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
——记芜钢总厂机修厂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事迹
安徽省芜湖钢铁总厂机修厂,坚决贯彻执行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积极主动地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人们热情地称赞这个厂是胸怀全局,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的“好后勤”。
芜钢总厂机修厂原是机修车间,改为厂的建制后,领导班子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一心想把企业办好。这个厂的一位主管生产的革委会副主任,心里盘算着:现在由车间改为单独核算的工厂了,得考虑生产点定型畅销产品,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整天修修配配,专当“配角”了。生产什么定型产品合适呢?挑来挑去,挑中了电葫芦。因为他觉得生产电葫芦用材少、成本低、利润大、销路广,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党总支。他的这种想法一摆出来,立即引起了一场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搞钢铁机械维修,产值不大,麻烦不小,弄不好,还要亏本,应该生产点利润大的定型产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我们是钢铁机修厂,就要全心全意为钢铁生产服务,搞与钢铁生产无关的畅销定型产品,势必要同维修争设备、争劳力、争时间,影响钢铁生产的大局。我们不能只顾小局的“得”,不顾大局的
“失”,定型产品不能搞。
是生产与钢铁生产无关的定型畅销产品,还是全心全意地为钢铁生产服务?厂党总支组织
“一班人”进行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党总支委员、革委会副主任程绍斌,回顾了自己在芜钢的亲身经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芜钢是怎样被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砍下马的?新芜钢是怎样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重建起来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启发了党总支“一班人”回顾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路线上分清是非。大家揭露和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回顾了文化大革命中,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仅用三、四年时间,就把芜钢建成具有矿、焦、铁、钢、钢材等综合生产能力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党总支“一班人”通过回顾芜钢下马和上马的经历,深深感到: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有一个立足点的问题。钢铁工业关系到全局。发展工业,支援农业,建设国防,样样需要钢铁。我们的立足点就要放在这个全局的需要上。这样,办企业方向就明,路子就正,对国家的贡献就大。如果立足于本单位,光算局部的小账,不算全局的大账,就会拖钢铁生产的后腿,就有把企业引向邪路的危险。这样一讨论,不但使那个主张搞定型畅销产品的同志认识到:只打本单位的小算盘,就可能走上邪路;也使党总支“一班人”受到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他们说:我们要胸怀大局,一定当好发展钢铁生产的“配角”。
机修厂党总支经常教育职工:主角、配角,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我们工作上是配角,但要以主角的姿态来当好配角,处处为主角着想,为全局着想。
主动承担压力,只要是钢铁生产需要,担子再重也要挑。一九七二年八月中旬的一天,工人都下班了,但机修厂党总支“一班人”还在议论一号高炉大修的事。原来,总厂考虑这次大修,从炉底到炉顶都要检修,炉壳和料钟等大部件也要更换和加工,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打算请外单位来会战。消息一传开,机修厂的领导班子就坐不住了。多数同志主张把这副担子挑起来,但也有的同志不赞成。他们说:“我们只是个二百多人的小厂,人少,底子薄,技术力量差,能把修修配配的工作搞好就不错了,何必自找麻烦。”担子有轻有重,是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还是抢上去,主动挑起来?党总支书记蒋守信觉得这不是个小事情,而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当配角的问题。于是,他便组织“一班人”讨论。最后,一致决定,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为发展钢铁生产承担压力,要主动把高炉大修任务揽下来。第二天,蒋守信同志到总厂党委请战。总厂党委立即支持了他们抢挑重担的革命行动。
紧接着,党总支、革委会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把大修计划的时间、任务、困难,一齐向群众交了底。广大职工早就憋了一股劲,要为钢铁工业多做贡献。一个由工人、干部、技术员组成的“三结合”攻关小组很快组织起来了。他们拿着图纸,上了炉台,决心战斗在最困难的地方。金工车间主动征求炼铁工人的意见,改进出铁口装置。水工小组为采用哪种办法安装管道,更有利于冷却水的循环,争论得十分热烈。
工人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经过群众讨论,打破了原来预定的七十天方案,提出了五十天完成大修任务的奋斗目标。
战斗一打响,总支“一班人”戴上笆斗帽,带领机关科室人员和工人肩并肩上了炉台。更换炉壳是大修中的一个攻坚战,加工炉壳,没有大型卷板机,怎么办?用大锤敲!领导干部和工人们一起抡开二十四磅大铁锤,“当!当!”地砸下去。锻工、铆工一个个争先恐后,使出全身力气。就这样,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硬是一锤一锤地把十六块,各宽一米五、长三米、厚八到十四毫米的钢板,敲成了一百立方米高炉的炉壳。广大职工以这种革命精神,在江南骄阳似火的三伏天,激战了四十三个日日夜夜,提前完成了大修任务。
通过这一仗,这个厂的领导班子进一步看到了群众的觉悟和力量。从这以后,他们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往自己肩膀上加分量,感到担子越重越有干头,配角越唱越有甜头。
身在后勤,心在一线,把服务工作做在前头。机修厂本是一个后勤厂,但机修厂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却时时刻刻惦记着钢铁生产第一线的战斗。他们经常抽出时间到炼焦炉、高炉或炼钢炉旁去转一转,了解炉子的生产情况。哪里需要什么设备,急需什么零件,基本上做到了心里有数。有一次,焦化厂突击更换护炉柱,他们了解焦化厂运输力量不足,立即组织铆工、焊工,把加工好的护炉柱送到焦炉前,还当面请他们对加工质量提意见,直到焦化厂的技术员一根根地验收满意了,他们才离开。
被称为“围着机床转”的车工,也经常到炉前了解情况。当他们看到高炉出铁后,堵口是用笨重的汽炮,劳动强度大,又不安全时,心里很不平静。回来便和钳工们合计,向厂革委会建议试制电炮代替汽炮。他们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厂革委会的批准。在金工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了由工人、干部和技术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老工人倪乃源和技术员徐立功等同志,不分上班下班,白天在厂里干,晚间在家里绘图。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第一台电炮试制成功了。每当灼热的铁水刚出完,一位操作工一按电钮,电炮便准确地将出铁口堵得严严实实。炼铁工人非常感谢机修厂工人的热情支持和关怀。机修厂的车工们还把电炮的原理和维修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向铁厂的操作工、机械维修工作了介绍,使他们不仅能操作,而且能安装、能修理。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更加激发了机修厂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们决心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同兄弟单位密切协作,为加速发展钢铁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谈“配角”
公冶平
一出戏,有主角,也有配角。光有主角,而无配角,就不能演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也是这样。拿钢铁生产来说,钢厂、铁厂,担负着炼钢、炼铁的主要任务,可谓“主角”;但如果没有焦化厂、耐火材料厂、机修厂等提供焦炭、耐火材料和必需的零配件及维修保养,也就是说离开这些所谓“配角”的配合、支援,既不可能炼出铁来,也不可能炼出钢来。
主角和配角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主角,无所谓配角。同样,没有配角,也无所谓主角。主角在全局中,一般是起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而配角,一般不起这种作用。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配角也能影响全局。还拿钢铁生产来说,当焦化厂、耐火材料厂和机修厂等的生产,不能适应甚至阻碍钢厂、铁厂生产时,集中力量把这些“配角”厂的生产抓上去,就变成决定性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决不要轻视配角。凡是配角,都应当千方百计地当好配角。芜钢总厂机修厂,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榜样。他们把当“配角”看成是革命的需要,是加快发展钢铁生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不仅仅算局部的小账,而且算全局的大账,积极主动地当好配角,把为主角服务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在前头。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提倡。
贯彻执行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尽快地发展钢铁生产,不但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钢铁工人的责任,也是所有为钢铁生产服务的“配角”厂的广大职工的责任。希望“配角”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也象芜钢总厂机修厂那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主动当好钢铁生产的配角,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树立全局观念 做好运输工作
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宣化车站广大职工,树立全局观念,加快钢铁物资的运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钢铁工业的生产。
宣化车站是京包铁路干线上一个较大的货运站,主要担负着河北宣化钢铁公司和十几个大小铁矿的铁矿石和其它原材料的运输任务。
为了搞好运输计划,车站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到钢铁生产单位征求意见,并与有关单位每月开一次运输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钢铁物资的运输问题。车站业务室随时掌握宣化钢铁公司和一些铁矿的生产用料和产品的库存量、到达量和发送量,做到有计划地运输。
今年四月,这个车站发现各地发到钢厂的灰石矿到达集中,超过了钢厂存灰石的库容。于是,他们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到灰石矿的两个主要发货站进行调查,经与钢厂商议,调整了灰石发货量。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型铁矿,从矿区往车站运矿石,大都用马车,受农时影响比较大。农忙车少,农闲车多,运矿车数不均衡。车站就主动在货场附近为这个矿开辟了存矿场地,既保证了车站的均衡上货装车,又促进了矿区生产。
这个车站还十分注意挖掘运输潜力。今年以来,上级要求排空车的任务很大。排空和拉当地矿石都需要敞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广大职工提出:“宁可自己多流汗,誓保钢铁多生产!”他们狠抓卸车,以卸保排,以卸促装。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排空任务的前提下,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大搞平板、低边车代用,提高净载重量,巧装满载。今年一至五月份实行车种代用共五百九十五辆。这样就腾出大量的空车去拉矿石。仅五月份就为龙烟铁矿排出空车二千二百多辆,可拉矿石十二万多吨。
车站党委注意教育职工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今年以来,宣化地区的铁矿产量不断增加。为了及时把这些矿石运往全国各地,宣化车站职工积极组织矿石直达列车。组织直达车就要加大车站作业量,弄不好还会影响其它物资的运输。但是工人们说:宁可我们多一些麻烦,也要确保钢铁运输任务的完成。今年一至六月上旬,他们共编发直达列车一百一十八列,运出矿石十五万多吨。为加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做出了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发动群众回收废钢铁
山西省太原市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回收废钢铁,大力支援钢铁生产。四月份废钢铁回收量超过第一季度回收量的一倍多,上交量占第一季度上交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五月份回收和上交量比四月份又有较大的增长。
今年以来,通过学习理论,各单位克服了回收、上交废钢铁工作中存在的“回收多少算多少”、“上交多少算多少”的错误思想,领导动手,专人负责,大搞群众运动。
许多天来,满载废钢铁的各种车辆,不断地从四面八方驶向太原钢铁公司炉旁;机关干部、学校师生、街道居民都积极参加回收废钢铁活动,支援钢铁生产。
各单位还自觉地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东方机械厂职工,一天回收废钢铁一百一十四吨。太原矿山机器厂,领导带头,层层发动,在广泛查找废钢铁资源的基础上,组成一个由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小组,对全厂的废旧设备、工卡模具以及铸件毛坯等的报废情况进行审查,做到普查、挖潜相结合。西山矿务局官地矿安全科的职工开展了每天每人升坑不空手,义务回收废钢铁的活动。到三月底,全科四十余名同志,共回收风钻杆、道夹板等废钢铁五十二吨。太原第一机床厂,把回收工作同大搞环境卫生结合起来,全厂动员,进展很快。南城区迎泽公社首义关的街道居民在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的教导,认识到回收废钢铁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三十多名妇女积极投入了回收废钢铁的战斗,共回收废钢铁一千六百六十八斤,超过街道下达的四百斤计划的三倍多。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团结战斗多炼焦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上海焦化厂广大职工,为了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心多炼焦,炼好焦。五月份这个厂的焦炭产量比四月份增长了百分之十二。
在夺焦保钢的战斗中,全厂上下,干群一条心,越干越有劲。炼焦车间四号炉乙班的工人,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一步树立了工人是工厂主人的思想。焦炉上的每一孔炉子,按标准应该加煤十六吨,过去由于加煤车上温度很高,操作条件艰苦,加煤时往往只加到十五吨多一些。现在,他们克服了操作上的困难,打破常规,把每炉加煤标准提高三百公斤左右,增加了出焦量。在这个班的带动下,整个四号炉都积极行动起来,从六月一日到十二日,四号焦炉比原计划多出了七炉焦炭。四号炉一马当先,带动了其它炉子。设备较陈旧的一号、二号焦炉的工人们,也千方百计多增产。有一天,二号焦炉因为设备检修调换炉门框,早班少出焦十五炉。中班工人接班后争分夺秒,环环扣紧,结果在完成中班计划的基础上,夺回了十一炉焦炭。接着,夜班工人又继续奋战,终于把其余四炉焦也夺了下来,胜利地完成了当天全炉的焦炭产量计划。
为了加强夺焦保钢战斗的领导,这个厂的党委领导成员深入到焦炉第一线,和工人们同学习、同劳动。备煤、机修、供销、生活服务等部门的职工,也积极努力,主动当好焦炉生产的配角。这一切,鼓舞了炼焦工人的革命斗志,全厂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四月份,多头掘进月进尺第十九次创全国黑色金属矿快速掘进新纪录的马万水工程队队员,意气风发地下坑道去战斗。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