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路线正 人心齐 泰山移
  ——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党支部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调查
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有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这就是江苏省江阴县华士公社华西大队。这里,人的精神面貌和农业生产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九六四年前,这里的田块零碎,八百多亩田分成一千三百多块;排灌系统较乱,抗旱抗涝作用不大;耕作工具落后,费时费力。如今,已建成四百多块平坦坦、排灌自如的格子化良田,排灌、耕翻、植保、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一年两熟变三熟,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二千三百二十九斤。今年三麦、早稻两熟平均亩产一千八百七十斤,比去年增产二百零九斤。这里每人平均只有八分田,去年每亩田向国家交售粮食七百斤,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过去,这里基本上是单一经济,如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去年,多种经营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三。公共积累近五十万元。社员家家有余钱,户户有余粮,满村电灯亮。
华西人换思想地换装。干部和社员热爱国家,热爱集体,为革命种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老贫农瞿汝生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为吃饱肚皮种田,产量已经够高了;为革命种田,一亩田收三千斤粮食还嫌少,产量高了还要高,贡献多了还要多。
为什么华西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他们的回答是:“农业学大寨”运动,创造了两种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新思想创造了农业新面貌,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只有路线正才能人心齐
学大寨前的华西,比较落后,种田年年靠贷款。一小撮阶级敌人趁机捣乱,少数富裕农民的资本主义倾向严重滋长,在一些社员中也出现“敲锣卖糖,各想各行”的现象。贫下中农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压抑。大队党支部有的同志受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错误地认为集体力量弱,批判资本主义似乎理不直气不壮,甚至用一些物质刺激的办法来“调动”社员积极性,结果更涣散了人们的斗志。
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华西大队党支部指明了方向。他们以大寨党支部为榜样,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向资本主义倾向展开斗争,引导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九六四年冬天,大队党支部根据贫下中农迫切要求改变后进状况的愿望,制订了十五年远景规划。规划一提出,贫下中农拍手赞成;富裕农民则连连摇头,感到不合个人发家的心意;阶级敌人也煽风点火,造谣破坏。针对这个情况,大队党支部决定立即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们挑选出二十多个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一户户、一队队,和干部、社员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议论集体经济发展的前途,使大家知道具体的奋斗目标,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宣传了远景规划,干部和社员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第一生产队社员孙金才,有一手祖传的木匠好手艺。解放后,他一直个人做木工,收入不少。订远景规划那年,干部三次去请他为集体修农具,他一声不应,甚至故意扔掉斧头。葛玉岐三番五次和他一起忆苦思甜,说:你我都是木匠,旧社会同是受苦人。我爷爷、父亲一辈子做木匠,到头来还欠一身债,地主抢去了工具,掮走了大门。你一家也是被地主逼得无路走,只得丢了手艺,离乡背井租田种,出去一担挑,回来两手空。解放后,我们生活富裕了,是靠手艺吗?不是,是靠了毛主席,是靠了社会主义。一席话说得孙金才思想开窍了,他拿起了斧头,一心为集体干活。大队党支部运用孙金才转变的事例,对广大社员广泛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外出搞副业单干的人也回来了,大家齐心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路线正,人心齐,革命和生产搞得热气腾腾。
不断冲破旧的思想束缚
华西十年大干,经历了三次思想斗争:
第一次,冲破“只想现得利,不肯下苦功”的小农经济狭隘思想束缚,展开了改天换地的斗争。
开始,有些社员看到有一部分农田基本建设不能当年受益,认为“不合算”,不愿出力气。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的教导,同时用大寨下苦功夫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的事实,引导大家认清要彻底改变穷困落后面貌,就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社员们冲破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从一九六五年起,连续苦干三年,改变了旧的灌溉水系面貌,一九六七年的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三百七十斤,摘掉了“靠贷款种田”的帽子。
第二次,冲破怕吃大苦的无所作为的思想束缚,鼓足干劲改变面貌。
一九六八年,大队主要干部两次到大寨学习。回来后,立即领导社员掀起了重新安排河山、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这年冬天,江南水乡,大雪封门。华西大队的社员在冰天雪地里干。有些怕苦怕累的人说什么:“把沟填成田,把田挖成沟,搬来搬去,自讨苦吃!”
党支部组织社员群众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的吃苦与旧社会受地主资本家剥削压迫的苦有什么不同;二是怎样看待现在这个“苦”?在旧社会当了半辈子长工的朱法生深有感触地说:“新旧社会两重天,过去吃苦受剥削,今天苦干为革命。”
社员们克服了怕苦畏难思想情绪,提出了“泰山压顶不弯腰,大干苦干创新业”的战斗口号。建造电灌站,缺少石头,三十多个青壮年社员组成突击队,白天搞田间管理,晚上冒着寒风,摇船到沙山脚下的河道里,一个个不顾河水刺骨寒,下水捞石头。他们接连干了三十多个晚上,捞石头二千多方,保证了建站的需要,为集体节省了开支。一个冬春,社员们挑土十一万方,按计划完成了开挖总渠道,建设电灌站,改造旧村庄的任务。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超一吨。这几年,华西大队粮食亩产平均每年递增一百斤,并提前七年完成了十五年规划。
第三次,冲破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坚持大干不停步。
一九七三年,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继续大干。但是,有的社员说:干了七、八年,农田建设蛮好了,生活也不错了,可以吃杯“定心茶”,歇歇气,享享清福了。
“拿当地农民的经验向农民作细致的分析,这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党支部分析了一些干部和社员的思想状况。五十多岁的老队长赵根元,看到全家每年收入上千元,米囤满满的,就觉得该让老一辈享享福了。贫农社员孙德泉两兄弟也觉得第一个规划实现了,一亩打两千斤粮食,产量到顶了,没什么可干的了,应该让社员多理理家务了。一句话,有些人满足现状,因循守旧,不想继续前进了。党支部针对这种思想苗头,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总结了实现第一个规划的经验,引导社员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自己创造的业绩中,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克服满足现状和因循守旧的思想,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育社员站在华西,看到全国,看到全世界,既要看到华西和其他先进单位的差距,也要想到为革命多做贡献的责任。党支部还组织社员查看农田水利建设,使大家看到还有百分之三十的田块急待改造。经过这样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了一部分人的错误思想,树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信心。老队长赵根元继续挑起抓革命促生产的重担,孙德泉兄弟俩分别当了农副业生产作业组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积极分子。许多社员看到社会主义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对前途充满着希望。
人心齐,泰山移。这年冬春,他们不但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十六万土方的任务,还大积有机肥料。粮食亩产达到二千二百四十九斤,比一九七二年亩产增长了二百四十八斤。
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
华西大队生产步步发展,社员思想步步提高,关键在于有一个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党支部“硬班子”。
华西大队的干部思想好。干部们总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儿子,前几年由公社统一安排到外省做木工,收入交队。当时,吴仁宝并没有注意这件事。不久,吴仁宝觉察到这件事对社员安心务农有影响,便立即打电报叫儿子回来务农。社员们赞扬吴仁宝的作法,然而他心里还感到不安,又在党支部会上剖析了这件事。他说,干部办事情,不能只看到是不是手续合法,还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凡是对社会主义事业有不利影响的,一件也不能干。华西的干部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教育子女,教育家属,教育亲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加强了干部与干部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革命团结。
华西大队的干部作风好。大队党支部要求干部要吃苦在前。江南水乡每年第二个“双抢”大忙期间,党支部委员都担任作业组长,干活走在社员前面。今年“双抢”刚开始,支部副书记吴锡坤的眼睛动了手术,但他回家后立即投入抢收抢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华西干部已经坚持了十年。去年,支委们全年平均劳动三百一十五天。
华西大队的干部遵守纪律好。过去,党支部委员对于集体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一般都能执行,但也出现过有人不认真执行的现象。党支部经常对干部进行党的纪律教育,保证党的决议的贯彻执行。多年来,他们对涉及到劳力外出和种植计划的安排,农副产品的分配和出售等较重要的问题,都坚持由支委会统一研究决定,支部委员带头严格执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华西大队的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就能有力地带领社员齐心协力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社员的思想境界一天比一天开阔。他们总是这样说:“搞社会主义大农业,不能只顾鼻子底下的小天地。一队富不算富,社社队队富,反修防修力量才能强。”有些大队缺少资金,华西大队便主动从经济上支援他们;有些社队缺乏技术力量,华西大队便派人去作辅导。
今年以来,华西大队党支部领导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总结自己的经验,决心把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附图片)
  华西大队干部和社员正在收割丰收的早稻。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一个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郭大江
读了华西大队的调查,江南水乡人民意气风发地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令人振奋!
华西学大寨十年,学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集体。他们粮食亩产连年超过两千斤并持续上升的事实,再次说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执行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大有作为的。“生产到顶”,“无所作为”的思想,是错误的。这种思想,在大寨面前,在华西这样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面前,还能站得住脚么?
华西的成就还说明,正确处理人和物的关系,是何等的重要!人,在生产力诸因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华西学大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正是为了首先把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路线正,人心齐;人心齐,泰山移。马克思主义一经掌握了群众,就可以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许许多多单位学大寨的先进事迹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改天换地斗争的胜利,无不以思想政治路线斗争的胜利为前导。这是学大寨的一条基本经验。
华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夺得了连年高产再高产的胜利,建设了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实说明,干社会主义就要有一个较全面的规划,有一个较长远的奋斗目标和重新安排河山的雄心壮志。
华西大队充分运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社员生活共同富裕的事实,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促使社员们不断冲破小农经济狭隘思想的束缚,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更加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自觉性。他们的精神境界就能够不断提高,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就更加明确。


第3版()
专栏:来信

  及早动手做好三秋准备编辑同志:
当前,秋庄稼一天一个样,大面积动镰收割的时刻就要来到了。我们公社不少大队和生产队发动群众总结往年的经验教训,分析今年“三秋”的特点,从各方面做好秋收、秋耕、秋种的准备工作。但是,也有的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认为“三秋年年搞,年年老套套”,掉以轻心,不做准备。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实,忽视“三秋”准备工作的教训是不少的。去年,我们这里有少数队事前不抓,临时着忙,不是缺绳、少套,就是农具、车具不全。粮食不能及时上场,风吹雨打,损失不少,而且腾地缓慢,秋耕推迟,种麦误了季节,影响了今年小麦收成。
我们建议农村各级党组织立即抓紧对“三秋”工作的领导,教育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学理论,抓路线,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检查、落实“三秋”准备工作。对收、割、运、打、翻、种等各种农机具及早进行整修、补充,夺取“三秋”生产的全面胜利。
天津市蓟县洇溜公社 周亮
“三秋”大忙即将到来,提前做好秋收、秋耕、秋种的准备工作,是关系到今年秋季能否增产增收的大问题;对争取明年夏粮的更大丰收,也甚为重要。时间紧迫,事不宜迟。希望农村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各个方面,早早抓好“三秋”准备工作。 ——编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