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搞好班组经济核算
  ——河北省秦皇岛玻璃厂第一熔制车间的调查
河北省秦皇岛玻璃厂第一熔制车间工人,学理论,抓路线,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班组经济核算,革命和生产年年都有新发展。
  要不要核算
这个车间开始搞经济核算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班组要不要核算。有人说:“多生产点玻璃什么都有了,算不算没关系。”还有的说:“面打箩里转,厂里东西厂里用,有个啥算头?”针对这些思想,车间党支部组织大家分析典型事例,总结经验教训,使那些不主张核算的人也感到,搞不搞班组经济核算,效果大不一样。
就拿掉炉这件事来说吧,这在玻璃生产中是容易发生的事故。向上引动的玻璃板,如果碎裂了,就要掉进熔炉里,造成停产,这种情况就叫掉炉。每掉一次炉就要少生产玻璃二百多箱。过去由于管理不善,掉炉事故不少。自从建立了班组核算制,班班加强管理,掉炉事故大大减少。光控制掉炉一项,就等于为国家多生产玻璃一万三千八百多箱,价值达三万四千五百多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建立经济核算制,生产不计成本,用料不计消耗,势必造成很大浪费,生产也一定搞不好。搞不搞班组经济核算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企业管理混乱,就会使盗窃分子有机可乘,阶级敌人就要钻空子,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大家认识提高了,行动就很自觉。几年来,他们始终坚持班组经济核算制。
  由谁来核算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车间也搞过经济核算,但是,那时只靠少数专业人员关起门来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结果,算来算去,多半是纸上的东西,常常不能兑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批判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参加企业管理,把群众经济核算和专业经济核算结合起来。他们开展了以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为中心的群众性经济核算活动,涌现了许多增产节约的好人好事。
机电保养班,以前焊活时,电石往桶里一放就是七八公斤,用不了,顺手就倒掉了。这个班的工人算了一笔账:一公斤电石是六角钱,一天如果扔掉一公斤,一年就是二百一十九元。他们说:“这些一星半点的东西,一撒手就扔掉了,不大引人注意,累计起来,就是个大数字。节约就得从一星半点开始。”现在,他们用多少放多少,用不了的放在一个闭封罐里保存起来,下次再用。今年二月到七月,光这个班就节约电石一百五十斤。引上工段过去一个季度要换二十来个槽子,现在大家想办法延长槽子寿命,今年上半年才换了二十一个,为国家节省了七、八千元。
这样的一笔笔细账,靠少数专业人员是算不出来的。工人对生产最熟悉,那个地方该省,那个地方不该省,他们心里最清楚。因此,搞好班组经济核算主要是依靠群众。近几年,他们从车间到班组,实行月总结,季分析,使群众性的经济核算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
  怎样核算
第一熔制车间的同志们认为,在开展经济核算活动中,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政治账。
青年工人杨宝祥,把一些人随手扔掉的垫玻璃板条,一根一根地拣起来,一直坚持了两年,共拣回一千多根,价值一百五十多元。党支部感到这个青年工人勤俭节约的精神可贵,就引导群众讨论拣板条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没有关系。有的说:“当然有关系。大家都注意增产节约,国家物质财富多了,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有的说:“我们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做反修防修的坚强战士。”
党支部进一步总结了这个经验,认为搞班组经济核算,不能就钱算钱,单纯追求利润;必须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把重点放在端正企业的方向,提高人们的路线斗争觉悟上。觉悟提高了,才能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以“三老”、“四严”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这个车间由于依靠群众加强了经济核算,厉行增产节约,原材料消耗逐年降低。一九七四年比一九七三年降低百分之一点三五。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降低百分之二点八。同时生产大幅度提高。一九七四年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国家计划,今年到六月末又提前二十天完成了上半年任务,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三十四点八,创造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爱护国家财产是工人阶级的本色
今年二月,四川铜梁县高坑水电站开始了紧张的机组大检修。党支部副书记曾凡模同志,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了保证检修质量,提前完成任务,支援工农业生产,他同工人一起抢时间,争速度,常常工作到深夜。
三月一日凌晨,曾凡模同志和工人们一道细心检查十二天来的劳动成果。在检查二号机组时,他从缝口,把头部伸进定子线圈与机壳之间的狭窄工作面里,全神贯注地清洗线圈上的污垢。突然,邻近操作的一个女工,不慎将汽油盆碰掉,引起了汽油燃烧。顷刻,曾凡模被团团烈火缠身,脸部燎出了泡,双手被烧了。他忍着痛,将头从狭缝口缩回来。这时,他发现连轴器法兰盘上,离线圈仅八十厘米高的汽油桶已经着火,浓烟滚滚,火焰直接威胁着二号机组,厂房也有被烧毁的危险。高坑水电站是全县的唯一电源,还担负着向合川、重庆输电的任务。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教导,响彻在他的耳边;邱少云烈士的光辉形象闪耀在他的眼前。一个共产党员,宁肯牺牲自己,决不能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他奋不顾身,咬紧牙关,忍着剧痛,毅然地向烈火冲去,用已被烧伤的双手,紧紧地抱着烤得发红的油桶,使尽全身力气,猛甩到三号空机坑内,连喊两声:“着火了!着火了!”随即晕倒在水轮机旁。这时,正在一号机组检修的工人闻声立即赶来,从他身上剥去还在燃烧的衣服。曾凡模在昏迷状态中,仍然喊着:“快!救火要紧,快……”。
曾凡模同志身负重伤,立即被送往重庆西南医院抢救。他这种舍身抢救国家财产的行动,使电站的同志们深受感动,大家回忆起这个优秀共产党员以往的很多先进事迹。
一九六八年秋天,瓢泼似的暴雨下个不停,合川线路断了,电输送不出去。他想,合川线路是供华安煤矿的专用线,一停电,这么大的煤矿就要停产,井下无法抽水,矿井有被水淹的危险,国家财产就要受到损失,阶级兄弟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他马上带领工人,扛着工具、备件,顶着风雨,顺着高压线路一段一段地查看。在合川干石坝,发现高压线被雷击断了。他带头爬上电线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张工作,接好了电线。他还不放心,又带着工人继续往前查看。一程泥泞一程水,跑了三十多里,到了华安煤矿,看到矿山上下灯火通明,他才放了心。
平时,他事事讲节约,把爱护国家财产,看成是工人阶级应有的本色。到水电站十年来,不论是架设新线路,还是换电杆,那怕是一寸导线,一个瓷夹,他都要拣起来。一个工人问他:“老曾,这些小东西拣回来有啥用?”他回答说:“国家的财产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一点一滴都要珍惜啊!”有个青年工人的劳动保护手套只坏了两个小洞,就要求换新的。曾凡模耐心地对他说:“你是工人阶级的后代,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啊!”这个青年回去把手套缝了一缝,又继续使用了。一次,曾凡模带领五个工人,扛着六、七十斤重的导线,头顶烈日,来到了石鱼公社电灌站,抢架农田排灌线路。电灌站的同志见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就合上闸刀,准备用电炉给他们烧水喝。老曾说:“眼前正是紧张抗旱时节,我们多节约一度电,就多抽十方水,多灌一亩田,多产百斤粮!同志,再渴也不能用电炉烧水喝啊!”电灌站的同志立即拉下闸刀,转身回家把开水提来,送到了工地。
一九七四年的一个深夜,突然春汛暴发,河水猛涨,进水口的拦污栅被杂草堵塞得象一堵墙,严重地影响了电站用水。他立即脱掉棉衣,首先跳入河中,潜入到三米深的河底,排除杂草。他和同志们在刺骨的冷水中工作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排除了拦污栅上的障碍物,疏通了流水,保证了机组的正常运转。
人们回忆着曾凡模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的革命精神,盼望他能很快地治愈出院。曾凡模也渴望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移皮、理筋的剧痛,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终于恢复了健康。现在,他的双手虽然已经残废,但他干革命的意志更加坚强。出院不久,就投入到长滩水电站的新建工作,象往常一样,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带领群众朝气蓬勃地战斗着。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唐钢后屯石矿发扬“一厘钱”精神
  企业管理搞得越来越好
后屯石矿是唐山钢铁公司的一座矿山,主要生产石灰石。经过批林批孔运动,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了当家作主的思想,狠抓企业管理,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去年不仅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成本也比上一年降低百分之六点五。今年以来,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提前二十天完成了上半年生产任务,成本比去年同期又有所下降。在矿山改造、基本建设、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这个矿的个别领导干部对加强企业管理认识不足,认为后屯石矿是个小矿,开支不多,企业管理搞好搞不好关系不大。有的同志觉得,采一吨矿石消耗费用仅仅一角钱,再加强管理,提倡节约,也没有多大油水。矿党总支认识到,这些思想,不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不利于贯彻执行勤俭节约的方针。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矿党总支讨论了搞好企业管理,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他们发动群众,结合本矿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狠批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重温了毛主席关于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一把锹,一把叉,看上去值不了几个钱,如果不注意爱护,今天坏一把,明天坏一把,日子长了,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是节约还是浪费,体现了两条办企业路线的斗争。工人们说:“这不是单纯为了节约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为了在我们思想上筑起一道反修防修的大堤,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对我们的腐蚀,永远保持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本色。”
矿党总支把节约一厘钱的精神提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大树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正气。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建立经济核算制”的指示,从一九七二年起,全矿十八个班组都实行了经济核算,选出二十一个群众核算员,从上到下,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理。小组核算员严格执行制度,广大职工人人把关,消耗有定额,开支有计划,企业管理搞得越来越好。以工具和劳动用品的消耗为例,已由过去的每吨矿石平均一角钱,普遍降到三分四厘,比核算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六。
毛主席说:“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群众发动起来了,什么事情都好办。后屯石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加强企业管理,全矿职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打细算,千方百计为国家节约每一厘钱。叉是装矿车的主要工具,过去,一把叉齿断裤折就报废了,实行经济核算后,为了节约开支,核算员把废叉进行修理,又重新使用。二工段四组领的十把叉,一直使用了五年。有人问组长宋全富:一把叉钱值不多,这么小气干什么?老宋回答说:不是小气不小气,为国家节省一点是一点。随着生产的发展,需要架设一条八百米长的动力线。电工组的工人们搜集废铝裸线头,最短两米,最长的十米,一根根接起来,架设了一条新线路。老工人杨成福每见到一个螺丝、一根叉齿都拣起来,放到节约箱里。有一个水桶被砸扁了,十几处漏水,他拿回宿舍,用业余时间把它修好又用到了生产上。他一个人就修理了一百七十多件工具,被大家称赞为“红管家”。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
今年三月的一天,湖南衡阳市人民路金属修制厂的一位采购员,来到市金属材料公司,要买二百公斤二十五毫米厚的钢板做模具。这种规格的钢板,一块有一吨重。公司的同志说,他们采取的是成吨成件的供应办法,要买就得买一整块。采购员说:“买多了会给厂里造成积压。”公司的同志说:“那你们就约别的单位合伙来买吧。”
这件事在公司里引起热烈的议论。有的说:“买一块钢板,得约几个单位,我们图省事,生产单位却添了麻烦。我们到底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的说:“用户不需要这么多,也得买一大块,这种供应办法会造成物资的积压和浪费,而有些单位又可能因为材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这样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公司党支部引导大家联系这件事,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讨论如何坚持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认识提高以后,他们就从整块钢板上切割了二百公斤,满足了金属修制厂生产的需要。
接着公司党支部进一步发动群众,采取措施,改进不合理的供应方法,千方百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现在,他们根据工厂的需要,供应钢材,买多少就卖多少。不仅钢材是这样,其它材料的供应也采取了拆整卖零的办法。合金刀头,一公斤一盒,每盒八至一百片,买几片都可以。在供应时间上,他们也有很大改进,晚上、节假日都有业务员值班,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提货,生产第一线急需的物资随要随给。
他们还深入厂矿企业调查研究,了解物资余缺情况,积极进行合理调剂。长湖拖拉机配件厂生产拖拉机的水田轮撑杆,急需八吨十八毫米的圆钢,公司里一时缺少这种材料。他们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衡阳钢铁厂有一种钢管切头可以代用,就主动和这个单位联系,解决了配件厂的生产急需,还为国家节约了一批钢材和资金。今年以来,金属材料公司已经为二百多个单位调剂了二千五百多吨金属材料。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一事一议

  努力改进经营作风
在工业生产战线上,后勤工作是直接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它的工作做得好,可以促进生产;做得不好,就会妨碍生产。因此,我们要以革命精神,做好后勤工作。
衡阳市金属材料公司,过去不破整零售,现在,他们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改进了经营作风,从生产单位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多少供应多少。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方便了用户,二是做到合理使用材料。为了做好物资供应工作,他们还走出公司,到生产单位调查研究,合理地调剂余缺,主动帮助生产单位解决材料方面的困难问题。他们这种千方百计为生产服务的精神,值得提倡。
现在,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形势很好,后勤工作也要跟上来。要通过学理论,抓路线,发动群众,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进工作作风,胸怀全局,满腔热情地做好后勤工作。


第3版()
专栏:

上海皮鞋一厂工人制成了我国第一台注塑皮鞋轨道式注塑机,并安装了半自动皮鞋生产流水线。使用这条流水线,可把五十一名工人减到十七人,产量提高三倍。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