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理论 找差距 把干校办得更好
天津市五·七干校办校人员讨论进一步办好干校问题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天津市五·七干校党委,组织全体办校人员,讨论了五月七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办好五·七干校是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一文。
在讨论中,大家紧紧围绕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结合几年来的办校实践,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共同认为:这篇文章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五·七干校的性质、任务和方针,说明了办好五·七干校的重要意义。这是以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为指针,对五·七干校这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几年来的革命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使大家读起来很亲切,很受启发和鼓舞,更加增强了办好五·七干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行政处的几个老五·七战士,反复阅读了这篇文章,共同回顾办校以来的战斗历程,畅谈自己坚持五·七道路的体会,进一步认识到,办好五·七干校,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反修防修、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需要;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和培养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从而更加坚定了办好干校的信心和决心。政治处的一位同志说,自己过去由于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对办好五·七干校的意义理解得不深,思想不够坚定。读了这篇文章,进一步认识到办好五·七干校是一项光荣伟大的事业,自己以能亲身参加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他表示今后一定要不断提高办校的责任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讨论中,大家对五·七干校这一新生事物究竟新在哪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的同志说,过去认为五·七干校新就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同那些搞“三脱离”的旧学校划清了界限。这样认识虽然也对,但是还很不深刻,没有看到其中最本质的东西。现在认识到,五·七干校新就新在它含有较多的共产主义因素,对资产阶级法权起了某些限制作用;它发扬了我党干群团结、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就抓住了本质。
在讨论中,大家对文章中提出的五·七干校既是一个教育单位,又是一个生产单位以及把国家管理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同志们认为,毛主席为抗大制定的“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方针,是我党干部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是教育工作领域的一场革命。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把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培养教育干部,为国家创造财富,这是办好五·七干校的正确方向,一定要认真坚持。
担任理论学习辅导工作的同志们,对文章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管理人员最初是由生产者中分离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者同生产者的界限,最终必将消失”的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文章从理论上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的意义讲得比较清楚。同志们回想起办校之初,干校请进来的贫下中农老师,曾批评过有些干部种田是
“只管种,不管收”。当时大家对这个批评理解不深。现在理解得就深了一些。意思是说,干部都是拿国家工资的,吃的是供应粮,有些干部缺乏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总觉得自己和农民不一样,种起田来也就和农民不一样,不关心生产成果。这正是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在作怪,必须在坚持五·七道路的实践中,认真加以破除。有个领导同志学习了把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观点以后,找出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在轮训干部工作中,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物质成果。不注意把干部教育和搞好生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不认识结合生产劳动对搞好理论教育的必要性,理论教育和生产劳动脱节。他表示今后一定要认真纠正这种错误倾向。
在讨论中,大家紧密联系办校工作的实际,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有的同志说:文章中提出的“防止陈旧的东西在五·七干校这个新生的事物中复活”,值得引起我们高度的注意。今后在办校工作中要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防止“正规化”、“机关化”的作风滋长,警惕五·七干校“穿新鞋,走老路”。有的同志建议延长干部轮训期限,使学员能参加生产的全过程,更好地经受锻炼。有的同志提出要认真克服不关心物质成果的现象,干校的农业一定要大干快上,要尽快地实现“四自给”。许多同志提出,在大好形势下,我们要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狠抓办校工作中的两条路线斗争,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把五·七干校办得更好。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冶金部五·七干校举行赛诗会
冶金部五·七干校部分学员,利用劳动和学习的间隙,开展革命诗歌创作活动,举行了赛诗会。在这些战斗的诗篇里,五·七战士们满怀着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热情歌颂光辉的《五·七指示》,抒发坚持五·七道路的战斗豪情。表示要在下放劳动中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深入批林批孔,认真改造世界观。这种赛诗会,既是宣传《五·七指示》的文艺宣传会,又是五·七战士们的思想交流会,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办校方针
吉林省五·七干校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给办好五·七干校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读了五月七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办好五·七干校是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一文,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这里想谈谈我们的体会。
这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对五·七干校的性质、任务以及办校方针,作了深刻的说明。文章指出:五·七干校的基本特征,是干部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国家管理同体力劳动结合;它既是一个教育单位,又是一个生产单位。我们理解:所谓教育单位,就是要“学政治”,“批判资产阶级”,大干社会主义革命。干校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培养无产阶级干部队伍,促进干部思想革命化和机关革命化,落实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所谓生产单位,就是说五·七干校不仅要通过学习和劳动,培养教育干部,而且要出物质成果,大搞社会主义建设,努力为国家创造财富,减轻人民的负担,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做出贡献。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这对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削弱滋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回顾我校六年来的战斗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是否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方针,是关系着五·七干校是前进还是倒退的问题。六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以抗大为榜样,培养训练了四千多名地、县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干部,并且逐步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劳动基地。在组织学员参加生产的全过程中,促进广大干部的思想革命化,力求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家创造财富,为进一步办好五·七干校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初步经验。事实证明,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五·七干校坚持把干部教育同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深入了解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树立群众观点、劳动观点、阶级斗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把国家管理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既是现实斗争的需要,又符合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要求,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办校方针的问题上,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事物中复活。比如在我们干校内部讨论办校方针时,对学员要不要参加生产的全过程,要不要实现“四自给”,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就曾发生过尖锐的斗争。有人主张学农基地要小,劳动时间要少,关门读书的时间要多,甚至主张把学员的集体食堂也要改成几等灶。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也有人主张轮训期以短为好。在他们看来,五·七干校就应当和旧学校一样,是关门读书的地方,而不是一个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的战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在省委的领导下,我们坚决同这些错误思想进行了斗争,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回过头来再深入总结那一段的经验教训,问题就看得更清楚了。那种想法和做法,实际上不是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增长共产主义因素,而是企图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削弱以至扼杀共产主义的幼芽,是极端错误的。
五·七干校,是作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而出现的。它一出现,就成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贯彻执行“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方针,是五·七干校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坚持这样的办校方针,才能更好地培养和造就决心战胜资产阶级的新型干部队伍。我们一定要认真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进一步把五·七干校办好。


第2版()
专栏:

在接近工农群众中学习理论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一机部河南博爱五·七干校,组织学员到磨头公社前牛庄大队插队锻炼,取得很大收获。
在插队锻炼中,大家亲眼看到了农村革命和生产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看到了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壮丽图景,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前牛庄大队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去年平均亩产已突破了一千一百斤;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做到了“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磨面用机器,浇地用机井”。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以后,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热烈讨论,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进一步调动了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思想政治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革命干劲更加高涨。从这一系列的变化中,使大家看到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对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许多学员过去对农村分配方面存在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缺乏了解。在这次插队中,他们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了解了这个大队分配的历史和现状,结合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感到很受启发。通过做社会调查,也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插队锻炼中,学员们怀着向工农群众学习、改造世界观的强烈愿望,大力开展群众工作。他们积极协助大队办政治夜校,开展文艺活动,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许多学员主动为生产队修理农业机械,利用劳动空隙时间,为社员理发、挑水、扫院子、做饭等等。有一些懂得医疗卫生的同志,还热情地为社员看病,进一步增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次插队锻炼,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农业,了解了农村,“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树立得更牢固了。许多同志说,我们是搞机械工业的,必须把机械工业的生产、建设和科研工作搞好,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有的同志过去不大愿意承担和支农有关的研究课题,在这次插队当中,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他们自觉地破除轻视农业、轻视农村的错误思想,表示今后要努力做好和支农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为搞好农业,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五·七战士论坛

不要把学习和生产对立起来
严明
在五·七干校,学习和生产是不是对立的?有些同志认为,要搞好学习,就不能同时搞好生产;还有的说,干部到干校参加轮训,主要是读书,生产好坏无关紧要。这些看法对吗?
我们看到,在这种观点占上风的地方,人们口头上虽然也讲要发扬抗大“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优良传统,可是实际做起来,却往往只顾抓学习,忽视搞生产;有的把理论教学的摊子铺得很大,设置了各种科目的教研室,生产规模却越缩越小,小到使学员参加生产成了点缀,“四自给”也不提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在五·七干校,学习和生产根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是我们办好五·七干校的指针。毛主席还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这都充分地说明了学习和生产的内在联系。许多五·七干校,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个正确的方针,在干部教育中,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实践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显示了这一革命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斗争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果忽视学习和生产结合起来的重要作用,有意无意地把它们对立起来,就必然会把办校的方向走偏。
有人说,五·七干校强调搞好生产,就必然要冲击学理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五·七干校担负着重新教育干部的重大任务,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是它的根本任务,必然要求学员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并且希望学得更多更好。问题是在五·七干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究竟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得更多更好?干校办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坚持在斗争中学,比起在机关里学习,具备着许多优越条件。直接参加生产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极其重要的一条。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谈到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时说:“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我们要学懂弄通革命理论,怎么能抛开这个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呢?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来说,象群众观点、劳动观点这样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果不认真参加生产劳动,不从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入手,单靠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地学习,是学不到的。许多五·七战士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在下放劳动和接近工农群众中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实际行动中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感到更加亲切,更加深刻,觉得浑身是劲,充满了革命的战斗豪情。大家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在下放劳动中可以学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试问,那种说搞好生产就必然要冲击学理论的论点,究竟有什么根据呢?
还有的同志说,学习和生产毕竟是两码事,在时间安排上总有矛盾,只能是一个挤一个。这种看法并不合乎实际。应该看到,学习和生产、学习和工作,表现在时间的安排上的一些具体矛盾,这是各行各业都会遇到的,并非是五·七干校所独有。在那些搞得好的单位,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偏废。更何况五·七干校是要认真带领干部在下放劳动中重新学习的?关键还是办校的指导思想问题。只要把路线搞对头,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废除那些所谓“正规化”的条条框框,克服那些关门教学的倾向,坚持带领干部在下放劳动中重新学习,启发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坚决走群众路线,学习和生产表现在时间安排上的那些矛盾,是可以很好地解决的。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庄河县五·七干校的学员,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开荒造田。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