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扎扎实实学好革命理论
陕西省大荔县范家公社雷北大队党支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破坏工农兵群众学理论的罪行,批判了“大老粗掌握不了革命理论”的资产阶级偏见,认识到,干社会主义,不能光靠良好的主观愿望,而得首先解决方向路线问题。理论上不搞清楚,就常常会被错误路线牵着鼻子走。因此,我们从整党建党以来,就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革命理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建立了一支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整顿和扩大了政治夜校,把全大队的成年人组织起来,学理论、学政治、学文化,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提高了干部和社员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推动了全大队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毛主席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广大群众掌握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无产阶级专政是绝大多数人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要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的头脑。这就要求把群众进一步动员起来,认真地学好革命理论。
要扎扎实实地组织群众学好革命理论,首先要求党支部委员和全体党员带头学好。党员、干部在一项具体革命工作中带不了头,这项工作就会受影响,但那还是局部的问题。如果对革命理论不带头学好,就会影响全局。因此,我们把党员、干部能否带头学好革命理论,当作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样一件大事来认真对待。我们党支部的党员,不管任务多重,工作多忙,每天都要坚持学习,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抓紧时间认真读书,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力求学得多一点,深一点。党支部还规定:凡是大队理论小组布置的学习任务,党支部委员要带头学好,要模范地遵守各项学习制度,互相检查学习笔记,定期向党员和群众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我们还把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质量,作为群众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共产党员赵贤珍,今年五十岁,过去不识字。在学习中,她认识到打狼要有枪,批判修正主义要掌握思想武器,就以顽强的革命毅力,刻苦学文化、学理论,现在已能读书看报,写批判稿,理论水平提高得很快,受到群众的赞扬。年轻的共产党员杨晓,以前识字也不多。她立志下苦功夫学习,走到那里,学到那里,白天劳动一天,晚上常常学到深夜。现在她已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成了大队理论队伍的骨干。
学习运动是群众运动,干部和党员不光要带头学好,还得帮助和组织群众学好。因此,我们在带头学习的同时,还努力发挥理论队伍的骨干作用,组织他们和群众一起认真学习,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群众的学习。围绕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个中心问题,大队和各生产队办墙报和学习专栏,还开展文艺宣传活动进行配合。现在,全村的人都在学习,都在议论,都在联系实际想问题。学习革命理论已开始形成风气。
群众学习的热情起来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学习引向深入。我们了解到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只求对字面上的了解,这里记个名词,那里抄个概念,不去认真领会精神实质;二是罗列现象,摆起资本主义倾向来一宗宗,一件件,但不能从理论上说明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因而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党支部提出:把学习深入一步,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学懂弄通。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们结合本大队的实际情况,对大家经常碰到、想到,而一时又说不清楚的问题,列出调查题目,组织党员、理论队伍成员和社员群众边学习,边调查。党支部领导成员和党员、群众一起,分析研究这些调查材料,进一步加深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例如,关于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问题,我们调查了全大队一些富裕中农的情况,研究了他们从合作化到现在的经济变化和思想变化。从调查的大量材料可以看出,这些人虽然在党的教育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发家致富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一遇机会,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就表现出来。大家在分析这些调查材料时,结合学习列宁关于“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论述。从而认识到:社会上有的人凭借自己经济上的优裕条件,通过某种合法和大量非法的途径占有越来越多的商品和货币,并且用这些商品和货币去搞投机倒把等活动,损人利己。如果我们对他们的严重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不进行批判斗争,他们就会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越滑越远。接着,我们又进一步讨论:为什么有的人这次批判了他的资本主义倾向,后来遇有机会又冒了出来呢?通过学习和分析,大家看到:这是因为现在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给他们的自发活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通过这样的读书学习和调查研究,大家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战斗任务,只有加强理论学习,经常开展斗争,不断地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才能逐步削弱直到最后消灭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学革命理论,要十分注重应用。前一段时间,我们大队干部着重学习和讨论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问题。我们回顾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干部思想上带来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到,干部要带领群众大干社会主义,首先自己要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要革命,就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心操在社会主义集体事业上。这就要同旧的习惯势力作斗争,同自己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下决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比如,我们在学习中提高了对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伟大意义的认识,就进一步自觉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在集体生产劳动中,党员、干部都争着干重活、脏活。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例如,干部的劳动报酬不能超过同等劳动力的社员,干部不搞特殊,不吃请,社员对干部不称呼职务,干部对社员说话和气,平等相待,等等。在工作中实践这些规定,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现在,全大队有不少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好干部,涌现出一批一心为集体,以共产主义精神从事劳动的模范社员,全大队出现了学理论,抓路线,促生产的大好革命形势。(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这里刊登的一组稿件,反映的是几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工作,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们的思想,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辉。他们的行动,是对“入党做官论”的有力批判,是对“那些只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的有力批判。
——编者
不为名利为革命
共产党员张光瑞,是一九四五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几十次战斗,先后六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张光瑞同志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时候,是二等残废军人。他牢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二十多年来,张光瑞同志一直在上海铁路分局公安处担任民警职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党工作。一次,张光瑞在松江车站值勤,遇到一位老战友,这位老战友看到他还是一个普通民警,十分惊奇,不禁脱口而出:“你怎么还是这副样子?”老张笑笑回答说:“同志们当团长、当科长,是革命事业的需要,我当民警站岗放哨,也同样是革命事业的需要。分工虽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嘛!”那位老战友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他握着张光瑞的手,表示一定向他学习。
去年,上级决定把张光瑞从松江派出所调到一个专政机关做一般工作。老张二话不说,整装出发,又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
张光瑞同志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想的是党的利益,革命的需要。前几年,他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三套警服,上交给了国家。有人问他为啥这样做,老张说:“衣服是国家发的,穿不了就应该交还给国家。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啊!”
老张家里人口多,住房条件差,领导曾几次给他调整房子。他都谢绝了。为了这件事,老张的爱人有些想不通,老张就对她做思想教育工作,讲明“干革命是为了给人民造福,不是为了自己享福”的道理,并且坚定地表示:“在物质待遇方面,决不当伸手派。”
张光瑞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子女,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一代。他的大女儿是七四届中学毕业生。她原来想:父亲为革命立过功,负过伤,自己留在父亲身边,在上海找个工作,是合情合理的。张光瑞却对她说:“虽然我受过伤,立过功,但这决不能作为你留在我身边的理由。你是属于党的,不是我的私有财产。党指向哪里,你就应当奔向哪里。”张光瑞和女儿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打通了女儿的思想。最近,她的女儿已高高兴兴地奔赴农村,决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鞍钢运输部“三八”包车组青年司机长、共产党员王冬梅,带领全组女司机,数年如一日,出色地完成了货运、客运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一切听从党安排
解放军某部“五·七”家属工厂保管员樊小相,是一九四六年入伍的老战士。在解放洛阳的战斗中,他连续炸掉了敌人十多个隐蔽火力点,荣立大功一次。淮海战役一次战斗中,在本连干部全部壮烈牺牲的情况下,他主动站出来指挥全连战士阻击敌人,亲手炸毁一辆敌坦克,坚守了阵地,又一次荣立大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樊小相同志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征途上,他不讲个人的名位得失,谦虚谨慎,继续革命。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部队党委为了照顾樊小相的身体,免去了他训练队指导员的职务,让他到家属工厂协助工作。领导问他有什么想法,樊小相回答说:“共产党员一切听从党安排,党叫干啥,我就去干好啥。”他马上打起背包,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家属工厂,当了保管员。
对于樊小相这种一心一意干革命的自觉行动,绝大多数同志打心眼里佩服,但也有个别人不理解:老樊干革命走南闯北二十多年,干来干去干了个保管员,为什么还那么积极?樊小相却说:“共产党没有摆功劳、闹地位这个规矩。别小看这保管,它同样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岗位。”
在家属工厂里,每天早晨,樊小相总是第一个上班,事先把当天所需要的原料、工具备齐,等待上班的工人们来领;每天晚上,他又总是最后一个下班,把当天的产品和所用的工具器械收拾好。一次,家属工厂派他到青岛某工厂送货,路上装货卸货,他都是自己扛。到了青岛,从火车站到工厂还有两里路。他不顾天气炎热,硬是把货物一包一包从车站扛到厂里。八十多斤重的货包压在肩上,脸上的汗直往下淌,红肿的肩膀被汗水渍得象火烙一样痛,他也毫不在乎。有的同志劝他要注意身体,樊小相同志却说:“平时多流点汗,对自己的思想改造有好处嘛!”
最近,樊小相同志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识到,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从来不讲什么功劳、苦劳,不讲个人的名利得失。过去,自己为党为人民做了一点工作,也是靠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目标,我们还要作不懈的努力。他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在广东省遂溪县县城大街旁的一棵树下,每天中午都有一个身穿褪色军装的中年人,忙着为群众理发。他就是共产党员、遂溪县革委会收发员、复员军人黎州贵同志。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群众义务理发,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十多年来,他义务理发两万四千多人次,光自费买剪刀、梳子、肥皂、围单就花了八十多元。黎州贵这种不为名、不为利,忘我劳动,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
一九五五年九月,黎州贵同志复员来到遂溪县县委机关。他一放下背包,就忙着挑水、扫地、劈柴,打扫厕所……。领导问这个勤快的年轻人:“你回来想干个什么工作?”黎州贵说:“干什么都行!”“到县委饭堂当炊事员,行吗?”“只要组织需要,我就干!”
黎州贵当了炊事员,干得很出色。三年后,组织上调他做收发工作,他又愉快地接受了新的任务。为了使同志们及时看到报刊、书信和文件,每天大清早,黎州贵都亲自跑到邮局取邮件,又一件一件地分送到各个科室和同志们手里。
黎州贵同志常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象雷锋同志那样,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一天,黎州贵上街为孩子买布,路过理发店门口,看到店里满满的一屋子人等着理发,心想,我要是能帮助工农兵群众理发,那该多好啊!他没有向布店走去,却把买布的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
学会理发后,黎州贵便走上街头,挂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小木牌,利用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为工农兵义务理发。
一次,黎州贵到广州市参加省里举办的一个经验交流会。繁华的闹市,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黎州贵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然而,开了七天会,人们从未见他逛过一次街。就在这七天里,他利用休息时间为五十多名代表理了发。
还有一次,黎州贵听说有个病人,已经三个月不能出来理发了。黎州贵记着这件事,当天傍晚,放下饭碗,就提起理发箱来到这个病人家里。这个病人听说帮他理发的是机关干部,激动地说:“这只有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干部,才能这样做呀!”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肩挑邮担 心想人民
共产党员夏明炎同志,是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邮电支局乡邮员,今年五十五岁。他牢记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二十四年来,克服了重重困难,及时准确地把党的报刊、人民的邮件送到干部、群众的手里,从未误过一次班,从没出过一次错。二十四年来,他跑遍了三十六个公社的山山水水,步行四十一万多里。挑的邮件达三十七万多斤,为贫下中农代取、代汇、代送邮件五万二千多件。这里的贫下中农都亲切地称他为“夏伯”。
一次,大雪封山。座落在一千二百多米高的北山大队,几个贫下中农围在火坑边猜想:“夏伯今天上不来了。”
正在这时,遍身银白的夏明炎一瘸一拐地进来了,人们惊奇地围上去问:“夏伯,你是飞上山来的!”
夏明炎虽然不是飞上来的,但他却经历了千辛万苦。这条邮路山高坡陡,不少路段挂在悬崖边上。在这风大、雪飘、结凌的情况下,山路更是难走。夏明炎心想:下雪天,正是贫下中农学习的好时机。于是,他背着六、七十斤重的邮包,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途。一路上,他一手拿扁担,一手拿一块尖石,在冰凌上凿出一个个落脚点,一步一步挪动。行到半山腰,突然脚一滑,身不由己地朝山谷滚去,幸好被一棵桐树挡住了,腰被摔伤了。但是,他不顾伤痛,继续前进。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搏斗,他终于把报刊送到了贫下中农手里。
人们望着夏明炎远去的背影,无限深情地说:“天冷冻不住他,雪大挡不住他,老夏为人民服务,心里揣着一团火啊!”
老夏对山区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关心。他发现还有少数偏僻的山区大队、生产队,社员群众寄信、买邮票要跑几十里路,看报纸要等几天,心里很不安。为了解决社员群众的这些困难,老夏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利用学校、代销店、合作医疗站,帮助十四个大队建立了五十三个报刊捎转站,十多个邮票、信封信纸代办所,培训了二百多义务投递员。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