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赤脚医生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韦生
赤脚医生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诞生以后,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拥护。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脱离集体生产劳动,不脱离集体分配,不脱离群众。赤脚医生既是人民公社里的一名普通劳动者,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们和社员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参加集体分配;同时,随时随地帮助社员防病治病。他们和广大贫下中农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卫生工作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贫下中农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因此,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集体分配,决不是单纯为农业生产增加几个劳动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卫生工作队伍,关系到农村卫生工作方向,关系到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问题。
几年来,农村各级党组织和卫生领导部门注意教育赤脚医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使广大赤脚医生坚持了亦农亦医的道路,在农村卫生革命中,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但是,还有少数人对于这个问题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赤脚医生只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就行了,参加不参加劳动,关系不大。这种把参加劳动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割裂开来的看法,是形而上学的,是错误的。要知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统一的。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集体分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就能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更好地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为什么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习医疗技术就有了统帅,有了灵魂,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医疗技术水平就会得到更好更快的提高。赤脚医生也必须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引的又红又专的道路。如果脱离劳动,脱离群众,单纯钻研业务技术,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上白专道路。
还有人认为:赤脚医生出身成分好,根红苗正,不需要参加劳动。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这就是说,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贫下中农,都要在斗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新的情况。赤脚医生怎么能够例外呢?怎么能因为出身成分好,而认为不需要劳动,不需要改造呢?我们应当看到,医疗卫生领域里,封、资、修的流毒还很深,赤脚医生只有不脱离集体生产劳动,不脱离群众,努力改造世界观,才能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医疗作风对自己的侵袭,当一个贫下中农“养得起,用得上,信得过”的“贴心医生”。
农村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卫生领导部门,要把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集体分配,提高到方向、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认真教育赤脚医生认识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妥善安排他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防病治病的时间;同时,建立必要的制度。在一般情况下,不要以采药、种药代替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要和贫下中农一起,根据各个生产队的不同情况,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如农业区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牧区要参加牧业生产劳动,林区要参加林业生产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赤脚医生永远置于贫下中农之中,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茁壮成长。


第3版()
专栏:

中共麻城县委组织除害灭病工作队
帮助山区加强卫生建设
新华社武汉电 中共湖北省麻城县委抽调县、区、社三级医务人员,组成除害灭病工作队,到本县卫生工作比较薄弱的山区长期帮助工作,加强卫生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麻城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大山区。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山区逐步改变了旧社会无医无药的状况,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干扰,这里一些地方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基层卫生建设的发展也较缓慢。一九七三年底,县委组织卫生部门讨论如何深入发展卫生革命,怎样帮助卫生工作后进的地区赶上来,以适应农业大干快上的需要。在讨论中,县卫生部门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全县范围内抽调力量,组织除害灭病工作队,采取人员定期轮换的办法,到山区长期帮助工作。这个建议得到县委的支持,并迅速实行起来。一九七四年二月,分别从县、区、社三级卫生部门抽调了八十二名医务人员,经过短期集训以后,开赴大山区中的龟山、东木、张家畈三个区的二十二个公社,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卫生工作。今年三月,又有九十六名医务人员来到这里,接替了第一批队员的工作。
除害灭病工作队把争取在几年内控制和消灭几种地方病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他们同当地医务人员、赤脚医生、卫生员一起,团结协作,进行了大规模的地方病普查普治工作,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血丝虫病是这一带山区的多发病,经过几年的防治,发病率已大幅度降低,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今年他们又对三个区的五岁以上人普遍进行了血液检查,受检查人数达十二万以上。在进行普查工作中,医务人员不辞艰苦,风雨无阻地坚持连续工作,足迹踏遍了这一带山区的每村每户,终于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一年半以来,他们还对其它几种地方病和妇女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普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了治疗。有一种地方病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除害灭病工作队在当地医务人员的配合下,去年一年就基本治愈了一百多人,有不同程度好转的达到百分之八十七以上,有些原来丧失劳动能力的,现在成了农业生产的积极分子,他们非常感激党和毛主席对山区人民的关怀。
除害灭病工作队大力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自己起来同疾病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他们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紧密配合农业生产,每季度都要动员群众大搞一两次爱国卫生运动。有些生产队还建立了经常清扫、定期检查的制度。许多村子把多年沉积在阴沟里的污泥、垃圾都掏挖干净,既改善了环境,又为农业生产增添了大量肥料。工作队员们还利用农事间隙,同群众一起,进行改井、改灶、改良厕所和畜圈等卫生基本建设。有些工作队员现在学会了使用泥瓦刀,他们砌砖垒墙,挑沙运石,样样都干,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打灶师傅”、“打井师傅”。深山里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的卫生设施,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工作队员们还经常同赤脚医生、卫生员一起上山采挖中草药,预防季节性流行病。由于预防工作抓得紧,这三个区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
除害灭病工作队认识到,要彻底改变这里的卫生面貌,就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山区的合作医疗,培养、壮大、提高赤脚医生和生产队卫生员的队伍,留下一支“不走的除害灭病工作队”。一年多来,他们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在加强基层卫生建设,特别是建立和健全大队卫生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和复训了赤脚医生三百多名,生产队卫生员一千多名。这样,整个山区的卫生网都有力地发挥了作用。三星公社丁家山大队座落在一个高山顶上,过去社员们有病多半还是下山到十五里外的公社卫生所去看。去年工作队进村以后,积极协助大队党支部抓大队卫生室的建设,对赤脚医生加强了思想路线教育,并组织他们向老药农学习认药、采药,工作队员还亲自教给他们制药技术。从此,这个大队卫生室的面貌变化很快,赤脚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药柜里中西药品充足,有一百多种自采、自种的中草药,还自制了二十多种膏、丹、丸、散,社员们有病,基本上可以在山上医治了。
除害灭病工作队的队员们来到山区后,都住在生产队,同贫下中农一起批林批孔,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自觉改造世界观,路线觉悟不断提高。许多医务人员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搞预防,医疗作风也有很大改变。


第3版()
专栏:

云南省双江县勐勐公社忙洛大队合作医疗站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图为布朗族赤脚医生把汤药送到社员家里。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教育赤脚医生走亦农亦医的道路
——江苏省建湖县辛庄公社党委培养赤脚医生的体会
江苏省建湖县辛庄公社党委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十分重视赤脚医生队伍的建设。在狠抓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赤脚医生走亦农亦医的道路。半年来,每个赤脚医生平均参加生产劳动六十多天,最多的近百天,促进了赤脚医生的思想革命化,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医疗。
辛庄公社共有二十二个大队,六十六名赤脚医生。过去,公社党委少数同志对于赤脚医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赤脚医生出身贫下中农,来自生产第一线,劳动观念基本树立起来,现在的任务是学好医疗技术。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公社党委联系赤脚医生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反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比较清楚地懂得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利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还调查了赤脚医生队伍的成长状况:长春大队有一个赤脚医生刚背起药箱时,能够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防病治病工作做得也比较好,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后来,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参加劳动少了,坐门等医多了,群众批评他变了。通过批林批孔运动,他才转变了作风。
通过学习和调查,公社党委深刻认识到,赤脚医生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新就新在亦农亦医,贵就贵在坚持“赤脚”。只有抓好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促进赤脚医生的思想革命化,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认识提高以后,公社党委把教育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赤脚医生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为了帮助赤脚医生更好地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公社党委经常了解赤脚医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有个时期,他们发现少数赤脚医生不能摆正治病和参加劳动的关系,便组织赤脚医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部分论述,批判刘少奇、林彪推行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赤脚医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重要意义。港口大队赤脚医生徐立珍认为治病是硬任务,劳动是软任务,一度参加劳动少了。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她提高了认识。今年夏季栽秧期间,她把药箱带到田头,连续二十五天,坚持和社员一样参加劳动,休息时为社员防病治病。前庄大队有个赤脚医生,认为在大忙期间,能够多治好几个病人,胜过自己参加劳动。在这个大队蹲点劳动的公社党委书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使他认识到多治好几个病人,为农业生产增添劳动力,是赤脚医生应尽的责任。但是,赤脚医生不能因此而放松参加劳动,参加劳动少了,就容易逐渐脱离贫下中农。从此,他合理安排了劳动和治病的时间,坚持越是大忙,参加劳动越不放松。
赤脚医生既要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要搞好防病治病工作,如果安排不好,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公社党委与基层干部、赤脚医生、社员共同研究商量,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门诊治疗、巡回治疗、参加劳动,每月“三三轮换”,年终总结评比。这样,就保证每人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时间,不少于一百二十天,年终根据按劳分配的政策,由干部群众评议工分报酬。
实践证明,这种轮换制度任务明确,方法具体,促进了赤脚医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经常化。许多赤脚医生由于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防病治病工作更加主动。一次,旭日大队赤脚医生周德成,到王庄生产队参加棉田管理,发现治虫的三个社员在喷药时没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他立即予以纠正,并向大队干部建议,办起了全大队治虫人员学习班,进一步作了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通过这件事,小周深切地体会到,赤脚医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仅能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还能掌握防病治病的主动权。从此,他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时外出开会,耽误了参加劳动,回来后还挤出时间补上,受到了贫下中农的一致好评。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坚持赤脚 亦农亦医
广西西林县那劳公社那兵大队共产党员岑志高担任赤脚医生后,坚持亦农亦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七年多来,他为社员群众治病二千三百多人次,防病二万五千多人次,抢救了一百五十多个危急病人;平均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二百天以上,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岑志高刚当赤脚医生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较少。八河生产队有一个社员患了过敏性皮炎,他几次给那个社员打针、服药,总不见效。一天,他同社员一起劳动,在闲谈中,一个社员给他介绍了一个处方,他用这个处方给那位患皮炎的社员医治,很快就治好了。这件事,使他受到启发,赤脚医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向群众学习,而且可以更好地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从此,他出诊看病,走到那个队,就在那个队参加劳动。
为了做到劳动和防病、治病两不误,岑志高和大队党支部商量以后,建立了适应农村特点的一天三次门诊制和急诊随叫随到的制度。早上,起早一点,给社员看病,看完病,社员出工了,他也跟着下地。中午收工后再看病,病看完后,就去劳动。晚上,门诊时间最长,看病的人也特别多。
去冬今春,他一直背着药箱奋战在水利工地上。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夜,经过一天紧张劳动的岑志高,正睡得香甜的时候,“咚咚咚”的敲门声,把他从梦中惊醒。原来是岩盐生产队的社员岑炳用的婆婆突然头痛,嘴巴向左歪斜。岑志高立即赶到病人家里,原来这位老人患的是三叉神经病。经过针灸、服药,病情有了好转。病人家已为志高铺好了床,叫他休息。当他睡下不到半个钟头,八意生产队社员潘祖益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说他的刚满一岁的女孩又吐又泻。志高立即翻身下床,跟着潘祖益涉过冰冷刺骨的江水,赶到八意生产队,病孩已处于休克状态,他立即给病孩打针、扎针。几个小时以后,病孩转危为安。这时已是鸡叫时刻,岑志高想到水利工地要突击运沙,背起药箱就出发了。当他路过那沙生产队时,又到三户社员家,给患有肺炎的两个小孩和一个患有感冒的社员打针、服药。当他回到家时,天已经亮了,岑志高拿起工具来到水利工地上。社员们见他两眼布满红丝,都劝他在家休息一个上午。他笑着说:“赤脚医生,就是要在劳动中行医么!”
岑志高体会到,只有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解群众的健康状况,才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主动性。有一个时期,顶务生产队有不少人患胃肠炎。他一边积极治疗,一边琢磨着得病的原因。一天,他和社员一起劳动,看到有些人口渴了,随便喝堰沟里的生水。他马上宣传不能喝生水的道理,教育大家要注意卫生。从此,患胃肠炎的病人大大减少了。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