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 阔步前进
山东烟台地区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发扬大寨精神,在国家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山东省烟台地区的实践证明:只要路线对头,方法得当,不是消极地回避问题,而是积极动手去解决问题,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烟台地区解放前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现在不仅有了小型钢铁联合企业,而且迅速形成了一支制造和修配农业机械的力量,大大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目前,全地区每个生产大队拥有的动力机械达到一百零二马力,比一九六五年增长八倍多,基本上实现了脱粒、磨面、捕捞、耕作、排灌、运输和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这些成就是怎样取得的呢?烟台地区的做法是:认真学习大寨和昔阳的经验,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大搞群众运动,把全地区现有小厂“组织起来”,采取了挖掘潜力、革新和改造技术等措施,“一厂一件,百厂成线”,大打制造农机具的会战。
“一厂一件,百厂成线”,是自力更生精神在烟台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是一条值得重视的经验。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烟台地区办农业机械化事业,走过的道路也并不平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人由于对农业集体化以后还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条路线认识不足,一度满足于“小砖井,辘轳把”,锄、镰、锨、镢四大件,因而,全地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影响,已经兴办起来的农业机械工业,大部分也被砍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群众批判了刘少奇破坏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罪行,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的重要指示,开始认识到学不学大寨,搞不搞农业机械化,是一个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从而,下定决心,以大寨为榜样,学习河北省遵化县的经验,主要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然而,搞农业机械化,一开始就遇到资金、设备、原料等种种问题。这时候,有的人嘴上谈论机械化,心里盼着机械化,却不知道怎样去实现机械化。是等待国家调拨农业机械和原材料,还是放手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两种不同的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烟台地区从农业合作化的一九五六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在“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支配下,等了十年,结果是:整整十年时间全地区每个生产大队平均拥有的农用动力机械,只达到十点九马力,每年只增加一个多马力;全区的高产稳产田只有一百五十七万亩,平均每户不到一分地;粮食平均亩产也只有三百六十八斤,每年只增加九斤多。一九七一年,这个地区的各级党委认真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精神,坚定地走自己动手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道路。四年来,在国家的必要扶持下,这个地区生产了七千多台小型拖拉机,三万三千多台柴油机,还生产了五万五千多台各种配套农机具。四年间,全地区增加的农业机械总马力,超过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总和。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粮食产量也迅速提高了。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连续四年跨《纲要》,一九七四年亩产六百七十四斤,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三百零六斤;今年全区八百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三百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两条道路,两种结果,充分说明了单纯依赖国家,依赖外地支援的消极等待思想是错误的。要尽快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就必须彻底批判坐等机械的懦夫懒汉世界观,把方针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在一个地区的范围内,要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农业机械化,困难的确是很多的。制造农业机械需要钢铁和各种原材料,这些原料、材料从那里来?要成批生产各种农业机械,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械加工能力,这样的加工能力又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当时面临的困难。可是,烟台地区的各级党委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束缚住手脚,他们豪迈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只要学习大寨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大家动手去征服,再大的困难也会克服,也能战胜!”
没有钢铁,是烟台地区发展农业机械事业的最大困难。首先,他们分析了烟台地区办钢铁的有利条件,然后采取有力的措施,攻克缺少原材料的难关。烟台地区位于胶东半岛,山岭起伏,地下蕴藏着铁、铜、铅、锌等几十种矿产资源。他们认为:有这样好的资源条件不去开发利用,等于有米不做饭,还去讨饭吃,这是懒汉懦夫的做法。他们决心自力更生办“小钢联”。资金缺乏,就千方百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尽量节约代用。“小钢联”从筹办到建成,地区自筹资金八百多万元,占整个投资的百分之七十五。设备不足,就因陋就简,进行改制和制造。“小钢联”所需的一百三十多台主要设备,只有十八台是向外地订购的,其余的设备都是当地工人们自己动手制造的。被人们称为“百家衣”的三座热风炉,最初是用一千多块钢板边角料精心焊接而成的。最小的边角料还不到半块手帕那么大。他们就是靠着这种“百家衣”精神,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有采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设备的地方小型钢铁联合企业。几年来,生产了十三万三千多吨生铁、三万一千多吨钢、二万四千多吨钢材。这样,全地区制造和修配农业机械所需的一般钢材,有一半以上是由自己生产的。也就是靠着这种“百家衣”精神,他们还陆续办起了三十六处小矿山,三年来共生产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四百七十多吨,基本上解决了制造农机具所需要的原材料问题。
有了原材料,还得有机械加工能力,才能制造出农机具。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没有采取扩建新厂、另起炉灶的办法,而是象当年搞农业合作化运动那样,把全地区一百三十多个小工厂组织起来,根据每个工厂的设备和技术特点,让他们担负一定的农机生产任务,上百个小企业分工协作,定点生产,大搞农机生产会战。这就把全地区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解决了机械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所有参加会战的小工厂,都在“决不让农机会战的列车在自己这个站晚点”的口号下统一行动。不论是承担主机生产任务的单位,还是承担配件生产任务的单位,都紧密配合,相互支援,团结战斗。现在,这个地区制造的二十马力小型拖拉机,是由二十二个单位协乍生产的;柴油机是由三十一个单位协作生产的;配套农机具是由二十一个单位协作生产的。这些协作小厂,就象若干条制造农业机械的“流水作业线”一样,形成了较强的农业机械生产能力,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质量好、成本低的良好效果。如果采取另起炉灶的办法,新建一处年产三千台到五千台的小型拖拉机制造厂,投资较多,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而采用“一厂一件,百厂成线”的办法,只花八百多万元的投资对小厂进行技术改造,就可以形成年产两千多台小型拖拉机的生产能力。烟台地区的实践证明:组织起来,分工协作,定点生产,是一条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正确途径。
采用“一厂一件,百厂成线”的办法发展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修配工业,也推动了工业部门本身的改革,使协作会战的过程成了协作工厂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烟台地区参加农机会战的工厂,原来大都是比较简陋的小厂。在近年来的农机会战中,这些厂子都逐步装备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了。莱阳拖拉机厂一九七○年时只有五十三台简易设备,主要承担拖拉机的修配任务。自从担负拖拉机的制造任务以来,他们边生产、边技术改造,生产了四年,改造了四年,现在已成为拥有二百九十多台主要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两千台的小型拖拉机的制造厂。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地区的县社工业经过这些年的协作,机器设备普遍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几倍。如果各地都能象烟台地区这样,把本地的小厂子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就会逐步地建立起农业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业,为加快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坚持用大寨精神办好农场
——记宁夏国营灵武农场转亏为盈的事迹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营灵武农场,是一九五○年冬开始筹建的老场。过去长期处于低产亏损的后进状态。但一九七三年以来,他们奋起学大寨,一举改变了这种后进面貌,全场出现了连年增产、转亏为盈的新局面。去年粮食总产量在一九七三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增长了二成半,达到三千万斤,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平均亩产跨过“黄河”,达到六百二十五斤,平均每个职工生产粮食八千五百多斤。这一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一千五百多万斤,比一九六五年全场总产量还多二百万斤。林、牧、副业生产也蓬勃发展。全年盈利一百二十四万九千多元,比盈利四十多万元的一九七三年增加两倍多。今年上半年盈利又多于去年同期。同时,在改革耕作制度、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还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作出榜样和贡献,发挥了国营农场的示范作用。
国营灵武农场这几年之所以发生深刻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端正了办场方向。过去,在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有的同志认为,农场是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搞的是社会主义,所以不存在方向道路问题。因而,他们一年到头忙的是抓春夏秋冬,想的是五谷丰登,干的是催耕催种,丢的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了把生产搞上去,他们用奖金挂帅、物质刺激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结果,“刺激”不起来,生产搞不上去,他们又认为是劳动力太紧张,于是又出来了国家出钱,雇工种田。每年仅请来农场种田的民工工日就达二十多万个,支付临时工资达四十多万元。由于生产搞不上去,开支又多,成本高,年年亏损,长期扭转不了农场的被动局面。
一九七三年,农场新党委成立后,他们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联系农场实际,对国营农场究竟怎样学大寨,国营农场应该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这个根本问题展开了讨论。
他们还多次实行开门整风,充分发动群众,针对农场的方向道路问题,揭矛盾,找差距,挖根源。群众批评说:“大寨是搞政治挂帅,咱们是搞奖金挂帅,亏了国家,害了职工;大寨依靠自力更生,咱们靠雇工种田,人越靠越懒,志越靠越短,粮食越靠越减产。方向不明,路线不对,怎能办好社会主义国营农场呢?”群众的尖锐批评,对农场党委教育很大。他们认为抓住了农场的要害问题。农场办得不好,不能怨天怨地,怨上怨下,而主要是领导班子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没有认真学大寨的结果。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他们又分头深入基层调查了农场现实斗争情况。他们既看到了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也看到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严重情况。这就是:一、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影响尚未肃清;二、少数职工的资本主义倾向还不断出现;三、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并没有停止。通过调查,农场党委认清了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同样存在着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在国营农场内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仍然是激烈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还存在着资本主义能够存在和再产生的条件,如果不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搞得不好,社会主义企业就有变质的危险。
明确了前进方向以后,农场党委立即行动起来,带领全场职工认真看书学习,开展对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他们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建立起五十多个理论学习小组,培训了一支拥有六百多人的理论骨干队伍。从学习革命理论入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国家出钱,雇工种田”、“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等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揭露和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迅速提高,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农场党委趁热打铁,带领职工在全场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许多过去难以办到的事情,现在都办到了。
西干沟是一条横贯农场全境的大沟,长达五十多里。由于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使近两万亩耕地的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过去总认为劳动力少,没有力量搞治水改土工程,因此,西干沟一直未得到治理。一九七三年冬天,农场党委领导成员亲自带领场部机关四十多名干部和一千五百多名工人,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打响了治理西干沟的战斗。只用了一冬一春的时间,动土十一万方,就使这条长期影响农业增产的大沟基本上得到了治理,还利用沟土垫低洼地六百七十亩。近两年来,全场还依靠自己的力量,新开和整修沟渠六百多条,改造低洼地四千多亩,为农业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灵武农场每年播种粮食作物四万八千亩,平均每个农业工人要负担几十亩,任务的确很艰巨,不请民工能不能完成呢?灵武农场的实践证明,不仅完全可能,而且能完成得很好。他们除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外,就是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向机械化要劳动力。农场党委加强对农机工作的领导,根据农副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搞技术革新,不断改良农机具,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去年,这个农场在每个农工平均负担四十亩耕地的繁重任务下,没有请用民工,不但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粮食产量和经济盈利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还搞了六十八万土方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工人们高兴地说:“只要路线对了头,生产建设就能更上一层楼。”
国营农场是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这也是办农场的一个路线问题。否则,即使粮食增产,也不一定能达到盈利的目的。灵武农场一方面千方百计广辟增产门路,另一方面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对转亏为盈起了重要作用。
这个农场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除了认真经营好粮食作物外,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不断扩大增产门路。在畜牧业方面,全场发展了养猪、养牛、养羊、养骡马等,仅生猪饲养量平均每人就达到二点三头,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去年,畜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的肥料,就解决了全场三分之一农田的基肥问题。在园林方面,近几年来也有很大发展,既为一部分老弱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又生产了大量木材、果品。现在,全场建筑用材和职工烧柴基本自给,近两年水果收入达六十五万多元。农、林、牧业的发展,又为工副业生产开辟了广阔途径。这个场利用农副产品原料加工,发展了碾米、磨面、榨油、酿酒、制酱醋、制糕点等生产项目。去年,工副业为国家上交利润达四十二万多元。
生产发展了,家业扩大了,还要不要坚持勤俭办场的方针。这对社会主义国营农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考验。一九七三年,灵武农场盈利后,就有人提出该为农场办公室盖几间象样的楼房了。农场党委认为,农场之所以转亏为盈,是靠大寨精神艰苦奋斗得来的。如果局面刚刚好转就大手大脚,那就有可能走回头路。因此,他们坚持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多了,但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变,他们处处讲经济核算,事事讲节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堵塞浪费漏洞,节省开支。有些简陋房屋,能继续使用,就决不盖新房屋,尽量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并且建立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核算、统计核算、资金管理等一整套必要的规章制度,具体制订了农、林、牧、机械等项生产的定额管理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开支有计划,消耗有定额,领发有手续,工作有记载,事后有核算,层层把关,人人负责。同时还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增产节约活动,为社会主义节约一两粮、一两煤、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油,已在全场蔚然成风。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大寨大队的地头批判会。《山西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