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切交给党安排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一点体会
楚军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中,深刻地阐明了我军的宗旨,教导我们要象张思德同志那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同志,曾经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参加过长征,负过伤,当过班长。后来,又服从党的分配,当了战士。张思德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那种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一切交给党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崇高思想,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主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它一切剥削阶级的政党的根本特点。在历史上,不管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都是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一切剥削阶级的政党都是镇压人民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在地球上彻底铲除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我们党和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人民军队,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而工作。一个革命战士,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交给党安排,正是由我们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的指导下,一个革命战士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东能西,能城能乡,能军能民,已成为我们的光荣传统。
一切交给党安排,坚决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这是无产阶级党性的体现。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主席还把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大多数人服务,规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战士,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首先从人民利益出发,处处想到人民,事事想到党的事业,把革命利益摆在第一位,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如果把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闹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派性,就不能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而斗争,就不可能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是与无产阶级党性不相容的。由此可见,能否摆正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战士的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随着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的不断改变,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工作岗位也常常有所变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象播种机一样,在长征途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为了建设革命政权,巩固胜利成果,我军几十万干部、战士转入地方工作,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地方干部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这样,就保证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顺利地转入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更要一切交给党安排,党指向那里,就奔向那里。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
在我们革命队伍里,任何工作都是革命工作,都是党的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不可避免地要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有些工作、有些地方比别的工作、别的地方要艰苦一些。但是,胜利是从艰苦斗争中取得的,为革命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我们革命战士奋战的好地方。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一切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都应当认真改造世界观,克服害怕艰苦,贪图安逸,拈轻怕重,挑肥拣瘦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与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勇挑重担,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党和人民立新功,多作贡献。
长期以来,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竭力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大肆散布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露骨地叫嚷“万般皆下品,利益唯独高”,利益“是千条万条中的第一条”,“利己多欲乃规律”等等,用地主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腐蚀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竭力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地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象张思德同志那样,一切交给党安排,党把我们安排到那里,就在那里发光、生热,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经常讲
老红军战士 罗云章
毛主席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我们人民军队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记得一九三三年我参加红军的那阵子,部队的生活,就如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里说的那样:除粮食和当地工农吃一样的标准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都有那么一种拚命的革命精神。因为,大家“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
艰苦奋斗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传家宝。今天的社会主义红色江山,就是亿万军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长期艰苦奋斗打出来的。每当革命的紧要关头,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就越发显示出它的威力。一九三四年十月,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的时候,我们每人平均背着二十五斤粮食,每天要走一百多里路。白天连续行军作战,夜晚点起篝火,用行军休息的时候挖来的野菜,撒上点米粉,煮熟了吃一顿。以后连野菜都吃不上,就吃草根、树皮,甚至连皮带也煮了充饥。我们正是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跨过空气稀薄的雪山,穿过渺无人烟的草地,冲破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到达陕北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前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延安作风,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南泥湾荒原上,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斗出了一个“丰衣足食”的边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经济封锁。一九四二年转战太行山,我们为了不给抗日根据地人民增加负担,每人每天只吃半斤黑豆,一样痛歼敌人。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毛主席为我们讲述革命道理的亲切的形象:在延安窑洞前,毛主席身穿粗布衣服,双膝上还打着两块大补丁,给党政机关干部和我们部队的同志作报告。毛主席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们干部和战士。每当想到这些,就使我增添了无限力量和信心,决心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讲起革命战争年代,人们自然想到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等等。可是一谈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些人就感到艰苦奋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想法很不对头。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后,毛主席又多次强调在一切工作、一切事业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实践证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正是从艰苦奋斗中培养出来的。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战胜武装的敌人的锐利武器,也是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反修防修的法宝。丢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等于在同资产阶级作战中自动解除武装。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要比革命战争年代更困难一些。革命战争年代,敌人“逼”着你,不艰苦奋斗不行;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资产阶级不是用“苦”、“难”来逼着你,而是用“吃喝玩乐”的一套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腐蚀你的灵魂,妄想从生活上打开缺口。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每个革命战士要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自觉地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乐于吃苦,艰苦奋斗。有了这种自觉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能做到:取得胜利作起点,成绩面前找缺点,工作艰苦深入点,生活问题常检点,继续革命擂鼓点!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还长期存在。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不仅在我们党内寻找它的代理人,而且力图用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和旧的传统观念腐蚀和瓦解革命队伍。林彪一伙也叫嚷什么“诱:以官,禄,德”。他们竭力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妄图借此破坏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革命老战士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这些老同志,对我军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应当经常想,经常讲。我们要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不断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第3版()
专栏:

我是怎样当理论辅导员的
北京市通县富豪大队 赵亚军
去年秋天,我们大队办起了五·七农民政治学校。党支部决定让我担任政治学校的理论辅导员。当时,我想: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当辅导员能行吗?我翻来复去地琢磨支部书记给我讲过的一件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支部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这时候,一个富农分子到处嚷嚷:“还学哪,有人跳墙钻窗户,把我家的粮食都偷光了。”一时闹得人心惶惶,有些社员怕丢东西,晚上不愿参加学习了。后来,党支部查清这个富农分子根本没丢东西。他是为了破坏群众学习革命理论,故意制造混乱。这件事教育了我。阶级敌人那么害怕群众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证明了学革命理论的重要。群众掌握了革命理论,手里就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我决心担负起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光荣任务。
我们第三生产队是个后进队,农业生产比别的队落后一大截。党支部发动大家讨论怎样改变落后面貌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必须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这么一分析,我更加感到当理论辅导员的责任重大。
我文化低,要把辅导理论学习的工作搞好,确实有困难。怎么办?我就多学,多听,多问,决心攻破文化关,攀登理论山,为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出一把力。
多学:我在参加青年学习小组和公社、大队办的理论辅导员学习班的时候,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制度。学习时手头放一本字典,不认识的字就查。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对其中基本的理论观点,反复阅读,仔细琢磨。比如,《哥达纲领批判》开头引《哥达纲领》中的一句话:“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马克思批判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一个“是”,一个“不是”,怎么理解呢?我联系实际,反复地思考,明白了这个一字之差,反映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离开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什么财富也创造不出来的。拉萨尔避而不谈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关键问题,胡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就是要掩盖地主资本家剥削工人农民的罪恶事实,维护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这样,我一边学文化,一边学理论,力争比别人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多听:多听别人讲。在参加公社、大队的辅导员学习班或者会议的时候,我都用心听,认真记。每天吃饭的时候,队里放广播,我一边吃一边听。就这样,我从多听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辅导工作的能力。
多问: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懂和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大家请教。队里的好多干部、社员都是我的老师。
怎样辅导社员学习理论呢?在这方面我有过教训。开始,我只是把报上的文章念一遍,或者把在公社、大队听到的辅导传达一下。头一两回还凑合。后来,有人提出意见,说:“这么辅导太死板,听不懂,提不起大伙的精神。”
党支部非常关心我的工作。支部书记对我说:“不是社员不爱听,是你讲的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可是怎么联系实际呢?联系什么呢?我刚刚二十岁,村里的好多事都不了解。毛主席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教导,我和另外两个辅导员一起,调查了村史,调查了一些老贫农的家史,也分析了大队各阶级、各阶层目前的思想和经济状况。这种调查,不仅使我们掌握了能够说明理论问题的大量实际材料,而且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这样做了,在上辅导课的时候,讲得就比较生动活泼,有血有肉,贫下中农也爱听。
举个例子说吧。为了讲清“按劳分配”问题,我们搞了十几次调查,分三个专题辅导。第一个专题讲“按劳分配”是分配制度上的一场革命。结合这个专题,我们调查了三户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的家史,同他们一起算了地主、富农的剥削账。在辅导课上,讲清楚在旧社会是劳而不获,获而不劳,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么一算一讲,贫下中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懂了什么叫剥削?更加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个专题讲“按劳分配”中的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还有可能出现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因此,对于资产阶级法权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这次我们调查了两户贫农社员。这两户贫农都有两个劳动力,但是由于体力强弱不同,家庭人口不同,经济收入差别很大。这样,让大家看清楚社会主义时期在分配方面还存在着“弊病”。第三个专题讲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我们调查了许多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好人好事,在辅导中结合着进行宣传,既讲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几个月来,围绕学习理论问题,我们共召开了四十多次不同类型的调查会,不仅帮助我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了一些问题,也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社员群众讲清问题。几个月的实践证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3版()
专栏:学习简讯

抓住难点 一事一议
山西应县南马庄公社东辉大队党支部,在学习理论中,把精通与应用结合起来,联系本大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实际,组织干部和群众抓住难点,开展一事一议活动。
党支部组织理论小组成员做了以下四件工作:第一,把群众提出的五十多个疑难问题,分类归纳成三十四个难点;第二,针对三十四个难点,认真读书,开展讨论,进行社会调查;第三,把调查回来的六十多件事情,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针对三十四个难点,编写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一事一议三十四例》辅导材料;第四,在政治夜校、田间地头、家庭院户,采用黑板报和广播等形式进行辅导,发动群众开展一事一议活动,攻破难点,深入学习。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中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这一观点的时候,理论小组成员用“张子温的生活为”啥比李旦旦过得好这件事让群众一事一议。张子温和李旦旦是本大队的两个社员,两家都是八口人。由于一家劳力多,一家劳力少,一家负担轻,一家负担重,造成了生活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正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表现。这样一议,使大家看清了“按劳分配”的弊病,懂得了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既是不可避免的,又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