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马来西亚报纸揭露两霸在“缓和”幌子下加紧争夺欧洲
美苏争夺下去,谁敢保证不会发生大战
菲律宾报纸谴责苏修鼓吹“亚安体系”妄图称霸亚洲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六月六日讯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星槟日报》和《光华日报》六月三日分别发表评论,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加紧在欧洲的争夺。
《星槟日报》的评论说,“几年来,美苏口头上说‘缓和’,实际上是在‘缓和’的幌子下进行激烈的争夺”。“苏联五年来在西欧大唱‘缓和’,实际上在这期间却把它驻扎在西部边界和东欧的部队增加了四分之一,形成了对西欧安全的主要威胁。”
评论指出:“欧洲是美苏两霸争夺的重点,两个超级大国的主要利益都在欧洲,它们扩军的重点也在欧洲,只要它们继续争夺下去,谁敢保证不会发展成一场大战?”
评论说,实际上,“美苏都在重新整顿、安排,新的争夺又频繁起来。”“福特总统这次西欧之行,正是美国政府领导人企图在他们认为的重点地区进行的‘一项广泛的外交攻势的一部分’。”
《光华日报》的评论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首脑会议,反映出“这个西方阵营的集体防卫组织,正在加强团结,改善防务。”美国总统福特这次出席首脑会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他的盟友“能够面对苏联集团的威胁而无所畏惧。”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六月五日讯 马尼拉消息:菲律宾《东方日报》六月四日发表一篇文章,揭露苏修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包藏着它向亚洲扩张、同美帝争夺亚洲霸权的祸心。
文章说,尽管六年来克里姆林宫的头目对“亚安体系”提出了一大堆“堂皇而又空洞的原则”,“然而克里姆林宫的祸心终究是包藏不住的。亚洲舆论对‘亚安体系’的实质,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文章指出,“亚洲许多国家怀疑苏联内心藏着的意图是想取代美国称霸亚洲,它们这样怀疑是有道理的。”
文章最后指出:“这两年,苏联起劲地向东南亚国家鼓吹‘亚安体系’。不过,东南亚国家都反应不佳。泰国外长差提猜反对参加‘亚安体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曾在国情咨文中表示:‘亚洲的安全必须基本上靠亚洲人自己。’印尼外长马利克去年在一次演讲中说,苏联建立‘亚安体系’的目的,是想保障一个超级大国在亚洲的地位,苏联的亚洲安全概念是建立在‘政治霸权’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东南亚国家并不赞成‘亚安体系’的计划。”


第6版()
专栏:

波斯湾国家决心加强团结反对外来干涉
巴林国首相要求召开波斯湾国家首脑会议讨论防务安排
据新华社讯 海湾地区一些国家领导人最近一再表示,要加强这地区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防务安排,以对付外来干涉。
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从五月十七日到二十日先后访问了巴林、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并分别发表联合公报。
科威特和巴林联合公报说:“为了这一地区各国人民的幸福和这一地区的稳定,这些国家之间必须在坚实基础上建立某种形式的统一或联合。”“双方对这一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继续发展表示满意,强调在这些国家之间进行进一步联系和协作的必要性。”
科威特和卡塔尔联合公报强调:“海湾国家之间的团结是保证这个地区繁荣、稳定和安全并使之远离外国野心和冲突的理想手段。”
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公报强调,海湾国家之间的各级官员继续进行接触和会晤,对于使这一地区各国获得进步与繁荣并使这个地区排除外来干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巴林国首相苏莱曼·哈利法对伊朗进行了正式访问。哈利法首相离开伊朗时向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他同伊朗领导人会谈的内容,包括旨在加强波斯湾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使他们能够对“外国侵略”进行自卫的一切事务。
哈利法首相在对伊朗《世界报》记者谈话时,要求召开波斯湾国家首脑会议,来讨论沿岸国家之间更加紧密的防务安排。他认为目前的形势特别有利于举行这样一次会议。他说,波斯湾国家必须对某些大国的野心进行自卫。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防部长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最近向黎巴嫩《事件》周刊记者发表谈话时强调指出,海湾各国“确实痛恨任何外来的干涉。因此,认真确保世界这个地区的自卫是必不可少的”。


第6版()
专栏:

西欧联盟七国议员代表举行会议
呼吁西欧加强政治联合和共同防务
揭露苏联“口头上谈论安全,实行的是霸权”
新华社波恩电 西欧联盟七国的议员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波恩举行会议,会议呼吁西欧国家在政治联合和共同的防务方面加强合作。
参加会议的有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七国的代表。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现状、同美国的关系、能源危机与欧洲安全以及东西方关系等问题。
关于欧洲安全现状,会议在一项文件里强调指出,苏联在缓和的外衣下日益增加军备和推行霸权政策。文件说,“苏联在继续加强华沙条约组织的兵力,它在机动部队和增援部队两方面都处于优势,远远超出了防御的需要”。而且,苏联和华沙条约国家继续在扩大它们在中欧的军事优势。
文件在谈到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时指出,苏联召开欧安会的动机是要在欧洲“肯定现状”,它“追求巩固和加强它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扩张它在全世界的影响”。
文件强调说,苏联“口头上谈论安全,而实行的是霸权。口头上谈论的是缓和,推行的是优势政策”。文件警告说,“西方必须避免达成对于安全产生幻想的协定”,要防止苏联利用缓和作为手段“改变世界力量的平衡,使之有利于它”。
文件还强调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实力必须足以制止对它的一次进攻,并表明它在政治上有这样做的决心”。
出席这次会议的很多代表在会上呼吁要促进西欧的联合。很多代表在讲话中指出,西欧联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欧洲的联合和推动它正在向前迈进的一体化”。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议会党团主席卡尔·卡斯滕斯五月二十八日在会上指出,华沙条约组织持续不断的军备努力要求人们仍然保持警惕,要求人们作出巨大的努力。他又说,保障西欧各国的安全“仍然是我们时代的首要任务。我们大西洋联盟内部的防务不允许被削弱”。


第6版()
专栏:

苏伊士运河关闭八年后恢复通航
萨达特总统重申埃及决心解放全部被占的阿拉伯土地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五年六月五日电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在关闭八年后,于六月五日正式恢复通航。
这条运河是在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关闭的。一九七三年阿拉伯国家在十月战争中取得了很大胜利。埃及部队打过了运河,收复了运河东岸的一些土地,使得运河得以在今天重新开放。
六月五日,埃及塞得港举行仪式,庆祝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埃及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加尼·贾马斯向萨达特总统递交了一份将苏伊士运河移交民用管理的证书。贾马斯副总理在讲话中宣布,埃及武装部队将保护苏伊士运河沿岸的城镇和这条运河的航运,使其不受任何侵略。他说:“我们将继续承担责任,直到(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获得解放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萨达特总统在证书上签字后发表了讲话。
萨达特总统宣布:“埃及重申,它决心履行解放在戈兰高地、西奈和巴勒斯坦仍被占领的埃及土地和所有阿拉伯土地,以及恢复被篡夺的阿拉伯权利的神圣职责。”
当萨达特总统宣布为国际航运重开苏伊士运河的时候,鸣放礼炮二十一响,停泊在港口的船只汽笛齐鸣。
出席仪式的有伊朗王储礼萨·巴列维、阿拉伯各国的高级代表团、各国海洋运输公司的代表和各国驻开罗的外交使节。中国驻埃及大使张彤和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张公忱也出席了仪式。
仪式举行之后,一支由五只船组成的船队,在由萨达特总统和外宾乘坐的“十月六日号”驱逐舰领航下,首先在苏伊士运河航行。在这支船队之后,一些国家的货船由塞得港开进了运河。在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的路上,埃及武装部队的军旗在运河东岸原以色列“巴列夫防线”上的许多据点废墟上空飘扬。运河两岸,当地人民高举各种旗帜欢呼运河重新通航。
当天下午,萨达特总统在伊斯梅利亚检阅了海军仪仗队。


第6版()
专栏:国际资料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使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结起来,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水道。
苏伊士运河北从塞得港起到南面的陶菲克港止,总长约一百七十二点五公里。
苏伊士运河所通过的苏伊士地峡地势低平。运河有效深度十一点五米,航道宽一百一十米,可通行六万五千吨的油船。船舶在运河中航行的速度通常为每小时十四公里,通过运河的时间约需十四、五小时。
苏伊士运河开凿后,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西岸各国的航程。以前从欧洲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必须绕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现在由西欧经过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进入印度洋、太平洋,航程可缩短六千公里以上,从黑海沿岸到印度的航程缩短了约一万四千公里左右,从北美到印度的航程缩短约六千公里。从波斯湾到欧洲的船舶,经由苏伊士运河一年可往返九次,而绕道好望角一年只能往返五次。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劳动人民用血汗建造起来的。一八五九年殖民主义者开始主持开凿,经过十年的时间才完成。在开拓运河工程中约有十二万埃及人付出了生命。但运河一建成就被外国垄断资本“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所掌握。之后,帝国主义者不断争夺对运河的控制权,力图从中获取最大利润。
埃及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收回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一九五二年七月,埃及革命推翻法鲁克封建王朝。一九五六年六月,英军被迫撤离苏伊士运河区。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但是帝国主义者并不甘心于它们的失败,同年十月就伙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发动了侵略埃及的战争,妄图重占运河。由于埃及人民坚决抵抗以及各国人民的反对和声援,侵略者遭到可耻失败。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超级大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侵占了大片埃及领土,并在运河东岸建立了所谓“巴列夫防线”,使运河遭到严重破坏,一直封闭到现在。一九七三年十月,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国人民在反击以色列侵略者的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停火后,埃及政府和人民为实现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做了大量工作,并计划在今后几年内进一步加宽加深运河,使其能通过二十五万吨级的船舶。今年六月五日,苏伊士运河正式恢复通航,这是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正义斗争的胜利。


第6版()
专栏:开罗通讯

苏伊士运河城市巡礼
在苏伊士运河即将通航的前夕,记者驱车穿过景色秀丽的尼罗河三角洲沃野,访问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三城市。从濒临地中海的塞得港,到位于鳄鱼湖畔的伊斯梅利亚,以至矗立在红海之滨的苏伊士城,人们可以看到埃及人民和军队正在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为重建被战争毁坏的家园,而进行着辛勤的劳动。
在多次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运河三城市经受了严酷战火的洗礼,每个城市都在埃及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的篇章。
苏伊士城在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色列的突然袭击中,遭到严重破坏,但在一九七三年十月战争中,苏伊士城的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城市保卫战的凯歌。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二日,苏伊士城的军民万众一心,紧急动员起来,成立了保卫城市指挥部,组织了各种战斗组,部署了火力网,阻击和打退了以色列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二十四日,守城军民奋力抵抗,为保卫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座楼房,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敌人在连续几天的进攻被挫败以后,便把苏伊士城紧紧地包围起来,同时用高音喇叭向守城军民喊话,要守城军民向他们投降。这当然是白日作梦。在最困难的时刻,萨达特总统两次打电报给守城军民,命令他们:“继续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守城军民互相鼓舞,互相勉励,许多人发出了钢铁誓言:“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们一定胜利!”连十二岁的一位小英雄,也勇敢机智地在其他战友的支援下,用手榴弹先后击毁了敌人五辆坦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忘我地照料和护理伤病员,有一位医生因输血和工作过度劳累,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食水和粮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守城军民对口粮和食水实行了控制和配给。但是,人们总是互相关怀和照顾,把自己的一份让给别人。
苏伊士城被敌人围困了整整三个月,一万七千名守城军民经过英勇顽强的斗争,终于战胜了以色列侵略者的包围。苏伊士城保卫战的胜利,被认为是埃及人民斗争的象征。为了表彰苏伊士城军民的英雄事迹,埃及政府设立了
“苏伊士之星勋章”,同时宣布,十月二十四日是“苏伊士城和民众抵抗节”,作为全国纪念的节日。
位于地中海之滨的英雄城市塞得港,也有自己光辉的斗争业绩。“六·五”战争,以色列侵略者曾企图进犯塞得港,但塞得港军民给予有力阻击,把敌人挡在离城十二公里的地方。在十月战争中,埃及军队强渡苏伊士运河后,以色列侵略者竟丧心病狂,从十月八日起对塞得港进行报复性的狂轰滥炸,使塞得港变成了一片火海。但是,血和火,大炮和炸弹吓不倒英雄的塞得港人民。每当敌机进行空袭时,从“六·五”战争后就守卫着这个城市的约三万名青壮年,始终坚守岗位,勇敢地执行民防和救护任务,配合军队作战。
在访问期间,我们看到,埃及军民不仅是保卫祖国的战士,而且是勤劳的建设者。十月战争后,埃及政府决定重建运河三城市,一批批青年志愿队和大学生从各地来到运河区参加重建工作。现在运河三城市的生活,包括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已逐步恢复正常,已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住房、学校、医院和政府建筑物,获得修缮并恢复使用。三个城市的十五家工厂,其中包括苏伊士城的两座大炼油厂,经过工人们和技术人员的紧张抢修,已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
由于城市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居住条件相当困难,埃及政府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援助下,正加紧建筑新的住房,每个城市都在建设新的居民区。埃及朋友告诉我们,为了把运河区变成设防的城市,变成打击敌人的战场,新居民区的建筑物是按照战备需要设计的,从楼房结构到布局,都考虑到战争的需要。
在重建运河城市的同时,埃及政府还为实现运河的通航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四月初埃及政府曾经从塞得港至苏伊士湾进行了两次试航,情况良好。设在运河西岸的十一座信号灯塔经过检修后,已经重放光芒。苏伊士运河的门户——紧靠地中海的塞得港码头也已经恢复使用。
在访问运河区的过程中,记者同当地的一些埃及军民进行了接触和交谈,深感埃及军民在重建家园时,并没有忘记敌人可能随时发动新的侵略。他们正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准备随时迎击敢于入侵的敌人。许多埃及朋友强调说:“我们将战斗,战斗,战斗!直至最后胜利。”一位参加过强渡苏伊士运河的复员军人,在向记者讲述他的战斗经历时满怀信心地说:“正义在我们一边,阿拉伯国家和全世界人民在我们一边,我们什么都不怕,只要勇敢战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败以色列侵略者。”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陪同记者来到苏伊士湾的一个了望台上,他凝望着波涛起伏的红海对记者说:“战争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为了保卫和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准备随时投入新的战斗。”事实正是这样,从首都开罗到靠近前线的运河区的沿途,人们看见战车辚辚,兵营林立,战士们正在炙热的沙漠上紧张地进行着操练和演习。这一派景象,使人们相信,埃及人民必将在一手准备战争、一手重建家园的战斗中取得新的胜利!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