渔业协议会代表团全体成员。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参赞佐佐木冨二和我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宴会。代表团是四日到达北京的。他们将与中国渔业协会就签订渔业安全作业的协议进行会谈。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