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英勇战斗
邝健廉
三十三年前,毛主席指示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最近又指示我们“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要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毛主席的指示,为我们彻底改造世界观,坚持无产阶级的文艺革命,在文艺领域里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指出明确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二十多年来,党给了我两次政治生命。一次是把我从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拯救出来,回到了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可是,由于我没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分不清什么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什么是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搞不清楚在文艺领域内是哪个阶级在专政,成了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受害者,被利用去毒害观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擦亮了眼睛,促使我认真地联系实际去看书学习。在对修正主义文艺黑线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我逐步清算了自己思想上所受的毒害,认清了进行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方向,也认清了自己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方向。这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获得了第二次新生。
一九六九年,我参加了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工作。革命样板戏是实践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是批判一切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锐利武器。大力普及和移植革命样板戏,是在文艺领域里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当我们满腔热情地进行移植,准备去冲击旧粤剧这个顽固堡垒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有的人硬说要“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就是不让我们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不让我们走京剧革命的道路;有的人阻挠我们移植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甚至有的人写匿名信骂我们是“粤剧的叛徒”,不准我们碰旧粤剧。在移植革命样板戏碰到重重困难的日子里,我曾经出现过雷刚那样的想法:干革命为什么这样“难”?但是,当我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识到我们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的一员时,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我决心向李玉和、杨子荣等英雄人物学习,以他们的崇高思想来激励自己,要坚强,要继续革命,要顶住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克服旧习惯势力的影响。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推行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种种谬论,排除干扰,坚持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在革命样板戏剧组的帮助下,我们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在短期内学习移植了《杜鹃山》。这样,经历了两年多的斗争,几经风浪,粤剧《杜鹃山》才在舞台上和广大工农兵群众见了面。
无产阶级要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实行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必然会遇到资产阶级的顽强反抗。在广东文艺战线上两个阶级谁战胜谁的斗争,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从面上看,文艺革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动得快一些,有的地区动得慢一些,有的地方甚至还在演旧戏、坏戏。从点上看,即使是文艺革命取得了初步成绩,也还会有反复。就连一句唱腔的改革,也要经过多次的斗争。你不去改革它,那些软绵绵的靡靡之音决不退位;初步改革了,不去继续修改提高,旧的油腔滑调又会改头换面重新冒出来。新生事物总是在同旧事物的不断斗争中成长的,唱腔改革也必然要经过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而那些反对地方戏曲改革的人,就往往抓住我们某些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大做文章,非难我们“非驴非马”,“非京非粤”,“丢掉了粤剧特点”等等。这一切,并没有吓倒我们。因为这些责难,无非是要我们落下革命的红旗,让封、资、修永远霸占粤剧阵地。但是,粤剧这个阵地,决不能让地主资产阶级继续耀武扬威,决不能让腐朽没落的靡靡之音继续腐蚀人们的灵魂。中山县五桂山区的一位贫农老大爷说得好:“我们贫下中农听不得那种软绵绵的音乐唱腔,听了就没有精神学大寨!”我深切地感到,彻底改造旧粤剧,让工农兵英雄人物占领粤剧舞台,这是时代的要求,阶级的嘱托,群众的期望。对旧粤剧的革命,我们是革定了!说我们改得“非驴非马”么?既然是破旧立新,就必然有一个非驴非马的发展过程。我们不怕“非驴非马”,而且坚信通过不断革命,一定能改革出崭新的粤剧来。说我们“丢掉粤剧特点”么?不对,我们对粤剧的艺术形式,从来是一分为二的。对于粤剧的好的传统,我们要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指示,很好地利用它。但是这种利用,决不是照搬,而是要批判地继承。譬如旧粤剧音乐唱腔中有不少缠绵悱恻,浅斟低唱,娇嗲软滑,怪声怪调的东西,我们能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吗?毫无批判地继承它,就是迎合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口味,适应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政治需要。在如何看待剧种特点的问题上,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标准。我们无产阶级所要求的剧种特色,首先是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精神、刻画出工农兵英雄人物崇高精神世界的特色,离开了这一点去追求什么剧种特色,那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经过初步改革,粤剧《杜鹃山》和观众见面了,但这决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譬如,我们的唱腔改革得怎么样了?应朝哪一个方向提高?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这是提高我们作品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它既反对了脱离工农兵的倾向,又反对当群众的尾巴。我们知道,部分观众的旧的欣赏习惯,是在旧粤剧的长期熏陶下形成的一种习惯势力。这部分观众对改革后的新腔一时还不习惯,这是不奇怪的。去年,我和一些同志到广州郊区的一个生产大队,征求贫下中农对粤剧《杜鹃山》音乐唱腔的意见。开头,有的同志觉得经过改革的新腔还不大顺耳,后来,我们逐段逐句地唱给他们听,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他们反映听懂了,并热烈地讨论起来,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还提出修改提高的意见。大队党支部书记为这次座谈会作了很好的总结,他说:“你们演戏的要改革旧唱腔,我们看戏的也要改革旧的欣赏习惯。”贫下中农热情地支持我们改革,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很大的鼓舞。我们深深体会到:对于音乐唱腔的“好听”、“韵味浓”和“有粤剧味”,要作阶级分析。我们要去芜存菁,运用和发挥粤剧中一些健康、明朗的唱腔,通过本剧种富有地方音乐特色的素材,加强英雄人物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同时,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要离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滑到地主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那里去。又如,舞台上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我们也要讲究美。但是,不同阶级对美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们所要求的美,是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内在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充沛的革命精神的外形体现,那必然是朴素大方、容光焕发的。所以,在地方戏曲改革的过程中,一切创作思想,都要受到是否“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这一原则的检验。
我们在粤剧革命的征途上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我决心坚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努力做到首先是一个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一个演员,首先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然后才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为无产阶级的文艺革命奋斗一辈子。


第4版()
专栏:

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评参加文艺调演的部分省、自治区的音乐舞蹈创作
洪毅达
今年十个省、自治区文艺调演中的音乐舞蹈节目,有许多受到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些节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反映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锻炼的广大工农兵群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在形式上也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表现革命的重大题材,是音乐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任务。今年文艺调演中的部分音乐舞蹈节目,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里有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也有反映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有从不同侧面反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也有写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热火朝天的斗争生活的;有反映知识青年和少年儿童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茁壮成长的,也有歌颂妇女“顶起半边天”的英雄气概的;此外,还有不少移植革命样板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代表团创作的大合唱《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颂歌》,经过反复加工锤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部大合唱,通过描述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关头指航向,唤起工农千百万,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开创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这一历史进程,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大合唱的歌词和乐曲的创作,一方面注意了历史真实性,同时又努力加强史诗般的宏伟气势和抒情色彩。在形式上,每个段落各有特点,有的雄浑豪迈,有的深情细腻,力求在完整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较好地处理了起与伏、张与弛的关系,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有的小型作品,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器乐曲《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通过月琴独奏的形式表现宏伟的革命历史场面的。这首器乐曲,除了采用改造过的乐器之外,在演奏技法上也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吸收了琵琶的“扫弦”等技巧,丰富了月琴的表现力;表演者还借鉴了交响音乐的手法,在用高昂的、迅速推进的旋律刻画人民解放军胜利挺进的过程中,运用间或出现的半音造成的不稳定音调,来表现敌人的惊慌溃败,从反面衬托了我军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气势。
这些节目的创作实践证明:各种音乐舞蹈形式,都是可以表现重大题材的。我们要继续深入批判刘少奇以及周扬一伙鼓吹的反“题材决定”论,努力表现革命的重大题材,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题材。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音乐舞蹈创作,发挥革命音乐舞蹈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战斗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音乐舞蹈创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在音乐舞蹈领域里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根本措施。这次调演的许多音乐舞蹈作品,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努力。但是,也有些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流于肤浅浮泛,对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不够深刻。如何加强英雄人物形象的深度,这是当前音乐舞蹈创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要加强英雄人物形象的深度,就要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熟悉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毛主席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一些英雄形象塑造得比较好的作品,毫无例外,都是首先做好了这“第一位的工作”。例如舞蹈《锻工红心》、《养猪姑娘》之所以能较好地表现革命锻工和养猪姑娘的广阔胸怀,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主要原因是创作人员深入了生活,在同工人、贫下中农一起生活、劳动并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了自己的表现对象,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为革命而忘我劳动、英勇战斗的崇高品质。把握了人物的精神实质,外在形体动作的设计有了扎实的思想依据,所以较好地塑造了舞蹈形象。
我们在承认内容决定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形式对于内容的反作用。因此,在把握了英雄人物崇高思想的前提下,还必须充分发挥音乐和舞蹈的艺术特长,使英雄形象在舞台上真正树立起来。
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典型化的音调旋律和舞蹈语汇,是音乐舞蹈塑造好英雄形象的关键。舞蹈《支农船歌》在这方面努力作了探索。这个舞蹈根据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从船工生活的大量素材中,选取了运送化肥支援农业的特定场面,并把划船、撑篙、过滩等能够表现船工斗争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劳动动作,提炼成了典型化的舞蹈语汇。例如在行船中,船队队长傲立船头,极目远望,一手高扬,在船工们刚健的划船动作和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烘托下,画面显得天高水阔,形象显得威武雄壮。这种典型化的舞蹈语汇,既符合人物的外部特征,又展现了船工们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女声小合唱《妇女打坝歌》的音调,也是把生活中的打夯号子加以提炼而成的。它通过铿锵有力、奔放高亢的旋律,表现了劳动妇女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进一步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显示了她们“顶起半边天”的英雄气概。实践证明只有将音调旋律和舞蹈语汇典型化,才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塑造好英雄形象。
充分发挥音乐和舞蹈善于抒情的特长,是揭示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的重要途径。《支农船歌》、《妇女打坝歌》等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典型环境抒发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的。它们在事件的选择和情节的提炼方面,尽可能集中精简;在思想感情的抒发和精神气质的渲染方面,力求透彻深厚。这种抒情歌舞,情景交融,较好地抒发了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形象显得高大丰满。
在集体舞蹈中设计有主角的英雄群象,也是加强人物深度的有效措施。例如《公社女民兵》在塑造英雄群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民兵连长:一方面赋予她更多的英雄行动,一方面为她设计区别于其他人物的舞蹈动作和造型。这种全面安排、重点突出的做法,有利于加强英雄形象的广度和深度。
这次调演中的许多音乐舞蹈节目,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在批判地继承民族的艺术传统以及外国的艺术遗产并加以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例如民乐合奏《你追我赶学大寨》,在根据生活创造旋律的时候,突出了具有民间特色的吹打乐,以唢呐和锣鼓为领奏,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增强了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其中一节富有创造性的鼓独奏,吸取了传统的鼓点演奏手法,又利用定音鼓音调准确和富于变化的优点,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突出了你追我赶的红火气氛。还有一些舞蹈作品,较好地吸收了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些素材,并加以创新,来为新的内容服务。例如《野营大军过山来》,对黎族人民喜爱的竹竿舞进行了革新创造,摒弃了单纯娱乐、玩弄噱头的成分,表现了军民亲如一家的欢快气氛。
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光荣任务,迫切要求革命的音乐舞蹈工作者练好两个基本功,即深入工农兵、改造世界观的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让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舞蹈作品,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


第4版()
专栏:

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歌舞团演出的舞蹈:《野营大军过山来》。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话剧《战太行》观后
狄畔 闻学平
火红的战旗在山崖飘扬,激昂的歌声在峡谷回荡。大型话剧《战太行》以六十年代初国内外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为背景,通过太行山区吕川人民在修建东风渠中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形象地反映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人民面对帝、修、反的疯狂挑衅,顶风逆浪胜利前进的英雄气概,热情地歌颂了广大贫下中农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伟大红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硬骨头精神。这个戏生动地告诉人们,在正确路线指引下,革命人民只要有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就一定能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为了表现这一重大主题,《战太行》站在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以东垒大队党支部书记方振山为中心,组织了几组矛盾:方振山与社长韩金瑞的两条路线斗争;与暗藏敌人胡怀德的阶级斗争;与富裕中农来运的两条道路斗争。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都是紧紧围绕着方振山与韩金瑞这条矛盾主线,围绕着是依靠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还是迷信“专家”、坐等机械这样两条路线的斗争而展开的。
斗争的第一个回合,是执行错误路线的韩金瑞以没有专家和机械为借口,反对修建东风渠;以方振山为代表的广大贫下中农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战胜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与韩金瑞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剧中有这样几句对话:
韩金瑞:振山,这不是窗棂纸,指
头一捅就透了,这是有工
程规格的隧洞!没有机器
能打通吗?
方振山:能!咱们有钢钎铁锤,有
五八年开矿的经验!
韩金瑞:你没有专家指导!
方振山:专家咱是没有,可咱们这
石匠倒不少……咱干中
学,学中干!
这是何等有力的回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是把力量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条件大干快上,还是只迷信少数专家,等待设备条件,少慢差费、蜗牛爬行?这是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之一。自力更生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力量来自群众。方振山所以能坚持自力更生的正确路线,正是以相信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思想基础的;而韩金瑞执行错误路线,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方振山对韩金瑞的回答,决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声音,而是站起来了的英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历史的经验证明,正确路线总是在同错误路线的反复较量中胜利前进的。《战太行》通过方振山与韩金瑞的一浪高一浪的斗争,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当修渠工程冲破重重阻力胜利进行时,执行错误路线的宋县长命令火药厂停产下马,断掉炸药来源;群众用化肥自制炸药,韩金瑞又停止调拨化肥,并扣住支援治水的劳力。他们以为,这样一砍、一停、一扣,东风渠就得卷旗下马了。但是,事情恰恰相反。方振山和广大贫下中农在斗争中更加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革命的斗志更加旺盛。你让火药厂下马吗?我们依靠自己力量办土炸药厂上马;你停拨化肥吗?我们就多攒农家肥把农业用的化肥替换下来;你们扣住劳力吗?碾炸药的任务“我们在家看小孩的十个老婆子包了!”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回答!错误路线设置的障碍越多,在正确路线领导下人民群众越是团结起来,排除困难向前进。这就进一步证明毛主席的自力更生的方针已经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伟大的力量。但是,面对着吕川人民坚持自力更生所取得的胜利,韩金瑞并没有清醒过来。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剧本在第五场围绕着是封洞下山,还是坚持到底的斗争,又让方振山与韩金瑞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锋,把两条路线的斗争推到了高潮。当韩金瑞借口排烟解决不了问题而企图强行封洞时,方振山挺身而出,大喝一声“不能封!”韩金瑞执迷不悟,冷嘲热讽地说:“我看你是要一头碰到南墙上,死扛住红旗不放了!”这句话激起了方振山感情的波涛。他带领贫下中农修渠,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住革命的战旗永远鲜红。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革命人民能轻易放下吗?不能!放下红旗,就是迎合帝修反的需要,迎合地主资产阶级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剧本通过方振山保红旗和韩金瑞砍红旗的尖锐斗争,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两条路线斗争的本质,同时也使方振山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